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5-5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徐小云编 页数:308 字数:237000
内容概要
吉尔吉斯斯坦为我国西邻,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接壤。吉尔吉斯斯坦地处山区,河流、湖泊众多,自然资源丰富,水电是重要的出口资源。 吉尔吉斯斯坦同我国有11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早在2000多年前,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就把我们两国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最近十多年来,两国的交往更加频繁,诸多领域的合作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作者简介
刘庚岑,1940年5月生于河南省南阳市。1964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长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研究员。1990年4~6月和1999年4-10月,曾分别赴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和吉尔吉斯国立民族大学进行学术访问。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世界研究中心
书籍目录
吉尔吉斯斯坦驻华大使序 导 言 第一章 国土与人民 第一节 自然地理 一 地理位置 二 行政区划 三 地形特点 四 山脉 五 河流与湖泊 六 气候 第二节 自然资源 一 土地资源 二 水力资源 三 生物资源 四 矿产资源 第三节 居民 一 人口 二 语言和文字 三 居民的民族构成与宗教信仰 四 重要节日 第二章 简史 第一节 远古时期 第二节 中世纪时期 第三节 16~18世纪时期 一 天山吉尔吉斯人归属蒙兀儿斯坦 二 天山吉尔吉斯人与哈萨克人结盟 三 叶尼塞河流域吉尔吉斯人大批西迁中亚 四 浩罕与吉尔吉斯人结盟 五 蒙古准噶尔部控制中亚吉尔吉斯人 六 中亚吉尔吉斯人归属中国清朝管辖 第四节 浩罕统治时期 第五节 沙俄统治时期 一 沙俄征服吉尔吉斯斯坦 二 沙俄的殖民统治 三 吉尔吉斯人民的抗俄斗争 第六节 苏联时期 一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二 大清洗年代 三 卫国战争年代 四 战后社会主义建设的恢复和发展 五 为共和国独立而努力 第七节 历史文化名人 一 莫尔多·尼亚兹 二 特尼别克 三 托戈洛克·莫尔多 四 托克托古尔·萨特尔干诺夫 五 莫尔多·克雷奇·沙梅尔卡诺夫 六 奥斯摩尼胡力·博列巴拉耶夫 七 阿勒·托霍姆巴耶夫 八 阿勒胡力·奥斯摩诺夫 九 钦吉斯·托列库洛维奇·艾特马托夫 第三章 政治 第一节 政治制度概述 一 独立前的政治体制 二 政治体制的演变 第二节 国旗、国徽和国歌 一 国旗 二 国徽 三 国歌 第三节 宪法 一 制宪过程 二 现行宪法的立宪原则与基本内容 第四节 总统 一 总统职务的设立与历次总统选举 二 总统的任职资格与任职期限 三 总统的选举程序 四 总统的地位与职权 五 总统的解职或罢免 六 总统的办公机构 七 总统的安全和生活保障 八 前总统的待遇和保障 九 现任总统简历 第五节 议会 一 议会的演变 二 议会的地位与构成 三 议会代表 四 议会活动 五 议会职能 六 现任议长简历 第六节 政府 一 政府的地位与组成 二 政府的组建程序与机构设置 三 政府及总理的职能 四 政府的更迭与解散 五 现任政府总理简历 第七节 司法机关 一 法院 二 检察院 第八节 国家的地方管理与地方自治 一 地方行政机关 二 地方自治 三 地方自治机关 四 地方会议的职能 五 地方会议代表 第九节 政党与社会团体 一 政党制度的演变 二 对政党和社会团体的法律规定 三 主要政党 四 主要社会团体 第四章 经济 第一节 概述 一 经济发展历程 二 经济体制改革 三 经济发展战略 第二节 农业 一 概况 二 种植业 三 畜牧业 四 林业 第三节 工业 一 概况 二 燃料动力工业 三 有色冶金工业 四 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业 五 轻工业 六 食品工业 七 木材、木材加工和纸浆造纸工业 八 建材工业 第四节 建筑业 第五节 交通运输与邮电通信 一 交通运输 二 邮电通信 第六节 商业 第七节 财政与金融 一 财政 二 金融 第八节 对外经济关系 一 对外贸易 二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三 自由经济区 第九节 旅游 一 旅游景观 二 旅游业的现状 三 重要旅游城市 四 与中国相邻三州简况 第五章 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第一节 