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雪鸿泥

出版时间:2007-12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张石  页数:308  
Tag标签:无  

前言

  “东亚人文·知日文丛”缘起  与异国的风土、文化亲近是一件有趣的事。在一块土地上生活的时间长了,那里的风土、习惯、文化会从知识变出滋味,引你品尝它的丰富和浓郁。  说一件有关“咸菜”的小事。初到日本,正值樱花满开的四月,第二天我就随丈夫去富山长庆寺参加赏樱会。赏樱的雅致且束之高阁,却说那“美丽”的套餐最后,还上来了一碟儿咸菜。我大惑不解:中国人不会用咸菜招待客人啊。但是,黄瓜茄子白萝卜鲜润适量,碟儿又朴素别致,我愉快地接受了,那浅渍的甘爽成为我舌尖长久的记忆。那之后,我时常会收到咸菜礼物,一包一袋的,京都的千枚渍、奈良的桂瓜渍、福岛长久保的紫苏卷,甚至盛暑和年底还有外地的朋友寄一两盒来。我好奇怪:日本人干嘛这么迷恋咸菜?后来,我去了很多地方,走到哪里,都看得到大大小小的咸菜屋,我也学着日本人的样子,每去一个地方就买些咸菜送朋友,自称为入乡随俗。日子长了,去日本人家做客的次数多了,我发现日本人收到咸菜,晚餐桌上就会摆出一盘来。一家人围坐着,边吃饭边聊上一阵子咸菜的话题。一家人吃着咸菜聊着咸菜,对寄咸菜的人怀着感谢之情。那份儿安恬,如口中的咸菜淡而醇,让你品味到“送送咸菜”背后自然而深厚的东西。  “送送咸菜”毕竟是小事,但道理相同。了解日本社会、日本文化、日本人的心理,都不是从书上看两眼,到日本掠一眼就可以获得的,需要生活在那个环境中咂摸的过程,需要把书本中的和个人理解的日本与身边的日本联系、认证并深化的过程,否则,你眼中、笔下的日本就很可能是“咸菜的颜色和碟子的形状”等外观的东西,而外观会不断“改观”的。  从深入了解出发的研究必将是切实、深入的。研究的终极境界是文化的相互丰富、融合,但是,必须承认,我们尚行走在中途,研究的明确目的是为了本国的利益。众所周知,日本从古代开始就花大气力学习中国文化,从书本学习,派留学生现地学习。藤原佐世的《日本国见在书目》存录的汉籍就有1 568部,17209卷之多,那还是公元9世纪。之后一千多年过去了,日本人一直关注中国,日积月累,日本的汉学成了全世界中国研究的重镇。一架架有关中国的研究图书,从政治制度到文化习俗到语言文学到物产甚至到游戏,为日本人了解中国铺就了条条路径。《孙子》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相当一段时间,这个岛国,居然在和中国的交锋中占尽先机,这和日本人迅速而虚心地向西方学习有关,更和对中国的充分了解、研究分不开。  回过头来反观中国人对于日本的了解和研究,直到今天也只能说仍不尽如人意。很多重要的领域依旧留有大量的空白,误读与表面化解读、从自己方便的立场解释日本,或在误读之上一厢情愿地“深入分析”等问题仍然存在。虽然1 9。O年前后也曾经出现过留学日本的高潮,但我们留学日本,重点并不在于对近邻日本的重视和研究上,正如张之洞所说,是因为“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一路近省费,可多遣;一去华近,易考察;一东文近于中文,易通晓;一西书甚繁,凡西学不切要者,东人已删节而酌改之。中东情势风俗相近,易仿行,事半功倍。”图的是多快好省曲线吸收西洋的知识,而把日本作为自己的关照对象加以认真研究的,不过数人而已。  这种情况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有了很大改观。很多青年学子乘着第二次中国人留学日本的浪潮,走出国门到日本留学。他们或学业有成,归国服务,或扎根扶桑,成为新侨。就是从这批留学生中间,涌现出了一代新学人。“东亚人文.知日文丛”的作者就属于这一代学人。他们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一是旅日时间长,多者近20年,少者也有数年以上,有丰富的现地生活经历;二是赴日前大都已经打下深厚的学术基础,学有专攻,看世界看问题各有视角;三是大都把自己研究的焦点对准日本本身。他们能够把“深入了解”的日本在重新阅读史料和思考中将细节的日本提升到深入的研究层面。日本有个说法叫“石上十年”,可以说如今他们都到了收获的季节。把他们的果实采摘到一起呈现给社会,是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东亚人文”是“清华东亚文化讲座”着手编辑的系列丛书。这套丛书包括学术研究、典籍资料、文化译丛等,“知日文丛”是其中有关日本的文化随笔系列。“清华东亚文化讲座”从2。04年创立起,便着力从多种角度来讨论东亚问题。伴随世界经济的区域化发展,伴随中国的文化复兴,在新的世界格局中重新思考东亚问题,是“清华东亚文化讲座”致力探索的方向。我们深知,如何对待历史,如何面对今天,如何面向未来,这些存在于中日之间的大问题,并不是这套“知日文丛”能够解决的,我们只是期望这套丛书的编辑和出版,能够给愿意思考这些问题的读者朋友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参考。  秦岚  2007年5月15日

内容概要

  日本究竟是怎样的?日本的文学又是怎样的?恐怕要切身体会一番才能下结论。中日之间有很多纠缠不清的历史问题,当然也不能忘记近代日本侵华的恶迹。但同时,也不能忽略日本文学的成就以及影响。本书是“知日文丛”之一,本文丛可谓在中日之间架起了一座互知互信的桥梁,从而也让中国读者更为透彻地审视、了解日本文学。

作者简介

  张石,1982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1988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外语系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1988-1992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94-1996年任东京大学客座研究员,1998至今历任日本《中文导报》主笔、副主编。

