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1 出版社:7-80188 作者:张志军 页数:22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如何去现实地定位佛教与现实人生、与社会大众之间的关系,对佛教的存在和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佛教的兴由是,佛教的衰亦由是。看看历史上佛教兴衰跌宕的轨迹,不难发现这一规律。
作者简介
张志军,男,1958年出生,籍贯:河北行唐。作为知青插队两年——农;入伍参军5——兵;化肥厂钳工——工;而后读中文系——学;做过文学期刊编辑,专业作家,90年代初,文人下海浪潮中,到一家影视中心任总编辑——商;曾经爱文——写过一些小说,散文之类的汉字;曾以爱
书籍目录
《生活禅系列丛书》总序什么是禅第一则 希迁寻思 禅机链接 磨难的恩赐第二则 石头路滑 禅机链接 奇妙的禅机第三则 大颠禅师与大儒韩愈 禅机链接 宋代名相张商英第四则 天然自成 禅机链接 两个退学的医生第五则 丹霞烧木佛 禅机链接 斯米顿的悲剧第六则 如何是诸佛之师 禅机链接 回转身跳出误区第七则 不许夜行 天明须到 禅机链接 “晒蜡”法师第八则 蚊子叮铁牛第九则 药山禅要第十则 云的青天水在瓶第十一则 生命的升华第十二则 洛甫得救第十三则 空中一片石第十四则 渐源吊孝第十五则 云岩悟道第十六则 无情说法第十七则 洞山寒暑第十八则 死猎之头无价第十九则 龙牙云游第二十则 神仙佳肴第二十一则 曹洞危机第二十二则 大阳断腕第二十三则 美食不中饱汉食第二十四则 实话实说附:本书禅宗人物法脉传承表后记
章节摘录
翠微无学神秘地一笑,说:“等到没人时再对你说。” 其实,师父已经将禅机阖盘端到了令遵面前。可惜,他未能领会。过了一会,方丈中其他参禅问道的弟子们陆续离去,令遵说: “没有人啦,请师父告诉我。” 翠微走下禅床,领着他来到寺院后面的竹园。好一个清静去处: 老竿苍劲如铁,新竹青翠欲滴;风来碧波荡漾,风止亭亭玉立。 令遵就像一个盲人,大好景色视而不见,心思仍在原地打转。他又一次说:“没有人了,请和尚说。” 心中无声的叹息,宛若无名野花,在寂寥的荒原悄然凋谢了。 翠微无奈,只好像当年的祖师们教导他一样,不惜亲自走进泥水中。他指着竹子问:“这一根为什么这样长?那一竿为啥那样短?” 古人说,青青翠竹,无非法身。长短也好,粗细也罢,都是法性的显现。同时,法性妙用无穷,所以竹子粗细不同,高低各异。世界上绝对没有两片相同的竹叶。——这些都是禅的真谛呀! 翠微禅师的苦心,终于等来了旷世奇僧——投子大同。 投子大同问: “不知二祖慧可初次见到达摩,有什么收获?” 翠微禅师直视着他的眼睛,反问: “你现在看到我,又有什么收获呢?” 投子大同一听此言,马上契入了玄妙的禅机。 一天,翠微禅师正在法堂中行香(坐禅中间的散步),投子大同迎上前来,合什问道:“请问师父,达摩祖师西来的秘密旨意,你如何传示呢?” 翠微闻听此问,立刻停止了脚步,久久伫立,不言也不动。 投子大同没听到师父回答,催促道: “请师父传示。” 翠微一蹙眉头,粗声咆哮: “难道还要第二勺脏水吗? 投子一机灵,马上想起了《维摩经》中有关菩萨入“不二法门”的故事: 经中32位大菩萨各自阐释了自己对入不二法门的看法。文殊菩萨说: “我的看法是这样:对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也不在于问与答,这就是入不二法门。”文殊菩萨的看法是“以无言遣有言”,扫荡一切,泯除所有的相对性,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他仍然是用语言表达的,恰似灵龟拽尾,笤帚扫地,最终还是留下了痕迹。最后,文殊问维摩诘对“不二法门”的看法如何?维摩大士默然不语。 默然不答,就是最高明的回答! 达摩祖师曾经询问慧可对于佛法的心得,二祖的回答就是默然无言。 现在。师父翠微无学的伫足不言,也就是对禅法最准确、最生动、最形象、最活泼的传示。 投子大同终于被师父的“第二勺脏水”浇醒,赶紧跪拜致歉。 