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杂病八大证治

出版时间:2005-6  出版社:人民军医大学  作者:王付  页数:399  字数:305000  

内容概要

这是一本很好的中医临床诊疗学参考书。作者针对基层医师临床工作中经常遇见的“疑难杂病”而又缺乏治疗方法的实际情况,以西医八大系统即:消化、呼吸、神经及精神、循环及血液、运动、泌尿、生殖、内分泌系统疾病分类法为“纲”,以中医的气、血、虚、寒、热、痰、湿、燥(风)八大证治辨别分型为“目”。在“目”中分设有:病因病理、辨别要点、辨证用方。在辨证用方中,详细地介绍了每一证型的辨证规则、治疗方案、代表方剂、方药组成、用药要点、随症加减等内容。本书坚持中西医结合的理念,开拓出一种新颖的辨证思路,启发读者怎样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如何正确地诊治临床上的疑难杂病,其内容丰富,提纲挈领,简明实用。适于各级中医、西学中临床医师及中医院校在校生、实习生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王付,男,1958年生,河南省济源市人,1989年研究生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任河南中医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河南省高校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主要从事《伤寒论》、《方剂学》教学、临床与科研工作,出版了大量研究应用《伤寒杂病论》的著作,代表著作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消化系统疾病概述 第一节 从气论治  一、病因病理  二、辨别要点  三、辨证用方 第二节 从血论治  一、病因病理  二、辨证要点  三、辨证用方 第三节 从虚论治  一、病因病理  二、辨别要点  三、辨证用方 第四节 从寒论治  一、病因病理  二、辨别要点  三、辨证用方 第五节 从热论治  一、病因病理  二、辨别要点  三、辨证用方 第六节 从痰论治  一、病因病理  二、辨证要点  三、辨证用方 第七节 从湿论治  一、病因病理  二、辨别要点  三、辨证用方 第八节 从燥论治  一、病因病理  二、辨别要点  三、辨证用方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概述 第一节 从气论治  一、病因病理  二、辨别要点  三、辨证用方 第二节 从血论治  一、病因病理  二、辨别要点  三、辨证用方 第三节 从虚论治  一、病因病理  二、辨别要点  三、辨证用方 第四节 从寒论治  一、病因病理  二、辨别要点  三、辨证用方 第五节 从热论治  一、病因病理  二、辨别要点  三、辨证用方 第六节 从痰论治  一、病因病理  二、辨别要点  三、辨证用方 第七节 从湿论治  一、病因病理  二、辨别要点  三、辨证用方 第八节 从燥论治  一、病因病理  二、辨别要点  三、辨证用方……第三章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第四章 循环系统及血液疾病第五章 运动(风湿及结缔组织)系统疾病第六章 泌尿系统疾病第七章 生殖系统疾病第八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附录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书摘病因病理     1·脾胃气虚  胃主受纳、腐熟与消磨水谷,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灵枢。玉版》日:“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如因饮食失节,或因过劳而虚损,或久病不愈,均可损伤脾胃,并进而演变为脾胃气虚病理病证。     2·中气下陷  脾主升清,主运化;胃主通降,主腐熟。