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2 出版社:中央编译 作者:(美)萨克文·伯科维奇|译者:张宏杰//赵聪敏 页数:656
Tag标签:无
前言
能够把这部美国文学史介绍给中国读者,是本人莫大的荣幸——这种荣幸标志着两种文化富于戏剧性的会合。美国文学传说也许是世界上最年轻的,而中国文学传说则是非常古老的。但是美国文学在一个方面却比较年长:它是现代世界所诞生的第一个国家的产物。当然,在欧洲定居者到达以前,美国印第安人(或称土著美国人)已经在今天叫做美国的这片领土上居住了数千年之久,但是他们拥有的是口头文学而不是书面文学。按照我们现在的理解,美国文学传统基本是使用英语的作家们的产物。它始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最初是由英国殖民者撰写的,它是这些新兴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先驱们创作的记叙文、布道文、日记和诗歌。19世纪,它随着工业资本主义在大西洋两岸的胜利而繁荣兴旺;在我们这个时代,它作为自由主义、自由经营和市场开放的西方主要国家的文学依然经久不衰。美国文学发展的结果是形成了一个比历史悠久、方面众多、异彩纷呈的中国文学统一得多的作品主体;在对现代性的种种状况进行表述方面,它也是世界上年代最长久、内容最复杂的民族文学。它是一种富于个人主义和冒险精神的文学,一种扩张和探索的文学,一种蕴涵种族冲突和帝国征服的文学,一种折射大规模移民和种族关系紧张的文学,一种反映资产阶级家庭生活和个人自由与社会限制不断斗争的文学。这些文学作品从探讨自然和“自然人”方面的问题转向探讨异化、歧视、城市化和地区及种族暴力方面的问题。它们受到一种民主美学的启迪(与人们所理解的那种欧洲“旧世界”的精英统治论针锋相对)——这是一种“普通人”和“寻常事”的美学;不同凡响的是它们对建立在奴隶制、土地的剥夺和资本主义的贪婪等基础上的文化犯下的种种暴行进行了持续的批评(这种批评往往成为激烈的谴责)。最后,这是一种始终由于有关身份的双重焦点而著称的文学:一方面它把这个国家奉为未来的土地,“明天之国”,试图制造一种关于“美国”的救世神话;另一方面它又进行自我折磨,对于身为“美国人”意味着什么怀着一种极其痛苦的焦虑。对于中国作家来说,中国的概念是一个关于悠久历史的问题——关于绵延数千年之久的各种神话、传说和事件的问题。
内容概要
《剑桥美国文学史》对涉及美国文学所有分支里新兴的和业已确立的种种趋势的广泛范围进行了探讨,并且涵盖了一些学者和批评家的论述。正是在这些学者及批评家的努力下,这一领域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文学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作者的作品集30年美国文学批评之大成,既代表了世代学术成就之间的分歧,也代表了学术成就之间的连续性。鸿篇巨制的叙述文字使本书与以前的版本所能做到的相比,其对美国文学史的探讨具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和磅礴的气势。与此同时,传统文学批评的声音虽然构成了这些叙述文字的背景,但这种声音也和当代文学研究的兴趣多样性特点并驾齐驱。 《剑桥美国文学史》对美国文学各个时期的不同流派进行了广泛地跨学科描述。美国文学资料得以拓展的部分原因是以往被忽略的文本最近被发掘出来,另一个原因是对这些材料进行研究的方法的数量和种类的急剧增加。《剑桥美国文学史》里所体现的多层面学术研究和批评研究探索的就是这些多重性——社会、文化、理智和审美的多重性——并展示了文学研究领域中一个比先前的叙述更加丰富的权威观念。 第六卷文学史探究了现代主义在美国非同寻常的萌芽和繁荣。戴维·明特描述了从抒情年代到一战、从战后迷惘幻灭的一代到因经济陷入大萧条的泥潭而使左翼势力得以巩固的这一阶段的美国现代小说文化史。他涉猎的范围包括亨利·亚当斯和后来的亨利·詹姆斯的作品,以及斯泰因、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福克纳等现代主义者的经典作品。拉菲娅·扎法尔则讲述了哈莱姆文艺复兴的故事,详述了佐拉·尼尔·赫斯顿、W.E.B.杜波伊斯、詹姆斯·韦尔登·约翰逊、内勒·拉森、理查德·赖特等几位先驱者的艺术成就。她向我们展示,非裔美国人文艺复兴的创造力和政治影响力不仅构成了美国文学现代主义的巨大成就之一,而且带来了现代美国彻底的社会和政治转变。维尔纳·索洛斯把他的叙述放在一个国际化的大背景下,给我们讲述了美国主流社会对现代主义缓慢的、勉强的但最终欣然接受,以及伴随而来的非盎格鲁——撒克逊移民在美国同化的故事。他对正规文本以及通俗杂志和迄今为止无人知道的移民作品进行了同样的研究。本卷文学史覆盖了20世纪前半叶散文写作的整个范畴。在对文本与语境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的关注方面,三位作者为我们这个时代提供了一个文学史范本。
作者简介
