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朝通俗演义

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作者:蔡东藩  页数:435  字数:470000  译者:江离翻译整理  
Tag标签:无  

前言

  一批年轻的文化人,为了让更多读者体会蔡东藩《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的魅力,经过艰苦努力,以专业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将蔡著的“旧白话”这种“白话”今天已经不大读得懂了,重新译为今人能够轻松理解的当代白话。毫无疑问,这是让蔡著得到传承的最好方式。他们的工作“活化”了蔡著,既是对于原著的一次致敬,也是一种新的可能性的展开。翻译整理后的作品,为普通读者提供了方便,无论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地进入中国历史的深处。  蔡东藩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是一部让我印象深刻的书,少年时代曾经激起过我的强烈兴趣。那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可以读的书少得可怜,但一个少年求知的兴致是极高的,阅读的兴趣极强,加上当时的课业没有什么压力。因此可以读现在的青少年未必有时间去读的“杂书”。当时中华书局出版的蔡东藩的《民国通俗演义》就是让我爱不释手的“杂书”,它把民国时期纷乱的历史讲得有条有理,还饶有兴味。虽然一些大段引用当时文件的部分比较枯燥,看的时候跳过了,但这部书还是深深吸引了我。后来就要求母亲将《中国历朝通俗演义》都借来看。通过这部书,我对历史产生了兴趣。历史的复杂、深刻,实在超出一个少年人的想象,看到那些征战杀伐、宫闱纷争之中人性的难测,确实感到真正的历史与那种黑白分明的历史观大不相同。当时,我们的历史知识都是从“儒法斗争”的框架里来的,历史在那个框架里是那么单纯、苍白;而蔡东藩所给予我的,却是一个丰富和芜杂得多的历史。在这部书里,王朝的治乱兴衰,人生的枯荣沉浮,都让人感慨万千,不得不去思考在渺远的时间深处的人的命运。可以说,我对于中国历史的真正了解,就是从这部历史演义开始的。  三十多年前的印象一直延续到今天。不得不承认,这部从秦朝一直叙述到民国的煌煌巨著,确实是了解中国历史的最佳读本。这是一部难得的线索清楚、故事完整、细节生动的作品。它以通俗小说“演义”历史,以历中知识“丰富”通俗小说,既可信又可读。  蔡东藩一生穷愁潦倒,他的经历是一个普通中国人的经历,他对于历史的描述是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的。他不是一个鲁迅式的启蒙者,但他无疑具有一种另类的现代性,一种与五四新文学不同的表达策略。蔡东藩并不高调激越,他的现代性不是启蒙性的,不是高高在上的“我启你蒙”,而是讲述历史,延续传统。他的作品具有现代的想象力,表现了现代市民文化的价值观。  在《清史通俗演义》结尾,蔡东藩对于自己做了一番评价,足以表现一个落寞文人的自信:“录一代之兴亡,作后人之借鉴,是固可与列代史策。并传不朽云。”他自信自己的这部著作,足以与司马迁以来的史学名著“并传不朽”。  蔡著的不可替代之处,不仅在于他准确地挑出了历史的大线索,更重要之处在于。他关注了历史深处的人的命运。有些历史叙述者,过于追求所谓“历史理性”,结果常常忘记历史是鲜活生命的延展。在这些人笔下,历史变成了一种刻板和单调的表达。而蔡著不同,他的历史有血液、有温度,是可以触摸的。他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从蔡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活的历史,体验到个人命运与国家、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关联。冯友兰先生在《西南联大纪念碑》的碑文中这样阐释中国文明的命运:“我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并世之先进。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今天,中国文化所具有的历史连续性和不断更新的魅力正在焕发光芒,冯先生对于中国未来的期许正在成为现实。  在这样的时机,蔡著《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的新译,就更显其价值。我们期望读者能够从中获得阅读的乐趣,并从历史中得到启示,走向更好的未来。  让我们和读者一起进入这个丰富的世界。  是为序。  张颐武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之一。《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为风靡海内外的一部通俗历史巨著,浩浩一千余回,写尽几度春秋,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记述了2166年的历史,共计11部1040回,约600万字。毛泽东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不久,也曾致电李克农:“请购整个《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两部。”足见本系列书具有极强的史学价值、文化价值、珍藏价值、馈赠价值。

