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作者:小仲马 页数:210 译者:李玉民
Tag标签:无
前言
书应需而至,是我的一大快事。这次应约翻译《茶花女》,法国友人斯坦麦茨教授得知,就赠给我一种好版本。所谓好版本,就是由名家安德烈?莫洛亚作序,正文后又有注释,还附录了有关作者和人物原型的资料。无独有偶,译完小说要写“译者序”时,我又在书橱里发现一本应需之书,波罗?德尔贝什著的《茶花女与小仲马之谜》(沈大力与董纯合译)。这一发现改变了我写序的方向。 最初想写的序题为《多余的茶花女》,是因为看了一篇批评外国文学名著的重译现象的文章。不料文章刚看过,就有出版社约译《茶花女》,全然不顾已有多种译本的存在。 对我而言,约稿却之不当,受之又有“多余”之嫌,因此就要趁写序之机,找几条辩白的理由。现在想来未免多余了,还是按照经济规律办事,让市场去淘汰多余的吧。多种译本并存不算最坏的局面,可以比较优劣,不断提高译文质量,至少还可以满足读者的不同口味。设使某家出版社买了一部外国名著的版权,推出的却是一种拙劣的版本,那情况就更尴尬了:谁想重译都不成,最终倒霉的是读者和作者。
内容概要
《茶花女》是小仲马最脍炙人口的一部爱情经典之作。小说的主人公玛格丽特本是一位贫穷的乡下姑娘,不幸落入风尘,做了妓女,染上了挥霍钱财的恶习。她疯狂地寻欢作乐,但内心却讨厌这种空虚的生活。阿尔芒真挚的爱激起了这个依旧保持着纯洁心灵的风尘女子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她与阿尔芒深深地相爱了,他们在远离巴黎市区的乡间过起了美满的田园生活。玛格丽特心灵受到的创伤渐渐愈合,她决心彻底改掉过去的习惯,永远和阿尔芒生活在一起。但阿尔芒的父亲却认为他们的结合有损家族的门风,会毁掉阿尔芒的“前程”,于是迫使玛格丽特离开阿尔芒。阿尔芒误以为玛格丽特有意抛弃他,便不择手段地寻找一切机会羞辱她。玛格丽特含恨忍辱,在疾病和悲痛的双重折磨下,心力交瘁,含恨而逝。旅行归来的阿尔芒读了她的临终日记,终于明白了事实真相,但已追悔莫及。
作者简介
小仲马〔1824——1895年〕,法国小说家,戏剧家。他曾说:“任何文学,若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作为目的,都是病态的、不健全的文学。”这是他文学创作的基本指导思想。探讨资产阶级的社会道德问题,则是贯穿其文学创作的中心内容。l848年,小说《茶花女》的问世,使小仲马一举成名。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于1852年首次演出,获得很大功。除《茶花女》外,小仲马一生还创作二十余部剧作,其中比较成功的有《上半流社会》、《金钱问题》、《私生子》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第十七章第十八章第十九章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四章第二十五章第二十六章第二十七章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依我看,只有认真学习了一种语言,才可能讲这种语言,同样,只有多多研究了人,才可能创造出人物。 我还没有到能够编造故事情节的年龄,也就只好如实讲述了。 因此,我诚请读者相信本书故事的真实性,书中的所有人物,除了女主人公之外,都还在世。 此外,我所收集的有关事实,大多在巴黎都有见证人,他们可以出面证实,假如我的见证还不足以服人的话。再者,多亏了一种特殊的机缘,唯独我能够把这个故事记述下来,因为我是故事最后阶段的唯一知情人,而不了解最后阶段的详情细节,也就不可能写出一个完整的感人故事了。 这些详情细节,我是这样获知的。 那是一八四七年三月十二日,我在拉菲特街看到一大幅黄颜色的广告,是拍卖家具和珍奇古玩的消息,在物主去世之后举办的拍卖会。广告没有提及那位逝者的姓名,仅仅说明拍卖会将于十六日中午到下午五时,在昂坦街九号举行。 广告还注明,在十三日和十四日两天,感兴趣者可以去参观那套住房和家具。 我一向喜爱古玩,这次机会我决不错过,即使不买什么,至少也要去开开眼。 次日,我就前往昂坦街九号。 时间还早,不过那套房间已经进人参观了,甚至还有几位女士:她们虽然身穿丝绒衣裙,披着开司米披肩,乘坐的豪华大轿车就在门外等候,可是展现在眼前的豪华陈设,她们看着也不免惊诧,甚至感叹不已。
编辑推荐
她,随身的装扮总是少不了一束茶花,人称“茶花女”。她一生短促、凄美,让人哀叹。 小仲马最脍炙人口的一部爱情经典之作。 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推荐书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