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中国宇航出版社 作者:冯春萍 主编 页数:111 字数:50000
前言
公元2008年9月27日17时,中国航天员完成了首次空间出舱活动。浩瀚的太空中,第一次留下了中国人潇洒漫步的英姿。 历史,注定在这里定格。此后的很多年,程志刚在太空中挥动五星红旗的画面,静将凝固在中国人的记忆中,成为一尊不朽的雕塑。 从1999年9月21日中央批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到2008年9月27日中国航天员进行首次空间出舱活动,时光已流过整整16年;从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飞船吹响中国人出征太空的号角,到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号飞船满载3名航天员从天外凯旋,也已经过去9年的时间。9年间,以记录中国航天人不懈奋斗、航天科技创新发展历程为使命的《中国航天报》,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特别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承担的运载火箭和载人飞船两大最核心系统进行了深入、翔实、权威的报道。镜头,摄取了一个个恢宏的场景;笔端,描绘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今天,在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时刻,作为中国航天权威媒体,中国航天报社悉心采撷9年来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飞行的精粹作品,精心编排成册呈现给广大读者,以表对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拳拳之心。 回味历史,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今天,中国已实现了航天员的空间出舱活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朝着第二步战略目标已迈出了扎实的第一步。在不远的将来,我国还将在空间实现航天器的交会对接,建立空间实验室并进而建设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使命更艰巨而光荣,事业因奋斗而精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必将绽放出更加绚烂夺目的光彩。
内容概要
本书以国内唯一一家专门报道中国航天高科技产业的报纸——《中国航天报》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飞行任务的独家报道为基础,同时收集了一些与载人航天工程有关的图文资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给广大读者。本书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描绘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整个过程,介绍了载人航天工程飞船系统和火箭系统的领军人物以及波澜壮阔的研制历程,集纳了从“神一”到“神七”飞行过程中的种种有趣故事,展现了神舟飞船发射场和回收场的壮美景色,既是一本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新闻集萃,同时又是一本介绍载人航天知识的科普读物。 本书画面精美,文字精炼,具有较高的阅读价值和收藏价值。
书籍目录
1 神七问天 神舟七号天外凯旋 征程从这里开始 科技创新力推“神七”飞天 优中选优强强联合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实现最佳组合 太空出舱大戏如何上演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7大系统 神舟飞船降落伞 中华第一伞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2 领军人物 马兴瑞 老总“箭”指太空“金牌” 袁家军 永远追求“零缺陷” 飞船总指挥尚志 “事事谨慎”成大业 飞船总设计师张柏楠 “傻千”团队造“神七” 火箭总指挥刘宇 成功发射是最好慰藉 火箭总设计师荆木春 与火箭共命运3 飞天英雄 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4 幕后故事 为3%意外筑四条航天员逃生路 大锅炒黄土试验返回舱最后“一击” 太空大餐丰盛诱人 “神一”为何不载人 “神三”孕育抗病细胞 罕见严冬没冻着火箭 燃情密信伴杨利伟出征5 天港揽胜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1s船从这里出发 内蒙古四子王旗 航天员落地第一脚 远望号测量船队 劈波斩浪伴神舟6 搭载宝物 神舟“乘客”大亮相7 历史档案 代号“921” 载人航天工程决策揭秘
章节摘录
气闸舱:一舱两用功能强 相比以前的飞船, 神尉七号的气闸舱因首次亮相而备受关注。要完成航天员出舱活动,必须在飞船上增加气闸舱的功能,这也是神舟七号最大的亮点。根据飞船的总体设计,这一功由飞船的轨道舱来实现。 “神六”上的轨道舱是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工作和生活舱,而到了“神七”,轨道舱要一舱两用,成为生活舱和气闸舱的结合体所以这个舱段对“神七”来说是一舱两“名”,报据其支持航天员太空生活的功能,称作轨道舱;根据其支持航天员出舱活动的功能,称作气闸舱。3名航天员中的两名,从返回舱进入气闸舱后,返回舱门关闭,气闸舱就变成一个拙立的密闭的容器。两位航在封闭的气闸舱内互相帮助穿上舱外服,完成吸氧排氮,随后进行泄压后,打开气压舱通向飞船外的舱门。一名宇航员进行舱外活动,结束后再按照相反程序返回,气闸舱功能包括增添了舱内气压泄除和气压系统,舱内有线和舱外无线的通信系统,出舱活动操作显示界面,照明和摄像装置,舱外航天服接口支持系统等。添置这些新功能后,轨道舱的空间比以前小了一些但经过精心设计,航天员在其中的空间活动还是可以得到最大的满足。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