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改革中的权威与秩序

出版时间:2009-5  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  作者:任生德  页数:392  

前言

  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和减租减息运动,改善了农民的地位和生活,让农民看到翻身求解放的希望,激发了参加革命的积极性。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完成了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翻身做了主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农村改革率先发起,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在总结30年农村改革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描绘了我国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宏伟蓝图,农村改革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改革总不是一帆风顺的。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业人口占多数,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在我国改革发展的总体布局中,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性、艰巨性、复杂性和深刻性越来越显现出来。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内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国际经济、政治形势复杂多变。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我们既面临良好机遇,又遇到众多挑战。必须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大政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真正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必须深入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内容概要

本论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新中国成立后的五次农村改革为脉络,以农村改革中的权威变化与秩序演变为研究对象和核心,借鉴和运用新制度经济学、政治人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近年来在公共选择和国家治理理论领域所取得的成果,运用定量分析、规范研究以及经验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并解构农村五次改革中的权威与秩序效应及机理,并在尊重和借鉴被实践证明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从实现和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系统提出了强化农村改革中的管理权威和构建社会经济发展稳定秩序的对策建议。        全文分三个部分共十章内容。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内容,在简要阐述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集中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这样做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学术的发展是累积性的,问题的确立离不开对既往研究的梳理;另一方面,建立在既有研究理论基础之上的本文最终理论分析框架,不仅需要交代其来源,更需要有一个对比认知。        第二部分由第三章到第八章的内容共同构成,主要分析研究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五次农村改革历程及绩效评价。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分析与农村改革现实现象的解读,得出结论:新中国五次农村改革迄今为止50余年,从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到1978年农民自下而上的自发改革探索,以及目前中央政府正在推进的主导型改革——新农村建设,给中国农村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和深刻的变化。这些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权威领导。秩序的存在和服从成为至关重要的条件和基础。同样也发现,正是因为部分改革的失误和扭曲导致了政府权威遭到侵蚀并被消解,以至于每一次改革紧随农村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之后,接着就是经济增长的缓慢,以及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凸显,改革乃至发展失序已经成为国家政治治理中的常态,而失序则在某种程度上助长和激化了政府权威在农村的流失和弱化,并演变成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面临的严峻问题,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第三部分由第九章和第十章两章内容组成。这是本文研究中的最重要的结论和观点归纳以及对策建议部分。第九章主要从农村改革中的权威功能、构建及其秩序效应研究人手,分别在农村社会层面和政治系统层面研究权威与秩序之间的演变历程,为当前和今后权威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和探寻路径。第十章主要从历史的继承和延续即路径依赖角度,拓展考察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并延伸对整个20世纪的中国农村社会变迁进行观察,并在尊重和借鉴被实践证明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从实现和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利用经济学等诸多学科的基本方法建立了一个新的权威与秩序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这一分析框架,对中国农村改革中的权威与秩序异化,新农村建设中的权威与秩序问题,社会资本与集体经济对农村经济社会秩序再建的推动等做出解释,并就新时期执政党的权威构建系统提出自己的观点。

作者简介

任生德,中共党员,管理学博士。大学毕业后先后在解放军某部。新华通讯社等单位工作。现在中央纪检监察机关工作。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相关概念    二、研究的目的    三、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分析    一、国外研究动态    二、国内研究动态    三、国内外研究分析  第三节 研究的内容与结构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第五节 本研究的可能创新第二章 权威理论与秩序基础  第一节 权威认识及认同    一、权威的学术认识    二、当代社会权威谱系    三、权威的特点    四、权威认同及其后果  第二节 秩序要素和构建及实现    一、秩序范畴与分类  二、秩序要素与构成    三、秩序实现路径  第三节 权威、秩序及社会关联    一、权威与秩序关联    二、权威、秩序与社会稳定关联    三、权威、秩序与农村改革关联第三章 农村改革历史背景及历程  第一节 农村改革的历史渊源    一、解放前的中国农村现状    二、中国共产党对“三农”的认识    三、农村改革的萌芽与实践  第二节 土改演变与传统农业改造    一、政治的土改    二、农业合作化道路的探索    三、人民公社运动  第三节 历史机遇与农村改革拐点    一、基本背景    二、改革的基本历程    三、改革的整体脉络第四章 历次改革遗产与绩效评价  第一节 历次改革经验与历史遗产    一、中国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    二、历史遗产之一:政治遗产    三、历史遗产之二:经济遗产    四、历史遗产之三:社会遗产  第二节 农村历次改革绩效评价    一、农村改革的经济效率    二、历次改革效益对比分析及差异化分析    三、改革过程中的其他因素及解释  第三节 改革的困境与疲态    一、城乡差距  ……第五章 农村改革异化成因解构第六章 农村再改革的条件与议题第七章 农村再改革中的秩序与控制第八章 农村再改革绩效评价第九章 农村改革中的权威与秩序演变及其效应第十章 当代权威理论建构与政府权威重塑结束语参考文献致谢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导言  21世纪之初的中国处在一个拐点。一方面,中国的发展因改革开放20多年的累积效应而呈厚积薄发状,势不可挡;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增长及现代化建设遇到了基础性问题——“三农”问题。前者是通往中华民族复兴和强盛的大道,而后者则是影响中国社会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基于中国经济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率和影响力,中国的选择聚集了世界的目光。  历史经验的启迪,我国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其实早已给我们提供了充分的答案:“发展是硬道理”。历史地看,中国“以农立国”的国情(农业的天然弱质性和人均农业资源的有限性),和农民占人口的比重(农村人口比例占国家总人口的70%)以及作为社会发展物质基础和重要前提的生产力低下(个体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和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决定了中国要摆脱贫困和落后必然要走现代化之路——事实上,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广大农民夺取政权并建立新中国之后,正是从生产力发展人手,用短短几十年时间完成发达国家数百年才完成的国家工业化体系建设,把中国从一个世界上最贫穷国家之一变成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创造了令世界为之惊叹的纪录和奇迹,即在一个“捉摸不定、有可能艰难的时期”里,中国在世界经济不断变化的局势中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现实地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还有很长的国情与史情,虽然在保护农民根本利益、解放农业经济生产力、稳定农村社会等方面取得了进步,但放在发展中国市场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背景看,农业和农村在整个国家发展战略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可持续发展”中仍处于突出位置,起着关键作用——政治上的社会稳定性贡献和经济领域的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作用,以及农业和农村所孕育出的世界灿烂的黄河文化和中华文明带来的文化“软力量”。

编辑推荐

  权威和秩序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在中国目前的转型时期,权威和秩序对建设新农村的潜在影响如何?怎样解决权威和秩序之间的关系?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对当代中国农村进行全面细致的把握,对当前国家农村政策在农村的实践过程与机制有一个敏锐感知,也要对每一种村庄类型产生的历史进行具体把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大的历史视野下,正确把握权威与秩序的辩证关系,才能建立对未来农村政策实践的认知方位。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农村改革中的权威与秩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