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火

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华春 团结出版社 (2009-11出版)  作者:华春 著  页数:182  

前言

  莽莽苍苍的山川大地,茫茫无际的宇宙星空,人类生活在一个充满神奇变化的大千世界中。面对异彩纷呈的自然现象,古往今来曾引发多少人的惊诧和探索。它是科学家研究的课题,更是充满了幻想和好奇的青少年渴望了解的知识。为了帮助广大青少年系统、全面、准确、深入地学习和掌握有关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用科学发展观引领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团结出版社按照国家确定的学生科普知识标准,编辑出版了《青少年科普图书馆》大型丛书,应该说这是一个很有意义、值得支持和推广的出版工程。  加强科普教育和科普读物出版工作,是加快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中共十七大提出要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加快国家发展,要抓紧时机,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战略。把科教兴国战略放在第一位,就是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依靠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国家;要着眼于长远,努力培养新一代创新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创新能力。大量优秀的科普读物的出版发行正是科学的教育和普及的基础性工作,是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文化基础工程。  加强科普教育和科普读物出版工作,同时也是我们社会文化建设的需要。中共十七大强调“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是“建设和谐文化,培养文明风尚”的重要内容,特别提出要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和边远地区的精神文化生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有关科普教育和科普读物出版发行工作,多年来得到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社会团体的广泛支持。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科普事业进入法制建设和发展的轨道。为持续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科普活动,中国科协决定从2005年起,将每年9月第三周的公休日定为全国科普日。自2003年以来,为支持老少边穷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由国家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实施送书下乡工程。2009年2月,中国科协等单位五年内在全国城乡建千所科普图书室的活动举行了启动仪式。多年来有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坚持不懈的送书下乡活动,推动了科普工作在全国,特别是在农村、边远地区和广大青少年中的开展,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贯彻中共十七大精神,适应国家建设的发展需要,特别是广大农村、边远地区发展的需要,以及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像《青少年科普图书馆》丛书这样一类科普读物的大量出版,符合广大青少年探究自然科学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相信一定会得到青少年朋友的欢迎和喜爱。希望有更多更好的青少年科普读物出版,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文化大繁荣作出新的贡献。

