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最强音

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作者:《时代最强音:抗震救灾斗争铸就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编辑组 编  页数:178  

前言

  (一)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山崩地陷,江河呜咽。  这一刻,即成国殇。  8.0级强烈地震,短短80秒,数百万生命被推到生死边缘。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这场21世纪发生的毁坏JI生灾害震惊了世界,全球的目光投向中国……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20天前,汶川震动中国;20天来,中国感动世界。  气壮山河的生命大救援,进发出世所罕见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将这段日日夜夜标注成共和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新起点。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在以人为本的时代旗帜下,正在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的中国,渴望实现奥运百年梦想的中国,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考”面前,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呈现自己。  汶川作证:我们这个民族,经得起颠簸!  ……  (十三)汶川5月,满目伤情。但垅问的小麦已在收割,6月的新绿就在眼前。  5月19日,全国哀悼日第一天,地震重灾区北川中学师生齐唱国歌重新开学。  6月1日,国际儿童节,灾区的孩子说最想要的礼物是“快乐”。  这是顽强生命的礼赞,也是不屈中国的象征。  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也许我们无法回避灾难,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灾难,是生者的勇气将人类无数次劫难,砌入文明演进的长河。  从治河而兴的黄河文明,到浴血重生的近代中国;从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到1998年抗洪抢险;从2003年抗击非典,到今年年初迎战冰雪,正是一次次灾难忧患的严峻考验,砥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推动着中国社会在挫折中奋进,在逆境中前行。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巴山深处,在灾区考察工作的胡锦涛总书记在简易防震棚小黑板上给孩子们写下16个大字。  从灾难中汲取信心,从灾难中汲取力量,对于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汶川大地震是一个悲壮的过去,更是一个伟大的开始。  希望与中国同在!  (《人民日报》2008年06月02日)

内容概要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自然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全国人民的支援下,广大灾区人民全力以赴抗震救灾,铸就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夺取抗震救灾斗争胜利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强大动力。

书籍目录

代序 灾难中挺立伟大的中国一 抗震救灾紧急行动 紧急行动起来 地震正考验我们 人民生命高于一切 打通生命之路伤亡减到最低 当务之急仍然是救人 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 坚决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 一线希望百倍努力 迎接新的考验 自力更生奋起自救 公开、知情与理性 多难兴邦 国旗彰显生命的尊严 呼唤“心理救灾” 与时间和生命赛跑 做好本职工作支持抗震救灾 坚持两手抓夺取双胜利 书写真情传递感动 心理援助还需社会参与 从救灾看全国一盘棋二 团结一心众志成城 “不愧为人民子弟兵” 在废墟上托起生命的方舟 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 心连心 同呼吸 共命运 党旗在灾区高扬  用奉献书写崇高 爱是一种朴素的奇迹 志愿精神如何有效表达 灾难中,我们并肩而立 奥林匹克精神与我们同在 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这一刻,人们的生死抉择 想起当年唐山地震 悲痛中凝聚不屈的力量 爱是共同的语言 “有祖国就永远不孤独” 灾难中凝聚沉着的力量 这血脉相连的民族情 祖国,我为你自豪 大灾有大爱  国难见国魂 危难之时,“国”就是“家” 奉献岂止在灾区 多难兴邦实干兴邦 今天,这个名字又一次叫响 请相信爱,懂得爱——遥寄地震灾区的孩子们 新战士老传统 救援队伍一旦撤出 让世界认识解放军 刮目相看“80后” 凝聚力从何而来? 将“一帮一”进行到底三 两岸情深世界同在 “我们是中华民族一分子” 世界华人血脉相连 灾难袭来,世界与我们同在 同胞,同根,两岸情 “东方之珠”闪耀仁爱之光  灾害让世界人民手挽手 联合国与中国并肩同行 澳门城小有爱乃大 中国,以开放的胸襟面对世界四 灾后重建规划先行 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手抓经济社会发展 把安置工作放在突出位置 灾区安置,需要更大的视野 灾后重建,科学规划先行 不忘“小满”的人让我们敬重 爱心收养当理性 “一省帮一重灾县” 管好用好救灾款物, 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明天 阳光赈灾,善款善用 可贵的灾区重建“大视野” “靠政府,更要靠自己” 自力更生奋起自救 灾后重建是场持久战五 逝者安息生者奋进 逝者安息生者奋进 灾难也是大学校 双手在,希望就在 “我们可以从头再来”

