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常秉义 页数:307
Tag标签:无
前言
常秉义先生学贯中西,汇通古今,多年致力于《周易》的研究,对东方文化的精髓有深刻的理解,对易道原理的领悟有丰厚的造诣。其已经出版的《周易与历法》、《周易与汉字》等著作,皆能发皇古义,融会新知,因而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相当强烈的反响。 常秉义先生的新著《周易与中医》一书,深入系统地论述了医易汇通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崭新而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其中关于天人合一、太极阴阳、五运六气、八卦九宫、天体运行节律、时空运动结构、周天公度全息模式、藏府经络气血理论等的阐述,无不渗透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易道思想和作者本人贯古通今的真知灼见。 大千世界,繁衍有度,苍茫宇宙,错落无垠,中国古人用以描述这无限运动过程的符号数序,是对自然法则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图》、《洛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早在六千年前,那令人奇异莫测的神秘数图,就启发和开凿了炎黄祖先超凡的灵感和智慧,并创造了《周易》这样震撼古今中外的鸿篇巨制,从而引出后学三千易著和统领中华民族文化得以世代传衍的易道思想体系。 孑L安国为《尚书》作序,推崇“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而《周易》就是大道之源。大道即自然之道,生命之道、社会之道莫不尽在其中。老子通于大道,孔子精于常道,而易之道广大悉备,有天道、有人道、有地道。其至大无外,至小无内,囊括宇宙,包罗万象,诚可谓“范围天地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
内容概要
中华医易之道以道、德、神、太极为根本,以阴阳五行、气、数、象、经络为模式来反映天人关系如环无端的自然过程及其各种生命运动生、长、化、收、藏节律的盛衰沉浮、生克制化相互关系链的网络架构。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忘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
作者简介
常秉义,著名易学大师常秉义教授是国内外屈指可数的易学权威之一。他精通河洛数理、皇极经世、梅花易数、六爻、风水、股市行情预测等,被多家大学、机构聘为教授、顾问等职。2006年,由全球华人联合会世界易经总会、全球华人联合会易经研究院等40多家各国著名易学机构提名产生的2006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百名易学人物,常秉义大师名列前茅。2007年,在第十回世界易经大会中,经世界易学专家评审委员会评议:常先生被授予“世界著名易学导师”称号。 常先生著述甚丰,著作等身。其代表作有《周易与中医》、《周易与历法》、《周易与汉字》、《易经与大智慧》、《周易与股票市场预测》、《焦氏易林注》、《皇极经世真诠》,点评《纬书集成》等40余部专著,为弘扬大易作出了突出贡献。
书籍目录
序再版自序前言第一章 绪论一、“易”为大道之源二、“神”的内涵三、医源于易四、中医与西医第二章 天人合一思维第三章 太极思维一、相反相成的两极转化运动结构二、太极阴阳一分为二法则三、时空运动结构的太极之理第四章 天体运动节律与人的关系一、终则有始的环周运动二、年周期节律三、日周期节律四、月周期节律五、超年周期节律六、天体对人体的不良影响(一)月亮的影响(二)太阳的影响(三)九大行星的影响七、五藏四时节律八、五藏传变节律(一)相克传变(二)标本传变第五章 八卦与中医一、先天八卦二、后天八卦三、后天八卦与二十四向图四、二十四向与二十四节气五、人身藏器八卦图六、中医面诊(一)面部八卦图(二)手掌八卦图(三)眼诊八卦图第六章 九宫八风全息公度模式第七章 十二辰次与经气一、十二辰次二、十二经气第八章 阴阳五行之道一、阴阳之道(一)概述(二)干支阴阳(三)中医学中的阴阳观念二、五行之道(一)五行相生(二)五行相克(三)五行乘侮(四)五行承治(五)五行制化(六)干支五行的分类(七)中医学中的五行观念三、阴阳与五行的关系第九章 