师父翠微看他弯腰屈膝,开玩笑说 “千万别把根儿窝憋住。” 投子长啸一声,宛若蛟龙出水 “冬去江潮阔,春来山自青!” 禅机链接 回转身跳,出误区 20世纪50年代,是晶体电子高速发展时期。晶体管需求急剧膨胀,全世界都在研究晶体管的制造原料——锗。根据一般性的常识,人们自然而然认为,若想制造出性能最好的晶体管,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将锗提炼的更纯。 日本是晶体管生产大国,当然也有许多机构投入了这方面的科研。其中,新力公司的江崎博士与助手黑田百合子也就此进行着不懈的探索。为了将锗提炼得更加纯净,他们挖空l心思,想尽了各种办法。然而,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纯净,总是难免参入一些微量杂质。由于杂质含量不同,所以每次测量的数据也就不尽相同。 这时,他们不得不进行反思:研究这一问题的目的,无非是为了用锗制造出更好的晶体管,为什么一定要将手脚限制在将锗提炼得更纯这一点上呢, 于是,他们摆脱自己给自己戴上的紧箍咒,去掉锗纯净与否这个前提,将主要精力放在怎样使锗制造出性能更优越的晶体管上。因此,他们突破原来的框框、另辟蹊径、反其道而行之——即,有意识地一点点增加杂质,看它究竟能制造出什么样的晶体管。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当他们将锗的纯度降低到原来的一半时,奇迹发生了——一种最理想的晶体管就此诞生了! 这项发明一举轰动了世界,为晶体管成本大幅度降低、电子工业迅猛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因此,将崎博士荣获了诺贝尔奖。 1934年,美国的比罗兄弟发明了圆珠笔。因为它具有不用灌墨水、可以复写、不污染纸、使用方便等特点,一经推出就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然而,它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写到20000字左右,笔芯上的圆珠就会因磨损而变小,轻则漏水,重则圆珠脱落,无法再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这一问题严重影响了圆珠笔的销路。风靡一时的圆珠笔渐渐被人冷落。 全世界精明的商家都看到了圆珠笔潜在巨大的商机,所以,许多国家的生产厂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这一难题进行研究。既然圆珠是因磨损而变小,人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当然就集中在用更耐磨的金属材料来制造滚珠,从而延长圆珠的使用寿命。 但是,新的问题却因此产生了:采用新材料,要么制造工艺复杂,加工成本大幅度提高;要么原料珍贵,得不偿失……。总而言之,圆珠寿命问题没有得到理想的解决。 精明的日本青年中田藤三郎想:何必困在圆珠耐磨与否的思路上呢?圆珠笔能顺利书写20000字,对于书写工作,已经是个很大的数字了;比起需要不断灌水的钢笔来,省去了不少麻烦,可以说,它已经是一支方便使用的好笔了。于是,他改变了解决问题的方向——不是改进笔头上的圆珠,而是改变笔杆,使之变细、变短,只灌进大约能书写15000字的油。也就是说,他设计的圆珠笔,是一种在圆珠磨损到无法使用之前先用完了油的笔。困扰众多研究者很长时间、令大家头痛不已的难题,就这样轻而易举解决了。 为什么总是别人发明,而由日本人成功利用? 中国的禅传入日本之后,其深远影响无所不在。茶道,剑道,花道……衣食住行,日本人的生活态度,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无不受到禅的启发,所以,类似于“褚的纯度”与“圆珠笔”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日本的有很多、很多。因此,有人说,日本是世界上最精明的国家。 及时转身。是一种摆脱困境的方法。 ……
