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箴言录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中国宇航出版社  作者:拉罗什福科  页数:164  译者:刘世铸,相玲玉  
Tag标签:无  

前言

  拉罗什福科(La Rochefoucauld,1613~1680)是法国17世纪著名箴言家、思想家,1613年9月15日生于巴黎,父亲去世后,承袭了德?拉罗什福科公爵的封号。曾经卷入反对红衣主教黎塞留(Richelieu)的政治斗争。身陷囹圄,后流放到外省。摄政时期,因不满红衣主教马扎兰(Mazarin)的政策,参加投石党的武装斗争,身受重伤,从此不问政治。晚年出入于萨不莱夫人(Madame de Sable)与拉法耶特夫人(Madame de la Fayette)的文艺沙龙,并从事写作,作品有《回忆录》(1662)与《道德箴言录》。  《道德箴言录》自问世三百多年来,不断被再版。被译成各国文字。成了世界文化精品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曾是司汤达、尼采、哈代、马克思和爱因斯坦等名人所喜爱的书籍,书中的许多箴言成了民间广为流传的格言佳句。该书对人的灵魂作了精辟细致的描绘。鲁迅曾经说过,“无论单就人生哲理,还是单就处世指导,拉罗什福科的影响都要超过培根”。但就人生哲学方面而言,拉罗什福科与基本同时代的帕斯卡尔又有些不同,后者科班出身,而拉罗什福科基本没受多少教育,他的长处是阅历丰富。感受力强,用他同时代人的说法,就是“知识贫乏但精神丰富”。爱因斯坦也对该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人们反对这些揭露人们内心的箴言的原因是:他们害怕被揭露。我郑重地向你们推荐,这是我在最苦闷的岁月里读到的最好的书。”马克思曾在给恩格斯的信中指出,《道德箴言录》表达了一些“很出色”的思想,并专门抄录了数段给恩格斯(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308页,人民出版社)。

内容概要

早年的拉罗什福科是“一个流血的政治型人物”,他对政治有着与生俱来的狂热,是以行动来阅读生活这本大书。晚年的他变成了一个沉思的文化型人物,他倾听、交谈、思考,以消化早年丰富阅历的方式来疗伤。他厌倦行动而渴望思考,思考的重要成果便是一本虽薄犹厚的《道德箴言录》,通过对人们行为品质的分析和描述,揭露人们实际上在做什么、想什么。拉罗什福科克服了中庸派的弊端,巧妙地利用了辩证法,在“好”中洞察了“不好”的一面。拉罗什福科的怀疑态度、英雄主义在反对谄媚当中恢复了智者的尊严,他以个人的力量挑战了一个时代。在写作艺术和思考的深度方面,他的确又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地。

作者简介

  拉罗什福科(La Rochefoucauld,1613-1680),法国思想家,著名的格言体道德作家,生于巴黎一个家世显赫的贵族家庭。早年他对政治有着非同寻常的狂热,晚年不问政治而出入于各种文艺沙龙。拉罗什福科以犀利的洞察力和优美的文字分析人的情绪、激情,追溯人们言行的动机。著有《回忆录》(1662)与《道德箴言录》(1665-1678)两部作品。

书籍目录

一、箴言  我们的德行经常就是被掩饰的恶行二、补遗  补遗一  补遗二  补遗三三、杂议  论信任  论性情之差异  论品味  论社会  论谈话  论虚伪  论态度和举止

章节摘录

  The mind has a great part to do in SO great a work,but it is not merelysufficient for US to guide it in the different courses it should hold.  思想在这项伟大的工作中有很多可以做的工作,但是仅让我们在不同的过程中来引导它是远远不够的。  The agreement we meet between minds would not keep society togetherfor long if she was not governed and sustained by good sense,temper,and by the consideration which ought to exist between persons who haveto live together.  如果社会不能由正确判断力,好性情,以及住在一起的人们之间的相互考虑等因素来掌控的话,不同思想之间达成的一致并不能让社会长久团结。  It sometimes happens that persons opposite in temper and mind become united.They doubtless hold together for different reasons,which cannotlast for long.Society may subsist between those who ale our inferiors by birth or by personal qualities,but those who have these advantages should not abuse them.They should seldom let it be perceived that they serve to instruct others.They should let their conduct show that they,too,have need to be guided and led by reason,and accommodate them-selves as far as possible to the feeling and the interests of the others.  有时,具有相反性情和思想的人会走到一起。毫无疑问,他们走到一起肯定是为了不同的原因,而这些原因是不会持续很久的。社会或许会在那些在出生或人品方面不及我们的人中间生存,但是拥有这些优点的人也不应该滥用它们。他们很少让人感到他们可以指导其他人。他们应当让他们的行为来说明:理性上,他们也需要被指导和引导,并尽可能让自己适应其他人的感觉和兴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道德箴言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4条)

 
 

  •   好书,学习人生智慧与英语一举两得。
  •   书是给女儿买的,她很喜欢。经常在当当买书,挺划算。
  •   对自己树立正确人生观有很大的帮助
  •   休闲的时候可以翻翻看
  •   内容自然媲美中国的道德箴言录,不过现如今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啊。附有MP3光盘,好上加好。可惜未注明译自法文还是译自英文,还是两位中国人把法文译成了英文,又译成了中文,没有说明,但我非常好奇。序言到底是谁写的?也是不清不楚的。中国宇航出版社十二万分地让读者蒙在鼓里,到底有啥不可告人的目的?由此,我给三颗星已经算是十分客气了。
  •     道德的真言
      作者:乡村土狼2010-04-14 08:22:44
      箴言,为规谏劝诫之义。《道德箴言录》其实就是作者借助对道德的见解,形成的对公民的规谏劝诫。一本书寥寥数语,若非字字珠玑,也是句句在理。
      
      作者通过不断否定、不断批判的方法,撕去了所有伪装成道德的外衣,让我们发现了许多我们用感情看待世界时所看不到的人性,试图说明一个真正的道德实质,并将虚荣、伪善和道德、善良真正区分开来。勇敢、爱、幽默、欲望……所有人性的内在内容,在作者眼里,用道德的标尺统统都可以衡量出来。正式作者这样的处事融通之人,能为一切存在说明理由,也能为一切人性做出解释。
      
