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导师”张静江传

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作者:张建智  页数:318  字数:298000  
Tag标签:无  

前言

80年前,即1928年前后,是中国现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北伐后的蒋介石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并掌握了全国最高的统治权。从1916年陈英士遭袁世凯暗杀后,蒋介石在政治上之依赖便转向了张静江,同时也与许崇智、戴季陶等结拜为兄弟,然而密切结交资产万贯的张静江,无疑对蒋介石以后的政治生涯有着巨大的影响。张静江于1877年生于浙江南浔,1950年9月3日病逝于美国纽约,他73年的人生历程,可谓充满了传奇色彩。中华民国之缔造者孙中山,称他为“革命圣人”,尔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者蒋介石,则称他为革命的“导师”。由此可见,他们两人对张静江都十分敬重,也说明了他们均和张静江有着说不尽道不完的故事。

内容概要

  他是孙中山眼中的“革命圣人”,蒋介石眼中的“革命导师”,和孙中山的一次邂逅,注定了他毁家纾难、襄助革命的生涯。他身受封建社会的恩泽,却主张以西方民主思想救中国,以革命手段推翻满清帝制。他以商人特有的精明眼光,判断出蒋介石会成为未来中国的主宰,因而不惜余力扶持蒋介石建立“蒋家王朝”,但也正是这个决定注定了他前半生的荣耀和后半生的落寞——他逃不脱功臣谋士“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宿命。但祸兮福兮,历史也因此成就了他,民初经济因他而奋力一跃,发出虽微弱却不失耀眼的“火花”。研究蒋氏发家史和民国经济史的人,无论如何也绕不过他的名字——张静江。

作者简介

张建智,著名传记作家、文化学者。多年来对文史哲、中医学、尤对《易经》与经营文化有独到的研究,近年对《红楼梦》与中国狱神庙的研究,深得学界人士好评。主要著作有《预测未来——与经营之道》、《儒侠金庸传》、《中国神秘的狱神庙》、《伤寒论名方解析》、《嘉业

书籍目录

再版前言序言上篇 1928年前的张静江 一、休宁祖先 二、故里南浔 三、恒和起家 四、丝盐发家 五、“四象”之一 六、童年时期 七、生当人杰 八、出洋从业 九、追随国父 十、婚姻家庭 十一、丹心侠骨 十二、中华共和 十三、巴黎通运公司 十四、创立世界社 十五、《新世界》周刊 十六、相濡以沫 十七、秋风悲战马 十八、《新世纪》停刊 十九、同盟会中部总会 二十、同乡陈其美 二十一、为建国备款 二十二、革命既成 二十三、功成身退 二十四、二次革命 二十五、出任财政部长 二十六、“理财第一人” 二十七、与蔡元培 二十八、梦别陈英士 二十九、回国返乡 三十、低潮时期 三十一、办上海证券交易所 三十二、当选中央执行委员 三十三、力荐蒋介石 三十四、痛别国父 三十五、张蒋结盟 三十六、当选中央常务主席 三十七、蒋汪对垒 三十八、致书汪精卫 三十九、黑暗的前夜 ……下篇 1928年后的张静江张静江生平大事年表附录一 张静江先生对煤矿事业之史绩附录二 二兄行述

