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长征出版社 作者:李蕾,杨雪燕 页数:296
Tag标签:无
前言
天搓瑞雪兮琼花飞舞,地拥银山兮壮马骏奔。 一百年间,钱塘大潮轮回了一百次。每一次都是那么气势恢宏不可抗御,每一次又是那么真切缠绵情意缱绻,一如人的生命,匆匆地来又匆匆地去,饱尝情感和苦难。所不同的是,人类的生命没有轮回,后人对于前人,只能寄期望于退潮后的沙滩,从沙痕里寻觅曾经有过的坎坷与神秘奇迹和短暂的灿烂。 张琴秋三岁那年,与她隔钱塘而居的女侠秋瑾,在一个尚未破晓的凌晨,身着一袭染血白衫,被斩杀于绍兴的古轩亭口。生于桐乡石门镇上的张琴秋,仿佛是缘着秋瑾的足迹,一步一步地走上了同一条道路……
内容概要
★ 从才貌双全的“海归美女”到跃马持枪的红军女将领,张琴秋走过了怎样的坎坷人生路?
★ “500农妇剿灭川军一个团”的神话缔造者为何成为张国焘迫切拔掉的眼中钉?
★ 一代女杰战功赫赫,何以错失授勋加冕机会?
★ 数次深陷绝境而不死,为何却被“自己人”逼上了黄泉路?
★ 八路军神秘消失后最高统帅下落何方?
★ 张琴秋与陈昌浩有过怎样的爱恨纠葛?
★ 新文化运动闯将沈泽民与张琴秋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
★ 谁是张琴秋晚年的忠实伴侣?
她是威震川陕苏区的红军唯一女将领,陈赓、许世友、刘华清等共和国大将都曾是她万千部署中的一员;她是漫漫长征路上的传奇女英雄,曾率500名农妇消灭川军一个团,令敌闻风丧胆;她是共和国第一代女部长,被徐向前称为“天不怕、地不怕”的女中豪杰;生前,她因功绩赫赫而光环闪耀,晚年,她却身负“革命叛徒”的罪名饮恨离世,她曾与百年中国的命运同行,她的传奇却被遗忘了近半个世纪?
本书是第一部公开出版全面披露张琴秋一生的传记作品,也从侧面再现了红军曲折变化的历史。本书语言生动,感人至深,史料严谨,权威可读,真实披露了张琴秋与新文化运动闯将沈泽民、西路军最高统帅陈昌浩、中共中央军委总卫生部部长苏井观经历的三段婚姻和爱情,并独家揭秘了“张国焘的权术斗争”、“西路军大溃败”“陈昌浩最后的人生悲剧”等党内秘闻以及长征路上的尘封档案,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感人至深的作品。本书曾入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
作者简介
张琴秋(1904年—1968年),学名张梧,著名的红军女将领,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留学莫斯科中山大学,长征期间,曾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等重要职务;新中国成立后,张琴秋担任了纺织工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文革”爆发后的1968年,因受残酷迫害,这位杰出的女性毅然以死抗争;1979年平反昭雪,徐向前元帅亲自主持了她的追悼会。
书籍目录
引子
第一章
为了保存红四方面军的军事机密,张琴秋只能向周总理办公室求救
已有人轻生而去。小车司机对她说:往后,我恐怕是再也不能给您开车了
她那笔记本的毛主席肖像上方有八个大字:夜郎自大,好大喜功
第二章
乖巧聪慧,两岁过目即成诵;成人之日,岂能闺中为秀娘
初识茅盾,爱上了与茅盾长相很相像的一个人
感受向警予。相识刘少奇。嫁给沈泽民
第三章
新婚燕尔,温柔之别。从上海奔向莫斯科
结识秦邦宪、王明、邓小平、叶剑英、杨尚昆。
留下 “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的阴影
“失踪”五年间,父母谢世。回到祖国时,女儿留在了莫斯科
第四章
王明利用米夫的支持改组中共中央。她和丈夫被派往鄂豫皖
旷继勋、曾中生被张国焘免职,徐向前、陈昌浩接替了红四军军长和政委的职务
眼见红军名将许继慎惨死在张国焘的马鞭下, 她痛苦地捂住了双眸
张国焘落入蒋介石的“口袋”。村道上,徐向前默默注视着英姿飒爽的张琴秋
沦陷的苏区遭到血洗,她没能说服丈夫沈泽民一同撤离。
别离的那个刻骨铭心的夜晚,天空没有星星,没有月亮
第五章
红四方面军向何处去?