      看这本书可以跳着看,挑着看,或者倒着看,因为每一句话就是一个故事,每一句话蕴含着一个哲理。细细品来,正如一位大师在耳边谆谆教诲,每每念及人生之哲理,《道德箴言录》不失为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本书唯一的缺点就是缺乏条理,看完以后觉得收获颇丰,但又无法用一个合理的结构表达出自己的收获。就像作者不断地否定各种人性,最终也不知道他到底在肯定道德上的哪些优点?
  •     5 我们的生命中断之日,才是我们的激情终止之时。
      30 我们的力量其实超过我们的意愿,而我们却经常自我辩解说:某些事情是不可能的。
      41 那些太专注于小事的人通常会变得对大事无能。
      42 我们没有足够的力量完全遵循我们的理智。
      49 我们既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幸福,又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不幸。
      51 我们在某个时候赞成的东西,我们在另一个时候又加以反对--目睹此情此景,能削弱我们的自满之心。
      66 一个精明的人必须安排好他的利益的等级,使之井然有序。在我们同时急着做许多事情时,我们的贪婪常常会扰乱这一次序,结果因为欲望了太多的很不重要的东西,我们错过了那些最重要的事情。
      69 如果有一种不和我们其他激情相搀杂的纯粹的爱,那就是这种爱:它隐藏在心灵的深处,甚至我们自己也觉察不到它。
      70 爱情不可能长期地隐藏,也不可能长期地假装。
      72 当我们根据爱的主要效果来判断爱时,它更像是恨而不是爱。
      79 沉默是缺乏自信的人最稳当的选择。
      95 一个十分杰出的功绩的标志是:那些最嫉妒它的人也不得不赞扬它。
      139 使我们觉得在谈话中通情达理和令人愉快的人非常少的一个原因是:几乎没有一个人不是宁可思考自己想说的,而不愿确切地去回答人们对他说的。那些最精明和曲意奉承的人,也只是满足于仅仅表现出一副在倾听的表情。在这同时,我们可以从他们的眼睛里,从他们的神态中发现一种对我们所说的话茫然不解的神色,和一种急忙想把谈话引到他们关心的题目上去的企图。他们没有想到:那样力求使自己惬意是一个取悦或说服别人的坏办法,并且,好好地听取,好好地回答是我们在谈话中所能拥有的最大的完善之一。
      233 在悲痛中有各种虚伪的东西,其中一种是:在哀悼与我们亲近的一个人的死亡的借口下,我们哀伤的实际是我们自己,我们哀伤他对我们的好的看法,哀伤我们的利益、快乐和对我们的敬意的减少。同时,死者也有了使人流泪的体面,虽然这些眼泪只不过是为生者流的。我说这是一种虚伪,是因为在这些悲痛中人们是在欺骗自己。还有另一种虚伪却不是这样天真无邪,因为它要强加于全社会,这是那样一些人的悲痛,他们渴望着一种十足和不朽的痛苦的光荣。在时光已经载走了所有的悲痛,终结了他们实际上有过的痛苦之后,他们还是不放弃,仍然坚持他们的悲伤、他们的呻吟和他们的叹息,他们表现出一副悲哀者的模样,通过他们所有的行动努力使人们相信:非到生命终结,他们的痛苦不会停止。这种悲悲戚戚、让人厌烦的虚荣心通常可以在有野心的妇女那里发现,就仿佛她们的性别已经关闭了所有能使她们通向光荣的道路一样,她们就拼命通过攀登一种不可消解的痛苦的高峰来获得名声。此外,还有一种眼泪,其根源是微不足道的,它容易流出,也容易干涸,如人们为了有仁慈的名声而哭,为了被哀怜而哭,为了被人哭而哭,最后还有为了避开不哭的羞耻而哭。
      583 在我们的好朋友的厄运中,我们总是发现某种并非使我们不快的东西。
      584 我们怎么能要求另一个人保守我们的秘密呢,既然我们自己都没能保守住秘密?
      
  •     《道德箴言录》(法国拉罗什福科著·三联书店1987年第一版·何怀宏译)
      法国思想家拉罗什福科在十六世纪便对人类产生了悲观的态度,其《道德箴言录》对人性的洞察令我们汗颜,譬如他说:“自爱是最大的奉承者。”又譬如:“沉默是缺乏自信的人最稳当的选择。”面对拉罗什福科,我们的内心仿佛被他所看透,所有的丑恶与卑劣心理都放大到阳光的照射之下。“不过他也透露出对真正的友谊与爱情的渴慕。”(何怀宏语)拉罗什福科仿佛是一个奇人,箴言让人类感到自卑,从中照见了自身的缺陷与丑陋。于是我觉得世纪末的中国人在面对拉罗什福科时,最深的感触是:人性变化的缓慢,甚至是静止不变的。十六世纪的人性和世纪末的人性没有任何区别。
  •     作者对人性很有洞察力,尤其在那个年代,如果现在有人写出这样的书,并不会让人感觉到特别惊奇。书中有些句子非常的不错,但也有一些句子很平淡,但这本书最有魅力之处就在于都是一些短句,所以值得反复翻阅,它是最好的枕边书之一。
  •     《道德箴言录》
      
       “弗朗索瓦·德·拉罗什富科,作家,1613年9月15日生于法国巴黎,他是法兰西一个最古老家族的后裔(一些人认为这个家族同420年在位的法兰西国王有关系)。他的父亲是普瓦图(Poitou)省省长,很受红衣主教黎塞留(Richelieu)的器重。1622年,拉罗什富科伯爵领地晋封为公爵领地,是当时王国的最高封号。
      
         ---------摘至百度百科。
      
      在此,对于书中本人很欢喜的一些语句,摘至如下:
      
      
      
      自爱乃是至上的自我奉承。
      
      
      
      自爱之精明,甚于世上最精明之人。
      
      
      
      君主的仁慈往往只是笼络民心的手段。
      
      
      
      智者的坚定不移,仅仅是他们用以隐藏内心躁动的艺术。
      
      
      
      直视太阳和死亡,不得不眨眼。
      
      
      
      人们因满怀希望而许诺,因心生敬畏而履约。
      
      
      
      我们的情绪为命运赠与我们的每件礼物都确定出价格。
      
      
      
      我们从未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幸福,也从未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不幸。
      
      
      
      优雅之于身体,犹如良知之于精神。
      
      
      
      如果我们根据爱的主要效果来判断,爱情更像是恨而不是爱。
      
      
      
      大多数人热爱正义,不过是因为他们害怕遭受不公正。
      
      
      
      对缺乏自信者而言,沉默乃其处事时的最佳良策。
      
      
      
      精神的高雅在于思索有道德的思想和凝练精确的思想。
      
      
      
      欺骗自己和欺骗他人一样容易。
      
      
      
      我们太习惯于向别人伪装自己,以至最后我们向自己伪装自己。
      
      
      
      我们行善的目的,常常是为了能够不受惩罚地作恶。
      
      
      
      通常,我们仅仅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赞美而赞美他人。
      
      
      
      自己去统治他人容易,防止自己被他人统治很难。
      
      
      
