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征信法律框架研究

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  作者:李清池,郭雳 著  页数:20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透过比较法的视角,结合经济学研究成果,探讨如何建立我国信用征信体系的法律框架。研究发现:当前情况下,信息分享与隐私权保护有必要共同强化,协调发展。书中重点研究了两个紧密相关的问题,即政府应当扮演的角色以及征信法律规则的设计,深入讨论:如何建立有效的信用征信体系,包括征信机构的模式选择、政府怎样对征信业进行监管;法律如何保护信息主体的权利,包括国际立法实践经验、以及我国已有信用征信法规的检讨与改进。结尾部分作者分析了我国信用征信法律建设的可行模式和应当重视的法律问题。

作者简介

李清池,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讲师。福建人,法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与美国耶鲁大学,曾在《中国社会科学》、《北京大学学报》、《比较法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书籍目录

总序序言导言第一章  分析框架与研究要点  一、分析框架  二、研究要点第二章  征信法律关系与基本原则  一、信用征信法律关系  二、征信立法的基本原则第三章  政府在征信体系建立中的角色  一、征信机构模式的选择  二、发挥政府的积极角色  三、征信业的监管第四章  征信立法比较研究  一、美国的征信立法  二、欧盟的征信立法  三、比较法的经验总结第五章  我国征信法律程序的完善  一、征信的范围  二、信息主体的选择权  三、异议信息的更正程序  四、信息的使用规则  五、侵权救济第六章  企业征信法律问题  一、企业征信的特点  二、企业征信规制第七章  立法建议结语参考文献附件1  欧洲议会与欧盟理事会1995年10月24日关于个人数据处理的个人权利保护及此类数据自由流动的指令附件2  公平信用报告法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分析框架与研究要点  本章从信用征信制度的经济学理论与实证研究出发,提出了本书的分析框架,即信用征信立法与政府监管必须平衡信息分享与个人隐私权保护这两方面的利益,才能达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在此基础上,本书提出重点研究两个紧密相关的法律问题,即信用征信法律规则的设计,以及政府在其中应当扮演的角色。  一、分析框架  信息的供给对于信贷市场的运行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从现有文献来看,针对信贷市场中信息不对称与信贷供给关系的研究是一个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的领域。①对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问题的研究做出首要贡献的是经济学家乔治.阿克罗夫,他通过二手车交易市场的研究,说明改善信息有助于促进商业交易和市场的发展。②随后,另一位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将信息不对称模型引入了保险和信贷市场。③他与合作者证明,由于信贷市场中的交易要跨越时空,接受信用一方对提供信用一方的价值回报存在滞后性,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借款人对自己的信用状况和还款风险等方面有更清楚的认识,而贷款人则较难获得这方面的真实信息,这就是彼此的信息不对称;在这种情况下,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导致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如果贷款人之间能够分享借款人的信用信息,将有助于提高信贷市场的效率。随后的研究者开始强调从信息的角度来解释金融机构的性质。例如,有学者认为,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擅长于信息——其客户偿还贷款与其他交易的数据——的收集与使用,由此发挥了配置市场资源的作用。④基于其在信息不对称领域的开创性研究,阿克罗夫和斯蒂格利茨在2001年被授予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信用征信法律框架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做论文查资料,还不错的,书内容很丰满
  •   good for professional use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