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光明日报 作者:格奥尔格·席美尔 页数:218 译者:朱桂琴
Tag标签:无
前言
格奥尔格.席美尔(G.simmel)的《货币哲学》是一本伟大的作品。该书于1900年出版。全书共有六章.分为两大卷“分析卷”和“综合卷”。“分析卷”为第一章到第三章,“综合卷”为第四章到第六章。在“分析卷”里。席美尔从社会生活的角度深入分析了货币的本质。包括货币与价值的关系、货币的实质性价值以及作为目的的货币:而“综合卷”则考察了货币对整个人类生活的影响,包括个人自由及其与货币的关系,以及货币如何决定生活方式。
内容概要
席美尔以一种独特的文化视角,对货币进行了深入、透彻的现代性分析。阐释了西方发达社会与货币相联系的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作为选译作品,本书主要阐述货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其中对货币物质性的描述,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对人类的价值观走向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货币及其制度化的发展对现代人们文化生活的影响。
作者简介
格奥尔格·席美尔,德国社会学家、新康德学派哲学家,主要以关于社会学方法论的著作闻名。他开创了许多不同的理论风格,把不同学科、不同方法论的视野融为一体,并借助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及神学的各种分析模式,研究了诸如宗教、货币经济、道德起源、群体自我保存等重要的文化现象。在西方,席美尔赢得了哲学、社会学和美学等领域的崇高声誉。卢卡奇把他称为那个时代最伟大的“过渡哲学家”,韦伯和哈贝马斯也曾对席美尔的研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主要著作有《论社会分化》《历史哲学问题》《道德哲学导论》等。
书籍目录
【译序】【分析卷】 货币的物质性价值 第一节 货币的内在价值和作为量度的价值 度量的问题 有效货币的量 货币是否具有内在价值 货币纯符号性特征的发展 第二节 货币材料的非货币作用的丧失 对货币仅仅只是一种符号的第一次反驳 对货币仅仅只是一种符号的第二次反驳 货币的供应 现实和纯粹的概念 第三节 货币从物质到功能的发展历史 社会互动及其在各个结构上的结晶 货币政策 社会互动与交换关系:货币的功能 经济循环的本质及其相对于货币的意义 货币向普通功能性的转变 货币物质性意义的下降 货币价值意义的提升【综合卷】 生活方式
章节摘录
前面的讨论并没有触及在现实生活中货币到底有没有价值这个问题,而只说明了货币度量价值的这个功能并没强加给货币本身以有价值这一特征。然而,货币的确具有价值这一可能性,不仅为我们理解货币的历史发展开辟了道路,而更重要的是,为我们理解货币的本质特征开辟了道路。 在经济发展的最初阶段,实用价值——牛、盐、奴隶、烟草、兽皮等等——就被当作货币。不管货币最后演变成什么样子,它在最初肯定就呈现出这样的价值形式。只有当目的链条延伸得很长,很可靠,可以保证即刻会变得无价值的东西能帮助我们获得其他价值时,我们才有可能用最有价值的东西交换印刷过的纸。 正是以这种方式,人们才可以惊醒一系列的逻辑推理,经过一些不可能或者矛盾的阶段,最后得出有效的、有约束力的结论,但是整个思维过程必须具有方向性并且准确无误。原始的、游移不定的思维在中间的某一个阶段必然会失去方向;因此只有在每一步都明确而准确的情况下,这种思维方式才会起作用,但是代价是思维方式不够灵活,而思维的目的范围不够全面。 价值通过无价值的事物延伸,极大地扩张了价值的范围和其实用性,然而这是以个体不断上升的理智力和群体的组织性为前提的。没有会傻到用有价值的东西交换没价值的东西,除非他肯定可以把后者变得有价值。交换最初必然是物物交换,是直接价值之间的交换。
编辑推荐
《货币哲学》揭示了货币及其制度化的发展对现代人们文化生活的影响。现代文化之流向两个截然相反的方向奔涌,一方面,通过在同样条件下将最遥不及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趋向于夷平,平均化,产生包容性,另一方面,却趋向于强调最具个性的东西,趋向于人的独立性和他们发展的自主性,货币经济同时支撑两个不同的方向,它一方面使一种非常一般性的,到处都同等有效的利益媒介,联系媒介和理解手段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又能够为个性留有最大程度的余地使个体化和自由成为可能。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