居民生活 一 苏联时期的居民生活 二 独立后的居民生活 第二节 社会保障 一 苏联时期的社会保障 二 独立后的社会保障 第六章 民族与宗教 第一节 民族概况 一 民族构成 二 吉尔吉斯民族的形成 三 主要少数民族 四 跨界民族 第二节 民族风俗习惯 一 与婚姻有关的风俗习惯 二 与分娩有关的风俗习惯 三 与丧葬有关的风俗习惯 四 与宗教信仰有关的风俗习惯 五 与待客和馈赠有关的风俗习惯 六 与居住有关的风俗习惯 七 与服饰有关的风俗习惯 八 与饮食有关的风俗习惯 第三节 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一 民族关系 二 民族政策 第四节 宗教概况与宗教政策 一 宗教概况 二 独立后的宗教政策与宗教管理工作 第七章 军事 第一节 武装力量的组建过程与现状 一 组建过程 二 构成与现状 三 军事指挥机构 第二节 军事思想 一 建军原则 二 军事学说 第三节 军费与兵役制度 第四节 主要军事活动 一 痛击来犯之敌 二 参加军事演习 三 开始执行守边任务 第八章 教科文卫、体育、新闻 第一节 教育 一 独立前教育简况 二 教育事业现状 三 主要高等学校 第二节 科学 一 科学事业发展简况 二 自然科学 三 社会科学 四 技术科学 第三节 文学艺术与文化设施 一 文学 二 艺术 三 文化设施 第四节 医疗卫生 第五节 体育 第六节 新闻出版 一 新闻媒体简况 二 新闻媒体的工作方针 三 出版、电视、广播和书刊简况 第九章 外交 第一节 外交方针政策 一 国家独立后的外交概况 二 外交政策特点 三 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与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关系 一 同俄罗斯关系 二 同独联体其他国家关系 第三节 与欧洲国家关系 一 同德国关系 二 同法国关系 三 同英国关系 四 同匈牙利关系 五 同捷克关系 六 同波兰关系 七 同斯洛伐克关系 八 同瑞士关系 九 同欧盟关系 第四节 与美洲国家关系 一 同美国关系 二 同加拿大关系 三 同古巴关系 第五节 与亚洲国家关系 一 同日本关系 二 同土耳其关系 三 同伊朗关系 四 同巴基斯坦关系 五 同印度关系 六 同韩国关系 七 同马来西亚关系 八 同蒙古关系 九 同阿富汗关系 第六节 与中国关系 一 对华政策 二 同中国的政治关系 三 同中国的经济关系 第七节 与国际组织关系 一 同联合国关系 二 同独联体关系 三 同上海合作组织关系 四 同北约关系 五 同欧安组织关系 六 同中西亚经济合作组织关系 七 同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系 八 同世界贸易组织关系 九 同其他国际金融机构的关系 附录 一 吉尔吉斯斯坦独立后历任国家领导人一览表 二 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领导人互访一览表 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吉尔吉斯斯坦,也称吉尔吉斯共和国,位于中亚东北部。面积19?99万平方公里;人口501万(2003年1月1日)。 吉尔吉斯斯坦原是苏联一个加盟共和国。1990年12月15日,发表“主权宣言”。1991年8月31日,宣布独立。1992年3月2日,加入联合国,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员。“吉尔吉斯斯坦”在突厥语中是“吉尔吉斯人的国家”或“吉尔吉斯人生活的地方”的意思。关于“吉尔吉斯”的族名来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吉尔吉斯”是指“四十‘百户”,也就是“四十个部落”;有人说,“吉尔吉斯”是指“四十个姑娘”;有人把“吉尔吉斯”解释为“草原人”,也有人认为“吉尔吉斯”是“黑头发人”的意思。吉尔吉斯斯坦是多民族国家,共有90多个民族。其中,吉尔吉斯人是主体民族,共计333?3万多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6?9%(2003年1月1日)。 吉尔吉斯斯坦自然资源丰富。主要矿产是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其中,汞和锑是该国优势矿产,其产量在独联体国家名列前茅。吉尔吉斯斯坦地处山区,河流、湖泊众多。水电是重要的出口资源。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小巧玲珑,素有“花园式城市”的美名;有“热湖”之称的伊塞克湖,山水相映,风光旖旎,是闻名遐迩的旅游、疗养胜地。 吉尔吉斯斯坦是我们西部的友好近邻,两国拥有11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早在2000多年前,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就把我们两国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1991年12月27日,中国承认吉尔吉斯斯坦独立。