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人民日报 作者:卡尔·马克思 页数:401
Tag标签:无
前言
现在,我把《资本论》第一卷献给读者。它是我185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续篇。初篇和续篇相隔许久,是因为多年疾病使我的工作一再中断。在第一章中,我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主要内容作了概述。这样,既是为了本书内容的联贯和完整,同时,也改进了叙述方式。在情况许可的范围内,前书只是简略提到的那些论点,在本卷中都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相反,前书中已经详细阐述的论点,本卷只是简略提及或者干脆省略。万事开头难,各门科学莫不如此。所以,本书第一章,特别是分析商品的部分,最难理解。其中,对价值实体和价值量的分析,我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以货币形式为完成形态的价值形式,内容则极其简单。两千年来,人类对这方面所进行的探讨和努力,并未取得什么实质性结果。可是,人们对那些更有内容和更复杂的形式的分析,却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为何如此?因为,研究已经发育的身体比研究身体的细胞更容易。分析经济形式,只能用抽象的逻辑思维来进行。然而,对于资本主义,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或者商品的价值形式,就是社会经济的细胞。在那些浅薄的人看来,分析这种形式,好像是对一些琐事斤斤计较。的确如此,但这是必须使用显微镜才能解剖的那种琐事。因此,除了价值形式那一部分外,这本书并不难懂。当然,我指的是那些想学一些新知识、愿意自己思考的读者。物理学家多在自然过程表现得最充分、最少受干扰的地方考察研究,或者,在保证过程以其纯粹形态进行的条件下从事实验。在本书中,我要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迄今为止,实行这种生产方式最典型的地方是在英国。所以,在理论阐述时,我主要以英国作为例证。但是,如果德国读者看到英国工人所处的境况而伪善地耸耸肩膀,或者认为德国工人的生活状况远远好过英国工人而乐观地自我安慰,那我就要当头棒喝:对不起,先生,这正是说的你们的事情!资本主义生产的客观规律必然要引起激烈的社会对抗,但问题本身并不在于对抗的发展程度的高低,而在于这些规律本身,在于这些规律发生作用的必然性及其正在实现的趋势。工业较发达国家的社会状况的今天,就是工业较不发达国家的明天。在德国已经完全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地方,比如工厂,由于没有工厂法,工人的情况比英国还要糟糕得多。在其他方面,德国也同西欧所有国家一样,既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又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不发展。现代的、历史遗留下来的灾难压迫着我们,这些灾难的产生,是由于古老而陈旧的生产方式、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还在苟延残喘。使我们受苦的,不仅有活人,还有死人。死人控制了活人!与英国相比,德国和西欧大陆国家的社会统计资料很贫乏。但就是这点有限的资料,也能够把那些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帷幕揭开一道缝隙,使我们能够窥见幕内美杜莎的头。如果德国政府和议会也像英国那样,能够组织委员会并指派专人定期调查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如果这些委员会能够像英国委员会那样,有公开调查真相的真正权力,在调查中.,如果能够找到像英国工厂视察员、编写《公共卫生》报告的英国医生、调查女工童工受剥削情况以及居住生活条件等的英国调查委员那样内行、公正、坚决的调查人员,那么,调查的情况就会使德国民众大吃一惊。柏修斯用一顶隐身帽把自己隐蔽起来,以便有利于追捕妖怪。我们却用隐身帽将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严严实实地遮住,以看不见为由而否认妖怪的存在。不要掩耳盗铃。正如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给欧洲中等阶级拉响了警报一样,19世纪美国南北战争又给欧洲工人阶级敲响了警钟。在英国,社会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当它达到一定程度后,一定会波及整个欧洲大陆。到那时,它将采取较残酷的还是较人道的形式,则要根据工人阶级自身发展的程度而定。所以,现在的统治阶级,姑且不论他们的动机是否高尚,其切身利益也迫使他们必须废除那些妨害工人阶级发展的障碍。因此,我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叙述英国工厂立法的历史、内容和结果。一个国家应该而且必须向其他国家学习。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揭示现代社会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也不能跳过更不能用法令来取消社会的自然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为了避免产生误解,需要简单说明:我绝不用玫瑰色描绘资本家和地主的面貌;本书中所涉及的人,只是一种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经济利益的物质承担者。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历史的、自然的发展过程。作为这些阶级中的个体,不管他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但在社会意义上,他必定是这些关系的产物。并且,不能要个人对这些关系负责。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内,自由的科学研究遇到的敌人,决不是仅仅出现在其他一切领域内。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材料的特殊性,把人们心中那些最激烈、最卑鄙、最恶劣的感情全都暴露出来,并让代表私人利益的复仇女神来反对自由的科学研究。英国高教会派可以饶恕对它三十九个信条中的三十八个展开的攻击,却不会允许你攻击它关于现金收入的那三十九分之一。在今天,同批评传统的财产关系相比,无神论则变成了一种很轻的罪。尽管如此,社会的进步却是不可阻挡的。以几星期前发表的蓝皮书《就工业和工联问题同女王陛下驻外使团的信函往来》为例,英国女王驻外使节在蓝皮书中坦率地说:在德国,在法国,一句话,在欧洲大陆的一切文明国家,他们对现有劳资关系的变革已同英国一样明显,一样不可避免。与此同时,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副总统威德先生也在公众集会上说:在奴隶制废除后,资本关系和土地所有权关系的变革将会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是时代进步的标志,法官的紫衣黑袍不能遮掩。奇迹不会在明天出现,但它已经透露出这样一种感觉:现有的社会制度不是铁板一块,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机体。这部著作的第二卷将探讨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二册)和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第三册),第三卷即最后一卷(第四册)将探讨理论史。我欢迎任何科学的批评意见。但对于舆论的偏见,我从不让步。我仍然相信伟大的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格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卡尔·马克思1867年7月25日于伦敦
内容概要
《资本论》(缩译彩图典藏本)是《资本论》的典藏本,《资本论》全称《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是西方哲学大体系缔造者中的最后一人——卡尔·马克思经济学说中最主要的著作,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的百科全书,更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巅峰之作。《资本论》创建了一个崭新的思想体系。其研究世界的方法源于德国哲学、早期社会主义理论和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像黑格尔一样,相信能够用一个辩证法公式概括人类的进化历程。他认为,所有哲学家所做的一切都在致力于解释世界,但他同时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改变世界。他在黑格尔辩证
