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9 出版社:中国民法出版社 作者:纪连海 页数:22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刘墉,生于1719年,卒于1804年,先后侍奉乾隆、嘉庆两朝,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他是一位廉洁正直的政治家,死后被封谥号为“文清”。他还是一位才华横益、涉猎颇广的学者,尤以书法名世,被誉为“浓墨宰相”,其诗文也颇具造诣。 刘墉与其父其侄祖孙三代均位居高官,这是怎样显赫的一个家族呢?刘墉与大贪官和珅、《四库全书》总自官纪晓岚同朝为官,又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呢?
作者简介
纪连海,1965年生,北京市昌平区人。1986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北京市骨干教师,西城区学科带头人。
书籍目录
探寻清史真相的向导(代序)楔子 关于刘墉和刘统勋第一讲 刘家先祖的三次迁徒之谜第二讲 刘必显和刘案第三讲 刘统勋的崛起--与张廷玉等权臣集团的斗争之谜第四讲 刘统勋为官(一)--为乾隆皇帝“立德”、“立功”之谜第五讲 刘统勋为官(二)--与纪晓岚的关系之谜第六讲 刘墉的出身和外貌之谜第七讲 刘墉与和珅斗智之谜(一)第八讲 刘墉与和珅斗智之谜(二)第九讲 刘墉与和珅斗智之谜(三)第十讲 刘墉与和珅斗智之谜(四)第十一讲 刘墉的智慧故事第十二讲 刘墉的后代之谜附录 刘墉年谱
章节摘录
书摘 3.刘统勋受命办案 乾隆皇帝命令刘统勋来查这个案子。那么刘统勋真的是这个案子的直接经办人吗?如果真的交给了刘统勋的话,他会不会利用他在满汉大臣中的崇高威望为纪晓岚求情?我们要知道,刘统勋当时担任的官职太多了,三部尚书,尚书房总师傅,翰林院的掌院学士,东阁大学士,兼首席军机大臣,如果他来出面保纪晓岚安然过关的话,那纪晓岚会不会就逃过这一劫呢?难道审案子的人真的便是刘统勋吗? 我们还得去查一下。这个案子的审案人是不是真的是刘统勋?判断是否是刘统勋,并不难。我们查一下1768年这一年,也就是清乾隆三十三年这一年,刘统勋担任什么官职就可以了。在1765年的时候,他兼管刑部,他不是直接管,他兼管刑部,直到1768年,他仍然担任刑部尚书,果然是他,而且后来的史实证明,这一年,由于他处理某个案子得到皇帝的欣赏,皇帝还给他提了一个四个字的匾额呢。看来,纪晓岚通风报信案的直接审问者便是刘统勋。 问题就出来了,刘统勋会不会与大臣勾结,保自己的学生呢?毕竟纪晓岚是刘统勋的门生。他虽然是天子门生,但是刘统勋点出来的。会不会呢?历史证明,刘统勋不会做这样的事。刘统勋本人一生刚正不阿,如果他做了这种事,他就不会在死后得到满汉大臣中整个清朝历史上给文臣的最高谥号中的第二位了,最高谥号是“文正”。在所有的满、汉大臣中,从时间顺序看,刘统勋是第二个得到“文正”这个称谓的。 刘统勋不会帮助自己的门生安然渡关,那么现在的问题是,他手下的大臣是否会帮助纪晓岚渡过难关呢?两个方面的问题导致当时朝廷中的大臣没有多少人会协助纪晓岚,一个方面,由于纪晓岚这个人有些尖酸刻薄,有些偏激,有些讽刺多于幽默,造成了纪晓岚得罪了不少朝廷中的大臣,所以这个时候,朝廷中的大臣多数都不是他的朋友,不会帮助他。 有的观众就会感觉,难道纪晓岚就真的没有一个朋友能帮他吗?纪晓岚的朋友不少啊:如刘墉,纪晓岚的朋友,那个时候在翰林院当七品的小官,从七品,刘墉比他还大能帮他吗?能见得到皇上吗?七品官就见皇上啊,没那种可能啊?如董元度,每天出去游山玩水,这个案子案发的时候,他正在外地玩儿呢。也可能有人提及一个人,戴震。戴震这个人,他压根儿就没考上进士,你别看他学问很大,他没考上进士。他一生不得志,他没考上进士不是官啊。 所以可以看到,他的朋友无非就是几类,一类不好好干工作的朋友,没在身边,一类是知心朋友没当官,还有一类知心朋友王昶掉进去了,您说他这些朋友除了走的就是跑的,要么就是进监狱的,谁来帮他呀?朋友有,帮得上忙的朋友没有,其结果我们就可想而知。 P90-P91
编辑推荐
《历史上的刘墉》:CCTV-10《百家讲坛》栏目热播后,主讲人纪连海先生倾心打造的增补版。《历史上的刘墉》内容翔实、语言诙谐、爽朗,值得一读。而且从《历史上的刘墉》中,我们也还可以证实作者做学问考证的仔细、态度的严谨,以及敬业的真诚与谋事的艰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