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04 出版社:海潮出版社 作者:吕思勉 页数:287
Tag标签:无
前言
编序一部中国古代文化的说明书文化是民族的立身之本。传承本民族的文化,是保持民族内部认同的必要条件。古代中国长期以文明核心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中华文化道统历经数千年而未曾断绝,国人常常以之为豪。但遗憾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在的普通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其实是非常欠缺的。补上传统文化这门课,最低限度地了解和掌握本国文化的内涵,在这个重新发现传统价值的时代里,是每个国人都应该努力承担起来的精神责任。近年来,随着大众阅读热情的提升,传统文化的阅读热潮再次兴起,这也预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本书是民国著名学者吕思勉先生大学公共课的历史讲义,内容科学严谨、广博独到,但行文风格却通俗易懂、人人能读,深受学界好评,是不可多得的中国文化史经典著作。最早由开明书店于1940年出版(与1945年出版的《中国政治史》合称《吕著中国通史》),出版后甚受学术界和读者的欢迎,很快便多次重印。可惜当时正值多事之秋,此书的作用和影响很快被混乱的时局所掩盖,以致绝版。随着时间的流逝,此书目前已经淡出公共视野很长一段时间。在传统文化热潮兴起的当下,本书的价值再次显现出来。对于任何一个想要了解本国文化史的读者来说,吕思勉先生这部面向普通学生的著作,无疑是一部难得的文化指引之书。对于专业的历史研究者来说,本书也同样具有很强的学术借鉴价值。值此良机,我们决定隆重出版本书的插图典藏本——选配恰当的插图与图注,为读者呈上一份中国文化的盛宴。为方便读者阅读,编者按照原著行文的本意,特别添加了两级标题,并对冗长的段落进行重新分段,使读者的阅读过程更加轻松。
内容概要
本书原是吕思勉先生的大学讲义,内容科学严谨、广博独到,且观点条理清晰,行文通俗易懂、人人能读,深受学界好评,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中国文化史经典著作。全书分为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共十八个部分。 尽管已经出版了半个多世纪,但是,本书在同类题材领域,仍然是学术性与通俗性生动结合的典范,其历史地位至今难于超越。对于想要了解本国文化的读者来说,本书实为一部极富启发性的中国文化指南之书。
作者简介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历史学家。大半生在学校度过,教学之余,笔耕不辍。一生写过两部通史:《白话本国史》和《吕著中国通史》,五部断代史:《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吕著中国近代史》,八部专史:《先秦学术概论》《经子解题》《理学纲要》《宋代文学》《中国制度史》《中国民族史》《史学与史籍》和《文字学四种》,以及大量的史学论文、札记、讲稿、教材和历史通俗读物。
吕思勉推崇顾炎武的”闳雅”、钱大昕的“渊博”、戴震的“论证”和章学诚的“辩达”,熟读”二十四史”等传统典籍,析解、分类、排比、考证史料,写下大量札记。 吕著史实扎实而精确,历史的来龙去脉、前因后罘叙述清楚,见解独到而精辟。严耕望评其治学特色为:“通贯各时代,周赡各领域。”
书籍目录
总序编序第一章 婚姻 家庭的起源 我国古代婚姻制度 婚姻之外的现象 近代女权的兴起第二章 族制 亲族关系的起源 族制的变迁 继承之法 姓氏与世系第三章 政体 部族时代 封建时代 民主的探讨第四章 阶级 古代的阶级 资本时代的阶级第五章 财产 所有制与经济的变革 社会改革 财产分配政策第六章 官制 历代官制的变迁 官吏待遇第七章 选举 古代的世袭与选举制度 科举制 官员的防弊之法第八章 赋税 上古的赋税制度 秦汉后的赋税制度 近世赋税制度第九章 兵制 历代兵制大略 历代兵制的变迁第十章 刑法 古代法律的演变 法律的审定 刑法内容的变化 我国刑法的缺陷与改良第十一章 实业 农业为文明之源 我国农业的演进 广义农业的发展 工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第十二章 货币 古代货币的演变 货币形态的转变第十三章 衣食 食物的进化 衣服的进化第十四章 住行 居所的演变 房屋样式的演变 交通的进步第十五章 教育 我国古代教育的起源 帝制时代的教育第十六章 语文 语文的作用和原理 中国的文字 我国语文的发展第十七章 学术 上古至汉魏的学术流变 佛教传入中国 宋学的发展 清代学术 近代西学的输入 文学的的演变 史学的的演变第十八章 宗教 宗教的原理和基础 古代信仰的演变 宗教在我国的地位与影响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婚姻家庭的起源家庭并非先天存在《易经》的《序卦传》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这是古代哲学家所推想的社会起源。他们以为隆古的社会,亦像后世一般,以一夫一妇为基本,成立一个家庭,由此互相联结,成为更大的组织。此等推想,确乎和我们根据后世的制度,以推想古代的情形的脾胃相合。所以几千年来,会奉为不刊之典。然而事实是否如此,却大是一个疑问了。自有历史以来,不过几千年,社会的情形,却已大有改变了。设使我们把历史抹杀了,根据现在的情形,去臆测周、秦、汉、魏、唐、宋时的状况,那给研究过历史的人听了,一定是一场大笑话,何况邃古之事,去今业已几万年几十万年呢?不知古代的真相,而妄以己意推测,其结果,必将以为自古至今,不过如此。实系因缘起灭的现象,都将认为天经地义,不可变更。