作者简介

蔡东藩(1877-1945),浙江萧山人,民国时期著名作家、学者。其《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是有史以来最通俗、最风趣、最受欢迎的历史读物,蔡东藩因此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书籍目录

香孩儿出世老和尚的预言赵普最初的功勋紫金山大捷陈桥兵变公主的婚事杯酒释兵权收复荆湘花蕊夫人承恩泽南汉的覆亡采石矶的浮梁万岁殿烛影疑案北汉的覆亡高梁河兵败赵普计除卢多逊纵火的皇长子杨业义死李陵碑黑面大王尹继伦冤魂索命五路出师伐西夏康保裔舍生取义御驾亲征澶渊之盟泰山的封禅大典王旦的憾事鱼头参政刘太后归天枭雄元昊任福中计战死雄辩胜雄师曹皇后智平逆贼开封府的包阎罗母子释前嫌颍王继大位种谔诱降蒐名山王安石变法千里寻母仕途坎坷的苏东坡王雱借父成名流民图示警平定交趾得不偿失的讨伐“忠清粹德”司马光三党之争女中尧舜孟皇后的冤狱刘美人正位中宫初政清明的宋徽宗奸臣蔡京“花石纲”藏宝女真的崛起徽宗迷信道教李师师入宫阿骨打称帝方腊揭竿造反梁山泊中尽好汉狡兔三窟终被擒辽国的覆灭金兵南下屈辱的城下乞盟汴京城沦陷皇帝变俘虏南宋伊始赤胆忠心宗留守苗傅的逆行韩世忠讨逆巾帼不让须眉刘豫建立齐国上阵还需亲兄弟神勇岳家军洞庭湖里捣贼窝大胡子将军岳飞计除刘豫?仙镇大捷莫须有的罪名韦太后重返故土完颜亮篡金虞允文采石扬名诛杀暴君奸臣通敌议和南宋大儒朱熹皇帝也惧内赵汝愚拥立新皇钻狗洞的尚书吴曦作乱史弥远除奸打出来的鸳鸯匪徒做了节度使楚州城硝烟不断李全计竭身亡约蒙古夹击残金入侵南宋固若金汤的防守忠良的悲惨结局弥天大谎葛岭的豪宅襄阳城沦陷丧师辱国的贾似道小皇帝被掳梦断重洋

