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曾国藩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海潮出版社  作者:孙朦  页数:327  

前言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辰星,然而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他克已唯严,崇尚气节,标榜道德,身体力行,获得上下一至的拥戴;他的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师,“其著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他打败太平天国,保住了大清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时弊”、整肃政风、学习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诲。”    曾国藩出身于耕渎之家,本身资质并不出众。但他凭借自己出众的品格修为和独特的处世哲学,力挽狂澜,平定大乱,广揽天下英才,成就一番伟业。也正因此,他思想谋略的精华,他的为人处世之道对后世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许多人都认为人格修炼是空虚的东西,认为修身是虚无缥缈的东西,甚至还是迂腐的,但曾国藩一生的事业。修身才是他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曾国藩总结了修身十二款: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不能、作字、夜不出门。他也认为古人修身有四端可效:“慎独则心泰,主敬则身强,求人则人悦,思诚则神钦”。    曾国藩对交友之道也颇有见地,他认为交友贵雅量,要“推诚守正,委曲含宏,而无私意猜疑之弊”。要集思广益,兼听而不失聪。“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处世方面,曾国藩则认为,“处此乱世,愈穷愈好”,“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减矣”。    在识人用人方面,曾国藩可谓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楷模。他一生致力结交、网罗、培育、推荐和使用人才,他的幕府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和作用最大的幕府,几乎聚集了全国的人才精华。为了招揽人才,留住人才,他屡屡上书举荐部下,为部下谋官要权,争谋职位。在用人方面,这主张知人善用、善待下属、发挥下属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曾国藩一生推荐过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40多人。他们既有李鸿章、左宗棠、郭嵩焘、彭玉麟、李瀚章这样的谋略作战军需人才,也有像俞樾、李善兰、华蘅芳、徐寿等第一流的学者和科学家。    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这是因为,第一,他升官最快,37岁官至二品,在清朝独一人;第二,做官最好,政声卓著,治民有言;第三,保官最稳,历尽宦海风波而安然无恙,荣宠不衰。    他身居高官,“总以钱少产薄为妙”。“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人须在一“淡”字上着意,“不特富贵功名及身家之顺逆,子姓之旺否悉由天定,即学问德行之成立与否,亦大半关乎天事,一概笑而忘之”。“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功成身退,愈急愈好”。曾国藩写有格言十二首,基本上概括了他的处事为官之道。    曾国藩不仅在修身处事、用人治国方面是人们学习的榜样,同样在治学持家方面也是人人推崇的模范。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人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曾昭抡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    曾国藩在修身处事、治学持家、用人为官等方面,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处事为官绝学。本书通过大量的事实和事例,向人们全面地展示了曾国藩的为人处世和局官为政的智慧。下面就让我们通过阅读本书,来探究曾国藩的“经世致用”之道,为我们的工作生活找到正确的指导参考。

内容概要

  曾国藩被誉为晚清中兴名臣,到底是什么力量让曾国藩成为湘军的领袖和洋务运动的先驱?这一切都源于曾国藩为人处世的智慧,源于他做官为政的绝学。
  他创办洋务,不愧为洋务派领袖:他著作丰富,可当之为学者:
  他治军有方,调配得宜,堪与古代兵家祖媲美;他拥兵而不自重,善权变而又谦退,足见道德修养功夫之深厚;
  他吏洽清廉,教养兼施,以身作则,治家有道,关怀子弟,亦为后人楷模。

书籍目录

一?修身养性:内外兼修,超凡品质
 以诚为本,诚信做人
 严于律己,身先士卒
 坚韧不屈,成就事业
 知足慎独,戒傲自律
 谦而不欺,立身之本
 修身恕道,内圣外王
 平静之心,以静修身
 崇尚节俭,戒奢戒侈
 不求名利,淡泊明志
 自强不息,立身之本
 敢于改错,不夸大言
 持之以恒,死而后生
二、治学持家:治学严谨,持家有道
 专心潜读,明道经世
 不靠天分,勤能补拙
 学有所择,才有所得
 读书有志、有识、恒久
 切己体察,贵专有恒
 学以致用,学习改变命运
 遵守孝道,提携弟辈
 严教子女,规以治家
 和气治家,家和事兴
 言传身教,皆而有之
 以谦为怀,不仗势欺人
三、奋起之术:积极人世,宏图大志
 志存高远,精益求精
 适时自荐,当仁不让
 危难之际,要靠自己
 羽翼不丰,绝不妄动
 排除万难,缔造湘军
 积蓄力量,后发制人
 把握时机,择时而动
 裁旧纳新,择时进言
 把握关系,借梯登高
 敢作敢为,不退不缩
 挺膺负责,成事可冀
 ……
四、交友处世:推诚守正,亲近良友
五、行事处世:亦圆亦方,游刃有余
六、事上心法:进退有变,适可而止
七、驭下有术:知人善用,用人如器
八、居官为政:忠诚体国,尽职尽责