书籍目录

灼灼桃花两样红——中日文化比较篇恋父与弑父卡拉OK的启示日本文学中爱的承传性握笔的不同方式与文化“哀而不怨”的日本人过程和结果唐朝的“斯纳库”日本集团中的渺小个人北京故宫和京者御所读欧阳修的《日本刀歌》骂人中的文化俳句与写生悲秋与颂秋“丙午女”的悲剧和日本文化的矛盾中国的啬日本的墙人是世界与集团的补充?对未来的深切责任感和温柔祝福名字中的文化朋友及其他常识与天才“一叶知秋”与“风来知秋”中国的鬼和日本的鬼中国“霞”与日本“雾”樱花与“绊”听蝉苔藓文化莲荷意象自然中的人和人中的自然谭嗣同与月照红白杜鹃菖蒲文化白马与青马蟋蟀声声拜庙不拜神的日本人黑与白中日“巨根潭”发现唐朝日本的杜甫朱元璋与日本和尚蛙跃古池内静潴传清响——谈芭蕉的俳句的禅趣蝶与云一簇樱花一缕魂——日本风物篇通往无限的鱼趣“聆听悲鸣”的心灵误区谅解的魅力相见不如相识笠井先生感动不只在人间日本“型文化”的危机电脑所永远无法取代的新米日本人的“怨灵恐惧”百计不如一诚现代政治需要情感伸出我们亮丽的手收钞机和日本文化吾道一以贯之不可忘初心天城山十重文化空间——日本的电车和地铁不要叫“养父母”人在异域心海深——哲思篇不要为准备人生而失去人生“清高”与“消费”精神病世界中温馨的永恒君子知易而不占生命的核心中有一个仁慈的死承认软弱允许失败生命是如此的偶然追求无惧的人生火药的悲歌万物的灵长宇宙的垃圾红炉上一点雪万物与我同根虚己从人人生是一个圆敢于“不会”的哲学主动文化和被动文化风动?幡动?还是心动?羚羊挂角何处——谈艺篇关于文学的性描写影与文学诗与愁美存在于破碎与非碎之间道不出天凉好个秋心随朗月入北辰——抒怀篇中年留学畅想曲我是出挣钱的父亲学会徒劳转换一下我们对年龄的看法不要向孩子撒娇无限透明之蔚蓝的破碎田鼠的回忆师长的眼睛笑卷愁夜疏星白——幽默篇我家的老猫张五鸡场风波一堂生动的狗的道德教育课一个公园两个猴跋

章节摘录

  北京故宫和京都御所  刚来日本时,朋友告诉我有个中央大学,我觉得这一定是一个国家直属的一流大学,正像我们的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一样。后来我才知道中央大学既不是国家直属,也不是一流,是个普通的私立大学。而在街上闲逛时,我发现到处都有冠以“中央大楼”的建筑,甚至破烂不堪的三、四层建筑,也胆敢赫然挂出招牌,写着“中央大楼”。我觉得这简直可以说是“亵渎神明”。在中国,“中央”这个词,可不是随便用的,它往往是“至高无上”的象征,一提起“中央”这个词,中国人想到的首先是最高权力机构,而在日本语中,这个词远没有它在中国语中那样神圣。  在中国,处于“中央”这个位置的事物,也往往是至尊的,如果我们走进故宫,就会发现这一点。故宫里皇帝专用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都从南到北,在中央线上排列,而熙和门、协和门、弘义阁、体仁殿等建筑,都对称着排列在两侧,簇拥着这个象征无限权力的中心。但日本传统的皇宫——京都御所,却完全不是这样的。从朱雀门进去,是正面的八省院,绕过八省院,沿右侧通行,内侧有很大的空地,稍靠右的地方,是建礼门,穿过建礼门,是天皇的生活空间——紫辰殿,也就是内里。内里没有建在南北中央线的正中,只是西侧压在了中央线上,在紫辰殿的西侧,原有很大的空地,紫辰殿本可建在南北中央线的正中,却特意偏东而建,留下了“空虚的中心”。  为什么中日间的建筑会有这样的不同,我曾百思不解其意,后来似乎想通了一点,如不能算一家之言,就暂且算作“管中窥豹”吧!  中国式的以中央为至尊的建筑,是一种相对封闭、完成度很高的建筑,一旦至尊的中心确定,就很难改造、增建。试想:如果在故宫的太和殿、中和殿等建筑的两侧再增建什么,那皇帝专用的宫殿就偏了中心,作为儒家“中为至尊”理念的再现的故宫,就失去了其作为文化符号的意义。在故宫中,除非整个建筑群解体,要不然增建是很难的。要是随便增建了什么,不就是让皇帝“靠边站”了吗?那不是大逆不道了吗?  而从历史上看,日本人不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也不把中心看成至尊。另外,没有“至尊的中心”的建筑,由于没有严格的对称性的格局,无论怎样增建也不会发生格局的崩溃,因为这种建筑本身就有极大的“未完成性”。与中国人喜欢“完成”与“解体”相对,日本人喜欢“变化”与“接续”;与故宫建筑已完成的文化主题相对,御所的文化主题的出场被延期,它始终存在着补充、缺席与空间,它是一个可接续的“意义链”,可以在固有的建筑所代表的文化符号的基础上,无限地演绎下去。  故宫是如此的完美,“布列有序,不爽尺寸。妙合化工,莫究窥测”,“三光临耀,五色璀璨。壮丽穹窿,莫磬名赞”,正像我们曾是那样完美的文化。然而,过度的完美,也会使我们在面临崭新的世界时,陷入一种痛苦的抉择:破坏旧世界?迎接新世界,还是维持旧世界,摒弃新世界?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樱雪鸿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