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政治学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作者:威廉 R.劳里  页数:286  字数:240000  译者:石建斌  
Tag标签:无  

前言

当你翻开这套丛书的时候,你会惊奇地发现,自己身边看到或听到的事与遥远的美国、英国、德国、南非、泰国、津巴布韦……那么相似。在人类共同居住的地球上,全球化的浪潮席卷着每一个领域和每一个角落。而环境保护与生态保护是最早进入人们全球化视野的主题。中国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脚步,日益深入到广大民众当中,人们很需要看到更多介绍国外环境保护新思想、新观点和经验汇总的书籍,而公民环保意识、环保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也需要与国际接轨,不断有所更新,有所前进,真正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很高兴,现在终于有一套系统地介绍世界上最新的环保思想、观念、见解和经验的丛书与人们见面了。它带给我们的将不仅仅是知识、信息,还将影响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人的生活态度,先进的环境保护意识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我相信,受到这些观念影响的人们中,会有一些在各种领导岗位上工作或将要去工作的人,他们的认识和决策将为现实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决定命运的影响。

内容概要

美国的富裕有赖于河流的健康,重大决策远远不只是建坝或者拆坝的问题。河流正在饱受恶劣水质和水流改道之苦,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当前决策者改变美国河流管理方法的行动包括拆坝、模拟季节性水流,直到恢复生态环境——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    威廉·劳里在《大坝政治学》一书中着眼于公共政策与河流的相互作用关系,审视了不同河流对政策产生影响的天然差异,同时分析了利用河流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政治分歧。作者期盼着一个河流恢复时代的到来(对拆坝、恢复水质及季节性流量、河流结构改变前的天然栖息地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讨论了影响恢复程度的政策环境。    《大坝政治学》系统实用地叙述了美国河流管理历程,以及当前政策所发生的变化等问题。河流的确堪称为人类生命血脉。劳里的作品生动、易懂,像山间溪流一样清澈见底,对河流的管理影响深远。

作者简介

威廉R.劳里是华盛顿大学的政治学教授,也是美国海军的一名退伍老兵,他还兼任用美地国家公园的季节性护林吴。同时,劳野还是一位活力十足的野外探险家,他曾在本书提到的几乎每条河汉上进行过泛舟、漂流、游戏、徒步旅行等活动。

书籍目录

顺流而下恢复河流的可能性  回忆、梦想与希望  进入新纪元的转变和变化  本书大纲检测河流变化的所有类型  解释政策变化相异的理论框架  个案中的政策变化  理论框架的经验性应用起航美国河流进入新纪元  与河流管理相关的社会经济条件  公众对恢复河流的接受度  管理层对恢复河流的接受度变化  其他政治领域的支持  河流恢复工作的范围  结论闯入激流拥抱新目标  纽斯河的根本变化  肯纳贝克河的主要变化  大坝拆除的普遍情况  水联合管理作为政策改变的备选方案  结论跟踪急流为将来学习  科罗拉多河的试验性变化  密西西比河的试验性变化  适应性管理作为政策变化的选择  结论等待暴风雨过去机遇和挑战  艾尔瓦河上发生的间接变化  欧塞奇河上的间接变化  和解——政策变化的一种选择  结论低谷  尚待解决的难题  密苏里河流上的杂乱变化  蛇河上的杂乱变化  水交易市场——政策变化的一种选择  结论上岸修复行动随潮流而改变  美国河流上的潮流变化  各种生态系统中的修复行动  每天都在变宽附录1附录2

章节摘录

顺流而下恢复河流的可能性进入新纪元的转变和变化河流对美国人生活的很多方面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如探险、定居、交通、灌溉和发电等。人们可以看到美国的河流政策正在发生令人瞩目的变化。进入21世纪后开始了新时期的转变,我们认识到了河流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因此河流管理中的优先问题发生了变化。“修复”在实际操作中的含义是什么呢?在本章开头引用的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NRc)报告中的定义是,让生态系统返回到被“干扰”之前的状态。生态恢复协会(The Society for EcologicalRestoration)对修复的定义则是,“恢复被人类损害的原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动态的过程,通过保持和维持自然的更新过程,重新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的自然与人类文明关系。”但是在美国这样的背景下被转化为: “使生态系统恢复到与欧洲殖民者破坏之前的状况尽可能相似”。这句话中的措辞“尽可能相似”很重要。正如博物学家Daniel Botkin指出的,不可能达到改变之前的自然环境,至少部分原因是环境总是在变化之中。而且,对环境受到重大破坏之前以及之后的情形也无法进行复制。修复的倡议者们承认,进行一模一样的复制是不可能的,而且修复的主要目的是重创或重建生态系统中的关键部分,让它们相互作用如同它们以前在更自然的条件中所做的一样。就河流而言,只是减少污染恢复水质是远远不够的。正如NRC所指,“单单改变水质,而缺少系统性的努力去重建河流中丰富的、具有生物多样性的野生动物和植物群落,要完成修复是不可能的,也是远远不够的。”防止污染、把损害最小化、清除污染进行改造,并非是无足轻重的举措,它们通常构成了河流修复的必经阶段。但是,修复并不仅限于此,它包含了为在河流上重建更加自然的生态系统而产生的政策改变及其后果。