五运六气之道一、大运(一)主运(二)客运二、六气(一)主气(二)客气(三)南政北政(四)客主加临三、运气结合四、运气之道的基本原理(一)运气气化原理(二)五运阴阳是运气之本(三)五运阴阳的自衡原理(四)运气周期原理(五)每日气数百刻解析(六)运气学说本于河洛、易卦干支数理第十章 周天公度全息模式第十一章 五藏应五星说一、五行网络结构二、五藏应五星、五方说第十二章 人体脏府结构模式一、五藏六府(一)心(二)肝(三)肺(四)脾(五)肾二、三焦三、奇恒之府四、气、血与津液(一)气(二)血(三)津液五、经络(一)经络概念(二)十二正经(三)奇经八脉(四)经络研究的是非观六、中医之大五官思维第十三章 阴阳二十五种人释第十四章 五味与百病及其自身调理一、五味二、病因中的内外、阴阳、寒热论三、病症规律的认识四、地域五方的同病异治五、治疗宜忌(一)五藏病(二)咳嗽(三)热病(四)风病(五)痹病六、天人相应与人体的自身调理功能(一)音乐调理身心(二)练功有益身心第十五章 中医史上的世界成就一、博大精深的中医学体系二、灿烂的民族医药学三、最早的医学分科四、最早的国家医学院五、最早的国家药店六、校正医书局七、最早的医院八、医学道德法典九、古代的人工免疫十、最早的彩色《导引图》十一、五禽戏十二、最早记载疥虫十三、最早认识结核病十四、最早描述天花的人十五、最早认识羌虫病十六、黄疸病、糖尿病的实验诊断十七、最早认识和治疗龋齿病十八、酒的药用十九、水疗法和日光疗法二十、最早的人体解剖学成就二十一、最早的人体病理解剖二十二、最完整的古代女尸二十三、古老的宫廷饮食制度二十四、性激素的制取二十五、《五十二病方》中两项成就二十六、藏器疗法二十七、养生学二十八、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二十九、发热的类型三十、经络学说三十一、针灸学三十二、“子午流注”与生物钟三十三、古代对梦的科学探索三十四、最早的调剂学三十五、中药学的杰出成就三十六、古代外科学的突出成就三十七、肠吻合术三十八、悬吊复位术三十九、用全麻施行手术四十、颜面整形术四十一、连体婴分离术四十二、穿刺放腹水术四十三、针刺放血急救法四十四、古代妇产科学的突出成就四十五、用催产素催生四十六、胎教四十七、中世纪最先进的儿科学四十八、古代的脉诊成就四十九、首创切脉法五十、血液循环说五十一、《黄帝内经》 五十二、《神农本草经》 五十三、《脉经》 五十四、《针灸甲乙经》 五十五、《伤寒杂病论》 五十六、《诸病源候论》 五十七、《本草纲目》
章节摘录
第二章 天人合一思维 人与天地相参,天人同纪的天人合一思维,在中国发祥极为久远。《吕氏春秋》曰: 天地万物,一人之身也,此之谓大同。 人与天地也同万物之形虽异,其情一体也。故古之治身与天下者,必法天地也。 《淮南子》曰: 天地宇宙,一人之身也;六合之内,一人之制也。 这就是说,天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或谓天是大天地,人是小天地。人是天地的缩影,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思维,正是中国传统思维的精髓。 那么,天人之间,是如何进行“合一”的呢?有哪些具体表现呢?《吕氏春秋》认为天人之际存乎“信”,书中说:“天行不信,不能成岁。地行不信,草木不大。春之德风,风不信,其华不盛,则果实不生。夏之德暑,暑不信,其土不肥。土不肥则长遂不精。秋之德雨,雨不信,其谷不坚。谷不坚则五种不成。冬之德寒,寒不信,其地不刚。地不刚则冻闭不开。”(《吕氏春秋·贵信》)天地日月,中通大信,所谓“日信出信人;月信死信生”,四季变化信然。《春秋繁露·人副天数》则从“符副”之说,剖判人天合一之理。云: 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币身。身犹天也,数与之相参,故命与之相连也。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内有五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数也;乍视乍暝,副昼夜也;乍刚乍柔,副冬夏也;乍哀乍乐,副阴阳也;心有计虑,副度数也;行有伦理,副天地也……其可数也副数,不可数也副类,皆当同而副。天人一也。 ……
编辑推荐
医道是易道的分支,医易之道就是中华大文化的自然之道、生命之道、社会之道的大一弘学问。中华医易之道不单纯治病,而是治人,所谓“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