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候变化

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作者:丁一汇 主编  页数:455  

前言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重大环境问题对策与关键支撑技术研究”,是在我国环境总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生态系统和环境质量恶化、核和电磁辐射污染等重大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社会大背景下设立的。2003年,在原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的组织和领导下,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了20余家在环境领域具有较强影响的科研和教学单位,开始了“重大环境问题对策与关键支撑技术研究”项目研究。该项目设立了15个课题,着重研究我国环境领域急需的管理政策、管理手段和相关支撑技术。通过近3年的研究,项目组完成了项目计划任务书设定的总体目标和任务,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环境技术政策,为完善国家环境技术政策体系和环境管理决策提供了支持;建立了区域大气污染物、面向水生态安全的流域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理论与技术方法体系,为我国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制度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构建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及生物多样性评估理论与方法体系,为我国生态保护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突破了一批重大环境监控技术,为我国环境污染控制和监督管理提供了可操作手段和工具。本项目建立了18项具有国际水平的重大环境技术(体系),取得了20项重大环境科技成果,形成了8项技术标准,52项技术导则与规范,16项技术指南,以及若干技术政策、战略研究专题报告,大大提升了我国环境管理的整体技术水平,为“十一五”期间环境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撑。本丛书全面总结、归纳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重大环境问题对策与关键支撑技术研究”在重要环境政策、污染防治管理支撑技术、生态保护管理支撑技术、环境监管技术等领域所取得的关键技术和重大成果,同时对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前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估,总结了项目组织管理过程中得到的宝贵经验,分析了项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技术和组织管理方面的建议。

内容概要

本书以“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重大环境问题对策与关键支撑技术研究”第15课题“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发表的研究报告和科学论文为主要依据,主要反映了以下三部分成果:①阐述了中国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与可能原因,并对21世纪全球与中国的气候变化趋势做出预估,为气候变化影响、适应和减缓对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分析了气候变化科学研究中的不确定性,提出了有待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②针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并且对气候变化反应最敏感的部门、领域,如农业、水资源、海岸带、森林与其他自然生态系统,进行了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包括适应技术和适应政策。③依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规定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在分析工业、交通、建筑以及能源部门减缓碳排放技术潜力和农林部门增加碳吸收汇潜力的基础上,对中国未来减缓碳排放的宏观效果及社会经济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公平性原则及国际合作行动进行了分析,简要阐述了中国减缓气候变化的思路与对策。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气候变化的科学问题  摘要  第1章 全球和中国近百年观测的气候变化  第2章 温室气体、气溶胶及其辐射强迫  第3章 气候变化的检测和原因判别  第4章 气候变化预估模式的检验及可靠性  第5章 21世纪全球和中国气候变化趋势第二部分 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  摘要  第6章 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方法  第7章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第8章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评估  第9章 气候变化对海岸带资源环境的影响  第10章 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  第11章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主要影响 及其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第三部分 减缓气候变化的对策与效果评价  摘要  第12章 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及原则  第13章 世界与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  第14章 中国减缓碳排放增长的部门技术潜力  第15章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减缓 碳排放的潜力分析  第16章 中国未来碳吸收汇的潜力分析  第17章 中国减缓碳排放的宏观影响评价  第18章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公平性准则与运期碳排放权仇配  第19章 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行动  第20章 中国减缓气候变化的战略框架

章节摘录

插图:1.3 中国近50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1.3.1 气候极端值的变化气候极端值是指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的极端观测值,而极端气候事件是指如高温、干旱、沙尘暴、台风等异常气候事件。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3.1.1 温度极端值极端温度的变化是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表明(任福民等,1998),1951—1990年中国季极端最低温度的变率在春、秋两季表现最大,并主要以北方大部地区最为突出,标准差大于3℃;在冬季,变率大的地区主要有江淮流域和北方的部分地区,而云南的变率最小;夏季是极端最低温度变率最小的季节。极端最高温度在冬季的变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在其他季节里,极端最高温度变率的季节性变化不大,并且都以华南沿海地区为最小。中国季极端温度的变化存在较大的季节性差异。极端最低温度在冬、秋和春三个季节增温趋势较强,其中,冬、秋季分别具有显著水平为99%、97%的显著增温趋势。并以冬季增温最强,40年里全国平均上升了2.5℃;秋、春两季分别升高1.8℃和1.1℃。极端最高温度有显著的变化趋势出现在秋季,显著水平超过90%,40年里全国平均下降了0.6℃;而其余三季的变化趋势并不明显。各月极端最低温度的变化趋势均大于极端最高温度的变化趋势,表明近40年各月气温变化范围正在逐步减小,极端温度正趋于缓和。图1一14为中国月极端温度的变化趋势逐月变化情况。可以看出,中国月极端最低温度的变化除在7月份表现出微弱的降温趋势外,其他月份中均为增温趋势;而且冬半年月份的增温趋势明显高于夏半年月份,并以1月份的增温趋势为最大,达到0.69℃/10a;中国月极端最高温度的变化在2月、3月、4月、6月、7月和9月里表现出明显的降温趋势,在1月和12月有明显的增温趋势,而在其他月份则无明显的变化趋势。

编辑推荐

《中国气候变化:科学、影响、适应及对策研究》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气候变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