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动人口管理报告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作者:苏扬,肖周燕,尹德挺 编著  页数:163  字数:250000  

前言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天翻地覆,不仅从六十年大庆的阅兵式和彩车上可以看见,更可以从流动的“人山人海”中发现——多彩的衣、健康的脸、尽情的笑、欢快的脚……这流动隐喻着一个事实:生命在于流动。  流水不腐是一个常识,“流人”呢?这就不好说了。尽管流动传递思想、流动创造财富,甚至流动改变命运,但流动也使社会管理难度加大。所以,古有防民甚于防川,到了现代,也有户籍等制度拘束了人的脚步,大多数农民在不能流动的情况下只能“听天由命”“有命无运”。这样的“定居”国民,是一种管理学意义上的“植物人”。  好在最近30年来,国家“改”了,国民也就“活”了,国民经济和国民流动之间呈现如此和谐的相关,各种发展要素的流动让我们的国民经济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大发展,社会财富犹如自来水一样源源不断。不过,社会问题也随着人流此起彼伏——正是流动人口让我们准确发现,我们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原来在那么多的地方还这么落后!当然,历史不能再回到管理“植物人”的时代,那些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不合时宜的政策法规,需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  现在的趋势,不仅是人口流动更加“有利”,而且更加“方便”。这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提出了新要求。由于问题是普遍的,问题成因也就是共性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必须改革。这本书会告诉大家,也许这本书中的答案还不全面,但只要基本认识一致、基本方向正确,流动人口管理体制的改革就是万众一心。回到开头的问题上来说基本认识:流水不腐,“流人”呢?人往高处走,山高人为峰。人走得越高,国家就崛起得越快!

内容概要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天翻地覆,不仅从六十年大庆的阅兵式和彩车上可以看见,更可以从流动的“人山人海”中发现——多彩的衣、健康的脸、尽情的笑、欢快的脚……这流动隐喻着一个事实:生命在于流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国流动人口现状及其管理问题 1 中国流动人口现状及其发展态势 2 当前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管理客体的问题:组织弱、就业差、融合低、管理难  2.2 管理主体的问题:主体不清、效率不高、信息不明、队伍不足第二章 我国流动人口管理的沿革与现状 1 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的基本思路及相关政策、体制沿革  2 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现状及依据  2.1 流动人口管理体制现状及依据  2.2 流动人口工作机制现状及依据第三章 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体制的发展态势 1 流动人口管理体制的决定因素和管理体制变革的方向、路径选择 2 国家相关大政方针和客观形势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展方向的整体影响 3 从大局角度看优化人口流动需要解决的问题  3.1 主体功能区划背景下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的障碍  3.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背景下人口有序流动的障碍 4 流动人口相关政策的需求方向和变动可能——基于调查的发现  4.1 政策接受者角度的流动人口相关政策优先序  4.2 政策施加者角度的流动人口相关政策优先序及变动障碍第四章 当前流动人口管理体制适应情况剖析 1 当前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情况 2 我国现行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适应情况的评判标准  2.1 标准1:是否有利于与主体功能区划衔接  2.2 标准2:是否有利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3 标准3:是否有利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2.4 标准4:是否方便了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 3 我国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的适应情况分析  3.1 流动人口管理体制适应情况分析  3.2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机制适应情况分析第五章 基于案例的体制改革路径研究 1 无锡模式:“大人口机构统筹型”管理体制  1.1 无锡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  1.2 无锡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1.3 无锡体制改革的绩效评估  1.4 无锡体制改革模式的启示与借鉴 2 嘉兴模式:“专业机构统筹型”管理体制 3 嘉兴模式和无镭模式的比较  3.1 机构设置上:无锡模式强调“大人口”,嘉兴模式注重“两权分离”  3.2 政策內容上:无锡模式“宽口径”,嘉兴模式“重服务”  3.3 管理体制上:无锡模式“广”,嘉兴模式“专”  3.4 信息采集上:无锡模式“全”,嘉兴模式“精”第六章 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建议方案 1 管理体制的设计理论  1.1 如何设计基础架构  1.2 如何提高体制运行效率 2 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改革的国际经验  2.1 大部制的实施经验和借鉴  2.2 有关移民政策及管理制度的经验借鉴  2.3 对我国流动人口管理体制的借鉴 3 体制改革的系统方案  3.1 问题确定的职能  3.2 职能定出的架构  3.3 架构定出的队伍. 4 公共服务部分的可选体制  4.1 信息统筹和发布的可选体制  4.2 打造基本公共服务平台附录一:对我国基本国策若干基本问题的制度化分析附录二:建国六十年中国流动人口管理的回顾与展望——基于社会融合的视角后记

章节摘录

  特点5:受教育程度逐步提高1982年,流动人口主要以小学学历为主,其比例达到39.30%,初中学历的比例只有22.69%,而文盲的比例却高达28.56%,平均受教育年限仅有5.58年。从1990年开始,文盲的比例大幅度下降,初中和高中的比例都有明显上升。2005年,流动人口中初中毕业生的比例为47.41%,高中毕业生的比例为17.21%,文盲的比例下降到5%以下。同时,平均受教育年限上升到8.89年,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水平。同时,流动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2005年的流动人口中有300万人拥有大学本科学历,16万人拥有研究生学历。当然,应该看到,这种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不只是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流动程度增强的结果,也是全民受教育程度提高的结果。  通过历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我们对中国流动人口的特点有了上述归纳。根据这些特点和经典的人口迁移推拉理论,我们对中国未来人口流动前景有以下几个基本判断:  判断1:社会经济发展将推动流动人口数量继续增长.到2020年达到3亿左右  我国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的过程。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将持续旺盛,城市产业发展带来的劳动力需求暂不会减弱。与之相呼应的是,我国的人口红利时期还将维持15年左右,未来农村劳动力供给总量还会进一步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将逐步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发达地区、城市转移。另一方面,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是我国人口流动的强推力和强拉力。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工资水平等仍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还将持续相当长时间,由此会促使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  以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大环境保持长期稳定为前提,充分考虑未来人口城市化进程、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因素,我们对未来11年,即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流动人口规模进行了推测:基于认可度较高的中国人口总量规模发展预测⑥,从我国人口城镇化角度预测流动人口规模,到2020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3%左右,流动人口数量将达到3.6亿;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角度预测流动人口规模,如将目前1-1.5亿农村富余劳动力尽数转移出去,到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将达到2.7亿。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流动人口管理报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因为工作原因购买了大量专业类的书籍,这本书可读性很强,里面有大量的数据和案例以及调查分析内容,这是这本报告的核心价值所在,针对性很强,适合专业人士以及普通读者看看,文字还算浅显
  •   老师让买的,不错
  •   书籍总体框架很好,理论研究基于现实。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