章节摘录

  香孩儿出世  “得国由小儿,失国由小儿。”这是元将伯颜拒绝宋使的理由,本没有什么深意,但事后追忆起来,却似乎有绝大的玄机。宋室的江山是从周主宗训那里夺来的。那个时候,宗训年幼,哪懂什么保国保家?他的继母符氏初入宫中,才为国母,不懂什么国家大事,遇到周世宗逝世这样的丧事,只会整日以泪洗面,恨不得随世宗一起长眠于地下。看到这孤儿寡母势单力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起了异心。他暗地里联络将士,借口北征。继而陈桥兵变,他黄袍加身,自顾自地做起了皇帝。那七岁的小周王,二十多岁的周太后,无兵无卒,自然抵挡不住,只好将半壁江山拱手相让。  五代以来,乱臣贼子们为了争抢土地不惜兵戎相向。如今,百姓们有了这么个逆取顺守却偶有善举的皇上,都快活得很,准还会去追究其中的隐情?于是远近归附,赵匡胤南收北抚,统一了中原。也许是冥冥中自有天意,皇位传了八九代以后,劲敌将黄河以北的江山夺去,宋室又成了偏安的小朝廷。康王南渡以后,又传了八九世,元将伯颜便引兵渡江,势如破竹。那时候南宋皇室只剩两三个小孩子,今年立一个,转年就被敌兵掳去了;明年再立一个,不到两年又被惊吓死了。只剩下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几个忠臣,力竭计穷,先后殉国,也算是以死谢责了。  宋朝确实有很多善政:第一,整顿后宫,没有了女色之祸;第二,抑制宦官,杜绝了阉党之祸;第三,睦好和亲,消除了宗室之祸:第四,防患外戚,避免了外戚之祸;第五,休养生息,抵制了强藩之祸。这些善政不但汉、唐不能与之相比,就是夏、商、周三代,恐怕也稍逊一筹。不过这里还有两大隐患:北宋抑兵太久,没有骁勇善战的武将;南宋任贤不专,缺乏理朝辅政的良相。同时,辽、金、元三国觊觎中原,北方边境屡屡为患。宋朝鼎盛的时候尚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后来国势衰落,更是无暇顾及,于是敌寇一旦杀入,便如摧枯拉朽一般,今天痛失两条河流,明天又割出去在个州县,到后来连主子都被敌人掳去了。偏安以后更是苟延残喘,仅仅出了几位善战的大将,又被奸臣诬陷。可谓“有力没处使,有志没处行。”再到后来更是心灰意冷,坐听败亡。两宋三百二十年间,始终被蛮夷牵制,最终弄得寸土全无,这样的结局恐怕是叱咤风云的赵太祖没有预料到的。  后唐明宗灭成二年,洛阳的夹马营中生下一个香孩儿,远近都传为奇闻。为什么是香孩儿呢?据说是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一道红光萦绕空中,并且有一股奇异的香味在孩子周围漫延,经久不散。这孩子便是后来的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祖籍涿州,祖上世代为官。高祖父名朓,曾经做过后唐永清、文安、幽都的大官;曾祖父名埏,做过藩镇的地方官,兼任御史中丞;祖父名敬,做过营、蓟、涿三州的刺史;父亲名弘殷,骁勇善战,又射得一手好箭,后唐庄宗让他在禁军任职。后来,弘殷娶了定州安喜县杜氏为妻,杜氏第一胎生了一个男孩,取名匡济,不久便夭折了。第二胎又生了一个男孩,就是香孩儿。  香孩儿刚生下来的时候全身泛着金色,好多天都不变,众人纷纷猜测是罗汉投胎。孩子长大后,容貌雄伟,性情豪爽,大家都说他必成大器。匡胤的父亲赵弘殷经历了后唐、后晋两个朝代,一直在做官。匡胤常常在父亲的军营中玩耍,喜欢骑马射箭,有的时候父亲出征,匡胤在家陪伴母亲,无所事事便骑马射箭玩。母亲劝他多读一点书,匡胤奋然说道:“治世用文,乱世用武。现在世事纷乱,兵戈未停,孩儿愿练习武功,留待后用;他日有机可乘,安邦定国,才算出人头地,不虚此生。”母亲笑着说:“你能继承祖业,不玷污门楣,就算是幸事了,还想什么大功名、大事业呢!”匡胤说:“唐太宗李世民也不过是一个将门之子,怎么就可以登基称帝?儿虽不才,也想与他一样,轰轰烈烈做个大丈夫。母亲觉得如何?”母亲生气地说:“你不要信口胡说了!这世上说大话的人,后来往往没用,我不愿听你瞎闹,你还是读书去吧!”匡胤见母亲动怒,也不敢多嘴,悄悄地退了出去。  无奈匡胤天性好动,喜欢与邻居的孩子比赛骑马射箭。大家都赛不过他,就对他心生嫉妒。一天,有个孩子牵着一匹马去找匡胤,这孩子平时和匡胤玩得很熟,匡胤一见,就问他拉着马干什么。