媒体关注与评论

《大坝政治学》对令人振奋的河流新时代及生态系统恢复政策展开了生动全面而叉颇有见地的分析。成廉 R.劳里对美国拆除大坝和恢复河流的重大案例进行了深入翔实的调查.这是对环境政治学和政策研究的重大贡献。《大坝政治学:恢复美国河流》的分析框架整合了政策实施、河流资源共同保护和倡导团体合作的做法,详细说明了各河流系统上发生的不同政策变化,对研究环境政策变化具有重大意义。  ——文斯康星大学绿湾分校环境系 麦克尔·E·麦克拉弗特、赫伯特  费斯科·约翰逊教授

编辑推荐

《大坝政治学:恢复美国河流》:绿岛译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大坝政治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条)

 
 

  •   本书对于生态政治学的学习很有参考价值
  •   这个书一般,适合搞政治或者什么其他专业的,对我而言,有点不适用,工科而言。
  •   读这本书太费劲,对于英语的直译让人无法忍受,比如书中的完整句子“维持现状的成本显而易见”、“决策地包容变化”等等,是专业人士翻译的吗?感觉就是用翻译软件直译的。
  •   文章内容杂,并非科学专业书籍,更是关于对河流管理和利益协调的书。
  •     传统认识中,河流的价值往往体现在水运交通、灌溉农田或是水力发电上,河流带来的巨大生态效益和精神享受却长期受到忽视。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河流的生态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恢复河流的自然状况成为一种呼声。
      美国政治学教授威廉R.劳里的著作《大坝政治学——恢复美国河流》正是基于上述背景的写作。劳里在考察美国诸多河流修复案例时,从两个维度考虑个案的政策变化,即,以对改变的政治接受程度的高或低以及改变实际复杂性的高或低,将变化分为了根本变化、试验性变化、间接变化和杂乱变化四种。由此分别分析了四种情况的具体案例,其中详细讨论的包括纽斯河、肯纳贝克河、密西西比河与科罗拉多河。围绕着人与河流冲突的焦点永远是大坝,在这些河流上矗立的一座座大坝成为恢复河流自然状态的最大阻碍,于是,拆坝的争端显露出来。
      大坝的存在与否牵扯到诸多利益群体,其中包括大坝的拥有者,当地的居民,环保人士,联邦政府,航运工作者,养殖工作者,甚至是垂钓的游人。他们各自的利益也并非一成不变,反而随着具体大坝、河段的不同而呈现出截然相反的倾向。大坝拥有者可能为了发电的效益而反对拆坝,也可能因为大坝维护成本过高而支持拆坝;同样,决策部门可能因为拆坝的成本顾左顾右,也可能迫于选民的压力支持拆坝。
      R.劳里所提供的理论框架大体适用于河流恢复尤其是拆坝引起的争端。当拆坝所涉及利益各方的利益可以达成一致决策意见时,拆坝的政治接受度由此提高,恢复河流的进程也会因此加快,反之则会导致议程迟迟得不到推进;而当由拆坝所带来的后续河流恢复过程预期效果存在争议、操作难度过大时,即使各方利益一致,议程也会因之受阻。
      R.劳里提到,替代性政策为河流管理新时代的到来注入了动力,同时也被河流管理新时代所推动。如,联合水管理是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供应的协调管理。适应性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途径,依赖于利益相关者的投入以及被监测的生态系统的试验性变化。非主流许可程序旨在达成对改变现状的妥协,以便解决水电许可证的延期问题。水交易市场涉及自由市场原理在水管理和分配决策中的应用。
      深入研究美国当前河流管理模式或方案的意义并不是很大,由于国家制度具体构建上的差异,将美国河流管理的模式生搬硬套到中国并不是明智之举,也不现实。庆幸的是,对于大坝争端的内在逻辑并不因地域的不同而有过大的差别。
      我对恢复河流运动首先产生的质疑是:
      与传统的防洪发电、农业灌溉的巨大效益相比,恢复河流的生态效益究竟是如何体现出它的优越性的?
      R.劳里并没有明说,而只是笼统地表示,"从社会经济角度来说,以传统方式管理河流的代价与恢复河流可能带来的收益在最近几年变得更加明显了。"这样模棱两可的表述,很可能把恢复河流的生态行为引入当年疯狂建坝的另一个极端,不同的是,过度开发河流只意识到了它的传统效益,而恢复河流只意识到了它的生态效益。