她将曾中生、旷继勋、余笃三准备向中央“告状”的事透露给陈昌浩
新上任的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只能在梦里牵挂着丈夫和女儿玛娅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张琴秋虽然缺席仍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五百农妇缴一团白军的枪”盛传一时,街头“龙门阵”里的张琴秋像妖,又像神
秋后算账,张琴秋很快被撤销了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的职务
陈昌浩的出现让她感到意外。巨大的不幸把她还原成一个柔弱的女人
第六章
最后一口粮食送给红军,红二十五军军长吴焕先的妻子饿死在乞讨路上
徐海东只穿一条裤衩率兵击敌一个旅。
沈泽民一骨碌从担架上翻下来,非要等到徐海东再一块上路
沈泽民死前喃喃道:张国焘带走了红军主力,也带走了我的安娜
第七章
“向陈昌浩告密,出卖革命同志”,一个重大的疑点留在了个人历史上
担任红军妇女独立团团长,激战杂谷垴,受到总部嘉奖
红军大会师后,张国焘忽然提出了领导权问题,
张国焘接替周恩来担任了红军总政委
南下?北上?毛泽东致电张国焘:“万望兄等当机立断,则革命之福。”
毛泽东率领红一、三军连夜北上。陈昌浩对着话筒重复徐向前的话:
“不能打,听见没有?无论如何,不能打!”
张国焘宣布开除毛泽东、周恩来、洛甫、博古的党籍,还对刘伯承怒吼:
要不是看你是南昌起义的参谋长,我就把你杀了
张国焘被迫取消另立中央的决定。红四方面军第三次过草地。
美丽迷人的草地,随时都在吞噬着红军战士的生命
陈昌浩年轻英俊、有勇有谋,张琴秋文武兼备、
秀媚多姿,他俩的结合在红四方面军传为美谈
第八章
红四方面军西渡黄河,被国民党重兵截断了首尾。黄河之西的部队组成了军政委员会,红军的历史上从此就有了一个西路军
红五军在高台失利,3800名战士捐躯沙场,
军长董振堂的首级被敌人悬挂在高台城头
她和陈昌浩爱情的结晶,在漫天遍野的厮杀声中降生,然而,坠地时就没有一声啼哭
警卫员帮陈昌浩和徐向前换上便装,她眼含泪水目送他们消失在夜幕中
两万多鏖战的西路军打得只剩下不到2000人。
师长熊厚发被马匪绑在填了炮弹的炮口上,壮烈殉身
她谢绝了苏井观和李先念的好意。
刘伯承当众宣读一封由西路军发来的电报,会场上一片呜咽声
第九章
王树声一路乞讨,终于过了黄河。张琴秋身处绝境,
抬起冰冷的枪口抵住了自己的太阳穴
马匪蜂拥而上。张琴秋和孔繁彬被押往甘州——那是杀害红军的屠场
她从容不迫地用浓重的四川口音说:我叫苟秀英,当伙夫的
每到天黑,都有女战士被强行掳走, 第二天早上被拖回来时衣破发乱,奄奄一息
敌人对被俘的红军凶残杀戮,但没料到,
一心要找的张琴秋就是眼皮底下这个“做饭的”
马步芳惊喜异常,急忙下令,要像过筛子那样排查出陈昌浩的夫人
第十章
一场恶战,西路军前进剧团幸存的四十余人被俘。
马步芳用被俘者组成了一个所谓的“新剧团”
党文秀拉起张琴秋大声说:苟大姐,走吧,我们走吧
得到马步芳赏赐的军官接二连三地前来领人。赵仰天提着鞭子,在被相中的女俘面前走着、晃着
为了掩护张琴秋的安全,虎穴里冒出了一对假夫妻
另一个女人出现了,她一下认出了隐姓埋名的张琴秋
红九军军长孙玉清被惨杀,大伙儿更为张琴秋担忧。假夫妻真离别,从此人各天涯
第十一章
周恩来暗中营救西路军被俘同志, 张琴秋见到了护送九世班禅进藏的特使随员
马步芳目送着李晓钟打马而去,张琴秋从他的眼皮下脱出虎口。
黄光秀失言,被马步芳秘密杀害
李晓钟神秘失踪显原形,张琴秋致信肖克求救
周恩来说,终于找到你们了!叶剑英悄悄塞给了张琴秋一张纸条
第十二章
总算回到了延安,张琴秋最难洗刷的是向张国焘“告密”之嫌
王明总抱以怀疑的眼光,时时提防着努力工作的张琴秋
陈昌浩对延安没有什么留恋,别时只留给她一句“多保重”
陈昌浩的发妻寻到延安,张琴秋与她结下了深情厚谊
她一身红妆和稻草人演了一场精彩的交谊舞。
与茅盾一家延安相逢,她禁不住热泪横流
得到陈昌浩与波兰籍女子同居的消息,这个从刀刃上一步步走过来的刚强
女人,有一种被深深伤害的难言的痛楚
中央批准了她与陈昌浩的离婚申请。她提醒自己,
婚姻爱情不是一个人生活的全部
第十三章
“两个老家伙,一对新夫妻”,第三次婚姻来之不易,周恩来、邓颖超特意请他们吃饭
苦闷中想起了王泉媛。毛泽东带头鼓掌赞赏傅钟的发言, 让她激动得热泪盈眶
茅盾夫妇痛失爱女,张琴秋无法原谅自己的失误,向周恩来请求处分
第十四章
刘少奇见到她非常高兴,当年认识时,
张琴秋还是个热情洋溢的学生。刘少奇说,这些年有点对不起
她问玛娅,你怨恨妈妈吗?母女俩坚信,再相会之日为期不远
开国大典,走向天安门的毛泽东一眼就认出了张琴秋。她是共和国第一位女副部长
第十五章
陈明义将军代表西藏军区向张琴秋行了一个军礼
苏井观和张琴秋有了一个难得的六口之家,这是今生今世弥足珍贵的幸福时光
第十六章
“沈泽民同志之墓”,单是这“同志”两个字,就使她热泪涟涟,泣不成声
苏井观被确认患上绝症的那些日子, 每时每刻她都承受着心似刀剜的痛苦
历经13年异域风霜的陈昌浩向她道歉:“琴秋,我对不起你!”
