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12 出版社:西苑出版社一 作者:姚继荣,丁宏 页数:40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全书包括绪说、实物史料、纪传体史料、编年体史料、纪事本末体史料、典制体史料、地理及方志史料、诏令及奏疏史料、文编及汇编史料、丛书及类书史料、笔记及野史史料、传记及谱牒史料、档案及文史史料、少数民族文献史料以及青海史专题史料要目15个部分,对青海史研究具有史料搜寻的索引作用。
作者简介
姚继荣,1960年9月生,四川剑阁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青海民族学院教授,从事中国地方史和中国史学史研究。主要作品计有:《黄河上游地区历史与文物》(参编,重庆出版社,1995)、《青海百科全书》(参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青海少数民族革命与建设史论》(参编,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起名的学问》(主编,哈尔滨出版社,2000)、《中国姓氏通史·爱新觉罗》(合著,东方出版社,2002)、《智慧灵光:发明与发现》(编著,西苑出版社,2006)、《拨云见日:历史大追问》(编著,西苑出版社,2006)、《清代方略研究》(专著,西苑出版社,2006)。
书籍目录
一 绪说 史料与历史研究 史料与史料学 青海史史料学的任务 青海史史料学的研究方法二 实物史料 概说 旧石器时代实物史料 新石器时代实物史料 夏商周三代实物史料 秦汉至隋代实物史料 唐宋至明清实物史料三 纪传体史料 概说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魏书 北齐书 周书 南史/北史 隋书 旧唐书 新唐书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史 辽史 金史 元史 明史 十六国春秋 明书 罪惟录 蒙兀儿史记四 编年体史料五 纪事体末体史料六 典制体史料七 地理、方志史料八 诏令、奏疏史料九 文编、汇编史料一○ 丛书、类书史料一一 笔记、野史史料一二 传记、谱牒史料一三 档案、文史史料一四 少数民族文献史料一五 青海史专题史料要目后记
章节摘录
一 绪说: 史料与历史研究: 一般说来,历史运动是历史研究的对象;具体而言,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规律。历史研究的成果,是历史作品。古人谈及学问,讲究“义理、考据和辞章”。义理即道理,就是言之要成理;考据即依据,就是持之要有据;辞章即表达,就是行文要有文采。用现在的话来说,判断历史作品优劣有三个标准:(1)观点是否正确,道理是否阐明,有没有学术价值;(2)史料是否丰富、可靠、可信;(3)逻辑结构是否严密,文字表达是否流畅典雅。这里所说的历史作品的价值,就是要有真知灼见和创新意义。而有价值的书文,无非是两种情况:一种是把已有的研究再深入一步;另一种就是开垦处女地。这就要求研究者必须对要打算研究的课题作一番深入的调查——没有人涉及的领域,自然就是开垦处女地;至于对已有的研究,则必须搞清楚有哪些人研究过?他们研究的状况如何?自己有没有兴趣和能力把已有的研究再推进一步? “持之有据”,是历史作品的客观要求。“持之有据”中的“据”,就是依据、根据,实际上就是“史料”。这就是说,历史研究的结论要从“史料”中得来,要靠“史料”来说话。史学界有两句行话,一是“无证不立”,二是“孤证不信”。这就是说,历史研究不仅需要史料,而且要尽可能详尽收集史料。在史料十分丰富的情况下,对它们作横的对比和纵的排列,从而引起认识过程的飞跃,产生概念、判断和推理,形成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唐代史学理论家刘知皆幾说:“盖珍裘以众腋成温,广厦以群材合构。自古探穴藏山之士,怀铅握椠①之客,何尝不征求异说,采摭群言,然后能成一家,传诸不朽。”②这说明,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了详尽占有史料的重要性的问题。近人梁启超说得更明了:“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③用现在的话来说,史料不充分不具体不可信,历史研究就无从谈起了。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