章节摘录

  紧急行动起来  本报评论员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 级地震,全国许多省区市均有震感。这场地震强度之大,波及之广,为几十年来所罕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灾害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心。地震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温家宝总理当即赶赴灾区,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当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还决定立即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中国地震局、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卫生部、公安部、解放军总参谋部、四川省委省政府、成都军区等有关方面急援灾区抗震救灾。这一切,充分表明党中央十分关心灾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工作,充分显示党和政府全力以赴抗震救灾的坚定决心,充分体现党和政府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灾害也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短短几个小时内,云南、西藏等周边省份已派出地震专家驰援灾区,中国扶贫基金会紧急发出募捐倡议,中国红十字会全力调拨物资救援,全国很多省市区已经做好支援灾区的准备。网络上无数情真意切的祈愿帖子传递着同胞情感,手机中接连不断的慰问信息温暖着灾区人心。人们关注着汶川传来的每一点信息,挂念着震区人民的生命安危。这一切,让人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和衷共济、众志成城的伟大精神力量。  灾情火急,人命关天。抗震救灾工作特别紧迫,责任特别重大,任务特别艰巨。在突如其来的自然灾难面前,各级党委、政府和中央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紧急行动起来,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尽最大努力把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要立即组织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和医疗卫生人员,尽快赶赴灾区,全力抢救受伤人员。要千方百计向灾区运送食品、饮用水、药品和帐篷、防寒衣被等救灾物资,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要迅速组织力量,抢修受损公共设施,、尽快恢复灾区的通路、通电、通信和供水,保证重要基础设施和水库大坝、铁路、涵洞安全,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共产党员一定要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抗震救灾第一线,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解人民群众之所难,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每一个受灾群众中去。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扬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努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就一定能够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  (《人民日报》2008年05月14日)  地震正考验我们  陈家兴  汶川地震,举世震惊。把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最终战胜灾害,取决于我们有没有成熟的应对智慧和能力。此次大地震,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我们是一次重大考验。  其一,考验我们应对的理念和决心。  地震刚刚发生,胡锦涛总书记迅速指示“尽快抢救伤员,确保灾区人民生命安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立即赶赴灾区指导救灾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连夜召开会议,强调“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全面部署当前抗震救灾工作。这可以看作是中央向全国发出的紧急“动员令”,彰显的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施政理念,彰显的是应对地震灾害的科学态度,彰显的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共同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的信心和决心。  其二,考验我们应急的机制与措施。  地震刚刚发生,从中央到地方,从干部到群众,都在第一时间作出积极反应,应急机制迅速启动,应急措施稳步实施。中央迅即成立以温家宝总理为总指挥的抗震救灾总指挥部,设立救援组、预报监测组、医疗卫生组、生活安置组等8个抗震救灾工作组。从国家地震局到国家减灾委,从民政部到卫生部,从解放军总参谋部到成都军区,从四川省委省政府到各受灾地区的政府部门,没有停顿,没有迟滞,都在紧急驰援,紧急抗震救灾。而从启动的各种应急预案,到各种专业的应急举措,都直指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方方面面。  