天下大乱,陈昌浩自觉地结束了生命
第十七章
张琴秋步履有点蹒跚,将她逼上绝崖的岂止是笔记本上那八个字
怎么办?流水落花春去也。翌日凌晨,张琴秋没有了
玛娅在绝命书中写道:“反正这样坚持真理而死比虚伪地活着好!”母女俩是一样的刚烈
第十八章
“愿她在天有灵,保佑我们大家吧!”杜师傅说的话让众人面面相觑,半晌无言
张琴秋逝世11年后,追悼大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隆重举行,由79岁的徐向前主持,83岁的茅盾为她送行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天黑得泼墨一般,敌人的帐篷影影绰绰,仿佛从祁连山上爬下来的巨型乌龟,在护城河外铺排了一大片。大家屏住呼吸,不说话,不咳嗽,尽量放轻脚步,不发出任何声响。可还是被敌人察觉了,大约是敌人的哨兵,惊慌地大喊:共匪突围了!共匪突围了!顿时,帐篷那边一片混乱。转眼之间,早有准备的敌骑兵就快速包抄了上来。突围部队本来就没有多大战斗力,伤员又多,敌骑兵高举着马刀气势汹汹,风驰电掣,秦基伟和郑义斋指挥部队勉强抵挡了一阵,渐渐首尾不能照应,队伍被冲断成好几截。张琴秋伏下身子,策马飞奔,警卫员和医生紧随其后。敌人在后边紧追不舍,子弹发出尖锐的啸音,不断从头顶、耳边划过。张琴秋并不慌张,她时时听到秦基伟在坚定沉着地指挥着部队。张琴秋只有一个念头,不能掉队,她不停地在马屁股上抽着鞭子。可就在这时,突然感到腹部深处的什么地方,仿佛被针刺了一下,紧接着,感觉有一股暖流涌了出来,下身顿时热乎乎的。张琴秋暗叫一声,不好!但她不愿把这个消息过早地告诉身边的人。四野蹄声嘚嘚,漫野杀声滚滚,狂叫乱吼,这是在战场上啊!她又在马屁股上狠抽一鞭,这一使劲,腹痛更加剧烈不止,仿佛有一把刀子在反复绞动。她咬紧牙关,仍然伏在马背上奋力飞奔……终于,再也支撑不住了,她禁不住发出压抑着的低低的呻吟。医生紧随过来,伸手一摸,发觉血水已经浸透了马鞍。此时,部队突围到了一个叫三沙里嘴子的地方,前方又遭到敌人的阻击,秦基伟命令就地还击!警卫员和黄医生不敢怠慢,立刻扶张琴秋下马,来到一个尚能避风的土堆后面。几个战士赶紧扯开背包,拉开被子,四面一围,围成了一个临时帐篷。不远处,厮杀之声仍然不绝于耳,这里竟有一个小生命正迫不及待地要降生下来,突围前最担心的情况终于出现了。……
后记
张琴秋为著名的红军女将领,六十余年的生命艰难曲折,极尽坎坷,其跋涉的历程与“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中国版图上的投影十分切近。 出于对张琴秋的怀念与景仰,李蕾、杨雪燕分头执笔,决意完成一部人物传记。历经数载,听取各方意见,由我反复修改,在长征出版社的鼎力支持下,此书终于得以问世。 张琴秋若还在世,应过一百岁了。在这一百年里,中国土地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终于变成为一尊矗立于东方的历史巨人,令全世界刮目相看。这个积弱甚久的民族为什么能顽强地站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呢?读了这部传记,或许能从中领悟到几丝深邃而真切的历史消息。 在新的世纪里,此书之成功德无量。我从心底感谢长征出版社。至于作者的辛勤耕耘,有书为证。
编辑推荐
《张琴秋传:花开花落,无衔女将的美与痛》讲述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入围作品10年撰著 一生传奇 鲜为人知的革命爱情扼腕断肠的美与痛一部迟来十年的倾心之作西路军的悲壮征程军队高层的生死爱情在历史背景下女性个体生命的坚持与抗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