媒体关注与评论
总序 《生活禅系列丛书》 有不少学者常常这样讲:“佛教产生于印度,发展于中国,开花结果于日本。”每次听到这话,总不免要兴起许多感慨来。在宋以前,我国佛教非常发达,当时有八个主要的大宗派,其中禅宗是最具有中国特色、最能体现佛陀本怀的一大宗派。那时禅宗的法脉几乎遍及整个大江南北,并东传日本、韩国,南达越南等地。南宋以后,我国佛教开始慢慢走向衰落。到了近代,佛教的影响力就更小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想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恐怕与中国后期的佛教脱离社会现实的修行作派有关。 由此我想到了一个观点,就是:如何去现实地定位佛教与现实人生、与社会大众之间的关系,对佛教的存在和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佛教的兴由是,佛教的衰亦由是。看看历史上佛教兴衰跌宕的轨迹,不难发现这一规律。 佛陀在世的时候,印度思想界极其纷乱复杂,各种思潮迭起。在这种情况下佛教能够兴起并迅速在社会上传播开来,成为一种为绝大多数人乐意接受的社会主导思潮,这同佛陀反对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关注世间伦理道德和终极价值关怀的建立,关注人生的痛苦与解脱以及心灵的净化、社会的祥和、世界的和平这一既出世又入世的做法有直接的关系。读一读《阿含经》,我们会感觉到佛陀的讲法非常亲切平和,生活气息很浓,对当时印度的社会道德生活、精神生活和良好社会秩序的建立起了极大的作用。 到了部派时代,由于上座部比丘比较保守,拘泥教条,从而导致了佛教渐渐地脱离了现实生活和社会人群,成了一种经院式的学说。于是从大众部中衍生出来的大乘佛教,在日益抬头的婆罗门教的刺激下,开始了一种意义重大的对上座部佛教的运动,重新把佛教从山林中为少数人所独享的状态拉回到现实人群,高扬佛教“利乐有情、庄严国土”的大乘菩萨精神,从而使佛教爆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这一运动对后来的佛教乃至对整个东方文明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再回过头来看看中国的佛教。在唐代,我国佛教的宗派很多,但是这当中也存在着一个弊端,那就是佛教学术化的倾向日益浓厚,忽视了在现实生活中对佛法的真修实证,从而使佛教变成了一种远离社会的知识。这样一来,佛教现实生活的基础和适应能力也就变得很脆弱了,因此当会昌法难一来,顷刻之间,禅宗以外的各大宗派的寺院和经典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昔日的繁华也就不再存在了。若不是禅宗以其扎根现实生活、于当下关怀生命的觉悟和解脱以及自食其力、注重真修实证的宗风使佛教具有了强大的生存能力,从而使佛法的慧命以一种生活方式得以延续,恐怕佛教早就完了。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是禅宗一度拯救了中国佛教。 历史告诉我们,佛教的兴盛和繁荣离不开现实生活,离不开社会人群,佛教存存的价值不仅要通过个体的解脱这一出世的方式表现出来,同时还要通过帮助社会确立和完善健康的道德体系、积极的人生价值关怀、依正不二的环保意识,通过净化人心、祥和社会、维护世界和平等等入世的方式表现出来,而且这两者在时空上是不能够分开的。 中国佛教经过近百年的沧桑磨练,早已是积重难返了,加上文化大革命期间又遭受了一场空前的浩劫,可以说是元气大伤。 ……
编辑推荐
一个无与伦比的美妙世界,一个平淡而又神奇的世界,一个充满智慧与机趣的世界。好的东西,请朋友一起欣赏。于是,沐手焚香,数载伏案,就有了呈献在您面前的这套《禅机·智慧》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