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合作回顾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作者:环境保护部国际合作司 编  页数:453  字数:538000  

前言

大湄公河(我国境内称“澜沧江”,出国境后称“湄公河”)将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六国相连。六国人文传统相近、经贸关系紧密,构成了大湄公河次区域一道独特的地缘风景线。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和各国对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认识的不断深化,中国与周边五国正朝着一种既继承历史又超越历史的新型友好关系发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5年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上就此特别指出:“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地缘相邻,文化相通,政治关系良好,民间往来密切,都处在改革发展的重要阶段,开展互利合作既有共同需要,也有许多有利条件。”这一席话全面描绘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六国间的合作关系与美好前景。作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主要创始国,中国始终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在次区域合作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次区域重要合作领域之一的环境合作机制,自其1995年创建之初,中国就致力于推动次区域可持续发展,积极开展了环境扶贫、能力建设、生物多样性走廊等系列项目。

内容概要

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合作在过去十余年取得了丰硕成果,环境合作的重要性日益获得次区域各国政府和民众的广泛认同。作为对过去经验的梳理与总结,并为未来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合作提供经验借鉴,我们组织编写了《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合作回顾》。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主张世界各国在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合作方面,我们也将全面实践这一主张,为促进全球和区域性环境问题的解决、实现本地区共同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展望未来,我们坚信,大湄公河次区域可持续发展潜力巨大,环境合作前景广阔。我们将本着“和睦、协作、共赢”的精神,为实现次区域的繁荣共生、互惠互利和可持续发展,为建立和谐的大湄公河次区域,与区域各国人民共同努力。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综合概况第二部分 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合作项目回顾第三部分 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合作历次会议文件  (Ⅰ)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部长会议    第一次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部长会议联合宣言    第二次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部长会议联合声明  (Ⅱ)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工作组会议    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工作组项目启动总结及行动计划    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工作组第二次会议    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工作组第三次会议    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工作组第四次会议    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工作组第五次会议    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工作组第六次会议    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工作组第七次会议    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工作组第八次会议    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工作组第九次会议    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工作组第十次会议    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工作组第十一次会议    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工作组第十二次会议    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工作组第十三次会议参考文件: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领导人会议宣言  大湄公河次区域首次领导人会议联合宣言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昆明宣言》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领导人宣言

章节摘录

1 大湄公河次区域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概况1.1 自然地理概况大湄公河次区域辐射中国(主要涵括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及越南六国,面积近260万km2。作为亚洲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大湄公河中国境内段称为澜沧江,中国境外段称为湄公河,在国际合作中则将其统称为大湄公河。其中,澜沧江发源于中国的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自北向南由中国云南省出境,并继续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南中国海。中国境内澜沧江长2130.1km,,境外湄公河长2750.2km,二者相加河流全长约4880km,总落差5167m,多年平均径流量4750亿m3。①次区域内自然景观差异明显,涵盖了寒带、温带、热带等多种气候类型,具有雪山冰川、高原草甸、深山峡谷、浅山丘陵、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等多种地理特征。而由于流经国家多、自然资源丰富,这条连接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地区的河流,更被国际社会称为“东方多瑙河”。1.2 人口与经济该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具有极大的经济潜能和开发前景。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孕育了举世闻名的自然文化遗产。虽然自然、历史和社会条件的差异形成了大湄公河次区域文化的多元性,但区域内国家历史上有着密切的文化与商业交往,构成了次区域独特的地缘文化与经济形态。目前,大湄公河次区域总人口规模达到3.2亿左右②。据统计,大湄公河沿岸基本属于低人口密度区域,仅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越南约达200人/km2;中国云南省和泰国达到110~130人,/km2;柬埔寨、老挝、缅甸则在100人,/km2以下③。然而,该地区却是人口中高度增长区域,并且是高度贫困地区。随着各国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城市化比例在次区域各国不断提高。

编辑推荐

《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合作回顾》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合作回顾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