就将发生许多无谓的争执,不必要的保守,而进化的前途被其阻碍了。所以近几十年来,史前史的发现,实在是学术上的一个人进步。而其在社会组织方面,影响尤大。人类原是群居动物据近代社会学家所研究:人类男女之间,本来是没有什么禁例的。其后社会渐有组织,依年龄的长幼,分别辈行。当此之时,同辈行之男女,可以为婚,异辈行则否。更进,乃于亲族之间,加以限制。最初是施诸同母的兄弟姊妹的。后来渐次扩充,至凡同母系的兄弟姊妹,都不准为婚,就成所谓氏族(Sib)了。此时异氏族之间,男女仍是成群的,此一群之男,人人可为彼一群之女之夫,彼一群之女,人人可为此一群之男之妻;绝无所谓个别的夫妇。其后禁例愈繁,不许相婚之人愈多。于是一个男子,有一个正妻;一个女子,有一个正夫。然除此之外,尚非不许与其他的男女发生关系。而夫妻亦不必同居;其关系尚极疏松。更进,则夫妻必须同居,关系更为永久,遂渐成后世的家庭了。所以人类的婚姻,是以全无禁例始,逐渐发生加繁其禁例,即缩小其通婚的范围,而成为今日的形态的。以一夫一妻的家庭,为原始的男女关系,实属错误。主张一夫一妻的家庭,为男女原始关系的形态的,不过说:人类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猿猴已有家庭,何况人类?然谓猿猴均有家庭,其观察本不正确。详细见李安宅译《两性社会学》附录《近代人类学与阶级心理》第四节。商务印书馆本。即舍此勿论,猿猴也是人类祖先的旁支,而非其正系。据生物学家之说,动物的聚居,有两种形式:一如猫虎等,雌雄同居,以传种之时为限;幼儿成长,即与父母分离;是为家庭动物。一如犬马等,其聚居除传种外,兼以互相保卫为目的;历时可以甚久,为数可以甚多;是为社群动物。人类无爪牙齿角以自卫,倘使其聚居亦以家庭为限,在隆古之世,断乎无以自存;而且语言也必不会发达。所以原始人类的状况,我们虽不得而知,其为社群而非家庭,则殆无疑义。猿类的进化不如人类,以生物界的趋势论,实渐走上衰亡之路,怕正以其群居本能,不如人类之故。而反说人类的邃初,必与猿猴一样,实未免武断偏见了。何况人类的性质,如妒忌及性的羞耻等,均非先天所固有,此观小孩便可知。动物两性聚居,只有一夫一妻,一夫多妻两种形式,人类独有一妻多夫,尤妒忌非先天性质之明证。母爱亦非专施诸子女等,足以证明其非家庭动物的,还很多呢。现代家庭的起源现代的家庭,与其说是源于人的本性,倒不如说是源于生活情形。道德不道德的观念,根于习惯;习惯源于生活。据社会学家所考究:在先史时期,游猎的阶级,极为普遍。游猎之民,都是喜欢掠夺的,而其时可供掠夺之物极少,女子遂成为掠夺的目的。其后虑遭报复:往往掠夺之后,遗留物件,以为交换。此时的掠夺,实已渐成为贸易。女子亦为交换品之一。是为掠夺的变相,亦开卖买的远源。掠夺来的女子,是和部族中固有的女子地位不同的。她是掠夺她的人的奴隶,须负担一切劳役。此既足以鼓励男子,使之从事于掠夺,又婚姻之禁例渐多,本部族中的女子,可以匹合者渐少,亦益迫令男子从事于向外掠夺。所以家庭的起源,是由于女子的奴役。而其需要,则是立在两性分工的经济原因上的。与满足性欲,实无多大关系。原始人除专属于他的女子以外,满足性欲的机会,正多着呢。游猎之民,渐进而为畜牧,其人之好战斗,喜掠夺,亦与游猎之民同,凡畜牧之民。大抵兼事田猎。而其力且加强。因其食物充足,能合大群,营养佳良,体格强壮之故。牧群须人照管,其重劳力愈甚,而掠夺之风亦益烈。
媒体关注与评论
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著名史学家严耕望诚之师不修边幅,上堂后,尽在讲堂上来往行走,口中娓娓不断,但绝无一言半句闲言旁语掺入,而时有鸿议创论。——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许多精彩通观评论,直击要害,能传达出常人轻易看不出的历史意韵,让读者享受知性旅行的愉悦,得益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的丰富,更是增进了对社会状态和社会变革的认识。——著名史学家王家范该书范围广博,取精用弘,多独到之见,不仅是当时同类著作中水平较高者,亦足资当今学人借鉴。——引自《中国文化论集》颇希望读了(本书)的人,对于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现象,略有所知;因而略知现状的所以然;对于前途,可以预加推测;因而对于我们的行为,可以有所启示。——吕思勉
编辑推荐
《吕思勉中国文化史(双色插图珍藏版)》是民国著名学者吕思勉先生大学公共课的历史讲义,内容科学严谨、广博独到,但行文风格却通俗易懂、人人能读,深受学界好评,是不可多得的中国文化史经典著作。内容包括: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共十八个部分。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著名史学家严耕望诚之师不修边幅,上堂后,尽在讲堂上来往行走,口中娓娓不断,但绝无一言半句闲言旁语掺入,而时有鸿议创论。——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许多精彩通观评论,直击要害,能传达出常人轻易看不出的历史意韵,让读者享受知性旅行的愉悦,得益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的丰富,更是增进了对社会状态和社会变革的认识。——著名史学家王家范该书范围广博,取精用弘,多独到之见,不仅是当时同类著作中水平较高者,亦足资当今学人借鉴。——引自《中国文化论集》颇希望读了(《吕思勉中国文化史(双色插图珍藏版)》)的人,对于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现象,略有所知;因而略知现状的所以然;对于前途,可以预加推测;因而对于我们的行为,可以有所启示。——吕思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