中国民俗风情地图

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中国时代经济  作者:刘广玉  页数:283  字数:266000  

前言

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是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习的传承性事象(包括思想和行为),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传承的民间社会生活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俗风情,不同的民俗风情有各自不同的特色,这样的特色体现在各地居民的节日、婚恋、礼节、饮食、建筑服饰、民间喜好和禁忌等民俗风情的主要方面。所以,我们这《中国民俗风情地图》主要从“风俗特色”、“节日民俗”、“婚恋民俗”、“礼节风俗”、“饮食风俗”、“建筑风情”、“服饰风情”和“喜好与禁忌”等几个方面来介绍当地的民俗风情。我国传统节日甚多,但最主要的三大节日: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习俗是构成民族特色的要素,反映着本民族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民族文化的特有风貌和丰富内涵。同汉族杂居的少数民族也过汉族的节日,但他们也有自己的节日,而且节日民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男婚女嫁乃人生之重要环节,婚姻的缔结历来被视为“正家”之始,终身大事。因此,有关婚姻礼俗自然也就备受关注。我国是个礼仪之邦,崇尚礼节。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热情好客,崇尚礼节,待人接物,讲究礼貌,也是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饮食习俗,包括居家饮食习俗、节日饮食习俗、待客饮食习俗、饮食礼俗等。各民族饮食习俗的交流促进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发展。少数民族的独特食俗常因地区和民族的不同而产生差异,从而形成丰富多彩、异彩纷呈的饮食习俗。民居建筑。建筑是一种文化,代表着一个民族、一个地域文化的具体写实,有强烈地表现性;民居,就像人的服饰。服饰,是文明的产物,而建筑是文明的“服饰”。一个文明的民族和社会,总会把它的精神凝结在它最坚固也是最庞大的创造物——建筑之上的。所以说,民居,是一道永远的风景,值得观赏。服饰和衣着穿戴,它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的标志,除了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外,还有审美、研究民族发展、民族文化的价值,而且还是一个民旃经济、文化发展的象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和相关的制作工艺及艺术趣味,形成了各民族自己绚丽多彩的独特服饰,构成了一座独特、美丽的五彩“花廊”。每个地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喜好和禁忌,在语言行动上,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禁忌称为忌讳,是由于对某种神秘力量产生恐惧而采取的消极防范错施。它是禁止同“神圣”或“不法”的事物接近,以避免招致惩罚,与法律和道德规范不同的是,禁忌是建立在人们共同的信仰基础之上的,是对神灵崇拜和巫术的民间信仰,人们用以规范自己的信仰行为。禁忌一般通过口头传承和行为示范在民间流传,禁忌的事象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可谓无奇不有。它渗透于人们生产与生活的各个方面。从今天的观点来看,有的禁忌是合理的,有的禁忌则是不合理的,应该摒弃的。以上说明性文字,在每章相应部分不再出现,免赘述之嫌。同时由于篇幅所限,《中国民俗风情地图》每部分也不求面面俱到,只求突出特色。该详则详,该略则略,大凡人们都知道的就不再赘述。比如北京的故宫、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等“官邸”都没有纳入编者视野。如果想了解细情况,请按照《中国民俗风情地图》所示,亲自去体验当地的民族风情,想必感受更深。各章节的说明行文字,统一在第一章详细说明,后面的内容,如果没有必要,就不再说明,以免重复。需要说明的是,我国“56个民族56朵花”,55个少数民族则以当地固有民族(如青海的土族和撒拉族)以及居住在当地人数较多的加以介绍,如侗族,贵州有,湖南也有,但居住在贵州的侗族人口较多,在介绍侗族的民俗风情时,就放在西南卷。其他类似的民族民俗也按此处理,希望不要由此引起大家的误解。

内容概要

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是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习的传承性事象(包括思想和行为),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传达室承的民间社会生活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就是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民俗、特有的艺术区别其他民族,留住民族的根是很重要的。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华北民俗风情第二章  东北民俗风情第三章  西北民俗风情第四章  华东民俗风情第五章  华中民俗风情第六章  华南民俗风情第七章  西南民俗风情第八章  港澳台民俗风情