其三,考验我们信息的公开与透明。  谣言与恐慌止于信息公开与透明。此次地震,从发生消息到震情概况,从伤亡人数到各地动态,都在各类媒体上滚动播出,同步更新。从中央到地方,从灾区到其它地区,从境内到境外,信息全面通畅,各方受众都在第一时间获得最新消息。有关地震的全面彻底的信息公开与透明,使谣言没有机会产生和传播,使各方民众心态平和镇定自若。这种公开与透明,是对民众知情权的保障,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检验,更将是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实现即时传播的发端。  其四,考验我们民族的精神与力量。  在这一场灾害面前,全国各族人民,海内外中华儿女,都把关切的目光投向灾区,都把感同身受的心情传递给灾区人民。人们密切关注灾区最新讯息,希望能为灾区人民做些什么。广大网友发表海量跟帖留言,以饱含深情的文字,为灾区人民打气鼓劲祈福平安。许多民间慈善机构发出捐款捐物倡议,各种赈灾行动迅速推开。这些都充分表明,从中央到地方,从干部群众到部队官兵,以至每一位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起了最沉雄磅礴的力量,和灾区人民一道,共同面对地震灾害,共同战胜地震灾害。灾难面前,我们变得更加团结、更加凝聚、更加从容、更加自信,这种精神与力量,是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宝贵财富。  地震袭来,我们共同面对。多难兴邦,历经各种重大自然灾害考验的中国政府和人民,一定能够战胜这场重大地震灾害,续写抗震救灾史上的壮歌。  人民生命高于一切  汶川地震造成人员严重伤亡,目前还有很多群众被困在废墟之下。确保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把人员伤亡降到最低限度,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和周密部署下,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和中央各有关部门紧急行动起来,全力做好各项抗震救灾工作。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和医疗卫生人员以最快速度赶赴灾区,全力抢救受伤人员。中国国际救援队和四川、重庆、山东等地的地震救援队分别抵达灾区,全力搜救埋压在废墟下的群众的生命。各相关抢险救援队伍争分夺秒抢修公路和受损公共设施,努力争取救援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抵达重灾区。这充分表明,在党和政府心中,在全体救援人员心中,人民生命高于一切。  抗震救灾,救人最紧要。以人为本是救灾的核心,抓住时机、抓紧时间抢救人员,是整个抗震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部工作都要紧紧围绕救人展开。当此之际,身处危境中的人民群众,等待救援人员的心情最焦急,渴望被救助的企盼最迫切。当此之时,没有什么比最快出现在受伤群众身边更紧迫,没有什么比全力抢救群众生命更重要。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最大的努力;只要有一点可能,我们就要不惜一切代价。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竭尽全力,抢救到底。  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生命。确保灾区人民生命安全,要求我们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险阻,尽快通路、通电、通水、通信,早一秒到达灾区,多一分救灾保障,生命的抢救就多一分希望。要千方百计向灾区运送食品、饮用水、药品和帐篷、防寒衣被等救灾物资,才能确保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要妥善安置好受灾群众,做好被困群众和受伤群众的救治工作,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满足群众基本生活需要,让灾区群众感受温暖,稳定情绪,增强战胜地震灾害的自信心。要科学组织抗震救灾工作,把各种抗震救灾资源和力量有效地协调、整合起来,投入到灾情最严重的地方,投入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提高救灾效率,加速救灾进展。  在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面前,党和政府是灾区人民的主心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解人民群众之所难,把各方面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想得深些、想得透些,把各项抢救和安置工作做到实处、落到细处,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每一个受灾群众中去,把人民群众抢险救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组织起来,凝聚成万众一心、迎难而上,共御天灾的伟大力量。  打通生命之路伤亡减到最低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再次召开会议,进一步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中央要求,各地各有关方面务必把抗震救灾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不畏艰难,连续作战,团结协作,全力以赴,坚决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我们看到,从各级领导干部到人民子弟兵,从各地震救援队到广大医护人员,从各相关救援队伍到众多的抢险救灾志愿者,大家夜以继日,全力以赴,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顽强奋战,不惜一切代价,采取一切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与地震灾害搏斗,必须争分夺秒。