      有时我们会抱怨朋友们的轻率,以预先为自己开释。
      
      
      
      如果没有虚荣心一路护送,德行走不了那么远。
      
      
      
      伪善是邪恶向德行所表示的敬意。
      
      
      
      利益在幕后推动着所有种类的德行和恶行。
      
      
      
      青春时代,是持续不断的自我陶醉,是理性的高度昂奋。
      
      
      
      假装单纯是一种精巧骗术。
      
      
      
      意志脆弱的人难以保持真诚。
      
      
      
      嫉妒中包括的自爱比爱情中包括的还多。
      
      
      
      人们的眼泪在欺骗了别人之后,紧接着欺骗自己。
      
      
      
      平庸之人常常谴责声讨那些超越他们治理范围的事物。
      
      
      
      我们可以给他人以忠告,却不能激发任何行动。
      
      
      
      很少有人懂得如何变老。
      
      
      
      我们很容易原谅那些没有被我们觉察到有缺点的朋友。
      
      
      
      命运和性格统治着世界。
      
      
      
      了解一群人比了解一个人容易得多。
      
      
      
      一般来说,人们的尖酸刻薄主要来自虚荣心而非心怀恶意。
      
      
      
      人们有更多的惰性存在于头脑中,而非肢体上。
      
      
      
      、、、、、、
      
      
      
      读罢此书,心中有很多感慨。此书可谓是内容是对书名最大的讽刺。书中言语,直白,透彻,将人性的伪善,对于利益的趋逐,讽刺的淋漓尽致,十分畅快淋漓。如题,人性的伪善和虚假在作者拉罗什福科眼中是如此的直白和透彻。
      
      人是社会性动物,为了融入社会,一定的伪装是必要的。虚荣,就是我们戴面具一直在追求的东西。人性的缺点,就这样被作者晒在太阳底下,事实总是无可狡辩,也不需要任何苍白无力的语言去描绘形容。因为他就在那里,直直的站着,任世人未见他时,充满懦弱的恐惧;见到时,被直伤的体无完肤;离开后,又无比想念。最后,一切照旧。
      
      所罗门王说,日下无新事。一切不过是捕风,一切不过是捉影。
      
      昨日发生过的事,此刻正在上演。未来准备要发生的事,“我”百年之前也已做过了。
      
      人性,不过如此。
      
      感慨很多很多,可是这语言的力量毕竟有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世间的真理贵在一个“悟”字。
      
      于是感慨。
      
      
  •     先说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短小精悍的话,偶尔有一页纸的一句话,每句话写的都很直截了当,揭露了人性本质,让我们对社会认识的更加清楚。第一次体验这种书写格式,新奇!
      再说说这一版本的翻译的质量:偶尔有少数句子读不通,绝大多数翻译的很不错;书的质量很对得起8块多的价钱了
  •      最早看这本书的时候以为是励志的,但是短短几页之后就让人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作为一个没落的贵族,拉罗什福科用他与众不同的观点和敏锐的视角,通过近乎尖刻的文笔让我们了解事物和很多行为的本质,别的不讲,单就这一点来说,是很多作品所做不到的。虽然作者距今有将近500年的历史,但是我们却仍然可以感觉到他的智慧闪现出的光辉。多说无益,如果对这本书有兴趣,就买来看看吧。
  •     看箴言录,摘一些有共鸣的语句在这里~~
      
      
      - 君王们的宽厚仁慈不过是笼络人心的手段。
      
      - 幸福者的谦和,源于好运赐予他们心境的宁静。
      
      - 智者们的沉稳只不过是把烦躁不安隐藏于心的一种手段。
      
      - 哲学可以轻而易举地战胜昔日和未来之困,而今日之痛却战胜了哲学。
      
      - 对于理智,人人皆心有余而力不足。
      
      - 幸福在人的心境之中,而不是在事物里面。我们幸福,是我们感到我们拥有自己之所爱,而不是拥有他人之所爱.
      
      - 不管天赋如何,英雄皆是天赋巧遇机缘的结果。
      
      - 哲人蔑视财富,这是深藏于心的对不公平命运的报复。他们出类拔萃,而命运却使他们陷入贫困,他们只能以此保证自己不致因之堕落;这既不失身份,又能不依赖财富而获得尊敬。
      
      - 很难给爱情下定义,我们能说的是:在灵魂中,爱是一种占支配地位的激情;在精神上,它是一种感应;在身体方面,它是我们对躲藏在重重神秘后面的,被我们所爱的一种隐秘的羡慕和优雅的占有。
      
      - 沉默是缺乏自信者的最佳选择。
      
      - 精神高雅源于 真,善,美。
      
      - 了解人的思想并不能认识人的心灵。
      
      - 要想正确了解事物,必须明了其细节,而细节可以说是无限的,因为我们从中所获得的认识,则始终是肤浅的,不完全的。
      
      - 人给任何东西都没有像给劝告那样慷慨。
      
      - 过分的精明是愚蠢,真正的聪明是一种稳重的精明。
      
      - 天然赐予资质,机遇成就业绩。
      
      - 奉承是一枚假币,只能靠虚荣心得以流通。
      
      - 公道者尊重我们的才能,大众仅敬仰我们的名望。
      
      - 希望,无论它有多大的欺骗性,它至少能通过一种令人感到惬意的方式,引领我们走完生命的漫漫长路。
      
      - 爱情的忠贞只有两种: 一种是不断地从所爱之人身上发现新的可爱之处;另一种则是希望获得忠贞不渝的美名。
      
      - 想要表现精明的欲望,其实恰恰遏止了精明。
      
      - 女人忠贞往往是她们爱好名声或喜好宁静的结果。
      
      - 精明之至在于洞悉事物的根本。
      
      - 深藏不露才是精明之至。
      
      - 严肃庄重的神态,只不过是人发明出来的一种手段,专门用于掩饰人内心的真情实感。
      
      - 如果认为存在一种诸如野心和爱情那般的激情,可以战胜其他激情,那就大错特错了。如此,懒惰,尽管软弱无力,却时常占据生活的主导地位,破坏所有的计划以及生活中的一切行动,在不知不觉中摧毁耗尽我们的激情和德行。
      