脾胃气机和调,则清升浊降,脾胃纳运正常。假如脾气虚弱,生化气血不足,则可引起中气下陷,升举无力,以此而变生为中气下陷病理病证。     3·气虚气滞脾主运,胃主纳,纳则能食,运则能消。假如脾虚不运,胃虚不纳,脾胃气机壅滞,而不得升降,则可加重脾胃气机不纳不运,并进而变生为脾胃气虚气滞病理病证。     4·肝气郁结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如因情志不遂,或因所愿不得,均可引起肝气不得疏泄而郁结,导致疏泄失职,气机郁滞,以此而演变为肝气郁结病理病证。          5·肝气犯胃  胃气之所以能通降受纳水谷,是因为肝气疏泄条达。假如肝气郁滞而不能疏达胃气,胃气亦因之而郁滞。又因肝气逆乱,不能疏泄而犯于胃,则变为肝气犯胃病理病证。     6·肝郁脾虚肝气内郁,气机不利,则不能疏达脾气;或肝郁相克于脾,导致脾生化气血不足;或脾气虚弱而不能和调于肝,可引起肝气内郁,脾气愈虚,以此而演变为肝郁脾虚病理     7·气郁湿阻肝气既主疏达气机,又主疏泄水津运行。假如肝气郁滞,则气机不利,水津不行。又,气郁而不化湿,湿邪因P2之而内生,湿邪内生则又加剧气机壅滞,以此而演变为气郁湿阻病理病证。    二、辨别要点    1.脾胃气虚证临床表现以胃脘隐痛,食欲不振,食而不消为审证要点。    2.中气下陷证临床表现以脘腹坠胀,食后沉闷,神疲倦怠,气短乏力为审证要点。    3.气虚气滞证临床表现以脘腹胀满,四肢乏力,饮食不佳为审证要点。    4.肝气郁结证临床表现以情绪不佳,胸胁胀满,脘腹窜痛为审证要点。    5.肝气犯胃证临床表现以脘腹胀痛,胁胀或痛,或易怒为审证要点。         6.肝郁脾虚证临床表现以脘腹胸胁胀痛,以胀为主,食少便溏为审证要点。    7.气郁湿阻证  I临床表现以情志不遂,脘腹胀满,不思饮食为审证要点。    三、辨证用方    (一)脾胃气虚证    【辨证规则】以下6个方面,其中病变证机是辨证求机的必备条件,前3项中只要具备两项即第1项与第2项、或第1项与第3项、或第2项与第3项同时具备,即可辨为脾胃气虚证,至于其他方面均为临床上可能出现的症状表现,不可作为辨证中的必备条件,仅作为辨证时的参考。    1.主要症状  以胃脘隐痛,按之痛减,不思饮食为基本要点。P3    2.临床表现  少气懒言,语声低微,面色萎黄为审证要点。    3.检查体征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为辨证要点。    4.病证表现可能有饮食不消,或食入即吐。    5.病证表现可能有呕吐,或腹泻,或胃脘痞满。    6.病变证机是胃气虚弱而不能纳降,饮食不得下行,浊气壅滞于内。    【治疗方案】补中益气,健脾和胃。    【代表方剂】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药组成】人参去芦、白术、茯苓去皮、甘草炙,各10g。    【用药要点】方中人参甘温益气,补益胃气,生化气血;白术甘温而燥,善补脾气和胃;茯苓甘淡渗湿,通利降浊;甘草甘平补益胃气。    【随症加减】若脘腹疼痛明显者,加芍药、甘草以缓急止痛;若呕吐明显者,加半夏、竹茹以和胃降逆止呕;若气虚明显者,加黄芪、山药以健脾益气和胃;若大便溏泻者,加扁豆、薏苡仁以健脾利湿止泻等。    (二)中气下陷证    【辨证规则】以下8个方面,其中病变证机是辨证求机的必备条件,前3项中只要具备两项即可辨为中气下陷证。其他方面均为临床可能出现的症状表现,仅作为辨证时的参考,不作为辨证中的必备条件。    1.主要症状食后沉闷,面色不荣为基本要点。    2.临床表现  以语声低微,倦怠乏力,头晕目眩,或自汗为审证要点。         3.检查体征以舌淡,或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无力为辨正要点。        4.病证表现可能有不思饮食,胃脘或胀或痛。    5.病证表现可能有或发热,或自汗,或口渴欲饮热水。P4    6.病证表现可能有久泻,久痢,或脱肛。    7.病证表现可能有月经过多,或崩漏,或子宫脱垂。    8.病变证机中气虚弱,中气不升,清气下陷,浊气壅塞。