作者简介
作者:(德)卡尔·马克思卡尔·马克思(1818-1883),生于德国莱茵省南部特里尔市。先后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法律系学习。1841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842年为《莱茵报》撰稿,同年10月任该报主编。 1844年8月底,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会见1846年5月,他们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出版,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1848年2月中旬,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67年9月,《资本论》第一卷出版。马克思在晚年以主要精力研究和写作《资本论》第二、三卷。
书籍目录
编译者语原版序第一卷第一章 商品和货币商品货币的职能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二章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工作日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第三章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三个阶段相对剩余价值协作阶段工场手工业阶段机器大工业阶段第四章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量的变化剩余价值率的各种公式第五章 工资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资本主义工资的两种基本形式工资的国民差异第六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资本积累的两个假定条件简单再生产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原始积累第二卷第一章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货币资本的循环生产资本的循环商品资本的循环流通时间和费用第二章 资本周转资本的周转与种类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劳动期间生产时间与流通时间周转时间与可变资本第三章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导言简单再生产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第三卷第一章 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成本价格和利润利润率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不变资本和价格变动第二章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不同生产部门利润率的差别一般利润率的形成与平均化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平均利润形成与市场超额利润第三章 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本身阻碍利润率下降的各种因素第四章 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商品经营资本商业利润的来源及实现方式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及其所得的利润商业可变资本的补偿和获利商业资本的周转与价格第五章 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生息资本生息资本利润和利息率信用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银行资本的组成部分货币资本和现实资本流通手段与贵金属第六章 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的形成和特点资本主义地租级差地租的形式绝对地租、建筑地段地租和矿山地租土地价格第七章 各种收入及其源泉三位一体的公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
章节摘录
书摘价值形式 商品是以铁、麻布、小麦等使用价值或商品的各种具体形式出现的,这是它们的自然形式。因为它们既是有用物品又是价值承担者,所以它们是商品。因此,它们表现为商品或具有商品的形式,只是由于它们具有二重性:以使用价值表现的自然形式,以交换价值表现的价值形式。 商品的价值不像商品的使用价值那样可以被人们感觉到,在商品的价值中没有一个自然物质,因此,每一个商品不管你怎样颠来倒去,也看不到它的价值。只有作为人类劳动的具体表现的时候,商品才具有价值对象性,它们的价值对象性纯粹是社会的,因此,价值对象性只能在商品交换的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我们只有从商品的交换价值或交换关系出发,才能探索到隐藏在其中的商品价值。现在我们回到价值的这种表现形式,来探讨商品价值关系中包含的价值表现,怎样从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一直发展到炫目的货币形式。 商品的价值是虚幻的,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表现出来。因此,交换价值就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或价值形式。研究价值形式的发展,就可以了解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价值形式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以货币表现价值,是价值形式长期发展的最后结果。P7-8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最权威、影响最普遍的经济学巨著,经典阐释资本的本质与力量。 一部影响到地球50%以上人口的书。 你最该读却一直未能读的书。 一部把现代社会关系的全部领域一览无遗的体系之书。 影响每一代学人的知识名著,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本论》从资本的生产到资本的流通,深刻揭示了资本运行的基本原理,展现了资本的本质和力量,全面剖析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形态。 是一部具有崭新经济理论体系,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的经济巨著。 其创立了庞大而深邃的劳动价值体系,把隐藏在交换关系后面的生产关系变得清晰可见。 该书不仅是“无产阶级的圣经”,也是“有产阶级”的知识经典。
编辑推荐
《资本论》从资本的生产到资本的流通,深刻揭示了资本运行的基本原理,展现了资本的本质和力量,全面剖析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形态。是一部具有崭新经济理论体系,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的经济学巨著。其创立的庞大而深邃的劳动价值体系。把隐藏在交换关系后面的生产关系变得清晰可见。《资本论》(缩译彩图典藏本)让您从中有更深刻的体会!
名人推荐
书评最权威、影响最普遍的经济学巨著,经典阐释资本的本质与力量。一部影响到地球50%以上人口的书。你最该读却一直未能读的书。一部把现代社会关系的全部领域一览无遗的体系之书。影响每一代学人的知识名著,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从资本的生产到资本的流通,深刻揭示了资本运行的基本原理,展现了资本的本质和力量,全面剖析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形态。是一部具有崭新经济理论体系,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的经济巨著。其创立了庞大而深邃的劳动价值体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