      - 已经获得的荣誉,是再次获得荣誉的保证。
      
      - 有时候,听取忠告,并不亚于自己思考。
      
      - 伪装的单纯是一种巧妙的欺骗。
      
      - 性格上的缺陷,比精神上的缺陷更多。
      
      - 我们其实并不了解我们的愿望。
      
      - 体液在我们神农上有规律地 流动着,悄然推动并左右着我们的意志。它们不停地运动,神秘地支配着我们,在我们的所有行为里,起着不能忽视的作用,我们对此却不明了。
      
      - 疯狂之举,会像传染病一样蔓延。
      
      - 很多人蔑视财富,但很少有人把它赠与他人。
      
      - 人类中的中庸之道,虽抑制了那些大人物的野心,也使平庸之辈安于现状而无所作为。
      
      - 施惠于忘恩负义者并非是什么不幸,受恩于小人才是人生之大灾祸。
      
      - 妒火,多燃于自尊之心,而极少出自爱情。
      
      - 我们时常根据自尊心的强弱来感觉自身的优劣。
      
      - 思想狭隘的人很容易被小事伤害;豁达之人把一切看在眼里,却并不放在心上。
      
      - 大多数正派女人就像那些隐藏的珍宝,她们无事发生,是因为没有人搜寻到她们。
      
      - 平庸之人往往对一切超出其理解范围的事物横加指责。
      
      - 在卖弄风情和花言巧语中,爱情的成分最少。
      
      - 谈吐中,自信比才能还重要。
      
      - 如果我们非常了解我们想要的那些东西,也许我们想要它们的欲望就不那么强烈了。
      
      - 某些不良品质早就了伟大的天才。
      
      - 美貌已逝而价值犹存,这种女人少之又少。
      
      - 人都性喜懒散,喜欢安逸之事,这种习性使我们的认知能力受限,且无法使我们全力以赴把自己的只能扩展到我们力所能及的领域。
      
      
  •     陆陆续续看完这本《道德箴言录》,还是有很多地方打动人心。
      智慧之光闪现就不用说了,但是自然也有糟粕。但已属难得。
      很多地方一语道破,但是有些地方也太过冰冷,以智慧真实的名义。
      不是什么眼睛,看的见什么世界吗?
      他固然懂得了一些,也以此自得,但信什么呢?最终相信的是什么呢?
      值得追问,整个最后剩下的东西。
      当然,还是要感谢很多犀利的提示,让我在其中也看见了自己的影子。
  •     薄薄百页书留下的却是心灵持久的激荡.疯狂,悔恨,悲悯而又仍然渴望心灵的宁静和灵魂的救赎,这大概也是拉罗什福柯写下此书时的心灵写照
  •     《道德箴言录》摘录
      
