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海潮 作者:陈才俊 页数:279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文化是一种讲究谋略的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着儒、道、兵、法、墨、纵横、阴阳等许多学派。这些主要的学派不仅都非常关心政治,还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治人”;而治人就必须讲究方法。 《处世悬镜》就是这样一部语录体警世劝人的谋略书籍。作者是南北朝时期的傅昭,字茂远,北地灵州人,晋司隶校尉成七世孙也。由于他生于我国封建割据、南北分裂的南北朝动荡时期,其父曾在朝为官,但因一大案而受株连被杀,此时傅昭年方六岁,此事对傅昭影响巨大。因此长大后,傅昭潜心研究为人处世的方法,使之虽身处繁乱之世,却有着很高的地位和很响的名声。 《处世悬镜》的流传范围非常有限,只在元末明初有一种清乐草堂刻本。但后人对他的评价都很高。 《菜根谭》作者洪应明,在其杂记中曾经提到过此书,并给予很高评价。他说,“魏晋玄学清谈之风盛行于世,其时作多浮泛清丽之辞,而少深沉博大之语。惟颜子推《颜氏家训》及傅昭《处世悬镜》令人耳目一新”。 可见,洪应明是读过《处世悬镜》一书的。而南宋文学家洪迈在其著名的笔记《容斋随笔》中,也曾提及《处世悬镜》,其语云:“南北朝傅昭之《处世悬镜》,乃傅氏一生呕心之作,其练达圆方,实乃做人之根本,处世之明镜。”由此可见,《处世悬镜》确实是一部难得的有关修身、做人处世方面的奇书。 《处世悬镜》最著名的就是“九字真言”,他从“行、识、藏、舍、曲、止、忍、厚、信”九大方面为人们阐述了有关修身、做人处世方面的智慧。“九字箴言”,可谓每一字均意蕴深远,博大精深。世人如能做到其中十之六七,可保心想事成、富贵荣华。如能修炼成其中十之二三,可保逢凶化吉、平安康泰。 本书就是按照九字箴言划分为九大部分,每一部分都给人们以不同的人生哲理。从小事看人生,看世界。 (一)行篇:脚比山高,动为功始。 再崇高的理想也必须脚踏实地地行动起来。傅昭给行动的前提一一作了总结。行首先要把握自我,要有充分的自信,修身养性,在不断地积累当中,善于把握机遇,才能收获成功。 (二)识篇:辨别凶吉,知其进退。 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界的运行都具备相同的规律,一旦违背了发展的原则,结果就会大相径庭。这就是《处世悬镜》在识之卷中要介绍的。凡事只要遵循自然发展的路线,就会有一定的成就。 (三)藏:鹰立似睡,善避者胜。 所谓“藏”是指在人生的交往中,要保持谦逊学习的态度,不要心存骄傲,因此“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才是我们要遵循的原则。 (四)舍:万事于一,不舍不得。 所谓“舍”即“得”,没有一定的付出何谈收获呢。人生处处充满了欲望和诱惑,一不小心就会深陷道德的泥潭,只有懂得付出才会有收获的道理,才会在利诱面前做到身正、心正,避免了祸患,也洗涤了心灵。 (五)曲:虎行似困,示曲者慧。 人生就像弯弯曲曲的河流,又像连绵不断的高山,同时又像绵延的大地。他们汇总的是人生的坎坷崎岖,然而在这种悲哀坎坷的磨炼之下,总会造就出坚忍不拔的性格,坚持到最后的就是胜利者,人生之路总会找到归宿,因此在路途中要善于不断地变化自己的角色,变换自己的心态,去迎接不同的困难与考验。 (六)止:知止是智,非止乃庸。 “心如止水”才能无欲无求,才能平静地为人处世,而最终收获的不仅仅是成功、荣誉,还有自己高尚的德行和抵抗万事万物诱惑的一颗心。相反,以利益当先的人,还没有等到成功就会被物质诱惑所吞噬。 (七)忍:后发制人,善忍者成。 忍非懦弱,而是一种宽广。宽广的心可容万事万物,它能使你忍一时的磨难。忍一时的屈辱,忍一时的误解……而最终收获的是成功、是包容、是善良人们的维护。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人生亦是如此。 (八)厚:厚者黑者,亦成亦赢。 “厚”是一种坚持的精神,人之厚才能经得起打击和磨难,人之厚才能经历起不断的失败。知识深厚就经得住考验;德行深厚就经得住物质的诱惑,厚者,成也,此之谓境界。 (九)信:智者信也,始无敌手。 人无信而无法立足。