这孩子说:“这匹马脾气大得很,没人骑得了,我觉得你的本领高,所以特地前来请教。”匡胤回过头,见那匹马黄鬃黑鬣,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不过身子肥壮,看起来很高大。匡胤说:“天下没有难骑的马。越是怪马,我越要骑他。只要驾驭有方,我就不信它能倔强到哪里去!”那孩子故意激他:“这也不能一概而论,你还是小心为妙。”匡胤笑着说:“连马都驾驭不了,怎么驾驭人呢?你看我跑一回吧!”那孩子嬉笑着问他:“要不要我帮你取一副马鞍?”匡胤笑道:“要什么马鞍!”说完,从那孩子手中接过马鞭,奋身一跃,上马而去。那马不等鞭子落下便向前奔去,只见它展开四蹄。风驰电掣一般,倏忽间便跑了五六里。  前面刚好有一座城,城门不高,行人很多。匡胤担心这马跑到城里面,人们躲避不及会撞上,便想勒住马头,沿原路返回。偏偏这马不听约束,匡胤不觉有点焦急。正在马上低头凝思,不料这马越跑越快,三脚两步,就跑到了城关。匡胤抬起头来,眼看前额就要碰到门楣,于是一个后翻从马上跳了下来。那孩子在后面追着跑,远远地看见他掉了下来,忍不住欢呼:“匡胤啊匡胤,你今天也算是着了道儿!就算你的脑袋是铁打的,恐怕也要撞得粉碎了!”正说着。忽然见匡胤从地上站起来,抢步追马,竟然追上了。匡胤翻身跃上,扬鞭向马头一拦,马居然随着那鞭子回过头来,不再像刚才那么倔强了。匡胤得意地骑在马上,安然返回。那孩子见赵匡胤毫发无伤地回来了,从容自得,不禁惊问道:“我正为你担心!我以为你从马上掉下来,肯定会受伤,没想到你有这么大本领,又骑回来了。身上有没有摔伤?”匡胤说:“我没事。不过这匹马确实剽悍,要不是我见机翻身下来,恐怕脑袋早就撞碎了。”说完,下马作别,径直回家去了。  从此以后,匡胤的名声大了起来,周围的孩子们都很崇拜他,再也没人敢戏弄他了。其中,和匡胤关系最好的要数韩令坤与慕容延钊,他们二人都是少年英雄。三个孩子常常结伴出游。一天,匡胤与韩令坤正在野外一间土房子里玩得高兴,突然听见外面的麻雀叽叽喳喳地乱叫,都觉得很奇怪。匡胤说:“会不会有猛兽经过?好在我们都带着弓箭,一起出去看看,倘若射死几只猛兽,不但为鸟雀除害,也为百姓消灾,韩兄以为如何?”令坤听了,很高兴地说:“正合我意。”于是二人拿起弓箭冲了出去。出去后,四处察看了一番,没发现什么猛兽,只看见一群麻雀在打架,声音很吵。令坤说:“鸟雀是同类,还这么争吵不休,古人说的“雀角相争”,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匡胤问:“有什么办法替它们解围呢?”令坤说:“这不难,驱赶一下自然就散了。”匡胤撇撇嘴:“我们两个也算是好汉,怎么能像小孩儿一样去赶麻雀呢?”令坤问:“照你说来,该怎么办呢?”匡胤建议:“不如我们射几只下来以示惩戒。来!你射左,我射右,看谁射得准。”二人随即搭弓上箭,朝那群麻雀射去。飕飕几箭,射中好多只,其余的麻雀全部惊散了。二人刚刚停手,就听到背后一阵巨响,好像地震一般,急忙扭头去看,只见那土房子无缘无故坍塌下来。令坤惊讶地说:“好好一间房子突然塌了,真是想不到。幸好我们都在外面,不然压死在里面,喊冤的地方都没有。”匡胤说:“怪了!想必是你我命不该绝,鸟雀们在叫我们出去呢。它们救我们的命,我们却要它们的命,真是不应该。现在后悔也迟了,还是把它们埋起来吧。”令坤连连点头。二人将死雀掩埋后,便各自离开了。  后晋刚刚灭亡时,中原一带被辽兵占据,民不聊生。当时赵匡胤已经二十多岁了,听到这个消息,便想去参军。后来,赵匡胤的父亲出征凤翔。打了胜仗,升为都指挥使。可惜赵匡胤没有一起出征,他十分着急,一心想去打仗。母亲不答应,他竟偷偷跑了出去,直奔襄阳,并在半路上寄信回家。母亲和妻子收到信后才知道实情,但已经无法挽回,只好任由他离去。  赵匡胤第一次出远门,不认识路,本想向西追随父亲,不料走错了路,朝南边去了。他明白过来后,索性将错就错,一直走下去。无奈身上带的盘缠不多,走到咸阳便都花光了。眼看日暮途穷,只好到附近的庙里投宿。庙里的小和尚很势利,看他行李少,衣服破旧,就冷眼相对,不想让他留宿。赵匡胤没办法,只好忍气吞声地再三恳求,可说了半天,小和尚就是不答应。赵匡胤一时忍耐不住,骂了起来:“你们这些秃驴,这么无情,当心惹恼了我!”小和尚嘲笑他说:“你又不是皇帝,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今天偏不依你,看你怎么办!”