      16 这种人们看作是德行的大度,其动机有时是虚荣,有时是迟钝,经常是恐惧,而更多情况下是这三者合一.
      19 我们每个人都有足够的力量去承担别人的不幸.
      23 很少有人认识死亡.人们通常并不是靠决心,而是靠愚钝、靠习惯来忍受它。大多数人赴死,只是把它看作一件不得不接受的事实。
      25 承受好运须有较恶为多的德性。
      30 我们的力量其实超过我们的意愿,而我们却经常自我辩解说:某些事情是不可能的。
      34 如果我们自己毫无骄傲之心,我们就不会抱怨别人的骄傲。
      42 我们没有足够的力量完全遵循我们的理智。
      49 我们既不像我们想像的缺乏幸福,又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不幸。
      50 有些自视甚高的人使不幸成为一种荣耀,他们想说服别人和自己相信:只有他们才是配得上命运折磨的。
      59 没有什么不幸的事件是精明的人不能从中汲取某种利益的,也没有什么幸运的事件是鲁钝的人不会把它搞得反而有损于自己的。
      65 人们毫不吝啬地赞扬“明智”,而它在最小的事情上也不能为我们提供担保。
      66 一个精明的人必须安排好他的利益的等级,使之井然有序。在我们同时急着做许多事情时,我们的贪婪常常会扰乱这一次序,结果因为欲望了太多的很不重要的东西,我们错过了那些最重要的事情。
      69 如果有一种不和我们其他激情相搀杂的纯粹的爱,那就是这种爱:它隐藏在心灵的深处,甚至我们自己也觉察不到它。
      71 当人们不再相爱时,几乎谁都会为他们曾有的那爱感到羞耻。
      72 当我们根据爱的主要效果来判断爱时,它更像是恨而不是爱。
      75 爱情和火焰一样,没有不断的运动就不能继续存在,一旦它停止希望和害怕,它的生命也就停止了。
      77 爱情出借它的名字给无数我们认为是属于它的交往,然而,对于这些交往,它所知道的并不比总督对威尼斯所发生的事情知道得更多。
      82 与敌手的和解,只是出于一种想改善自己状况的欲望,或者是出于对斗争的厌倦,再不就是对某一坏结局的恐惧。
      84 不信任自己的朋友比受朋友欺骗更可耻。
      88 我们根据我们对自己的朋友的满意程度,在自己心目中增加或者减少他们的优点,我们按照他们与我们在一起生活的方式而非他们本人来判断他们的价值。
      95 一个十分杰出的功绩的标志是:那些最嫉妒它的人也不得不赞扬它。
      110 我们给别人什么东西都不像我们给别人劝告那样慷慨。
      111 我们越是爱我们的情人,我们越是要准备遭怨。
      113 有好的婚姻,但其中并无极乐。
      114 我们不能宽慰自己被敌所欺和被友所叛,但却常常满足于自欺自叛。
      116 再没有什么比请求劝告和给予劝告的方式更不真诚的:那请求劝告的人显出一副对朋友的意见毕恭毕敬的样子,虽然他只不过是想要人赞同他的意见,为他的打算提供担保;而那给予劝告的人则表现出一种真挚热情的无私来回报者信任,尽管他在他给予的劝告中最常寻求的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和自己的光荣。
      119 我们太习惯于向别人伪装自己,以致最后我们向自己伪装自己。
      120 人们的背叛更多地是因为软弱,而不是因为一种背叛意图的形成。
      122 如果我们抵制住了激情的诱惑,这更多地是因为它们的软弱而非我们的坚强。
      132 明智地对待别人要比明智地对待自己来得方便自然。
      151 防止自己受人支配要比阻止自己去支配别人更难。
      163 有无数表面上荒唐可笑的行为举止,其暗藏的理由却是十分的明智可靠。
      170 很难判断一个干净、诚实和正当的行动是出于正直还是出于精明。
      171 德行消失在利益之中,正如河流消失在海洋之中。
      174 最好这样运用我们的理智:在不幸降临时帮助我们承受不幸,在不幸可能降临时帮助我们预见不幸。
      176 在爱情中有两种坚贞不渝:一种是由于我们不断地在我们的爱人那里发现可爱的新特点,另一种则不过是由于我们想获得一种坚贞不渝的名声。
      177 坚持不懈不值得谴责也不值得赞扬。因为它只不过是某些趣味和情感的持续,这些趣味和情感是我们不能自我抛弃亦不能自我给予的。
      181 有一种变化无常,它来自精神的轻率或软弱,使精神接纳所有其他人的意见;另外还有一种变化无常则是较可原谅的,它来自一种万物皆空之感。
      182 恶行进入了德性的结构之中,正如毒药进入了药物的范围一样。审慎的明智聚集和缓解它们,有效地利用它们来反对人生的疾病。
      185 邪恶和善良一样有它自己的好汉。
      187 德性的名称可以像恶一样有效地服务于利益。
      188 灵魂的健康并不比身体的健康更有保障,无论我们显得离激情多么遥远,被激情夺走的危险并不少于身体健康时突然患病的危险。
      195 那经常阻止我们沉溺于一种恶习的是我们还有其他的恶习。
      197 有一些人,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们不可能相信他们的恶行,但实际上这里面并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大惊小怪的东西。
      200 如果虚荣心不拉着德性一块走,德性走不了那么远。
      208 有一些笨人的自知之明在于能巧妙地运用他们的傻劲。
      213 热爱荣誉、害怕耻辱、希望成功、企求舒适和嫉妒他人——这些经常成为在人类中如此著名的勇敢的原因。
      218 伪善是邪恶向德性所做的一种敬意。
      220 虚荣、耻辱,尤其是气质,常常造就男人的勇敢和女人的贞洁。
      225 我们期待着别人对我们所给的恩惠表示感激,但发现这感激不如我们期望的那样大。这种不符的原因是:予者的骄傲和受者的自尊在恩惠的价格上意见不能统一。
      227 幸运的人们很少纠正自己,当运气使他们的错误也带来成功时,他们总是相信自己行为合理。
      228 骄傲不想欠帐,自爱不想付款。
      231 想独自明智是一种巨大的疯狂。
      232 我们给我们的悲痛以某种托辞,但引起悲痛的常常不过是利益和虚荣。
      237 只有那具有凶恶力量的善良才值得赞扬,所有其他的善良最经常的只不过是意志的迟钝和无力。
      238 对人行太多的善比对他们行恶更为危险。
      262 自爱在任何激情中都不像在爱情中那样有力地实施自己的统治,我们总是准备着比失去自己的宁静更多地牺牲我们的爱人的宁静。
      266 以为只存在一些猛烈的能战胜其他感情的激情(像野心和爱情)不过是一种自欺。懒惰——它整个是疲惫无力的,却不放弃自己常常作为主宰的地位,它僭越生活中所有的意图和行动,冷漠无情地摧毁和耗竭各种激情和德性。
      269 几乎没有人能明智到足以认识他做过的所有恶事。
      281 骄傲激起我们的嫉妒心,也常常帮助我们节制它。
      288 有一些疾病,在某些时候用药反而促其恶化,最大的明智就在于知道什么时候用药是危险的。
      296 爱那些我们不尊敬的人是困难的,但是,爱那些我们尊敬他们远胜于尊敬自己的人也同样困难。
      299 几乎所有人都会愉快地去清偿那些小的欠情;有些人对那些中等的欠情也会表示感激;但几乎没有人对那些巨大的恩惠不忘恩负义的。
      316 意志薄弱的人不可能真诚。
      321 比起那些爱我们超过我们所需程度的人,我们更接近那些恨我们的人。
      335 在爱情中,欺骗几乎总是比提防走得要远。
      353 一个正派人可能像一个疯子那样去爱,但不会像一个傻瓜那样去爱。
      356 对于善人们,我们通常只是赞扬其中的一部分——那些赞赏我们的人。
      361 猜忌总是与爱一起产生,但并非总是与爱一起消失。
      362 大多数女人为她们的情人的死哭泣不是因为爱过他们,而是要显示她们配得上他们的爱。
      366 不管我们对那些谈论我们的人的真诚抱有怎样的怀疑,我们总是相信他们对我们说的话比对别人说的话更真实。
      370 很少有胆怯者总是能弄清楚他所有的害怕。
      371 那热恋着的人几乎总是犯这样的过错:不知道什么时候别人停止了爱他。
      373 有某些眼泪在欺骗了别人之后,常常接着欺骗我们自己。
      378 我们给予某些劝告,却不激发任何行动。
      385 要想在我们有许多爱的时候和几乎不再有爱的时候感到满足,差不多是同样困难的。
      396 一个人会长久地留住他的第一个情人,当他还没找到第二个的时候。
      397 我们不敢概括地说我们完美无瑕,而我们的敌手一无是处,但在具体情况中,我们却接近于这种看法。
      409 我们常常要为我们那些较好的行为感到羞耻,假如人们真正看清了产生这些行为的所有动机。
      411 我们的缺点很少有比我们用来掩盖这些缺点的手段更不可原谅的。
      420 我们常常相信我们在不幸中具有一种坚定性,其实那时我们只不过是精疲力尽,我们只是忍受不幸而不敢正视它,就仿佛那些害怕自卫而任人宰割的胆小鬼。
      422 所有的激情都使我们做出错事,而爱情则使我们做出更可笑的错事。
      424 我们会以与我们的缺点相对峙的缺点为荣耀:当我们是软弱的时候,我们就自夸是顽强。
      435 命运和情绪统治着世界。
      436 一般地认识人类要比单独地认识一个人容易。
      439 假如我们完全弄清了我们欲求的是什么,我们大概就不会那样热烈地欲求那些东西了。
      445 软弱甚至比恶行更有害于德性。
      477 用来抵抗爱情的那种坚强有力,同样也可用来使爱情猛烈而持久;而那些软弱的人们,总是受激情影响,又几乎从不真正付诸行动。
      479 只有坚强有力的人才能有一种真正的温柔,那些表面上温柔的人通常只不过是软弱,这种软弱很容易转变为尖酸刻薄。
      481 再没有什么比真正的善良更稀少的了,甚至那些相信自己善良的人通常也只不过是有一种讨好和软弱的癖性。
      483 通常是虚荣而非恶意使人们变得更凶恶。
      485 那些拥有过伟大激情的人们,毕生都感受着他们痊愈的幸福和悲哀。
      