无信之人,弄虚作假,能混一时,但终不长久;无信之人亦无情,不仅收获不到真情,还将背负良心的谴责。信,是处世之本,无信,难成事也。 …… 《处世悬镜》汇集人生百谈,囊括人生的是是非非,细细品味,才会看清人生,前方路会走得更好。在当今的商业社会,人与人之间合作密切,竞争激烈,处世学这门实用而高深的学问,谁掌握得好,谁就能占得先机,获得更多更便捷的发展机遇。《处世悬镜》正是这样一部开启人们心智的读物。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编著者注入了些许自己的认识和感悟,但更多的还是参考了他人的一些著作,在这里,向这些著作的作者和编著者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学识水平所限,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南美玉等译注的《处世悬镜全集》是一本教人如何做人做事的经典古书。尽管是本古书,但其中的为人处世哲理对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仍具有现实意义。当我们读着这本书的时候,恰如一位慈祥而睿智的老者,在一点一滴地向我们讲授人生的甘苦、做人的学问、处世的真经。
《处世悬镜全集》短小精悍,却汇集人生百态,囊括人生的是是非非,细细品味,才会看清人生,前方的道路才能走得更好。在当今的商业社会,人与人之间合作密切,竞争激烈,处世学这门实用而高深的学问,谁掌握得好,谁就能占得先机,获得更多更便捷的发展机遇。《处世悬镜》正是这样一部开启人们心智的读物。
书籍目录
序言
前言
《处世悬镜》全文
识之卷一
遵循规律方能成事
违背自然必将适得其反
善于认识自己
细节决定成败
用人不疑的哲理
非凡胆识成就大业
刚柔并济道中庸
睹物方知结果
发挥长处方能事半功倍
患难方显真情
生命的衰竭与更替
识别人才要观言品行
识时务者为俊杰
心态决定一切
抛开友情的附加条件
阿谀逢迎不可取
善于抓住事物的本源
付出才会有收获
距离产生的美丽
谦虚使人进步
辨识身边的忠奸
欲望是罪恶的本源
行之卷二
自信是成功的起点
善于接受他人的善言
机遇是成功者永恒的主题
做人德为先
经得起诱惑的考验
行动胜于言论
威信的力量
厚积薄发之理
持之以恒的胜利
志向引领人生进步
果断行事的必要性
拒绝言行的浮夸
谦虚是永远的美德
止之卷三
心态平和方可止欲
道义乃是做人的原则
处世的中庸之道
摆脱欲望追求适度
退一步海阔天空
贪念止则廉洁生
拒绝物质的诱惑
侈靡生活是衰败的开始
金钱诱惑是巨大的陷阱
坚持廉洁的挑战
不要过分追求完美
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
藏之卷四
谦卑者方能快乐
善于隐藏自己的锋芒
学会谨言便可避免祸患
德高谦恭荣达于世
在赞许面前保持缄默
骄傲自满必定失败
顺境中也要保持低调作为
心胸宽广者方具内涵
德行高者才不外漏
尊崇适当才能避免毁誉
刚柔并举方可适中
忍之卷五
心存仁义万事可成
学会忍让方能成就事业
心有容人之量方能成功
宽恕他人等于帮助自己
吃亏是福的哲理
严于律己才能宽以待人
善于听取他人的良言
帮助他人应不求回报
宽容是和睦相处的法宝
遇事要善于谦让
信之卷六
坦诚守信是为人之本
道德乃万事之基础
虚伪狡诈是祸乱之本
实践诺言是取得信任的基础
虚伪易散拙诚长久
自欺毁己欺人丧德
术业非专攻则事败
磨难是友情最好的见证
人正源于心善
信任是团结的前提
守信是做人的原则
道德是处事的准线
曲之卷七
眼光要伸向远方
巧用智慧达到目的
观山水自然,学做人道理
忠厚仁义者得拥护
注重德行者自有威望
为人正行事圆方成大事
知识深厚则能教化育人
处事要善于变通
正确的选择是成功的前提
学会创造机会办事
明晰事务间的相互依赖
领悟与不同人交往的守则
厚之卷八
用兵之道的战术
在其位谋其事
别让欲望控制了你
处事要当机立断
以毒攻毒的策略
祸患的根源是人心
无欲无求方生仁义之心
心怀道德者收获道德
做事要善于审己
行事要善于创新
舍之卷九
摒弃世俗以求大志
承载生命的勇气
不可放弃人生的追求
弃才可以得到
欲扬必先抑之
节制欲望,坚守原则
财多招致祸害
淫逸思想的祸乱
沉溺钱财伤人伤己
以退为进的哲理
附录
章节摘录