章节摘录

谦而不欺,立身之本    无论一个人有多大的成就。多高的社会地位,谦虚做人的要求都是立身之根本。谦而不欺是一种低调的做人品格。谦是礼,不欺是果,与人为善但并不被人所欺。    《尚书》中说:“满招损,谦受益。”谦虚作为一种美德,既表现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又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曾国藩说,人若保持谦虚,自可进境无穷。自身的充实和完善皆由好心态开始。所以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够谦虚,才能算做真正的君子。    《说苑·敬》中概括出六种谦逊的美德:“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闻多记而守以浅者广。此六守者,皆谦德也。”由此可见,谦逊美德能使人获益良多,拥有谦逊就拥有了福气。    一个谦虚的人无论处于何时、何地,都能觉察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永远怀着一颗上进之心。    曾国藩曾经这样说:“人必中虚,不著一物,尔后能真实无妄,盖实者,不欺之谓也。”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态度,使他在不到十年时问里,就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守节闲官,逐渐升阶为权高位重的封疆大吏。他的受益可以用他自己说过的一句话来概括:“谦以自持,严以驭下,则名位悠久矣。”谦虚也是一种以退为进的人生谋略,更是修养自我的保身之道。    谦虚之人必为低调之人,不招人厌恶,不引祸端,即使有祸也能避过。    在读书方面,曾国藩认为,“吾人为学最要虚心”,他以切身体验告诫弟子:“读书穷理,必得虚心。”    曾国藩曾经说过一句话:“天下无穷进境,多从‘不自足’三字做起。”他曾打过一个比喻:一个人埋头看书,即使每天不吃不睡不玩,而且坚持看到一百岁。在一般人眼里,可能算是知识渊博了。但是中国的古籍浩如烟海。即使有人认为他已经博览群书,而他所看过的书与整个史籍比较,却是九牛之一毛,大海之一粟。因此,一个人不能自满,天下之大,强中更有强中手。    在治军方面,曾国藩受命组建湘军之后,便常常自责,“唯有敬濯不敢师心,而务要虚心,以收集思广益之效”。这种想法一直伴随着他。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古之得虚名而值时艰者,往往不克保其终,思此不胜大惧。将具奏折,辞谢大权,不敢节制四省,恐蹈覆辙之咎也。”在那个年代,曾国藩能这样想是十分不容易的。他要求湘军内部自将领至兵卒,必须精诚团结,努力作战,有功不能骄傲。受他的影响,湘军虽然屡立战功,但从不自傲,这就是曾国藩作为一代圣贤的过人之处。    在仕途方面,曾国藩年少轻狂,经常轻议时政,因此,遭到了某些官僚的反对,经历过挫折之后,他改变了为人处世之道。在长沙城的绿营中,他主动谦虚地与当地官员交好,不仅给他人台阶下,也缓和了人际关系。    曾国藩视为立身之本的是“谦”字。若要做到以谦立身,首先要戒除骄气,因为,骄傲自满是人生的大敌,盛气凌人是人际交往中的败德。曾国藩认为骄必然会导致败,他经常谆谆告诫子弟部下,不可骄傲。欲求稍有成立,必先力除此习,力戒其骄;欲禁于己之骄,先戒吾心之自骄自满,愿终身自勉之。    谦虚也是一种尊重他人的体现,只有尊重他人,才可以获得他人的尊重。当然凡事皆有度,不夜郎自大也无需妄自菲薄,这两种做法都只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不要过分谦虚,这样不仅不会获得他人的尊重,反而令人看轻自己。    谦虚要以事实为依据。本来自己做得不错,却说成一塌糊涂,本来自己很有能力,却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这是一种过谦的表现,也就是虚伪。谦虚不是一种形式,而是发自本心的由内而外的个人素质的体现。    谦虚必须要把握一定的分寸,要分清什么时候该谦虚,什么时候不该谦虚,谦虚的对象和程度都要因人、因时而异。这样的“谦”才是应该提倡和追求的。    曾国藩一生恭谦,他作为长房长孙,给予家族的威仪和他作为三军统帅给予诸将的严厉,谈得最多的,也是他一直最为担心的,便是家族和三军的傲气。家书中劝诫幼辈要戒骄戒躁,军事上亦同。正是因为他的“谦”使他的人生更加辉煌。他也是低调为人高调做事的典型代表。    P18-20

编辑推荐

曾国藩在修身处事、治学持家、用人为官等方面,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处事为官绝学。由孙朦编著的这本《不一样的曾国藩(为人做官的学问)》通过大量的事实和事例,向人们全面地展示了曾国藩的为人处世和局官为政的智慧。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不一样的曾国藩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书收到,还不错!
  •   比较喜欢把吧,比较喜欢把吧,比较喜欢把吧,比较喜欢把吧,比较喜欢把吧,比较喜欢把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