      509 上帝为惩罚犯有原罪的人类,允许人造一个自爱的上帝,使他在生活的所有行动中都备受折磨。
      511 我们有如死者一样害怕一切,我们又像不死者那样欲望一切。
      514 医治恐失症的药物就是确信我们所害怕的那个东西(死亡),因为它引起生命的终结,或者爱情的终结;这是一个残忍的医治,但比起怀疑和恐失症来却要甜蜜。
      516 不应当为别人向你隐瞒了真相而生气,既然我们也如此经常地自己向自己隐瞒实情。
      525 我们所爱的人对我们拥有的权力,几乎总是比我们自己对自己拥有的权力要大。
      526 我们很容易指责别人的缺点,但很少用这种指责来帮助别人改正他们。
      527 人类的处境非常悲惨,在调动他所有的行为来满足他的激情的过程中,他不停地在那些激情的暴政下呻吟:他不能忍受它们的强暴,又不能承担要解脱它们的桎梏他应采取的行动;他不仅对这些激情,而且对医治它们的药物感到厌恶;既不能适应他的疾病的痛苦,又不能适应使其治愈的工作。
      536 真正的苦修是那些不为人所知的苦修,其余的苦修则因虚荣变得轻松容易。
      539 我们为变得幸福而折磨自己,还不及我们为使自己相信我们是幸福的而折磨自己那样厉害。
      546 明智和爱情并非相得益彰,当爱情增加时,明智则减少了。
      553 当我们爱得太厉害的时候,确认别人是否停止了爱我们是不容易的。
      557 没有比相信我们是被人爱着更自然也更自欺的了。
      583 在我们的好朋友的厄运中,我们总是发现某种并非使我们不快的东西。
      585 人们的盲目是他们的骄傲的最危险的结果:骄傲会培育和增长盲目,阻碍我们认识能够缓和我们的不幸、治愈我们的缺陷的药物。
      604 天生的凶猛比自爱所做的残忍事还要少些。
      624 我们对其他人的信任的最大部分是由我们对自己的信任构成的。
      634 当我们没有爱时去获得爱,比当我们有爱时要摆脱爱更为容易。
      641 我们应当因我们有力量承认我们的缺陷而感到宽慰。
      
      
  •     在看这本书之前每日必翻的是《沉思录》,在看这本书之后那种奇异的突兀感就日益显明。拉罗什福科基本上是在总结自己一生的经验,在这过程里他时常怀着最强烈的爱憎。从他写关于女人的那些箴言里,可以毫不费力地看到他在情场中有过多少的失意。他不是个哲学家,但他善于总结教训,而在这过程里面他多少琢磨到了人性。他自然比不上马可·奥勒留,后者通过考察自身洞悉人性,更多的是宽恕和自省。但不管怎么说,这本书仍然很值一看。
  •     什么是理性?如何理性?什么是道德?如何道德? 这本书做了简明回答. 这本书简短,却难以超越甚至续貂, 以其无可替代性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人文书首选必读.
  •      《道德箴言录》在中国的读者群,那是比不上培根、蒙田、帕斯卡尔、奥勒留这些人的作品的。这其中的原因,我想大致有三,一是我们的教育中,性善论占据主流,而拉罗什福科对人性的冷嘲热讽让习惯了“人之初,性本善”的中国人觉得不舒服;二来这本小册子没有什么规范训条,甚至于似乎是在痴人梦呓;三则,拉罗什福科没有诸多修饰,不像蒙田那样动辄引用优美的诗句,也没有像帕斯卡尔那样用宗教来武装自己。
       但,这并没有削弱《道德箴言录》的价值。换句话说,只是我们许多人并没有领略它的价值而已。鲁迅说:“无论单就人生哲理,还是单就处世指导,拉罗什福科的影响都要超过培根,这诚足信。”以上提及的这些人的书我都有,个人认为,鲁迅的评价“诚足信”。本来啰啰嗦嗦地谈一本已经被认为影响力极大且获“最别具一格的十本书之一”荣誉的书的价值,显得有点多余。可是,看到咱们有人轻蔑地说:这种书我也会写。我还是忍不住要说说。
       作为一本道德心理学著作,拉罗什福科没有单纯地说教,而是从人们内心深处的思想进行分析。这个冷峻而高明的观察者,轻易就发现了我们“皮袍下的小”来。“人们所谓的德性,常常只是某些行为和各种利益的集合。”是这本书的主基调。而诸如“君言的大度常常只是笼络人心的政治姿态。”“所有人都是同样的骄傲,只是表现的方式和手段不同。”“我们按照我们的希望许以诺言;我们根据我们的畏惧信守诺言。”“为了在社会上获得成功,人们就竭力做出在社会上已经成功的样子。”“我们赞扬通常不过是为了被赞扬。”细细品味之下,你我难道不是这样吗?
       拉罗什福科把人们虚伪的面具一把扯下,尽管动作有点粗暴有点夸张。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本我自我超我都是人的组成部分,不过我们善于将代表原始欲望部分的本我隐藏起来,尽量使自己外表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如同尼采佛洛依德等人警示的一样,不承认或否认自己的那些部分,是要付出代价的。因此,拉罗什福科说:“我们太习惯于向别人伪装自己,以致最后我们向自己伪装自己。”
       拉罗什福科对爱情的见解也很深刻,或许这归功于法国人的浪漫。其实拉罗什福科本人也懂得如何博取妇女欢心,他和卢梭等人是同属于欧洲文人中“吃软饭”一族的。“当我们根据爱的主要效果来判断爱时,它更像是恨而不是爱。”“很少有不对她们的正派生活感到厌烦的正派女子。”“美色已逝而价值犹存,这样的女子微乎其微。”“在爱情中,有两种坚贞不渝:一种是由于我们不断从爱人那里发现可爱的新特质,另一种则不过是由于我们想获得一种坚贞不渝的名声。”如果不是吹毛求疵而仅仅从两性关系角度来看,拉罗什福科这些话,让我们如芒刺在背。
       虽然谈不上字字珠玑,然则《道德箴言录》里闪光的语句还是很多的。“想独自明智是一种巨大的疯狂。”“我们给我们的悲痛以某种托辞,但引起悲痛的常常只有利益和虚荣。”“我们难以忍受别人的虚荣,因为它伤害了我们的虚荣。”“通常是虚荣而非恶意使人们变得更凶恶。”这些智慧之言,值得反复咀嚼。
  •     我很喜欢这本书,从高中的时候就开始读了,几乎每天睡前都看上两句,
      我还做了个关于这本书的网站 laluoshifuke.info, 欢迎大家来发表评论.
  •     我很喜欢这本书,从高中的时候就开始读了,几乎每天睡前都看上两句,
      我还做了个关于这本书的网站 laluoshifuke.info, 欢迎大家来发表
  •     我很喜欢这本书,从高中的时候就开始读了,几乎每天睡前都看上两句,
      我还做了个关于这本书的网站 laluoshifuke.info, 欢迎大家来发表评论.
  •     《道德箴言录》不是如它的题目看起来一样是一本劝善警世的书。
      相反,它几乎是一本撩开道德的面纱揭穿人类虚荣和伪善之真相的魔鬼辞典。
      拉罗什科夫认为:人们所谓的德性,常常是某些行为和各种利益的集合。基本上这一判断贯穿了他整部书的线索。
      他对人类的自私本性洞若观火,他写道:自爱比世上最精明的人还要精明。
      他对人类对痛苦的承受力,竟作如此独到的观察:我们每个人都有足够的力量去承担别人的不幸。
      他对人类节制的美德也给予了不留情面的挖苦:幸运者的节制来自好运气给予他们的心情宁静。
      他这样判断真诚:我们很少发现十分真诚的人,而通常我们所见的所谓真诚,不过是想赢得别人信任的巧妙掩饰。
      他对人类德性的力量充满了怀疑:如果虚荣心不拉着德性一块走,德性走不了那么远。
      他像外科大夫一样相当冷峻地将刀锋剖向人类的所谓“好行为”的内脏:我们常常要为我们那些较好的行为感到羞耻,假如人们真正看清了产生这些行为的所有动机。
      他毫不犹豫地向老年人奉送上如此挖苦:老年人喜欢给人以善的教诲,因为他们为自己再也不能做出坏的榜样而感到宽慰。
      对爱情逻辑的探询中,他发现了由情绪支配着的精明:当我们厌倦爱时,我们很容易忍受别人对我们的不忠,以便我们解除自己忠诚的义务。
      他发现,命运和情绪统治着世界。
      他嘲弄哲学对人类的拯救力:哲学轻易地战胜已经过去的和将要来临的痛苦,然而现在的痛苦却要战胜哲学。
      不过如果你认为他把人性看得一团黑暗那并非事实,即使是从伪善中,他还是发现了人们心灵内在有一种向善的力量,因此他又对伪善下了如此一个定义:伪善是邪恶向德性所致的一种敬意。
      显然他意识到了人类心灵的复杂,他说:我们远没有弄清楚我们所有的意愿。
      他在出色的思想中,虽有悲观,却并不绝望,在轻松和调侃中给身陷自困的我们透出了奇异的光亮。使读到它的人不至于变得压抑低落。
      他最后说到:我们应当因我们有力量承认我们自己缺陷而感到宽慰。
      事实上,带来一种奇怪的解脱感,这正是爱因斯坦读完这本书后给比利时王后写信时谈到的感受。
      拉罗什福科公爵生于1613卒于1680年,该书创作于1665-1678年间,300多年后我在中国北方的一个小县城的超市里偶然翻开了这本书,当我读到这一行:
      最好这样运用我们的理智:在不幸降临时帮助我们承受不幸,在不幸可能降临时帮助我们预见不幸。
      我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它。
      