翌年1月5日,中吉正式建交。最近十多年的事实充分证明,我们是好邻居、好伙伴和好朋友。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和睦相处,在政治、经贸、文教、科技和军事等诸多领域的合作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持编纂的《列国志》系列丛书中的一卷。编写该书的目的是向国内读者全面介绍吉尔吉斯斯坦的有关情况。本书资料主要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书籍和报刊,也参考了国内出版物和其他国家的有关资料。其中,重要参考资料是O.伊布拉伊莫夫主编的《吉尔吉斯斯坦百科全书》(比什凯克2001年俄文版)、王沛教授主编的《中亚四国概况》(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年8月版)和马大正、冯锡时先生主编的《中亚五国史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2月版)。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曾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领导和该所中亚研究室、图书资料室和科研处有关同志的支持。吉尔吉斯斯坦驻华大使埃尔兰·阿勃德尔达耶夫先生在百忙中为本书认真作序。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张达楠教授、张森教授、中央民族大学胡振华教授和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艾莱提·托洪巴依先生的帮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为本书出版发行也付出了大量心血与汗水。在此,谨向上述部门和各位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我们在着手编写本书时曾制定出“全、新、准”三字方针。“全”即本书内容、资料要齐全;“新”即引用的数字、资料要新;“准”即要求在取材、阐述方面要尽量准确,力争奉献给读者一本真实可信的《吉尔吉斯斯坦》。然而,由于搜集到的资料有限和作者水平有限,加之本书内容广泛,上述三字方针没有完全做到,还可能有疏漏甚至错讹之处。恳请读者朋友谅解和指正。 作者 2004年5月1日
编辑推荐
吉尔吉斯斯坦驻华大使序 尊敬的中国朋友们: 吉尔吉斯斯坦经受住了历史性挑战,克服了各种暂时困难,现在正处于本国发展的重要阶段。由吉尔吉斯共和国总统阿斯卡尔·阿卡耶夫开创的改革已进行了12年。由于坚持不懈和目标明确的努力,国家在形成民主社会和建立市场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和进步。 吉尔吉斯斯坦认为发展和加强同外国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方面,我想特别自豪和非常满意地指出,吉中关系堪称国家间合作的典范。 吉中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与合作源远流长。历史学家们把两国关系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当时伟大学者司马迁在其名著《史记》中首次提及“吉尔吉斯”这个民族名称。 在吉尔吉斯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以来的最新时期,双边合作已进入一个最高的发展阶段。根据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的原则,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所有问题。在这方面,2002年6月吉尔吉斯共和国总统阿·阿·阿卡耶夫访华期间根据双方意愿签署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对两国的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总体上规划了在业已开始的21世纪共同发展的前景。 我相信,《吉尔吉斯斯坦》能使中国读者得到有关吉尔吉斯斯坦非常充分而又全面的信息,能使他们更好地知悉和了解吉尔吉斯斯坦的国家制度以及她所执行的对内对外政策。 借此机会谨向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者为出版《吉尔吉斯斯坦》所做的不懈努力表示感谢。 致以最良好的祝愿。 吉尔吉斯斯坦驻华特命全权大使 埃尔兰·阿勃德尔达耶夫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