【治疗方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脾胃论》)【方药组成】黄芪3g,甘草炙1.5g,人参去芦0.9g,当归酒焙干或晒干3g,橘皮不去白O.9g,升麻0.9g,柴胡O.9g,白术0.9g。(编者注:若用汤剂可在原方用量基础上加大5倍)    【用药要点】方中以人参、黄芪补中益气;以升麻、柴胡,以升举阳气;白术健脾益气,生化气血;当归补血,以使气从血中而生;橘皮调理中气;甘草助黄芪、人参益气,以使脾气能升达阳气,并能调和诸药。    【随症加减】若腹胀明显者,加枳实、厚朴以行气消胀;若食不消者,加麦芽、莱菔子以消食化滞;若大便溏者,加茯苓、扁豆、山药以益气健脾渗湿;若嗳气者,加丁香、旋覆花以降气止逆等。    (三)气虚气滞证    【辨证规则】以下6个方面,其中病变证机是辨证求机的必备条件,前3项中只要具备两项即可辨为气虚气滞证,至于其他方面均为临床可能出现的症状表现,仅作为辨证时的参考,不作为辨证中的必备条件。    1.主要症状以脘腹胀满或疼痛,呃逆,或嗳气为基本要点。    2.临床表现  以少气乏力,四肢倦怠,面色不荣为审证要点。    3.检查体征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为辨证要点。    4.病证表现可能有不思饮食,或恶心呕吐。    5.病证表现可能有胸胁胀满,或叹息,或大便不调。P5    6.病变证机  是中气虚弱,气机壅滞,浊气不降,清气不升。    【治疗方案】温运脾气,行气除满。    【代表方剂】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伤寒杂病论》)    【方药组成】厚朴炙,去皮24g,生姜切24g,半夏洗12g,甘草炙6g,人参3g。    【用药要点】方中厚朴苦温,苦以下气除滞,温以行气消满,使脾胃气机得以畅通;半夏、生姜宣降气机,调理脾胃,降浊升清;人参温补脾胃,使脾胃主运主纳;甘草补中,并调和诸药。    【随症加减】若气虚明显者,加黄芪、白术以益气健脾;若腹痛者,加白芍、木香以行气通络止痛;若便溏者,加茯苓、山药以渗湿止泻;若脾虚湿盛者,加薏苡仁、扁豆以利湿健脾等。    (四)肝气郁滞证         【辨证规则】以下8个方面,其中病变证机是辨证求机的必备条件,前3项中只要具备两项即可辨为肝气郁滞证,至于其他方面均为临床可能出现的症状表现,仅作为辨证时的参考,不作为辨证中的必备条件。    1.主要症状  以胸胁或脘腹胀满,或疼痛为基本要点。    2.临床表现有情绪低落,表情沉默,或情绪急躁为审证要点。    3.检查体征舌偏红,苔薄或黄,脉弦为辨证要点。    4.病证表现  因精神因素而诱发或加重。    5.病证表现可能有心悸,或咳嗽。    6.病证表现  可能有泄利下重,或小便不利。    7.病证表现女子往往有乳房胀痛,痛经,或月经不调。    8.病变证机是厥阴肝气郁滞,气机不畅,浊气逆乱。    【治疗方案】疏肝理气,调理气机。    【代表方剂】  四逆散(《伤寒杂病论》)P6    【方药组成】柴胡、枳实破、水渍、炙干、芍药、甘草炙各12g。    【用药要点】方中柴胡既能疏肝解郁,又能升达阳气;芍药敛阴柔肝,泻肝缓急,和血通痹,固藏肝血;枳实行气破滞,解郁降逆,降泄浊气;甘草益气,并调和诸药。    【随症加减】若嗳气频频者,加旋覆花、陈皮以降逆和胃;若胸脘不舒者,加川芎、代赭石以平肝降逆下气;若食滞腹胀者,加神曲、山楂、鸡内金、莱菔子以消食化滞;若胸胁胀痛,加香附、木香、枳实以行气消胀除满;若女子月经不调,或痛经,加当归、丹参、桃仁、红花以活血化瘀调经等。    (五)肝气犯胃证    【辨证规则】以下6个方面,其中病变证机是辨证求机的必备条件,前3项中只要具备两项即可辨为肝气犯胃证,至于其他方面均为临床可能出现的症状表现,仅作为辨证时的参考,不作为辨证中的必备条件。    1.主要症状  以胃脘胀满或疼痛,或胁肋胀痛为基本要点。    2.临床表现  以吞酸嘈杂,烦躁或易怒为审证要点。    3.检查体征  以舌苔薄或黄,脉弦或紧为辨证要点。    4.病证表现可能有呃逆嗳气,饮食不消。    5.病证表现可能有情绪低落,不欲言语。    6.病变证机是肝气郁滞,气机不利,其气犯胃,浊气壅滞而不降。    