过了不久,有人举荐舜给尧,舜姓姚,名重华。舜为人正直厚道,虽然父母兄弟对他不好,但他还是很孝顺父母,关怀弟弟象。 有一天,瞎父亲叫舜到屋顶上去抹顶篷,然后他悄悄地在下面放火,想烧死舜。舜见浓烟四起,火焰往上蹿,急忙一手举着一顶斗篷,好像张开翅膀一样跳了下来,脱离了危险。 一计未成,又施一计。过了几天,瞎父亲叫舜去挖井,等到井快挖好的时候,就把泥土倒进井里,想活埋舜。他们没想到舜在井底挖了一条斜巷,在里面休息。井被填死后,舜急中生智,从斜巷里挖开了一个出口,爬出来了。 象以为这次舜必死无疑,于是满心欢喜地跑进舜的房里,躺在床席上,自得其乐地弹起琴来。不料,舜平平安安地进屋来了,象大吃一惊,继而假惺惺地说:“哥呀,你怎么挖井挖半天也不上来,我真为你担心呢”舜并没有责怪象,反而说:“谢谢你这么关心我,我没事。” 尧听了舜的这些事迹后,非常感动,于是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都嫁给了舜。舜结婚后,带着两个妻子一起种地干活,仍旧孝顺父母,关心弟弟。舜的名气也开始往四面八方传播。 舜在历山脚下种地,本来那里的农民经常为了争夺土地而发生械斗,舜的事迹传到那里后,农民们开始相互谦让,你让我,我帮你,社会风气大变。舜到雷泽一带去捕鱼,本来那里的渔民经常为了一些蝇头小利而打得头破血流,舜一来,渔民们纷纷向他学习,相互礼让。和睦得像一家人。 尧听说后,认为舜确实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德大才之人,于是将部落联盟的职位让给了舜,自己退居一旁养老。 舜担任部落联盟领袖八年后,尧去世了,尧活了一百多岁。舜更加勤勤恳恳地工作,把天下治理得比尧的时候更好。舜经常到各地去巡视,关心人民的生活。 最后一次,舜巡视到南方苍梧地区时,不幸染病去世。娥皇和女英悲痛万分,赶至南方,也死于江湘之间。相传,她们常常扶着竹子悲切地痛哭,眼泪滴到竹子上,久而久之,凝成了斑斑点点的美丽的花纹。这种有花纹的竹子,后来即被人们称为“湘妃竹”。 陈元方妙言解难题 陈元方小时候就聪明伶俐、能言善辩。他还在11岁时,有一次家人领他去袁公府上做客。这位被称作“袁公”的人,是当朝的大官,同时也是位学识渊博、勤政爱民的人。到了袁公府上,陈元方彬彬有礼的举止深得大家的喜爱。 袁公很喜欢陈元方,他疼爱地拉着元方的小手和颜悦色地道:“我素闻你勤奋好学、聪慧过人,想问你一个问题,你父亲在太丘做父母官,为什么能深得民心?” 陈元方不假思索地回答:“回袁大人:家父为人清正廉明,秉公执法。在治理太丘时本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原则管理,对那些倚仗权贵而作威作福的人,进行严厉地制裁;对贫困交加的百姓,去关心和帮助,使他们的生活得到切实改善。这样恩威并重、执法严明的管理,天长日久就赢得了百姓的尊重和拥护。” 袁公听后,欣喜地说道:“想不到你小小年纪,就有如此一番见解,果真是名不虚传啊!”袁公沉吟片刻后,语重心长地说:“我以前曾任邮县县令,当时也是用这样的方法来治理的。要是所有的父母官都能这样做,那天下才会太平无事,百姓才能丰衣足食啊。” 陈元方道:“您和家父是智者所见略同。” 袁公高兴地把元方搂在怀里说:“你如此善于词辩,来考考你如何?”元方道:“等会儿畅所欲言时,如有不当之处还请袁大人见谅。” 袁公微笑着说:“依你看,我和你父亲理政的策略是谁先向谁学的?” 陈元方想了想说:“大人,您可记得古代政治家周公和孔子吗?他们先后出生在不同的年代,可是他们都有共同的目标,都为百姓而造福,都推行了仁政。为了国家的富强,为了百姓的安居乐业而奉献一生的心血。因此,他们也都深受民众的敬仰。他们的理论至今都受到拥护,谁又能分清周公和孔子两位圣人的治理之策是谁跟谁学的呢?”说完后,元方看看袁公的脸色,发现并没有责怪自己的意思,才长舒了一口气。 只见袁公哈哈大笑,他一把抱起元方,不住地点头称赞道;“好!很好!回答得恰如其分,今后你一定不要浮躁,要踏实做人,将来必是国家的栋梁呀!”又转身对陈元方的家人说:“真是后生可畏,可喜可贺呀!” 小元方的精妙之处在于他以周公、孔子的事迹作比袁公和父亲,对二者同时称赞,不曾厚此薄彼,才博得喝彩。P63-64
编辑推荐
一部难得的有关修身、做人处世方面的国学宝典——《处世悬镜全集》,辨吉识凶汇集人生百态的明理箴言,修身处世囊括人生是非的经典古籍。 本书是一部语录体警世劝人的谋略书籍。南宋文学家洪迈曾说:“南北朝傅昭之《处世悬镜》,乃傅氏一生呕心之作,其练达圆方,实乃做人之根本,处世之明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