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爱克曼、 杨武能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8-08出版) 作者:爱克曼 页数:225 译者:杨武能
前言
1823年6月10日,大诗人歌德在自己魏玛的家中,像无数次地接待他的仰慕者一样,接待了一位来自北方的青年。此人给了他一个好学、朴实、诚恳的印象,已届高龄、正好在物色帮他编辑遗怍的助手的歌德,便将年轻人留了下来。这个年轻人就是爱克曼。在随后与歌德日夕相处的9年多时间里,爱克曼不但出色地完成了老诗人的嘱托,还捧出来一件副产品——而今已成为世界文学经典的《歌德谈话录》。这部连尼采也认为是“空前优秀的德语作品”,因为它给了世界一尊栩栩如生的歌德“全身塑像”。诚如爱克曼在谈话录的出版前言中所说:“我认为歌德这些有关人生、艺术和科学的谈话,不仅仅包含着不少的启示,不少无比珍贵的教益,而且作为对他这个人的直接写生,尤其有助于使我们心目中从他丰富多彩的作品里得来的歌德形象,变得更加丰满完整。”
内容概要
《歌德谈话录(名师伴读版)》极富思想意义和学术价值,更加显示出歌德关于文艺、美学、哲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思想。其中阐述了许多有关宇宙人生、文学艺术的重大问题,深入浅出,紧密结合实际。例如谈文学,歌德常以自己以及莎上比亚、莫里哀、席勒、拜伦、雨果等大家为例:谈绘画和雕塑,他喜欢拿鲁本斯和大卫等的作品进行分析;谈戏剧,他结合自己和席勒的戏剧创作,深入总结。值得注意的是,《歌德谈话录》所体现出的关于美学和文艺理论方面的重要概念:浪漫与古典、艺术与自然、世界文学等等,是歌德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对自己创作经验的总结和对古典文艺作品更深入的思考,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在这里,我们见到的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平易近人,平凡又伟大,风趣又可爱的歌德。 《歌德谈话录》共分三部分,第一和第二部分于1836年出版,第一部分于1848年出版。书中涉及到的内容非常丰富,比如他的宗教观点和政治观点、谈关于艺术鉴赏和自己创作经验等。这时值得注意的是谈话录所示的时间,差不多与《浮士德》第二部的创作重合,所以,研究《歌德谈话录》还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浮士德》。
作者简介
作者:爱克曼(J.P.Eckermann,1792-1854)译者:杨武能爱克曼,名著《歌德谈话录》作者。出生在德国纽伦堡和汉堡之间荒原上的一个贫农家庭,在当地一位要人的资助下学习了一些德文、拉丁文和音乐。21岁的时候,他参加反对法军占领的志愿军,后来去汉堡学习画艺,又渐渐地沉浸在诗艺中,尤其喜欢歌德的短诗。1821年,他进格廷根大学学习法律,两年后写了诗论《论诗,特别引歌德为证》并拜访了歌德。
书籍目录
1823年1824年1825年1826年1827年1828年1829年1830年1831年1832年
章节摘录
“我每年都要重温几部莫里哀的剧作,就像我不时地取出以意大利大师为蓝本的铜刻版画来观赏一样。要知道我们是些小人物,没有能耐把这些作品的伟大精神铭刻于心,必须时不时地回过头去更新自己心中的印象。“人们总在讲原创性,可这到底有什么意义呢!我们一生下来,世界就开始影响我们,而且不断影响,直至生命结束。说到底吧,除了精力、体力和意愿,究竟有什么我们能称作是自己的东西呢!要是我能一一道出我从伟大的先行者和同代人身上得到的一切,那剩下的真就不多了。“当然,在我们生活的时代正好是怎样一位伟人产生影响,就绝非无关紧要的啦。“莱辛、温克尔曼和康德比我年长,前两位影响了我的青年时代,后一位影响了我的老年,这对我说来至关重要。“再有,席勒比我年轻许多,当我已开始厌倦尘世他正好意气风发;同样,洪堡兄弟①和施莱格尔兄弟都是在我目睹下登上了文坛,这些对我也重要得不能再重要。由此我获得了说不完的好处。”说完伟大人物对他自己的影响,又谈他对别人产生的影响。我提到比尔格尔②,说他让我感到奇怪,好似一位纯粹的天才,全然没有一点受过歌德影响的迹象。“作为天才,”歌德说,“比尔格尔显然与我有着亲缘关系,不过他的伦理修养之树却扎根于别样的土壤,与我有着完全不同的发展方向。每个人怎样开始自己的修养,就会怎样继续向上发展。一个在三十岁时写出《施尼普斯夫人》这样一首诗的男子,必然走一条与我不一样的路。
编辑推荐
《歌德谈话录(名师伴读版)》涉及哲学、美学、文艺理论、创作实践以及日常生活和处世态度,是一座"集聚歌德思想和智慧的宝库"。它曾被挑剔的尼采誉为用德文写出的最重要的散文,是一部体味智者之言、走近世界著名文学大师歌德的经典文学之作。尼采曾评价此书说:“如果撇开歌德的文章,尤其是《歌德谈话录》,那在德国散文作品中还剩下什么值得一读再读的书呢?”人们会原谅我们年长者误入歧途,因为我们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对你们后来人的要求就要多一些,你们不充许重蹈覆辙,胡乱模索,而是得听取老年人的忠告,一开始就在正路上往前行进。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