译者:张宏杰 赵聪敏 编者:(美国)萨克文·伯科维奇 (Bercovitch.S.) 合著者:蔡坚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致谢序言美国现代小说文化史莱斯大学戴维·明特导论第一部分 梦之城、抒情年代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章 小说——讽刺的反思第二章 《贵妇人画像》体现出的信心和不确定性第三章 扩张路线第四章 四个同时代的人和西部开发的结束第五章 芝加哥的“梦之城”第六章 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纳在梦之城第七章 亨利·亚当斯的《教育》和进步的基本原理第八章 杰克·伦敦的写作生涯和流行的话语第九章 “抒情年代”的纯真与反叛:1900-1916年第十章 1913年的军械库展览会和纯真的消逝第十一章 希望与绝望的交替第十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写作的命运第二部分 富足年代的小说第一章 战争结束:冷漠重现第二章 “爵士乐时代”和“迷惘的一代”的复苏第三章 物质上的极大丰富带来的危险,或20年代的偏执倾向是如何形成的第四章 富足年代的除魅、逃避和职业化的崛起第五章 新时代的社会等级、权力和暴力第六章 对女性化的恐惧和适度理想的逻辑第七章 边缘性和权威性/种族、性别和地域第八章 战争作为隐喻:欧内斯特·海明威的范例第三部分 经济大萧条时期写作的命运第一章 发现贫穷和使命感的回归第二章 把探索“文化”作为一种使命第三章 亨利·米勒、狄琼纳·巴恩斯和约翰·多斯·帕索斯的回应第四章 残留的个人主义和有限的使命第五章 寻找共同的目标:左翼的斗争第六章 纪实文学及分歧的消除第七章 南部的复兴:保守和革新的形式第八章 历史与小说/小说与历史:威廉·福克纳的范例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小说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拉菲亚·扎法尔第一章 新黑人?第二章 黑人曼哈顿第三章 化身代表和宣言第四章 作为一种心态的哈莱姆:休斯、麦凯、图默第五章 新黑人、新女性:拉森、福塞特、邦纳第六章 “没有恐惧、没有羞愧的黑皮肤自我”:瑟曼和纽金特第七章 文艺复兴的风格:费希尔、舒勒、卡伦、怀特和邦当第八章 南方的女儿、土生的儿子:赫斯顿和赖特第九章 黑人现代主义少数族裔文学现代主义哈佛大学维尔纳·索洛斯概论第一章 格特鲁德·斯泰因和“黑人的阳光”第二章 少数族裔的生活和“人生小故事”第三章 族裔性主题、现代主题第四章 玛丽·安婷:逆境中的进步乐观主义第五章 谁是“美国人”?第六章 美国的语言第七章 “过去的一切我们都抛在了身后?” 奥尔·E.罗尔瓦格及其移民三部曲第八章 现代主义、族裔性标签和对完整性的追求:让·图默的新美国民族第九章 弗洛伊德、马克思和硬汉派第十章 海明威的话语风格在此处回响第十一章 亨利·罗斯:族裔性、现代性和现代主义第十二章 闹钟、推销员和乳房第十三章 现代主义反对极权主义吗?第十四章 面对极境第十五章 中央大车站大事年表参考书目索引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 梦之城、抒情年代和第一次世界大占第一章 小说——讽刺的反思如亨利·詹姆斯和西奥多·德莱塞那样迥异的小说家们在结束了由于信仰矛盾而被撕扯得支离破碎的19世纪的同时,揭开了20世纪的序幕。一方面,他们接受亨利·詹姆斯所说的“奇特而不规律的生活节奏”,接受使小说继续发展的“不屈不挠的力量”,这使他们的作品往往偏重历史,偏重一个众人皆知的征服经历——征服大陆的过程,偏重一个新国家和新民族的形成,就像我们所看到的一系列的书名一样,如詹姆斯的《美国人》(The American,1977)、威廉.狄恩·豪威尔斯(William Dean Howells)的《现代婚姻》(AModem lnstonce,1882)、薇拉·凯瑟(Willa Cather)的《啊,拓荒者!》(Opionrs!,1913)、格特鲁德.斯泰因(Gertrude Stein)的《美国人的形成》(The Making ofAmericans,1925)、德莱塞的《美国悲剧》(An American Trage一dy.l925)、约翰·多斯·帕索斯(John Dos Passos)的《美国》(u.5.A·,1938)和理查德·赖特(Richard Wright)的《土生子》(Native Son,1940)。另一方面,他们又偏重詹姆斯所说的“浪漫方式”以及“我们的思想和欲望的迂回委婉的遁词巧辩”——那些“我们永远无法直接领会的”东西。像福楼拜一样,詹姆斯也想整理松散而不严谨的小说传统。比福楼拜更甚的是,他把小说的不严谨与历史联系在了一起。詹姆斯认定人类的思想和欲望有其“美丽的”一面,并按照顺序用间接的方式(迂回和遁词)加以解释,再现了19世纪的抒情传统。在这个传统中,自我检验成为自我超越的障碍,而对孤独的读者和孤独的诗人来说,通往内心的旅程成为时代之旅或超越时代之旅的秘密准备工作。对内心的探求提供了方式方法,但是,自我超越是抒情作品的目标。
编辑推荐
《剑桥美国文学史(第6卷)》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