话音未落,腿上已经挨了赵匡胤一下,小和尚后退几步,跌倒在地上。另一个和尚,冲着赵匡胤吼道:“大胆狂徒,吃我一拳!”说时迟,那时快,和尚举起拳头向赵匡胤胸前猛砸过来。赵匡胤不慌不忙,轻轻地伸出右手,接住他的拳头,用力一推,那和尚退了几步,重重地摔倒在地上。还有几个小沙弥吓得魂不附体,都向里面跑去。不一会儿,从里面走出一个老僧,赵匡胤见他仙风道骨,鹤发童颜,与刚才见的两个和尚大不相同,不由得怒气全消,肃然起敬。  老和尚的预言  一看老僧的模样,赵匡胤就知道他绝非常人,便拱手致敬。老僧慌忙答礼:“小徒无知,冒犯贵人,请勿见怪。”  赵匡胤回礼说:“‘贵人’二字,在下实在不敢当。我原准备从军参战,路过贵地,想借宝刹暂住一晚,哪知你的徒弟不肯相留,还恶语伤人,这才起了争执,还望高僧见谅!”  “点检做天子,已有定数,又何必谦虚呢?”那老僧笑着说。  赵匡胤听了这话,莫名其妙,就问点检是谁。老僧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日后自有分晓,此时不便多说。”说完,把地上的两个小和尚叫起来,责备道:“你们肉眼凡胎,哪能辨别圣人?快去将客房收拾好,请贵客休息。”两个小和尚无奈地去了。  老僧接着问赵匡胤带了些什么,赵匡胤说:“只有箭囊、弓袋,没别的了。”老僧就命两个小徒弟把行李送到客房,然后请赵匡胤到大堂喝茶。  赵匡胤问起他的姓名,老僧回答说:“老衲自幼出家,至今已经将近百年,姓氏早就忘记了。”  “那总该有一个法号啊!”赵匡胤追问。  老僧合掌说道:“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老僧常自称空空,因此别人都叫我空空和尚。”  “法师百岁高龄,道行必定高深。弟子愚昧,不知道出路在哪里,还望法师指点迷津。”赵匡胤说道。  老僧连忙说:“不敢!不敢!夹马营已经呈现异兆,施主后福不浅啊!”  赵匡胤越听越奇怪,不禁离开座位拜了起来。老僧连忙避开,合掌说道:“阿弥陀佛,折杀老衲了。”  “法师既然知道过去,也一定通晓未来。我知道天机不可泄漏,可我现在这样落魄,要怎么才能得志呢?”赵匡胤问。  “再向北行,自然就有奇遇。”老僧见赵匡胤沉默不语,又说道:  “贵人不必担心,区区一点盘缠,老衲自当代为筹办。”  “怎敢让法师破费呢?”赵匡胤羞愧地说。  老僧说:“结些香火缘也是老衲的分内事。施主今晚先在这里住一晚,明天我就送你走,免得错过机缘。”说完,便嘱咐小和尚:“你带着客官去客房休息吧,不要怠慢了!”老僧将赵匡胤送出客堂,道了声别,也离开了。  赵匡胤到客房后,见被褥整齐,窗明几净,别有一种清雅之气,顿时心情无比舒畅。过了一会儿,小和尚们把晚餐端进来,全都是野菜园蔬,清脆爽口。赵匡胤正饿得饥肠辘辘,就狼吞虎咽了地吃起来,一直吃到肚子胀才停下来。等人将残肴撤去,赵匡胤觉得身体疲倦,便躺在床上,沉沉睡去了。  一觉醒来,已是日上三竿,赵匡胤赶忙穿衣服起来。没过多久,小和尚端了洗脸水和早饭进来。吃完饭出去,老僧已经在那边等候。二人攀谈了片刻,赵匡胤便起身告辞。  老僧拦住他说:“且慢!老衲还备有三杯薄酒为你饯行,等到午后再起程也不迟。”赵匡胤于是坐下来,和老僧谈论时局。赵匡胤问何时才能天下太平。  老僧答道:“中原统一,天下就能太平,为期不远了。”  赵匡胤追问:“那位真人出世了吗?”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不过要戒杀好生,才能统一中原呀!”老僧语重心长地说。  “这是自然。”赵匡胤点头。  二人开怀畅谈,不知不觉已到午时。小和尚端了斋菜进来,还有一壶酒。老僧请赵匡胤上坐,赵匡胤推让道:“承蒙法师抬爱,一直对我照顾有加,怎么还敢坐在上宾的位置呢?”  老僧说:“好!好!眼下蛟龙失水,韬光养晦,贵客还没越礼,老衲反倒越礼了。”说完,分主宾坐下。老僧给赵匡胤斟了一杯酒,自己却以茶相陪,说:“老衲戒酒戒荤已经好几十年了,只得以茶代酒,请不要见怪!”赵匡胤又客气了几句。  吃饱后,老僧一边让小和尚撤下饭菜,一边取出十两白银赠给赵匡胤。赵匡胤再三推辞,老僧说:“不必!不必!这些都是施主们赠的,老衲不过是转赠贵客罢了。向北走几天,自然有你落脚的地方,盘缠虽然不多,但足够你用了。”赵匡胤这才将银子接过来。  老僧又说:“老衲还有几句话要送给你。”  “谨听教诲!”赵匡胤答道。  ……

