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通老子

出版时间:2007-9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作者:高秀昌  页数:209  字数:15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老子是何许人也?关于老子的出生地、老子的时代、老子的姓氏、老子的生活、老子与《老子》(即《道德经》)……自古迄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书用简单、通俗易懂的语言,从老子的智慧、老子与道教的关系、老子讲述兵家谋略、他的治国方略、修身术、理想人格、养生论等八个方面来让现代的人们了解老子及其伟大的思想。    老子是一位智者,他不仅教人表现柔弱、愚鲁,更教人无为、无我、居下、清虚、自然……他的思想扩大了人类文化的广度,增加了深度和韧性。那么老子是何许人也?他的思想从何而来。他的哲学体系什么价值?……本书用简单、通俗易懂的语言,从老子的智慧、老子与道教的关系、老子讲述兵家谋略、他的治国方略、修身术、理想人格、养生论等八个方面来让现代的人们了解老子及其伟大的思想。

作者简介

高秀昌,男,河南邓州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南开大学哲学博士,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后,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现代哲学专业研究会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冯友兰学术研究会理事,河南大学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生导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老子的智慧  1.老子其人    《老子》中的老子    《庄子》中的老子    《礼记》《孔子世家》《孔子家语》中的老子    《论语》中的老子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的老子    著《老子》的老子  2.传世名著    《老子》其书    著者之辩    《老子》的文学价值  3.玄妙之道  “道”的含义    “道”的特性    “道”的观念渊源及意义  4.老子的辩怔法    “反者道之动”的辩证观    老子思想中辩证法的运用  5.老子与百家诸子    老子与儒家创始人孔子    老子与道家学说继承者庄子    老子与学术大师荀子    老子与法家代表韩非第二章 老子与道教  1.老子与道教经典    老子:道教教主    《道德经》:道教经典  2.《老子》与道教的基本内容    《老子》与道教教义    “道”和“德”    “玄”和“一”    “自然”和“无为”    《老子》与道教长生成仙说    《老子》与道教戒律第三章 老子与兵家谋略  1.源于兵家而高于兵家  2.老子对兵家战争观的影响  3.老子对兵家战略战术的影响第四章 老子的治国方略    1.“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    2.”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3.老子治国谋略在汉代的应用      老子无为政治理论的完善发展      践行老子思想的汉朝      唐政权中的老子思想第五章 老子的修身术  1.儒道互补,进退有据  2.宦海受挫,皈依老庄  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4.返朴归真,名士风度  5.知雄守雌,大德若谷第六章 老子的理想人格第七章 老子的管理之道第八章 老子的养生论附录一 《老子》全译附录二 主要参考书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易通老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慧通韩非子》《睿通孔子》《智通庄子》《易通老子》是一套丛书,购买前特地从图书馆借出来看过一部分,感觉挺好。作者对四位圣贤的思想学说解说的基本到位,没有像做学术研究那样探讨深究,适合品茗休闲时阅读。
    唯一不足的是从图书馆借出来的和网站上一样封面都是白色的,收到的货封面却是深黄色,或许是先入为主的因素吧,这个封面不太符合我的审美。
    总体评价:挺好!
  •   内容不错的一部书
  •   一下买了四本,但是看起来有些枯燥,需要认真去看
  •      《道德经》从高中就开始看,以为是处世哲学,对其中真正道理却始终含含糊糊的,今天闲着没事再看了一遍,才开始理解“道”与“名”,不知道理解是否有误,请指正。
       老子所说的道跟“梵”的概念相似,是世界的本体,或者它来源于不能命名的宇宙之本体。它是不可名说的,而是直接感知,不能说它是什么,也不知它从何而来(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但它对我们来说是真实可信的,因为它就是我们身体和万物的实质。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以为是这么个意思:道生宇宙,宇宙生主客体(比如人和外界),主体产生对世界的认知,因认知才有了万事万物的命名、分类、评价。所谓”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名就是语言了,语言产生判断:美丑、山恶、有无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以及相应的形象、共相,从而为两种基本心理欲求创造大量的条件;趋与避。
       所有这些万物包括人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人能见道的变化顺应道的趋势就不再感到约束,道的行为就是不断的变化流逝,然后再返回它的本源:虚静状态,因而道实际上是永恒的,人也可以成为永恒。
      认识道因而知道道的运转,因而知世事之变化,因而知无为(犹如顺水推舟)之方法,同时不再执着于自我,而生普遍的仁慈之心。
      通篇《道德经》,主要是提出一种社会理想,在这种理想下百姓安居乐业,人人幸福安康:圣人的修行方法,圣人之道行,圣人治理、教育国家、天下的方式。因而不是为人处事的哲学,为人处事的哲学实乃一种自利的规范,以为丢了芝麻捡了西瓜。圣人是完全舍弃个人得失的,虽然通篇讲述失与大得之对比让人误解,实际上是为了以小见大。这又说很像是吠檀多哲学的 “梵我不二论”了,以大我为我=以天下为我。
      “认识”道和遵循道的生活 的方法:
      1、去除功利、技巧的知识。
      2、避开五色、五音、无味等感官和心理欲望对象的刺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3、有意识的放弃功、利,自己持有的多余的东西。
      4、修习静、虚的心力功夫(致虚极守静笃。)。
      5、坚守信念,坚持不懈。不受它人影响。(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6、以善行善德来培养自己,虽然道是中性的,但是修行的时候善的一面有促进作用。
      7、从简单、小事、细节做起,时时注意,养成习惯。
      8、身体锻炼。
      
      贪得是老子说得最多的人的因素,“舍”是老子反复强调的。
      似乎通晓道的人有知悉古今的能力。
      所谓道德规范,都是一套维护各自自利条件或者只兼顾社会一部分或者大部分人之稳定生活秩序的标准: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ps:因为本书对《道德经》的翻译、解说不怎么样,所以才给三星。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