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3 出版社:长征出版社 作者:李伶 页数:44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西安事变的序曲》以“从阎王爷枪口下抢救出的活材料”和大量的解密资料,诠释了许多闻所未闻的重大问题:为什么说“巴山协定”是“西安事变”的序曲?为什么西安事变70多年后才有“序曲之说”?哪些人为因素致使这些重要史实长期湮没于尘埃之中?1933年5月,杨虎城与红四方面军签订了“巴山为界,互不侵犯,联共反蒋,共同抗日”的“巴山协定”,这就是我军第一个有效的统战协定。它坚持了两年之久,对西北革命形势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乃至引出了后来的“西安事变”,宛如一段序曲引出了一首战歌。
作者简介
李伶,男,1940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句容市白兔镇唐庄村。1961年6月参军。原为第二炮兵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三次荣立三等功。
书籍目录
代序: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全书导读:西安事变有序曲上卷 序曲回放第一章 进退维谷:杨虎城发出秘密手令第二章 睿智共识:联共反蒋 共同抗日第三章 风雨同舟:去岁密使 今又密使第四章 反复交代:莫道此行何处去第五章 随机应变:神奇莫测的“财神爷”第六章 密林深处:独臂老汉叫苦不迭第七章 侠女引路:界河岸边寄深情第八章 雨夜效巢:栖身大树盼天明第九章 转危为安:巧借匪徒去报信第十章 敲开大门:红四方面军盛情接待第十一章 汉中会谈:达成“巴山协定”第十二章 水到渠成:红色交通线顺利开通第十三章 未雨绸缪:深山峡谷访猎户第十四章 另辟蹊径:交通线上备复线第十五章 密探监视:胡宗南派来“眼镜蛇”第十六章 联络暗号:高高山上一盏灯第十七章 枪声报警:匪徒骚扰交通线第十八章 以毒攻毒:“挑炭匠”火并“山大王”第十九章 跌宕恋歌:冷水河畔“金凤凰”第二十章 风流事发:军长太太自戕身亡第二十一章 多事之秋:事事关联巴山风云第二十二章 情况危急:巧妙引出又一手令第二十三章 巩固协定:再度进行汉中会谈第二十四章 红军东移:汉中至镇巴开辟了交通线第二十五章 交接货物:风雪寒庙度年关第二十六章 协定受挫:蒋介石发出通辑令第二十七章 身不由已:护送任务不断线第二十八章 汉中被围:密使奉命再出行第二十九章 两军反目:冷落功臣留遗憾下卷 阅读延伸第三十章 爱国壮歌:西安发生了张杨兵谏第三十一章 保留番号:三十八军走向新生第三十二章 时空花絮:一份军用地图的传奇故事第三十三章 悲剧迭起:密使武志平的风雨人生第三十四章 大地凝泣:杨虎城烈士陵园那九位英烈第三十五章 感天动地:英雄身后立着个伟大女人第三十六章 台湾回音: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的校名隐秘第三十七章 评点历史:“序曲”之说为何姗姗来迟?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进退维谷:杨虎城发出秘密手令 在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里,迄今珍藏着杨虎城给其密使武志平的秘密手谕。西安事变的序曲,就是从这道手谕开始的。这道秘密手谕的由来和价值,得从我军第一个行之有效的统战协定谈起。 春风,带着希望,顶着飞雪,艰难地翻开了1933年的日历。 春姑娘,那纤细的手,在给大地描红染绿时,捅破了“莫谈国事”的禁令,于是,一则激动人心的消息,传遍了天南海北: “红四方面军跳出鄂豫皖,进入巴山,建立起新的根据地了!” 这喜讯,化作春雨,流入干渴的心田,顿时,生灵复苏,百花争艳,就连那苦楝树下,也响起了祝捷鞭。爆竹震撼着独裁政权的深宫,搅得蒋介石难以安枕。密室中,他时而背手漫步沉思,时而身不由己地搔头摸腮发脾气…… 难题呀,巴山险峻林箐,物产丰富,红军一经进入,宛如蛟龙人海,猛虎归山呀!地利加人和,恐怕很难“剿灭”了。他恨不得调来千军万马,将红四方面军围歼于立足未稳之际,但军事上的节节失利已使他力不从心。尤为恼火的是,地方势力对他均持戒心而保存实力,拥兵自重,不愿协同作战。红四方面军挺进巴山时,他曾派中央军肖之楚、刘恩茂等师尾追至川陕边区,正待展开火力时,川北的杂牌军二十九军军长田颂尧生怕“鸠占雀巢”,急忙致电南京,声称“川北之匪我可负责肃清”,以阻止中央军人川。蒋介石最初见此电报,气得直骂娘,过了几天,气消了,谋士们献上妙计,他笑了:“好,就来他个顺水推舟。” 一封封电报发给四川各派军阀势力,要他们“停止内讧”、“相互谅解”、“共同剿共”,并电委田颂尧为“川陕边区剿匪督办”,发给军费十万元,子弹一百万发…… 田颂尧捞到了好处,很快调动了三十八个团,近六万兵力,外加川军刘湘等部的配合,巴山南麓的“剿共”阵势就这样形成了。 ……
编辑推荐
《西安事变的序曲》是一部新颖、独特的长篇纪实文学。它先声夺人地披露了“西安事变有序曲”这一重大题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