编辑推荐

  一部受到毛泽东、顾颉刚、二月河等人推崇的历史读物,前后印刷多达数百万册。  著名历史学家、小说家的传世之作,11位名校博士的精心翻译。造就当前唯一的白话版,小说版的“中国通史”。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作序推荐。  《明史通俗演义》为蔡东藩撰写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之一。作者用演义的笔法,将宋代三百二十年间的许多史事分回叙述,有助于我们了解明代历史的基本情况。该书还受到毛泽东、顾颉刚、二月河等人推崇,其前后印刷多达数百万册。 著名历史学家、小说家的传世之作,11位名校博士的精心翻译,造就当前唯一的白话版、小说版的“中国通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历朝通俗演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0条)

 
 

  •   用白话的形式写宋史,适合非历史专业的人,让人在休闲之际还能体验历史的腾挪跌宕。
  •   我买了蔡东藩的一整套,10本,还差一本明史,目前缺货中。书很不错哟,纸张很好,字也够大。
  •   在中国历史上,宋朝给人留下的印象很可爱。在这个朝代,文人是最幸福的。我一向比较喜欢宋朝。也是喜欢听故事的人,这本书的内容更像是在给大家讲一个漫长生动的故事。这个故事里面人物众多,细节众多,很精彩!
  •   白话文的,通俗易懂,随手翻翻很好,很喜欢。
  •   老赵家的历史要看看
  •   结合王立群老师的读宋史一起看,从中获益匪浅,对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   赵匡胤黄袍加身后立即杯酒释兵权,,,更多细节都在书中!
  •   书很好,发货速度真是快
  •   期待,应该是本不错的书
  •   国学,我喜欢
  •   孩子非常喜欢这本图书,质量非常好。
  •   还是文言文的较好。
  •   选购、送货、质量、价格都满意,好!!
  •   不错,感觉良好!
  •   此套我买来收藏的
  •   内容很好我很喜欢
  •   没啥,还没看~~
  •   以前看过原版(半白话,虽说能看懂,但是看得有点累)的,刚开始以为是野史故事,看过之后才知道不是,作者以正史为本,参考野史。用通俗演义的笔法来写,写的很成功!怪不得那么多猛人都推荐。所以这次特意买本纯白话的(不用费脑子了),闲来翻翻在看一遍。推荐对历史感兴趣,但是又不喜欢教科书式叙述的,可以看一看!
  •   演义不是正史,但也可以看看
  •   书的质量很好,内容通俗易懂
  •   感受历史,看看古人
  •   这套书一如既往的通病是错误特别多,这本宋史还好,不是很多,大约有4-5处。
  •   书不错,帮别人买的,挺满意的
  •   书不错,正在阅读中
  •   书籍不错,装订质量也好,只是字体稍小。
  •   最近读过的好书。
  •   这系列的书之前买过《清史》,觉得不错就买了这部《宋史》。这系列的中国通史演义是翻译的白话版的,语言有点“白”,通俗易懂,不过总感觉语言的那种美感没有了,如果可能,建议读者有兴趣还是读原著吧,古文字里有些语言的意境是很耐人咂摸的。这部书的外观没什么变化,但其中的错字很多,和之前买的《清史》差的远了,不知是不是版次印刷的问题,建议当当网和出版商沟通一下,这样容易影响信誉,起码看完这部后,我是不会再买这系列的其他书了。
  •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   终于配上套了
  •   打折后购买,物超所值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