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2 出版社:海潮 作者:(清)李毓秀|主编:陈才俊|校注:王建玲 页数:251 译者:王建玲 注释
Tag标签:无
前言
《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教育孺子的最佳读物。 作者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新绛县龙兴镇人,生于清代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83岁。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从师党冰壑游历近二十年。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据传来听课的人很多,门外满是脚印。太平县御史王奂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动是教书。他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也结合他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职》。 《弟子职》的内容大纲采用《论语·学而>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七个部分加以演述,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礼仪和则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弟子职》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规”“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所以它是每个人,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学的。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而今伴随着国学热,人们重读这部经典不难发现,它仍然对儿童的修养和学习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教育意义。 几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一直坚信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小孩子在他年少时(0~13岁),记忆力非常好,应该把前辈的人生经验、生活智慧记忆下来,牢牢地背记,并烂熟于心中。尽管此时他还不理解其深刻含义,但是先记住,好比牛先把草吃下去,有时间了再反刍一样,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也在成长,到了一定年龄自然酝酿发酵,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如果在孩子在记忆、记忆力强的时候,不给他一些经典的东西储存到脑子里,没有“厚积”,怎么能“薄发”呢?怎么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呢? 《弟子规》是我们身边的学问,是学习古圣先贤为人处世的根基,每一个人都能从中了解应当如何做人,不但个人的修养会得到提高,家庭也能得到幸福美满,子孙也都可以兴旺发达。 《弟子规全集》一书博采众家之长,在编写过程中不仅对原文作出了详细的注释和翻译,还在此基础上注入了一些新的认知和感悟,使读者更能简单准确地了解《弟子规》的内容,领会其中的寓意。此外,我们还在本书中附录了《小学诗礼》《弟子职》的注解,以便大家更好地领略传统童蒙的精髓。
内容概要
《弟子规》是继《三字经》之后,儒家思想启蒙教育的又一重要读本。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叹次于《三字经》。“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规”就是规范。所以它是每个人,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学的。
《弟子规》是我们身边的学问,是学习古圣先贤为人处世的根基,每一个人都能从中了解到应当如何做人。它不仅可以使个人的修养得到提高,家庭得到幸福,子孙也都可以兴旺发达。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而今重读这部经典,你会发现,它仍然对儿童的修养和学习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教育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清朝)李毓秀 编者:陈才俊 注译:王建玲