      
  •     如题,中文版略过了英文版前面前面的一大堆Introduction,直接跳入正文。
        
      反正有中英对照(说不定英文原文更准确),看中的就是这一点,价格也不算贵(网购还不到11元)。
  •     哲学轻易地战胜已经过去的和将要来临的痛苦,然而现在的痛苦却要战胜哲学。
      精神的高雅在于思考那些善良和优美的事物。
      有好的婚姻,但其中并无极乐。
      想独自明智是一种巨大的疯狂。
      单一精神的人不会长久地使人愉快。
      命运和情绪统治着世界。
      一般地认识人类要比单独地认识一个人容易。
      年轻而不优美,或者优美而不年轻,都是没有用处的。
      女人的地狱是晚年。
       ——拉罗什福科:《道德箴言录》
      
      
      拉罗什福科(La Rochefoucauld,1613-1680),法国思想家。
      
      拉罗什福科主要考虑“道德”问题,这类问题在美国就是心理问题,在英国就是“理智”问题。所以,拉罗什福科不同于笛卡儿,也有别于培根。鲁迅就说过,“无论单就人生哲理,还是单就处世指导,拉罗什福科的影响都要超过培根。”但就人生哲学方面而言,拉罗什福科与基本同时代的帕斯卡尔又有些不同。不像后者科班出身,拉罗什福科基本没受多少教育,他的长处是阅历丰富,感受力强,用同时代人的说法,就是“知识贫乏但精神丰富”。他的《道德箴言录》,就是对世态炎凉亲身体验和思考后的结果。
      
      拉罗什福科的身份,按阿伦特的说法,就是“文人”(homme de lettres)——
      
      与后来的作家和人文学者不同,这些“文人”尽管生活在一个书面语言和铅字的世界里,尤其是被书籍包围着,但是他们既不愿、也没有被迫为了谋生而从事专业的写作和阅读。“文人”也与知识分子阶层不同。知识分子要么作为专家、官员为国家服务,要么为社会的娱乐和教育服务。“文人”总是竭力与国家和社会保持距离。他们的物质生活的基础是无须工作的收入。他们的思想态度的基础是他们坚决地拒绝纳入政治或社会之中。正是由于这双重的独立基础,他们能够表现出居高临下的态度,从而产生了拉罗什富科对人类行为的洞察和轻蔑,蒙田的世俗智慧,帕斯卡格言的思想力度,孟德斯鸠政治思考的勇气和开放。
      
      就像我们中国的一些典型的“文人”(比如章太炎、梁启超)一样,拉罗什福科一生,也是早年热衷街头革命,晚年闭门著书立说。奇怪的是,和章梁如出一辙,拉罗什福科晚年很少谈及革命、政治,而是转而思考文化、人性等一些比较形而上的问题。与阿伦特谈到的,19、20世纪出现的职业革命家不同,他们并没有把早年的从政经历化为对政治的思考,甚至对早年经历以“政治冲动”为名,简单予以否定。鲁迅正是在这一点上,对章太炎产生了异议。当然,也许是因为鲁迅与政治的关系向来是若即若离,既然没有革命激情的疯狂,也就谈不上政治幻灭后的深层失落。鲁迅的左派情结,终其一生,都幸运地没有遭到打击,这也使他一直对政治抱着某种幻想——通过他的笔来实践“文人革命”。
      
      说到“人生哲学”,坊间曾经有本名为《我的人生哲学》(王蒙著)的书,大卖特卖。但是这类“人生哲学”和周国平式的“人生哲理”、刘墉式的“人生感悟”一样,都是中国哲学中“实用理性”一面的现代翻版。貌似超脱,实则投机,在道貌岸然下是对现代社会丛林法则的把玩。这种打着“哲学”幌子的“现代成功学”,和拉罗什福科的“道德哲学”,完全是两码事。拉罗什福科沉思的是整个人类的德性与恶行。这种沉思与其说指向某种生活的便利或圆滑,倒不如说是让生活更加坑坑洼洼、磕磕碰碰。它使貌似圆满或追求流畅的生活出现了裂隙、停滞,显现了不和谐的一面。正是在这些思考造成的断点处,自我的意识苏醒了。
      
