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作者:(清)沈复 页数:200 译者:欧阳居士
Tag标签:无
前言
沈复(1763—1825年),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 江苏苏州)。沈复其人,工诗画,善散文,但却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文 人,他既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也不是知名的文人墨客,他终身以游幕、 经商、作画为业,浪迹天下,常年生活在社会底层,故此,其文章风格有 着比较深刻的现实主义色彩。 关于本书的成因,据史料记载,当是如此:嘉庆十三年(1808年),因 为得到幼时好友石韫玉的举荐,沈复在赴琉球的使团中谋得一职。在历尽 艰险、九死一生的海上旅途中,在生与死的体验中,沈复回忆起自己过往 的人生,不禁产生了“浮生若梦”的感慨,于是挥笔写就自传体散文《浮 生六记》。在开卷之初他便这样写道:“东坡云:‘事如春梦了无痕’, 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事实上,这正是《浮生六记》得以 问世的缘由。 一般来说,凡是伟大的作品大多能去沙存金,为人传诵,而这本书能 流传下来堪称幸运。据俞平伯先生在《浮生六记年表》中记载,本书应是 写成于清嘉庆戊辰(1808)年或稍后,当时只有作者的手稿,并未刊刻出版 ,所以不为世人所知,如果不发生意外,这本书很可能就此湮没无闻。但 令人惊讶的是这部手稿却奇迹似的保存了半个世纪,直到清代王韬的妻兄 杨引传在苏州的冷摊上发现它,并慧眼识珠,将其交给当时在上海主持申 报闻尊阁的王韬,并最终于1877年以活字版发行于世。此后,本书风行一 时,多次印刷,有诸多版本,受到众多的欢迎和追捧,时至今日,依然有 许多拥趸。 《浮生六记》共六篇,故名“六记”,可惜,现在已遗失其二。文中 ,作者沈复以简单而又生动的笔调描述了他的爱情故事、人生变故、闲情 逸趣、浪游快记等,其字里行间体现出作者与众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 性格特征和审美趣味。对于此书,许多学者都曾给予非常高的评价,其中 尤以林语堂与俞平伯两位先生的评价最具代表性。林语堂非常喜欢这部作 品,将主人公之一的陈芸称为“中国文学及中国历史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 ”,并将《浮生六记》翻译成英文介绍到美国,使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 扬;俞平伯则赞美该书道:“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 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无酸语、赘语、道学 语”。总之,对于《浮生六记》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是 中国文学史上得风气之先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继往开 来的里程碑之作,是热爱古代文学的读者不可错过的一部杰作。 本次我社的重版,汲取各家所长,在译文上更适合现代读者阅读,并 且对于前四篇真品做了颇为精当的点评与赏析,非常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 这部作品。此外,在附录部分,我们收录了伪作《中山记历》与《养生记 遭》以及林语堂、俞平伯两位先生关于此书的两篇序文,希望读者朋友可 以参考阅读。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部流传极广影响极大的自传体随笔,在清代笔记体文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作者以简洁生动的文笔描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他的婚姻爱情生活、家庭变故、闲情逸趣、山水游记等,宇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独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性格气质和美学品位。
作者简介
沈复
字三白,号梅逸,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擅长诗画、散文,至今未发现有关他生平的文字记载。据其所著的《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妻死后,他去四川充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书籍目录
卷一 闺房记乐 译文卷二 闲情记趣 译文卷三 坎坷记愁 译文卷四 浪游记快 译文附录一 伪作两卷附录二 《浮生六记》英译自序附录三 重刊《浮生六记》序附录四 《浮生六记》年表
章节摘录
插图:余生乾隆癸未冬十一月二十有二日,正值太平盛世,且在衣冠之家,居苏州沧浪亭畔,天之厚我可谓至矣。东坡云:“事如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因思《关鸠》冠三百篇之首,故列夫妇于首卷;余以次递及焉。所愧少年失学,稍识之无,不过记其实情实事而已。若必考订其文法,是责明于垢鉴矣。余幼聘金沙于氏,八龄而夭;娶陈氏。陈名芸,字淑珍,舅氏心余先生女也。生而颖慧,学语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四龄失怙;母金氏,弟克昌,家徒壁立。芸既长,娴女红,三口其十指供给;克昌从师修脯无缺。一日,于书簏中得《琵琶行》,挨字而认,始识字。刺绣之暇,渐通吟咏,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余年十三,随母归宁,两小无嫌,得见所作,虽叹其才思隽秀,窃恐其福泽不深;然心注不能释,告母曰:“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母亦爱其柔和,即脱金约指缔姻焉。此乾隆乙未七月十六日也。是年冬,值其堂姊出阁,余又随母往。芸与余同齿而长余十月,自幼姊弟相呼,故仍呼之日淑姊。时但见满室鲜衣;芸独通体素淡,仅新其鞋而已。见其绣制精巧,询为己作,始知其慧心不仅在笔墨也。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
媒体关注与评论
《浮生六记》俨然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 ——俞平伯(著名作家) 我喜欢这本书,第一是因为作者沈三白写得很坦率真实,不论是哪一章,都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而且,作者的思想是很自由的,尤其是开头第一篇就是写夫妇生活的《闺房记乐》,而且写得那么大胆和自然……我读《浮生六记》, 一直把它作为我国古典散文中最美好的一种散文未读的,事实也确是如此。 ——冯其庸(著名红学家) 我读《浮生六记》并不很早,却是好几回用这本书作语文教材,读得很细;我曾用它教美国学生,效果很好。 ——曹聚仁(著名作家) 父亲的理想女人是《浮生六记》的芸娘。他爱她能与沈复促膝畅谈书画,爱她的憨性,爱她的爱美。 ——林太乙(林语堂之女,作家)
编辑推荐
《浮生六记(插图全译本)》是由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