书籍目录
前言
总叙
入则孝篇
出则弟篇
谨篇
信篇
泛爱众篇
亲仁篇
余力学文篇
附录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虞舜至孝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舜的父亲叫“瞽叟”,是一个不明事理的人,很顽固,对舜相当不好。舜的母亲在舜小的时候就过世了。于是父亲再娶。后母是一个没有妇德之人。生了弟弟“象”以后,父亲偏爱后母和弟弟,还经常联合后母和弟弟来欺负舜。即使父母这样对待他,他仍然默默地忍受,恭敬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他希望竭尽全力来使家庭温馨和睦。虽然这其中经历了种种的艰辛曲折,但他终其一生都在为这个目标不懈地努力。小时候,他受到父母的责难,心中所想的第一个念头是:“一定是我哪里做得不好,才会惹父母生气!”于是他便更加细心地检省自己的言行,想办法让父母欢喜。如果受到弟弟无理的刁难,他不仅不因此恼怒,反而认为是自己没有做出好榜样,才让弟弟的德行有所缺失。他经常深切地自责,有时甚至跑到田问号啕大哭,自问为什么不能做到尽善尽美。得到父母的欢喜。人们看到他小小年纪就能如此懂事孝顺,都深为感动。舜一片真诚的孝心,不仅感动邻里,甚至感动了天地万物。他曾在历山这个地方耕种。与山石草木、鸟兽虫鱼相处得非常和谐,动物们都纷纷过来帮忙他。温驯善良的大象,来到田间帮他耕田;娇小敏捷的乌儿,成群结队,吱吱喳喳地帮他除草。人们为之惊讶、感佩,目睹德行的力量是如此巨大。即使如此,舜仍是那样恭顺和谦卑,他的孝行得到了很多人的赞美和传颂。不久,各地都知道了舜是一位大孝子。那时候尧帝正为传位的事情操心,听到四方大臣的举荐,知道舜淳朴宽厚、谦虚谨慎。但唯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治理天下,尧帝便把两个女儿 ——娥皇和女英嫁给他,并让九个儿子来辅佐他。希望由两个女儿来观察、考验他对内的行持;由九个儿子来考验他对外立身处事的能力。娥皇和女英,明理贤惠,侍奉公婆至孝,操持家务农事也井然有序,不仅是舜的得力助手,也成全了舜始终不渝的孝心。有一次,瞽叟让舜上房修补屋顶。舜上去之后,想不到瞽叟就在下面放火,大火熊熊往上燃烧,就在万分危险之时,只见舜两手各撑着一个大的竹笠,像大鹏鸟一样从房上从容不迫地跳了下来。原来聪慧的娥皇和女英早已为他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又有一次,舜的父母又来谋害他,想把他灌醉后杀害。可是他的两个妻子事前就给他先服药,让舜即使终日饮酒也不能伤害到自己的身体。还有一次,瞽叟让舜凿井。舜凿到井的深处,瞽叟和象想把舜埋在井里,就从上面往井里拼命倒土,以为这样舜就永远回不来了。没想到舜在二位夫人的安排下,早已在井的半腰凿了一个通道,从容地又躲过了一劫。当象得意地以为舜的财产都归他所有时,猛然见到舜走了进来,大吃一惊,慌忙掩饰了一番,但舜并未露出愤怒的脸色。仍旧若无其事。此后侍奉父母,对待弟弟,反而越加谨慎了。舜初到历山耕种的时候,当地的农夫经常为了田地互相争夺。舜便率先礼让他人,尊老爱幼,用自己的德行来感化众人。果然,一年之后,这些农夫都大受感动,再也不互相争田争地了。舜曾到雷泽这个地方打鱼。在这儿,年轻力壮的人经常占据较好的位置。孤寡老弱的人就没办法打到鱼。舜看到这种情形,率先以身作则,把水深鱼多的地方让给老人家,自己则到浅滩去打鱼。由于一片真诚,没有丝毫勉强,令众人大为惭愧和感动。所以短短的一年内,大家都互相礼让于老人。舜还曾经到过一个叫陶河的地方。此地土壤质量不佳,出产的陶器粗劣。令人惊讶的是,舜在此地治理一年后。连陶土的质量都变好了,所做出来的器皿相当优良。大家一致认为这是舜的德行所感召的结果。后来,只要他所居之处,来者甚众,一年即成村落,二年成为县邑。三年就成为大城市。亦即是史上所称的“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尧帝得知舜的德行后,更加赞赏。于是进一步考验他的能力,舜也毫不畏惧接受了诸多艰难的考验。一次,尧帝让舜进入山林川泽,考验他的应变能力,虽遇暴风雷雨,然而舜凭着智慧与毅力,安然无恙地回归,他的勇敢镇定,使尧帝坚信舜的德行与能力足以治理天下。舜历经种种考验之后,尧帝还是并未马上将主位传给他,而是让他处理政事20年,代理摄政8年,28年之后才正式把王位传给舜。足见古代的帝王对于王位的继承,确实是用心良苦,丝毫不敢大意。假如不能以仁治世,以德治国,国家就难以长治久安。当舜继承王位时,并不感到特别的欢喜,反而伤感地说:“即使我做到今天,父母依然不喜欢我,我作为天子、帝王又有什么用?”他的这一片至德的孝行,沥血丹心,莫不令闻者感同身受,继而潸然泪下!皇天不负苦心人。舜的孝心孝行,终于感化了他的父母,还有弟弟象。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