章节摘录

一、休宁祖先1877年9月19日(清光绪三年八月十三日),在位于浙江北部太湖南端湖州府南浔镇东栅、庞公祠西首的一座人称“鹿门旧德”的庞家大宅内,正热闹非凡。在这个吉祥的日子里,一个新的生命呱呱落地。当这个小生命长大以后,他那不同凡响的经历,是和中国20世纪初那段民国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他。就是民国奇人张静江。张静江的祖上是世代经商的巨贾富商.这个家族在中国江南属于人所瞩目的豪富阶层。祖父张颂贤、父亲张宝善,是江浙沪一带的富商。而母亲庞氏家族,也是当地的巨富望族,还是江南有名的收藏大家。张静江的祖先世居安徽休宁县。当时“徽商”在徽州六县中已形成了从商的风习。徽州除黟县、绩溪业商形成较晚以外,其他地区如歙县早已是“业贾者十家而七”了。而张静江先世所居住的休宁也同样是“以货殖为恒产”的一个县。可见其先世早已把业贾作为谋生的重要手段了。那么张静江的先世为什么在明末携家眷转辗而至浙江呢?这也许与明末农民起义军对徽商的打击有关。当时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虽然实行“平买平卖”保护商人的政策,但对有了一定家产的豪商巨贾则坚决实行打击措施。从明万历至清康熙初年(1573-1662)近百年间,由于徽商的经营发展屡遭挫伤,故徽商从心理上来说,总与农民军处于不合作态度,这也加剧了农民军对他们的仇恨。大顺军攻克北京后,对徽商总谓“徽人多挟重赀,掠之尤酷,死者千人”。张静江的先世很可能就是受到李自成所属农民起义军打击的一位富商。身处明末兵荒马乱之际,张静江之先世作为休宁商人,是难以逃脱遭打击、受挫折的厄运的。在如此动荡的局势下,其先世只能“携眷”长途跋涉,顺着新安江河流的流向,移居至浙江湖州东陲,一来是为了避祸,二来可以开拓新的经商之地。在携家一路迁移的过程中。张静江的先世最终选择了江南水乡的一个重镇——南浔。位于浙江湖州东陲的南浔,一向有业贾的传统。在具有经营经验的张静江曾祖张维岳眼中,南浔无疑是一块风水宝地。这真犹如《史记·货殖列传》中太史公所描述的那位四川人卓氏,因独具经营眼光而长途跋涉,最终找到了一块很好的经商之地l临邛,从而一跃成为巨商豪富。张维岳选择南浔这块土地,也许是因为南浔这块地方土质丰腴,气候温和,北濒太湖,大运河穿行其间,河港纵横密布。据说南宋时,南浔已是“耕桑之富,甲于浙江”。进入明代,天下蚕桑之利,已“莫盛于湖”,而一郡之中“尤以南浔为甲”。而且南浔历来是扼苏、嘉、湖、杭的交通要冲。有业贾头脑的张维岳不但看到了这些优势.还看到了南浔再往东有濒临黄浦江通大海的方便之门。这些天时地利的条件。坚定了张家定居南浔的决心。与此同时,南浔特有的人文环境也是张维岳选择南浔为定居地的一个重要原因。张维岳心中自有徽州文化品性的素养。虽是商人却也通文墨,不失儒雅风度。这与徽州六县之一的休宁在我国文化史上有久远的历史渊源是分不开的。大学者胡适曾说: “我们徽州人在文化上和教育上,每能得一个时代的风气之先。”徽州的学者可数出一大堆,如12世纪的朱熹,18世纪后的戴震、俞正燮、凌廷堪等等。都是在我国文化史、教育史上不可多得的重要人物。而南浔从其特有的人文历史而言,也可堪称是江南的一颗文化明珠,它曾是明嘉靖礼部尚书董份和明万历首辅朱国桢的故乡。这个江南水乡重镇,传说早在春秋战国时就有范蠡在此经商,也曾有元末明初富可敌国的沈万三出身南浔的历史记载。这里货运畅流,商业繁盛,为货殖者所向往。南浔水质纯清,盛产优质蚕丝,尤以其南郊辑里蚕丝闻名中外,人称“辑里湖丝”。它的丝织品早在明清就被宫廷列为贡品,选为帝后龙袍凤衣、官僚权贵礼服、嫁衣的上乘原料。声名远扬。也许,张维岳在安徽或避居浙江时早已听到了颂扬南浔蚕丝的歌谣:白丝缫就色鲜妍,卖与南浔贾客船。载去姑苏染朱碧,阿谁织做嫁衣穿。由于张维岳耳闻目睹了这块地方的有利条件,在清康熙年间,他把最后的落脚点定在了南浔,并开始了张家在这块土地上的商旅生涯。据现存的资料记载,张氏家族在这个江南小镇开始客居时,初为商贩,仅开了一爿小酱盐店谋生度日,由于颇善经营,慢慢在南浔站住了脚跟,而且不断向临近的杭州、上海等地拓展经营。不久便积蓄下来不少财富.人丁开始兴旺.家族开始不断壮大。当然时至今日,有关张氏家族在休宁的世系情况,资料阙如,文不足征。依据张静江故居的资料,张氏世系分列如次:世祖张振先居安徽休宁,高祖张秀升也居原籍,曾祖张维岳逐渐迁徙后移居南浔。祖父,张颂贤(1817-1892),字竹斋,由于颇善经营,在南浔时已稍积资金,由于上海在1843年11月辟为通商口岸,张颂贤已利用南浔与上海间的水运便利。开始经营生丝出口。张颂贤有两个儿子,长子张宝庆,字哲甫;次子张宝善,字定甫。至光绪十八年(1892)张颂贤逝世时,张家已成为南浔富豪中的“四象”之一,财富实力非常雄厚。此时开始分家,长子张宝庆分家后购进了南浔的南西街顾家大宅。再加扩建后称“南恒和”,立堂名为“懿德”。次子,也就是张静江的父亲张宝善,分家后仍居祖上老宅,也进行了扩建,因在南浔镇东,称为“东恒和”,立堂名为“尊德”,由张謇题匾额。清光绪三年八月十三日。张静江就降生在这样一个江南经商的世家。在这个小生命降生之时,他的前面已有了嫡兄张弁群,但祖父在世时独宠爱这个二孙子——张静江。虽然,在他后面又降生了五个弟弟,但家族的传承和希望的曙光,终要落到张静江身上。二、故里南浔太湖之南、湖州府所属的南浔镇,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