流逝每一分钟,都令人心焦。赢得每一分钟,都意味着生的希望。现在,一切工作都在紧紧围绕救人展开。全体救援人员心里的一个坚定信念,就是争取每一秒钟,不放弃一线希望,尽快搜救埋压在废墟下的群众。每一个救援人员心里都万分焦急,千万不能错过最佳救援时间,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受困群众身边。我们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采取一切手段,排除一切困难,奋力打通生命之路,让更多的救援人员尽快到达重灾区。  这次大地震,影响范围广,人员伤亡多,抢救难度大,抗震救灾工作面临极为严峻的挑战。越是在复杂情况下,越是在紧急关头,抗震救灾工作越需要更加有力有序有效展开。科学组织救灾工作至关重要。统筹协调,精心组织,科学指挥,严明纪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的智慧和组织的力量,确保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抗震救灾最需要的地方,确保党中央抗震救灾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汶川地震以来,余震不断,部分公共设施也出现险情;连续的降雨等不利因素,容易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后衍生疾病乃至瘟疫的可能性也很大。这些次生灾害更会使本来异常脆弱的灾区陷入连环困境之中。对此我们要高度警惕,切实做好预防工作,避免次生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再次损害,尤其要加强卫生防疫工作,防止灾区疫病流行。要继续筹措和调运灾区急需的食品、饮用水、衣被、帐篷等物资,努力解决受灾群众的吃饭、饮水、穿衣、住宿等问题,同时深入细致地开展灾区群众思想工作,确保灾区社会稳定。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从手拉手的那一刻起,就再也没有人会无助地哭泣。我们坚信,有灾区干部群众部队官兵不屈不挠、顽强奋战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有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社会主义协作精神,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特大地震灾害。  当务之急仍然是救人  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亲赴四川地震灾区,慰问灾区干部群众,看望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部队官兵、公安民警和医护人员,并主持召开会议,对下一步抗震救灾工作作出重要部署。胡锦涛风尘仆仆,深入灾区,视察灾情。他亲切地拉着灾民的手,询问亲人伤了没有,房子倒了没有;他满含深情地亲吻着受伤儿童的脸颊,叮嘱医护人员要照顾好孩子;他俯身询问受伤群众,动情地说你们受苦了;他来到安置点,细心倾听受灾群众的诉说。胡锦涛强调指出,现在虽然已经过了震后72小时的“黄金救援”时间,但仍然要把挽救人的生命作为当务之急、作为重中之重。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时刻把灾区人民的生命安危记挂在心,与人民群众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在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直接指挥下,抗震救灾工作正有力有序有效地进行,但面临的挑战仍然十分严峻,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时间非常紧迫。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为抗震救灾注入了巨大动力。我们一定要全力抢救被困群众,把抢救人民群众生命作为重中之重,紧紧抓住每一分钟、每一秒钟,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实行科学救援,尽最大可能救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做出百倍努力;只要有一点可能,我们就绝不放弃。我们一定要全力救治受伤人员。随着营救工作全面展开,大批伤员被转送到各个救护点和医院,全体医护人员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精心治疗,精心护理,使受伤人员得到更好的照顾。还要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防止灾后疫病流行。我们一定要全力安排好群众生活,尽最大可能使受灾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吃上热乎的饭,穿上御寒的衣,住进遮风挡雨的帐篷,尽快通电通水,保持通信畅通,努力满足群众基本生活需要。从而,为下一步全力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自然界的大灾大难,是对一个民族意志品质的考验。保持坚定的信念,鼓足战胜困难的勇气,凝聚全体人民的力量,我们就可以把困难踩在脚下。中华民族是一个坚强的民族,在任何困难险阻面前,都有一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我们坚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同舟共济,挺直腰杆,咬紧牙关,不怕疲劳,连续作战,我们就一定能创造抗击自然灾害的奇迹,夺取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时代最强音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