      我们很有必要站在争议的两端分别审视一下围绕建坝拆坝的困境。
      想要从科学的计算对建坝拆坝进行定量分析,无疑是困难的。大坝建设带来的可触可及的利益短期即可显现,生态破坏却需要留待时间的检验,难以估量。这种现实的困境导致的关于大坝的争端集中到了价值观念的分歧,利弊的比较反而成为了佐证己方观点正确性的手段。
      拆坝反对者出于现实利益对大坝的辩护无可厚非,显得"不合时宜"的是,在对大坝危害问题上的暧昧态度使得这种辩护在主流的压力之下颇显苍白。而在对长期效益的考量上,拆坝反对者显然并没有长远的眼光。
      而作为拆坝坚定支持者主体的环境人士,正如抱老师在<<环保的暴力>>一书的评论里提到的,并没有意识到他们观念中的矛盾成分。他们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声称人在自然界很渺小,应敬畏自然,却又无限夸大人对自然的影响力。从后一方面说,他们和“人定胜天”的鼓吹者在观念上是同构的,只不过后者向往改天换地,坚定的环境人士则反其道而行之。
      单纯从"选择开发资源还是选择保护生态"来看待拆坝是走上了歧途,全然对立的利益团体由于利益与价值观的对立难以达成有效的共识。也因此,看待拆坝有必要跳出单一的价值局限,而把视域扩展到河流恢复博弈的动态过程中。
      美国在恢复河流过程中为应对争议困境所产生的几大替代性政策(联合水管理、适应性管理、非主流许可程序与水交易市场)无一例外强调各方的沟通妥协。弱化建坝或者拆坝的导向正确性是明智的选择,这避免了矛盾的激化以致无法形成有效的决策。应该说,沟通妥协的意义在于,不再把改造自然或保护生态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而是作为寻求人与自然和谐过程的附加结果。
      诚如R.劳里在<<大坝政治学>>的结尾所言,"许多国家不是在恢复自然状况,而是继续利用传统方法管理河道。按照本书的理论框架来分析,许多国家的外部条件还没有为任何形式的河流管理政策的变化提供足够的动力。尤其是,管理联盟还没有表现出任何改变传统利用河流方式的迹象。相反,它们继续寻求对河流进行巨大的结构性改造,于是巨型的大坝仍在不断的出现。"
      对于今日的中国,由政府主导的大坝建设的热潮远没有结束,梯级开发的目标更是完全把眼光集中在了资源开发之上,而把恢复河流生态作为资源开发之下的补救措施,这种现状是危险的。
      大坝的功效与破坏需要放在具体的案例当中分析。单一主导下的大坝建设对于环境人士与居民、航运养殖工作者的呼声缺乏足够的科学的回应,二者根本不在同一交流的地位。对于此种现状下的大坝建设,我们应该鼓励更多民间团体的介入,只有与大坝、河流密切相关的人士都参与到决策的讨论之中,才不至于产生盲目建坝的热潮。
  •   《千秋功罪话水坝》——潘家铮
  •   @59991568 你提到潘家铮这本,不妨再关注下黄万里的传记《长河孤旅》。潘老的这本我看过,觉得一般,大抵还是站在一个维护的立场上讲话。《长河孤旅》一直想读但没有入手。
  •   嗯嗯,其实所有人的言论都是有立场的,有了立场才更容易把话说开了进而成一本书。且不去评论潘的这个立场对不对,他的这本书对于普及水利工程知识还是有用的,只是后半部分有很大的为中国水利工程建设歌功颂德的嫌疑。
  •   之前CNG还出过一篇卷首语叫《诗人的情感与水库大坝》,讲的也是黄万里。不过窃以为我国修水库受损最多的还是移民
  •   @一鲟
    《长河孤旅》已读,还是带了太多煽情色彩,有意无意地就把人拔高了,少有人从学术的角度认真对待过黄万里的价值,这很可惜。
    至于移民问题,受损不知指的什么,补偿不够么,不尊重人的自由选择么,还是挥之不去的乡愁呢?
  •   是补偿。尤其是前几十年的工程,移民补偿简直是象征性的,水库移民的生活水平严重受损。至于三峡这种特大工程还没法讨论。
    顺便,赵传也就是传记文学作者,让他从学术角度讨论黄的成就未免要求过高。
  •   @一鲟
    说到底,民众还是没有跟政府讨价还价的资本,水库移民也就相当于是一次性大规模拆迁了吧。中国的河流,按照梯级开发的构想,还有很多河段的大坝待建,移民问题还得纠缠下去。至于现在的移民待遇如何,还倒真是没有留意过。
    不说《长河孤旅》在浅显逻辑是非上的问题,就是文字上,功底也远逊于类似的名人传记(如《陈寅恪的最后20年》),动辄“人民”、“国家”,作者一定是官媒文章写多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