内容概要

  为什么火焰总是向上呢?为什么火能燃烧呢?钻木为什么能起火?地球上为什么有火山?火在人类生活当中有哪些作用和危害?  《青少年应该知识的火》详细讲述了火的发明、利用与危害,以及火与人类文明进程的密切关系。人类应该尊重自然,爱护环境,懂得合理利用和开发火源,这样才能从自然和环境中获取对人类有益的、更多的资源。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人类的进步——古人取火与用火知识篇  第一节 谈古论今——火的过去与现在  第二节 取火利器——火刀  第三节 分门别类——人工取火的种类    1.钻木取火    2.击石取火    3.弓钻取火    4.藤条取火  第四节 实践检验真理火人工取火的历史考证  第五节 伟大的发明——火药  第六节 古代“信使”——烽火台  第七节 自我摧残——火刑  第八节 名人趣事——火与名人    1.孔子提出消防观    2.墨子组织消防队    3.爱迪生失火挨打    4.皇帝指挥救火    5.慈禧怕火灾而禁放电影    第二章 跳动的精灵——火焰知识篇  第一节 火界探秘——火焰的本质  第二节 高高在上——火焰为什么总是向上  第三节 赴汤蹈火——火上的舞者不怕火吗?  第四节 奥运“先行者”——奥运圣火  第五节 与火同欢——火把节  第三章 鬼斧神工——自然界之“火"知识篇  第一节 鬼火不鬼——鬼火之谜  第二节 与火相伴相生——火山  第三节 令人惊艳的天际“火龙”——火流星  第四节 众说纷纭——关于“海火”的不同说法  第五节 空中的“火”——火积云  第四章 走近生活——生活防火知识篇  第一节 日常生活如何防火  第二节 火灾的分类及等级  第三节 几种常见的灭火器    1.干粉灭火器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2.泡沫灭火器适用范围及使用方法    3.空气泡沫灭火器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4.二氧化碳灭火器适应火灾和使用方法    5.1211型手提式灭火器适用范围与使用方法  第四节 青少年必知的安全防火知识    1.防火基本要求    2.防火应对措施    3.如何报警    4.遭遇火灾的正确脱险方法  第五节 如何处理液化器灶具气着火  第六节 高楼着火逃生法  第五章 高明的“火医生”——医学用火知识篇  第一节 医学上的各种“火”    1.内火    2.火症    3.上火    4.心火  第二节 古今结合——火疗  第三节 各种降火气食物    1.首选降火食物    2.清火食物    3.精选降火菜式    4.精选降火粥饮    5.精选降火美食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人类的进步——古人取火与用火知识篇  第二节 取火利器——火刀  远古时代,人类往往依靠自然界的天然火来获取火种。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取火变得越来越方便。如果没有对远古时代人工取火的考证,没有几个人能想像出原始人类的取火工具。  火刀,也被人们称为火镰。它是人类以钻木取火和击石取火为基础,研制出来的一种比较理想的取火工具。它有一个显著的优点:携带方便而且不会受天气影响。  在人类漫长的用火历程中,火刀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功臣。在打造时,做成形如弯弯的镰刀一般,因其与火石撞击能产生火星,故名火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陕北农村仍然比较盛行这种取火工具,现如今,很难见到火刀的踪影。  原始的火刀,结构比较简单,仅在一块长形钢材的两端,锻打一个环形手柄即可。后来,逐渐发展为配备一个皮夹袋,用来贮存火石和艾绒。随着时间的推移,皮夹袋上开始装有饰品。例如金、银、铜或铁质图案花纹,直至镶嵌珊瑚珠玑,用来显示华美贵重。这种装饰特别受到游牧少数民族的重视。  人类利用火刀取火时,先将皮夹袋前盖揭开,将火石(敲成片状的质地细密的小石块)和艾蒿绒团取出来,艾绒团与石片紧贴在一起。然后用食指和拇指将其捏住,另一只手握火刀,以钝刃与火石边缘相互摩擦撞击,当火花飞溅到艾绒上便会被点燃。然后用于细的茅草将冒烟的艾绒包起来,使其受风生焰,再加上一些干枝劈柴,即可用来烧火煮食物了。  《黑龙江外记》卷五中曾这样写过:齐齐哈尔“又出火镰,关以东贵之,称其加钢甲于内地,号卜奎火镰,相赠答以为土产佳品”。由此看来,齐齐哈尔所产的火镰早于清嘉庆年间,已经是名牌产品了。它的质量高于关内的产品,在整个东北是非常受欢迎的。  此外,卜奎火镰不仅是生活的必需品,而且还是一种馈赠佳品。火镰在皇室贵族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如今,故宫中仍然保存着雍正、乾隆皇帝曾经使用过的火镰。该火镰是由宫中的工匠精心制作出来的,下部是用钢铁制成的,上部是用金子打造而成的,而且还刻有精美的龙纹。火镰盒是由象牙雕刻而成的,共有三个格子,分别用来放火镰、火石、火绒。象牙盒一边刻有“乾隆御用”款,另一边则刻有“黄振效恭制”的字样。一直以来,很多火镰盒由长年在宫中做活的广东象牙雕刻工匠黄振效制作而成。火镰盒是用丝带连接起来的,与盛香料的荷包及盛牙签的、耳挖勺的物品放在一起,佩带在朝服的腰带上。这些都体现了满族马背生涯的生活特点。  火镰在不同的地区,其特点也是不同的。  在欧洲,有一些火镰是用整块铁板做成的,呈动物状。除了刀刃部分,其他部分都可以用作打火时的手握把。  藏式火镰,风格粗犷,个头儿大,造型豪放。  头人贵族所用的火镰更加精美,缀满了金、银、铜做成的装饰品,而且上面还镶嵌着绿松石、红珊瑚以及各种宝石,看上去贵气十足。  蒙古族人所用的火镰,其铁制部分并不是镰刀形状的,而是一个长圆形的,但风格比较独特。此外,其火镰环上还配有皮条制成的佩带,充分显示了游牧民族的生活特点。  火镰,虽然远不及火柴方便,但同样也有一些火柴无法与之相比的优点:其一,不怕潮,火镰经常是带在身上的,只要火绒不湿,即使阴天下雨也能够用来取火;其二,不怕风。火是钢与石头相互撞击而产生的,即使再大的风,也不会影响到取火;其三,安全。最初制造的火柴非常容易自燃,引发火灾,然而火镰只有用力撞击才能取火,安全性能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火柴应用较为普遍,火镰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目前为止,存在的火镰数量少之又少,有许多年轻人根本没有见过火镰。如今,火镰已经成为珍贵的收藏品。火镰是由工匠手工制作而成的,出现重样的是极少数的。因此,收藏起来的火镰形态各异,趣味多多。

编辑推荐

火,有功、有过,有是、有非。它是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也是很多灾难的根源。火,不仅给人类带来文明与进步,也给我们带来仇恨与离别。在人类发展史中,人类使用火的历史,与同火作斗争的历史是相生相伴的。 你想探索远古时代的人工取火吗?想亲临鬼火世界吗?想了解一些防火小常识吗?……     来吧!打开华春编著的《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火》这本书,让我们共同来探索火之乐园!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火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