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霍荣会 编 页数:292 字数:20000
内容概要
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和青年学生在文言文教与学的过程中,常常遇到这样一个困难:很多自己不太明白、说不太清的词语(尤其是虚词)的意义、用法或语法现象,各种翻译资料中都没有解释,往往是费尽翻检之劳而不得其解,只好不了了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特意协同一批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针对教学实际,编写了此书。我们首创了原文、注释、翻译三栏对应编排的全新体例,不论难易,对每一个字都加以注释,对每·种语法现象都做说明,不留一个死角,让广大师生平时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都能在本书中找到解答。为了适应不同程度的读者,我们在立足于课本的基础上,又作了适当的拓展延伸,融工具性、指导性、学术性于一体,既便于查阅、破疑解惑,有效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进而提高语文高考成绩,又能加深文化修养,提高个人素质,增进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每篇课文的内容编排如下:【背景导读】介绍作者生平、成就、影响及该篇的创作背景、文体知识等。【全注全译】对原文逐字注释,逐句翻译。原文中凡是难读字(如多音字、通假字、易误读字等)均加注音。注释分句下注释和句后注释两种。句下注释的内容包括:实词只要有字义的全部单字注释,不能分开的词语整体注释,通假字、词类活用、同义连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均注明。虚词除固定结构以外全部单字注释,用法复杂的虚词在同一篇中第一次出现时都注明词性、用法、意义,同样的用法第二次出现时用简注(“所字结构”简称“所构”,“者字结构”简称“者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简称“取独”,“语气助词”简称“语助”,词类活用简称“名作动”、“动作使动”等)。句后注释内容包括:特殊句式、固定结构、语序倒置、词类活用、特殊修辞(借代、用典、互文、变文等)、文化常识及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翻译尽最大程度直译,力争使译文与原文字字对应,凡是没有对应的均加以说明,让读者字字明白,句句清楚。无法直译的用意译,凡用意译的均在句后加以说明。【学习导引】归纳出该篇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便于学习和掌握。【评析鉴赏】对文章行文的思路、写法的独到、语言的美妙、思想的精华、艺术的韵味等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既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又提高鉴赏能力、审美水平。【习题解答】参考课标,立足课本,对课后练习进行详细的解答。
书籍目录
必修一 一 沁园春长沙 二 烛之武退秦师 三 荆轲刺秦王 四 鸿门宴必修二 一 《诗经》两首 氓 采薇 二 离骚 三 孔雀东南飞并序 四 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五 兰亭集序 六 赤壁赋 七 游褒禅山记必修三 一 蜀道难 二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 三 琵琶行并序 四 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五 寡人之于国也 六 劝学 七 过秦论 八 师说必修四 一 窦娥冤 二 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 雨霖铃 三 苏轼词两首 念怒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 四 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 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 声声慢 六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七 苏武传 八 张衡传必修五 一 归去来兮辞并序 二 滕王阁序 三 逍遥游 四 陈情表附录 一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 二 常见文言句式 三 词类活用 四 常见古今异义词集释 五 常见通假字集释 六 常见偏义复词集录 七 古代汉语的几种特殊修辞 八 文言文的断旬 九 文言文的翻译
章节摘录
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不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婉么?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无疑了。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又怎么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呢?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又暗含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岂可径指其为“游子”?连主人公的身份都在两者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我们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波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际,摘几枝鲜洁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至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岂不更叫人醉心?——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倘若倾耳细听。你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哩! 但这欢乐美好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镜头迅速摇近,你才发观,这叹息来自一位怅立船头的女子。与众多姑娘的嬉笑打诨不同,她却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张亲切微笑的面容——他就是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思之所由来;当姑娘们竞相采摘着荷花,声言要把最好的一朵送给心上人时,女主人公思念的丈夫,却正远在天涯!她徒然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又能赠送给谁?人们总以为,倘要表现人物的寂寞、凄凉,最好是将他(她)放在孤身独处的清秋,因为那最能烘托人物的凄清心境。但你是否想到,有时将人物置于美好、欢乐的人群之中,往往更令人感到自身孤独、寂寞之可怕?此诗从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忧伤,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 接着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仿佛是心灵感应似的,正当女主人公苦苦思念丈夫的时候,她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愁,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他望见了故乡的山水、望见了那在江对岸湖泽中采莲的妻子了么?显然没有。此刻展现在他眼中的,无非是漫漫无尽的“长路”,和那阻山隔水的浩浩烟云!许多读者以为。这两句写的是还望“旧乡”的实境。从而产生了诗之主人公乃离乡游子的错觉。实际上。这两句的“视点”仍在江南,表现的依然是那位采莲女子的痛苦思情。不过在写法上,采用了“从对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乡而叹长途”(张玉谷《古诗赏析>)的“悬想”方式,从而造出了“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境。 ……
编辑推荐
《高中古诗文全注译评(人教版·新课标)》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能力的提高系统化。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