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创新与和谐发展

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作者: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  页数:266  字数:305000  

前言

  2008年对中国而言,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也遭受了南方冰雪灾害和四川汶川大地震;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也面临石油、粮食等商品价格的大幅动荡带来的压力。2008年同时还是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颁布实施《环境保护法》30周年,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组建环境保护部,标志着中国的环境执政能力建设进入了一个历史新阶段;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也对未来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课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召开2008年年会,以“机制创新与和谐发展”为主题,重点讨论了经济动荡形势下如何通过创新体制机制,防范环境保护成为金融危机的牺牲品。温家宝总理在会见出席年会的外方代表时指出,在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遭受影响的情况下,中国仍将坚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高度重视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所采取的措施和力度坚定不移;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坚定不移。  国合会中外委员认为,当前的金融危机对于中国既是挑战,但也是重要的机遇,中国应当用创新的方法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这将为中国带来持久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否则将削弱中国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中国应当大力鼓励环境保护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以增加相关就业机会,大力发展清洁适用技术、保护生态系统并增加对农村地区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大力推动和实施一系列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中国开拓的新型道路和积累的成功经验,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作为年度出版物,本政策报告的基础是国合会2008年政策研究成果,反映了国合会中外委员和专家学者对中国环境与发展相关问题提出的政策建议,可供国内各级决策者、专家学者和公众参考。

内容概要

  《机制创新与和谐发展》作为年度出版物,本政策报告的基础是国合会2008年政策研究成果,反映了国合会中外委员和专家学者对中国环境与发展相关问题提出的政策建议,可供国内各级决策者、专家学者和公众参考。

作者简介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于1992年由中国政府批准成立,是一个由中外方高层人士与权威专家组成的高级国际咨询机构。国合会的主要职责是针对中国环境与发展领域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向中国政府提出建议,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进程,对中国政府的环境与发展决策作贡献。
  在中国政府与有关国家政府,国际机构的合作下,国合会现已经历了三届。第一届国合会(1992-1996年)主要针对中国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关键问题进行政策研究,交流传播国际经验及成功政策;第二届国合会(1997-2001年)在政策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政策和项目示范;第三届国合会(2002-2006年)则更加紧密地联系中国环境与发展的实际,对相关政策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建议,不少建议已被中国政府的相关部门所采纳。在前三届国合会成功的基础上,中国政府已经批准成立第四届国合会(2007-2011年)。
  16年来,国合会见证了中国推动可持续发展并取得进展的重大历史时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成为中国与国际社会在环境与发展领域开展对话、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桥梁和纽带:中国的环保事业也通过国合会开始全面走向世界。

书籍目录

综述 环境、发展与和谐社会
 0.1 背景
 0.2 和谐社会的解释
 0.3 国际经验
 0.4 中国面临的挑战
 0.5 环境保护与和谐社会
 0.6 结论
第1章 建立和实施国家环境创新计划
 1.1 前言
 1.2 中国环境创新现状
 1.3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
 1.4 中国的环境创新体系
 1.5 规制、标准和执行
 1.6 公众参与和环境创新
 1.7 结论和建议:2010-2020年国家环境创新行动计划
 1.8 附录:案例研究
 2.3 建立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的国际经验和教训
 2.4 中国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
 2.5 中国环境与健康管理的政策与立法框架
 2.6 加强环境与健康管理的政策建议
 
第3章 发展低碳经济和中国的政策选择
 3.1 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及其与若干重要概念的关系
 3.2 国际上低碳经济的发展动向和趋势
 3.3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4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和障碍
 3.5 政策展望
 
第4章 城市发展的能源效率政策
 4.1 前言
 4.2 城市发展与节能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学
 4.3 中国及国外城市能耗与能效现状与发展
 4.4 结论
 
第5章 中国提高能源效率的长期激励战略
 5.1 作为国家目标的能源生产力
 5.2 惊人的历史教训:下降的资源价格
 5.3 提高能源价格的国际经验:开征环境税
 5.4 提高能源生产力的同时提高能源价格
 5.5 贫困人口、产业或通货膨胀是否受影响
 5.6 劳动生产率增长二十倍的范例
 5.7 不导致收入变化的生态税改革
 5.8 长期价格的高弹性
 5.9 结论和战略性建议
 5.10 附录
附录
 附录1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08年年会给中国政府的政策建议
 附录2 中国环境与发展政策进展和国合会政策建议影响(2007-2008)
 附录3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组成(截至2008年11月组成情况)
致谢
  

章节摘录

  因此,急需开展环境污染健康损害赔偿的法律制度研究工作,进一步强化环境污染的法律责任,完善环境污染健康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并研究制订环境污染健康损害的程度鉴定、赔偿标准与程序等具体赔偿办法。  2.3建立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的国际经验和教训  2.3.1美国的环境健康管理体系  2.3.1.1美国应对污染造成的健康损害的经验和教训  尽管环境健康法规的最终目的都是改善环境质量,进而减少与环境相关的疾病,但是各个具体法规的条款都有各自的基于不同出发点的方法体系,这取决于该规则所依据的法律。一些法规(“基于风险的法规”)通过卫生标准实现健康保护,则它们设立管控措施时一般仅考虑如何保护健康,却没有考虑与设立一个标准密切相关的其他问题,如实现这一管控水平的成本问题或现有技术是否可行等。另一些法规(“基于技术的法规”)则将最终监管标准与技术能力联系在一起。这些法规可能被视为以健康保护为基础的标准的对立面,因为它们不是考虑保护健康需要怎么做而是考虑从工程的角度能够做什么。因此形成的标准是基于现有最佳污染控制技术的。一些法规要求环保局通过对应相关法规的经济后果来调节化学品的环境健康影响,以避免“不合理的风险”。最后,一些法规依靠经济激励的办法来实现危害控制,最显著的例子就是《清洁空气法》的“总量控制与交易制度”,即设立交易某些污染物的排放限额的体系,并通过对每一吨排放量进行征税的方法来实现。  历史表明,这些方法中,基于技术的标准是迄今为止最容易实行且减少污染见效最快的方法。这是因为,通过确定现有最佳技术来控制污染比通过审查毒理学文献来建立污染物接触安全标准要容易得多。  2.3.1.2信息披露与公众参与  美国制度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是对知情权的要求,这在美国主要的环境法规和广泛适用的《信息自由法》中都有体现。这些法律要求环保局和其他联邦机构将环境危害信息提供给公众。美国的非政府环保组织和社会团体在使用这些资料向政府施压并且推动政府采取行动以改善环境质量的方面有着悠久历史。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机制创新与和谐发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