【治疗方案】疏肝理气,降逆和胃。    【代表方剂】三皮二香一黄汤(《中西医结合诊治胃痛胃胀100法》)    【方药组成】陈皮10g,青皮8g,香橼皮6g,木香3g,香附10g,大黄3g,清半夏12g,槟榔10g。    【用药要点】方中陈皮、青皮、香橼皮,以疏肝理气和胃,调P7理气机;木香、香附、槟榔,以理气导滞,下气宽胸;半夏以降逆和胃止呕。    【随症加减】若口苦嘈杂,加黄芩、栀子以清热降逆;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枳实以泻热降浊;若胃热上逆明显者,加竹茹、代赭石以清降止逆;若疼痛明显者,加川楝子、延胡索以理气止痛,活血祛瘀等。    (六)肝郁脾虚证    【辨证规则】以下6个方面,其中病变证机是辨证求机的必备条件,前3项中只要具备两项即可辨为肝郁脾虚证。至于其他方面均为临床可能出现的症状表现,仅作为辨证时的参考,不作为辨证中的必备条件。    1.主要症状  以脘腹胀满或疼痛,或胸胁胀痛为基本要点。    2.临床表现以情志不畅,或头晕目眩为审证要点。    3.检查体征以舌苔白腻,脉弦或虚为辨证要点。    4.病证表现可能有大便不调,或头痛。    5.病证表现女子常常有月经不调,或乳房胀痛,或痛经。    6.病变证机是肝气郁滞,脾气虚弱,气血生化不足。    【治疗方案】疏肝解郁,健脾养血。    【代表方剂】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药组成】  柴胡去苗、茯苓去白、白术、当归去苗,锉,微炒、芍药各30g,甘草微炙赤15g。    【用药要点】方中柴胡疏肝解郁,调理气机;白术健脾益气,扶脾和肝;当归补血营肝;芍药与柴胡相用,一疏一敛,调和肝气;茯苓益气,助白术健脾,并渗利浊邪;薄荷疏肝理气醒脾;生姜调和脾胃;甘草益气,并调和药性。    【随症加减】若有阴虚者,加麦冬、沙参以滋阴柔肝;若肝郁化火者,加丹皮、栀子以清肝泻火;若饮食不佳者,加麦芽、莱P8菔子以疏肝消食等。    (七)气郁湿阻证    【辨证规则】以下6个方面,其中病变证机是辨证求机的必备条件,前3项中只要具备两项即可辨为气郁湿阻证,至于其他方面均为临床可能出现的症状表现,仅作为辨证时的参考,不作为辨证中的必备条件。    1.主要症状  以脘腹胀满或疼痛,或胸胁胀痛为基本要点。    2.临床表现以情志不畅,四肢困重,或头昏沉为审证要点。    3.检查体征以舌淡,苔白腻,脉缓为辨证要点。    4.病证表现可能有大便不调,或有腹中浊气上逆。    5.病证表现可能有呕吐,恶心,或吞酸嘈杂。    6.病变证机是气机郁滞,气不化湿,湿邪内阻,浊气壅滞。    【治疗方案】理气化湿,温中和胃。    【代表方剂】理气化湿汤(《中西医结合诊治胃痛胃胀100法》)    【方药组成】柴胡12g,香附12g,生薏苡仁20g,扁豆10g,厚朴10g,桂枝10g,清半夏12g,白术10g。    【用药要点】方中柴胡、香附,以疏肝行气,调理中气;薏苡仁、扁豆,以健脾化湿;厚朴以下气除满消胀;桂枝以温阳化气化湿;半夏以降逆燥湿,和胃止呕;白术以健脾燥湿,以绝湿邪变生之源。    【随症加减】若气郁明显者,加木香、砂仁以行气导滞;若口淡无味者,加茯苓、苍术以渗湿燥湿;若脘腹胀者,加陈皮、莱菔子以行气消胀除满;若大便溏者,加茯苓、猪苓以渗利水湿等。P9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疑难杂病八大证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没有新意,大部分用的都是经方。
  •   我父亲看这个作者的书,他说很好,帮他解决了不少问题,写的角度很独特,谢谢作者及卓越!
  •   王付的书不可信。他的方剂学视频讲稿,里面很多内容都是胡说八道,哗众取宠,什么不做检查就能判别缺血性还是出血性中风,要是信以为真势必要耽误性命的。
  •   在网上看过王教授讲课,联系这本书,感觉王教授也是位不拘一格的高师了,若把这本书掌握,辨证水平上一个层次,乃当代《类证治裁》。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