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 作者:李晓珍 编 页数:547
前言
1988年10月,《中国监察》正式创刊,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刊名。今年欣逢邓小平同志题写刊名暨《中国监察》创刊20周年。为隆重纪念这一重要的日子,中国监察杂志社特编辑出版《(中国监察)精选作品丛书》,这是一次《中国监察》创刊20年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一次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中国监察》的同志们集中汇报。我认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为此感到由衷高兴。 《中国监察》作为中央纪委、监察部的机关刊和全国纪检监察工作综合指导性期刊,20年来,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反腐倡廉建设全局开展宣传报道,弘扬正气,鞭挞腐恶,刊物的思想性、理论性、指导性不断提高,努力发挥反腐倡廉舆论宣传主阵地作用,得到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读者的肯定。把《中国监察》发表过的优秀作品精选,汇编成丛书出版,可以更充分地发挥这些优秀作品的作用,可以更好地促进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的学习。“开卷有益”,阅读优秀作品是提高学习成效的重要方面。
内容概要
中国共产党历来英杰辈出。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或是进入改革开放新阶段,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高扬理想信念的旗帜挺立于时代潮头,英雄模范纷涌迭出。他们的名字宛若璀璨的群星,闪烁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天幕上,在人民群众心中树起一座座精神丰碑。 《中国监察》创刊20年来,始终以弘扬正气、讴歌典范为已任,报道了众多优秀党员干部和纪检监察干部的先进事迹。从这些报道中,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优秀党员干部和纪检监察干部虽然岗位不同、经历不同、所处的环境也不同,但他们身上都闪耀着理想崇高、信念坚定和追求执著的光芒;在他们身上,都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恪守着共产党人心系群众的公仆本色。他们的事迹充分反映了我们党的本质和主流,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由此,人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国家之所以长治久安,我们党的事业之所以兴旺发达,我们的民族之所以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有着千千万万这样胸怀党的事业、心系亿万群众、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的优秀共产党人。他们无愧为时代先锋,无愧为民族的脊梁!
书籍目录
公仆赞歌 为民书记郑培民 向牛玉儒同志学习勤政为民当好公仆 一位科学家的人生境界——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评论:他是当之无愧的人民科学家 人民公仆汪洋湖 张云泉的“四观” 评论:做人必须像人当官不可像官 霞飞长天情洒人间——追记人民爱戴的忠诚卫士任长霞 评论:警察典范公仆楷模 方永刚——忠诚党的创新理论的楷模 吴仁宝的魅力 评论:带领农民致富的一面旗帜 一个建设新农村的好带头人——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寿光市 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 评论:做这样的带头人最光荣 真情为群众芬芳留人间——追记湖北省宣恩县椿木营乡 民政办主任周国知 闪光的足迹绚烂的人生——追记云南省盈江县交通局局长赵家富 评论:交通局长的楷模党员干部的标杆 医者慈爱心一生一世情——郭新事迹采访手记 评论:对人民高度负责是共产党员的终生追求 他用生命守护天职——记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人民检察院 副检察长、反贪局局长王书田 评论:让生命在无私奉献中闪光 潘作良——“老百姓的事情比天大” 评论:一名共产党员的选择卫士风采 王瑛——县纪委书记的楷模 却话巴山夜雨时——王瑛事迹采访手记 评论:学习王瑛做无愧时代的共产党人 一位可亲可信可敬的纪委书记——记全国先进工作者、河南省汝南县委 副书记、纪委书记杨正超 评论:学习杨正超永葆先进性 一位对事业充满炽热情怀的忠诚卫士 评论:学习林建智争做先进性的模范实践者……后记
章节摘录
1943年7月23日,郑培民出生在吉林省海龙县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962年,19岁的郑培民考入了吉林大学物理系。1970年3月分配到湖南省湘潭电机厂工作。 从1983年起,郑培民就已经走上党的领导干部工作岗位,任中共湘潭市委书记。在湘潭工作七年之后,1990年,省委决定将郑培民调任湘西州委书记。这只是一次平级工作调动,但湘潭与湘西两地各方面的条件却有天壤之别。湘潭是湖南省的工业重镇,经济条件好,而湘西则是全省最穷的贫困地区,不仅经济基础差,而且山多路险,交通极为不便。 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的熊清泉依然记得十几年前与郑培民的那次调动谈话。他告诉记者:“在和郑培民谈话之前我曾考虑,他工作很出色,而且他的家当时都在湘潭。把这样一名干部调到湘西,我想他会有这么三种反应:一种是这个人组织性、纪律性很强,他会接受,同意去。第二种可能是他会讲一点价钱。第三种可能就是不想去。”当记者问到为什么会有后两种假设时,熊清泉感慨地说:“后两种假设是因为这次调动,相当于从米箩里跳到糠箩里。湘潭是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的,湘西是很艰苦的。”接着,熊清泉描述了郑培民在谈话时的反应:“最后,我一跟他谈,他二话没说,服从组织分配,感谢组织对他的信任。”记者作了一个假设:“是不是所有的干部在面临这种选择的时候都会像郑培民那样做?”熊清泉认真地回答:“在我的印象里面他是特别痛快的一个,其他人都多多少少讲讲这样的困难,那样的困难。所以他的组织性、纪律性很令我佩服。” 1990年5月,郑培民告别家人只身前往湘西。为了能在湘西更好地开展工作,47岁的郑培民还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习惯。郑培民的弟弟郑培生回忆:“他过去会喝点酒,因为我们兄弟之间在一起也喝过酒。但是调湘西以后,他把酒戒掉了。我就挺奇怪,我说:哥哥,你怎么把酒戒掉了?他说:你不知道,我到湘西以后,当地的喝酒习惯比较盛行,一般下去检查工作,他们要请你喝酒。如果你要不喝,他觉得你对他不尊重。我总下去检查工作,搞调查研究,如果天天都喝酒,我就不用做工作了。所以我索性就把酒戒掉,我滴酒不沾,那么群众也会理解,也不会强让我把酒喝掉。’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哥哥就再也不喝酒了。”
编辑推荐
英雄模范永远是鼓舞人心的旗帜。《人生如歌》收录了《中国监察》创刊20年来报道的众多优秀党员干部和纪检监察干部的先进事迹。他们虽然岗位不同、经历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但他们身上都闪耀着理想崇高、信念坚定和追求执著的光芒;在他们身上,都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恪守着共产党人心系群众的公仆本色。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