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 作者:郦波 页数:216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百姓千百年来一直有一种“清官”情结——遇得到清官便极力赞颂,遇不到清官便极力呼唤——这使得“清官”一词,生生地成了中国“官文化”中的珍品。其实可以理解,因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一直是一个盛产“清官”而又“清官”稀缺的国度。既“盛产”,又“稀缺”,岂非矛盾?不错,就是这么矛盾!历史就是在矛盾里迤逦前行的。先说“盛产”。“清官”一词,原本与清官无关。《晋书·何遵传》曾云何遵之子何嵩“博观坟籍,尤善《史》、《汉》,少历清官,领著作郎。”这里的“清官”,其实是“清要的官职”的意思,这也是唐五代以前,“清官”一词的普遍含义。此前,与后来的清官意思最为接近的词叫做“循吏”。司马迁创作《史记》,专列一篇“循吏列传”,要为那些能办事、且不贪的官员列传,以盛扬其名。这种名声当然是令名,是好名声,而这些人则是官员的表率,是值得称颂与呼唤的。所以这样的“循吏”后来又被称为“廉吏”、“能吏”、“良吏”,其实也就是后来的“清官”。因为司马迁开了一个头,所以后来官修正史,大多都有“循吏传”、“良吏传”、“能吏传”之类的专篇。像立有“循吏列传”的有《史记》、《汉书》、《后汉书》、《北齐书》、《南史》、《北史》、《隋书》、《新唐书》、《宋史》、《金史》、《明史》和《清史稿》。像立有“良吏列传”的有《晋书》、《宋书》、《梁书》、《魏书》、《旧唐书》和《元史》。另外,像《辽史》中立有“良吏列传”,而《南齐书》中更有“良政列传”。于是,洋洋洒洒的史书卷帙浩繁,也就有了大量的清官问世。既然正史里有这么多清官的传记,那么说封建王朝的中国是一个“盛产”清官的国度,应该其言不虚。想来也觉得有趣,按说清官应该是与贪官污吏相对应的,但像开了正史源头的《史记》、《汉书》等,有“循吏列传”,但却并没有什么“污吏列传”或“贪官列传”。虽说有“酷吏列传”,但像位列“酷吏列传”中被权贵侧目的“苍鹰”郅都和“强项令”董宣这样的人,其实反倒是标准的清官。后来,一直到欧阳修的《新唐书》方有了“奸臣传”,算是为后代史书中写贪官污吏的“奸臣传”与“佞臣传”们开了个头。这样,就不难看出,至少在中国封建王朝的正史记载里,清官的人数是要大大超过贪官污吏的数量的。这倒是一个实在令人惊讶的推断,由此证明古代的中国“盛产”清官,看来也倒是可以成立的。
内容概要
海瑞,一个生前和死后都充满争议的人物,他是大明王朝的官场上独一无二的特例,他极端廉洁,严于律己也严于律人,但也被认为是极端乖僻,不合时宜。他几次为官,几次罢官,他在老百姓的眼里是清官,他在同僚的眼里是怪人。那么,还原历史真相,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海瑞一生,做过小官,也做过大官,在刚刚做官的时候,他虽然只是一个从八品的小官,但一样有惊人之举,上级官员来视察,一群人都跪拜迎接,只有海瑞一人站立迎接,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的举动,给他带来的是福是祸呢?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郦波副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清官海瑞》。
作者简介
郦波,祖籍江苏丹阳,生于1972年。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国内首位文牍学研究方向博士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古曲文学与文化学、儒家教育思想与实践、文牍学。
书籍目录
序——论“清官”第一章 海笔架第二章 贵人第三章 名侦探海瑞第四章 强项令第五章 抬棺骂嘉靖第六章 海瑞与徐阶第七章 海瑞下江南第八章 一条鞭法第九章 海瑞罢官第十章 反腐风暴第十一章 千古海青天后记海瑞年表大事记(公元1514年—1587年)
章节摘录
插图:海瑞是海南琼山人,作为一个读书人,海瑞也免不了要像明清时期所有的知识分子一样,自古华山一条道,只从科举博功名。但海瑞毕竟是个牛人,所以海瑞中举远比《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要强得多。说“海瑞中举”比“范进中举”强得多的地方是,范进熬到五十多岁才中了举人,而且发榜时得知中举后,范进居然高兴得发了疯,幸得杀猪的老丈人胡屠户一巴掌打上来,才醒了过来。海瑞比范进强,熬到三十八岁,终于考中了举人。考中举人后也不发疯,也不发痴,依然清醒得很,一个重要的表现是他逐渐开始了对科举考试的批判与反思。明清的科举考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最低一级叫乡试,就像是现在的高考,考上的叫举人,第一名被称为解元,所以乡试又被称为解试;第二级叫会试,就像现在考硕士,考上的叫贡士,第一名被称为会元;最高一级是殿试,就是皇上亲自在金銮宝殿上御考,这就像现在的考博士,是古代最高级别的考试,过关的人就叫做进土,而第一名就是状元。那从解元考到会元再考中状元的人,就叫“连中三元”,就是全国最有名的大才子了。整个明代,据说曾经“连中三元”的人,只有两个。但每一个考生都曾做过“连中三元”这样的梦。
后记
人的一生会遇见很多人。有些,只是擦肩而过;有些,深入生活,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是在三四年前碰到他们,或者,我们只是擦肩而过的路人。可如今,隔些时日不见,我就会想念他们,感觉便如亲人。他们便是与我长期合作的《百家讲坛》的编导们,还有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的编辑们。我很荣幸,能在短暂的生命中结识这样一群人。他们敬业、努力,把赖以谋生的工作当成为之奋斗的事业。在这个过程中,我备受感染,自觉受到深刻的影响,仿佛因而也有升华。他们细致、严谨,聚精会神地对待点滴,一丝不苟地勘误甄别,不论是我讲课中援引的史料,还是讲稿中的遣词用句,都让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精力。我实在是因为有他们的帮助,才能完成在《百家讲坛》所作的“大明名臣”的系列,并将之出版成书。
媒体关注与评论
《清官海瑞》一书,贵在一个“清”字。清廉、清明、清正和清静,是人们对“清官”的文化企盼。 阎崇年——著名历史学家 他是中国历史上继“包青天”之后又一位清官,他是天下苍生渴望公平正义的希望,他是不畏强权敢于讲真话的官员,他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立群——河南大学教授 我坚定相信,清官文化是中华文化最优秀的组成部分之一,而海瑞正是中国清官的代表,他已经成为一种意义,一种象征。今天的我们,难道不是特别应该聆听海瑞的故事吗? 钱文忠——复旦大学教授 郦波是感情细腻的人,这样的人才写得出感性的历史,感性的历史才有趣、有味、有料、有益。 鲍鹏山——上海电视大学教授
编辑推荐
《清官海瑞》: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一代清官的不朽人生,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清官海瑞》以作者在所作同名讲座为基础整理润色而成。阎崇年,王立群联袂推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