      拉罗什福科的思考,机锋频出,令人叫绝。比如,“想独自明智是一种巨大的疯狂。”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在我看来,清澈道出了阿伦特走出海德格尔的根本原因。在阿伦特看来,成为一个人就是与那些各不相同又与我们相似的人一起生活。阿伦特把这种基本的人类境况称为“多样性”。“我们应该比通常在个人主义文化中所做的一切更加彻底地认识到,我们与他人一起生活在世界里;稳固的政治体制不仅以多样性为基础,它还培育这种多样性。” 阿伦特呼吁一种“政治的思考”和“公共生活”,“政治人物(必须理解为我们既是个人同时也是公民)所需要的精神活动本身就是政治的和集体的活动,即使反思本质上必然是个体的孤独的。”个体沉思,既能导向存在的诗意显现,也能导向极权主义的孤独。海德格尔的“沉思”没有“政治的思考”和“公共生活”来校正,最终倒向了纳粹主义。事实就是如此。
  •     “道德不是好东西”——在作者笔下的确如此。作者致疑一切稳定的道德评价模式,揭露一切深入人心的道德之实质,直抵其产生的心理真相,让人初感匪夷所思之余,慢慢觉其眼光之锐利,批判之深刻,分析之独到。
      本书辨证地看待分析诸多道德原理,使用的方法颇像源自《老子》,几乎可以说它是利用老子的哲学,对日常道德的实例分析与逆向思考。
      在作者看来,人性是恶的,结合自己亲身体验,我倾向于他的这种看法。对每个人来说,提升道德并不是什么高尚的事情,只是克服自身所具的人性弱点,消除因社会熏染而产生的一切不良行为和思想而已。
      但作者对待女性的态度很不君子,很猥亵,带有明显的时代性虚伪和局限,此为本书糟粕。
      译者何怀宏崇拜已久,本书翻译还算是令人满意的。
  •     
      
      最近,一位朋友归还了借阅一年的两本书,其中一本就是薄薄的淡兰色封面的《道德箴言录》。我一翻,是在2003年4月从当当书店购买的。记得当时很快看完,而且心满意足。
      
      书的侧页这样介绍:“拉罗什福科(1613年-1680年)法国思想家,著名的格言体道德作家。一生作品不多,唯有《回忆录》和《道德箴言录》两部作品传于后世。拉罗什福科以犀利的洞察力和优美的文字分析人的情绪、理智和判断力,追溯人们言行的动机。《道德箴言录》并非告诉人们应当做什么,而是揭示人们在做什么、想什么。”
      
      我忘了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介绍是在什么地方,依稀记得哪里说这是一本教人学坏的书,名字为道德,其实所有的讽刺都是人们所谓的道德。好象是这番评价激起了我的好奇心,特地跑到网上订购来的。
      
      这个版本很粗糙,印刷比较粗劣。但是何怀宏先生翻译得很好。当然,还是这位省长之子,法国公爵闪光的语句随处可见:
      
      自爱是最大的奉承者
      
      哲学轻易地战胜已经过去的和将要来临的痛苦,然而现在的痛苦却要战胜哲学。
      
      如果我们自己毫无缺点,我们也就不会在注意别人的缺点中得到那样多的快乐。
      
      如果我们自己毫无骄傲之心,我们就不会抱怨别人的骄傲。
      
      那些太专注于小事的人通常会变得对大事无能。
      
      幸福在于趣味,而不在于事物。我们幸福在于我们拥有自己的所爱,而不在于我们拥有其他人觉得可爱的东西。
      
      给爱情下定义是困难的,我们只能说:在灵魂中,爱是一种占支配地位的激情;在精神中,它是一种相互的理解;在身体方面,它只是对躲在重重神秘之后的我们的所爱一种隐秘的羡慕和优雅的占有。
      
      只有坚强有力的人才能有一种真正的温柔。
      
      我们情绪的宁静或骚动并不是那样依靠我们生活中发生的比较重大的事件,而是更依附于对每天发生的各种细小事情的让人舒服或不舒服的处理。
      
      我们较喜欢看见那些受恩于我们而非施恩于我们的人。
      
      ……
      
      这些妙语在整本书中俯首皆是。
      在译者后记中这样介绍:“可以说,拉罗什福科代表着法兰西民族某种相当典型的性格,即:疯狂和冷静、虚荣和真诚、放荡不羁和深刻反省集于一身。”
      
      “拉罗什福科的《道德箴言录》,并不是一堆规范和训条的集合,告诉人们应当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而是一系列对人们行为品质的分析和描述,揭露人们实际上在做什么、想什么,它类似于一部道德心理学著作。”
      
      通读这本手册,我个人觉得与蒙田的优雅、温情、含蓄相比,拉罗什福科把人性中的恶、伪善以更加袒露和不留情的方式揭示出来,勇气不足的人难免读后会对人生和人性感到气馁或绝望。30岁以后读它比较好,那时有了一定人生阅历,也更加能读懂他的底蕴。
      
      2006年4月18日伦敦雾
      
  •   看到想到尽量做到
  •   恩恩...
  •   是的,同意:)
  •   网站做得不错……我也觉得书好,可要把握箴言中这么多话题相当不容易,没像你这样天天看
  •   有圣经注解的fu~~赞一个!
    不过虽然拉氏揭露了很多事情的本质,可是并没有提供解决之道,告诉我们怎么做,我觉得大家不妨可以讨论一下~
  •   这本小册子就这么让你着魔? 不过里面有些话的确没看明白,这两天没空了,改日讨论。
  •   我也非常喜欢这本书 但我想找英文的 不知道该买那个版本的
  •   呵呵,您用心了
  •   赞 收藏了
  •   哇塞,有心人!!!
  •   看了你做的网站,很不错。以后会多上去看看的。看来这本书是曲高和寡啊,以后我一定抽空好好读一下。
  •   欢迎, 欢迎!
  •   很棒 网站
  •   我也看到了你的网站,很好,如果能把英文和法文的版本也编辑进去方便对照就更好了:)
  •   网站看了。。好厉害啊。。很不错。。
  •   洞若观火 看透世事 之 醒世良言
  •   你这篇书评很用心。 “命运和情绪统治这个世界” 是本书主要的观点
  •   可是作者是法国人涅。
  •   XD
  •   不大懂哦......“想独自明智是一种巨大的疯狂。”---意思如爱因斯坦说:“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又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   写的很不错,启人深思......
  •   无道德、无意识
  •   女人的地狱是晚年。 这句经典。
  •   。收藏
  •   最受教的是他那句:“不灭的太阳亦不能使人久视。”
  •   不同人生阶段的人都能够在这本书里面领会到一些让自己颔首的思想,年轻人能够领会那是提前的赐予。
  •   -----“年轻人能够领会那是提前的赐予。”
    我来看看能够理解多少。:)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