后记

自幼常听外祖母讲南浔“四象八牛”的故事。当她讲起这些充满传奇而又神秘的轶闻时,老人就显得神乎其神,而我也听得心向往之,时时在幼小的心灵里泛起一种崇敬之感。老人有时还神采奕奕地讲到,她的婆婆那时也常被“四象”之一的庞家请进大院描花绘画。及长,我也常常去位于这个镇东栅的张氏故居一带看看,那时大门是紧闭的,无法窥测其故居内院。长期以来,这些大大小小的房屋,只不过是我心中的一座“认识的高墙”而已。其时,我只能凭借幼时从外祖母那里昕来的故事,以及张氏家族遗存在镇头上的粉墙黛瓦,去幻想当年曾生活在这一座座高墙大院里的历史人物。

媒体关注与评论

“自同盟会成立之后……始有向外筹资之举,当时出资最勇而名者,张静江也,倾其巴黎之店所得六七万元,尽以助饷。”  ——孙中山“俾贵体恢复常态而再出为国尽力,这岂是一人之幸,实为吾党之大幸也!”  ——孙中山致张静江信“关于弟以后之处世行事,请兄随时指教,以冀有成……季陶为我益友,而公则为我良师也。吾公患病,行动不便,又不能常亲聆教,此弟所以孤陋寡益甚,终生无长进也。”  ——蒋介石致张静江信“吾谓孙先生待友,其善处在简直痛快,使人畏威感德;静江待友,其善处在不出微言,使闻者自愧。吾之待兄固亦奉为畏友良师,然而敬惮之心,终不能如对孙先生与静江者。”  ——蒋介石致戴季陶信“张静江先生,彼既以其富裕之家资.协助国父革命;复以其豪迈之气魄,协助蒋公主持全国建设委员会,以有限之经费,为国家建造若干铁路,开发若干矿产,成立若干电厂及无线电台,并规划导淮灌溉等大规模工程,为实现国父实业计划开其端。其时政府苟能宽筹经费,听其发展雄才,则国家早已由农业进入工业化。”  ——陈立夫评张静江

编辑推荐

《蒋介石“导师”张静江传》由团结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蒋介石“导师”张静江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