章节摘录

今天的北京虽然过春节不像以前那样讲究了,但在风俗上仍保存了老北京的很多特色。当然了,要说春节真正过得有滋味,还是老北京的风俗更好。我们在这里,也主要介绍老北京怎样过春节,今天的北京春节很多东西已经全国一体,甚至全球化了,年味儿淡了,地方特色也少了。老北京的春节从除夕开始。旧历腊月三十为除夕,俗称大年三十儿。人们送旧迎新的主要庆典都集中在这一天,因此,这是最隆重、最热闹的一天。早晨姑娘戴花,晚间全家迎神,守岁为父母增寿,五更发压岁钱红包。这一天,为了点缀年景,营造新春“纳福迎祥”的气氛,从早晨起,人们就都梳妆打扮整齐。女人们都戴上象征吉庆有余的绒花、绢花,门前贴上红色春联、门心,词句因户而异。有的还要贴上红绿“挂钱儿”(一种剪纸工艺品),窗户的玻璃上贴上窗花。室内贴上“一人新年,福在眼前,合家欢乐,人口平安”之类的春条和福字。有祠堂的一律将宗亲三代的主牌亮开,先人有画像的一律要悬挂起来。没有祠堂和主牌的也要临时设位,供几个装有花红纸钱的包裹。三十儿晚间至大年初一凌晨,诸神下界考查人间善恶。因此,院内须设“天地桌”,上设五供,焚香秉烛,以求过往神灵在新的一年里赐福。晚间,天刚一擦黑,就有小孩挨家挨户送“财神爷”(纸像)。上边印着“增福财神”字样,正中印一戴纱帽的财神像。一般人都为取个吉利,以高于成本的几倍之价接进财神像。正厅设八仙桌,挂上红绣片的桌围子,摆上香炉、蜡扦,插上红蜡。蜡扦下边还分别压着黄钱、元宝、千章,谓之“敬神钱粮”。除夕的晚宴谓之“团圆饭”。家里的成员要齐,菜饭要丰富,让人有充实感,预示来年生活美满。因为这顿饭是对年菜的首次品尝,可以荤素一齐上。进入子时后,即可接神。晚辈给家里的长辈叩首拜年守岁接神,叩头拜年。后半夜谓之“守岁”,有珍惜年华之意。年轻的守岁是为年事已高的父母长辈增福延寿。接神,事先把香菇、木耳、黄花、炸货、胡萝卜、白菜等剁碎、拌好素馅,包成饺子。接神时,供桌上只供三碗,每碗五个饺子。饺子端上来之后,马上燃点香烛,宣告接神仪式开始。接神仪式由最高长辈主持。首先查好宪书,元旦之日的喜神、财神、福神以及阳贵、阴贵诸神方位,然后,主祭人才正式举着高香到院里向各个方位依次叩首,表示接请。礼毕,举香回到堂上,插人香炉,再三叩首。全家按尊卑长幼依次三叩首,肃立十分钟后。香烛欲尽,于是主祭人领全家再依次三叩首,礼毕,即请香根,将神像及黄钱、元宝、千章一并请下,拿到院中早已准备好的钱粮盆里与松木枝、芝麻秸一起焚化,同时,燃放鞭炮。礼成后,全家在焚化现场互道“新禧”。随后,长辈们坐在堂上,接受晚辈们的拜年,均行三叩首礼。礼毕,照例由长辈们给晚辈们一些“压岁钱”。拜年后,全家聚在一起吃顿素馅的接神饺子,也叫五更饺子。饺子里放一个小铜钱,谓吃到铜钱者在新的一年里诸事顺利。至此,除夕的庆典活动就结束了。

编辑推荐

《中国民俗风情地图》主要从"风俗特色"、"节日民俗"、"婚恋民俗"、"礼节风俗"、"饮食风俗"、"建筑风情"、"服饰风情"和"喜好与禁忌"等几个方面来介绍当地的民俗风情。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俗风情,不同的民俗风情有各自不同的特色,这样的特色体现在各地居民的节日、婚恋、礼节、饮食、建筑服饰、民间喜好和禁忌等民俗风情的主要方面。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民俗风情地图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