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4 出版社:经济日报 作者:代雪峰 页数:258
Tag标签:无
前言
早在两年前,就知悉雪峰应邀在新浪开博写下他的点滴投资感悟,两年来不时到他的博客上拜读文章,受益颇多,一直希望他能将他的感悟用书籍形式予以记录。今喜闻经济日报出版社欲将这些文字结集出版,特此祝贺并应邀写序。 忆起几年前,本人仍任职研究员,经常有机会到内地出差,介绍香港金融市场机制及美国市场状况。和我一起同行做演讲的代雪峰初给我的印象是一位年轻有礼貌的同事。在一次机构投资者说明会上,我们分别就港股及内地A股做介绍。在代雪峰就国内股市做基本分析、技术分析前,我真的没想到这位年轻人,有着如此雄厚的金融知识,不但对国内金融产品有着深入的了解,而且对发展飞快的国际金融市场及宏观经济都有着个人非常专业精深的见解,让我对出身和成长于国内的同事刮目相看,不敢小觑。 其实,中国内地金融市场在过去短短十年有着长足的发展,中国内地管理资产规模和金融产品类别等方面都获得了很好的进展。而对于各界普遍关注的QDII,中国证监会亦将加强与境外投资机构合作,鼓励产品创新,加强风险控制等原则。在邻近的香港,有着完善的司法制度、
内容概要
巴菲特说“选股犹如选老婆,神秘感不如安全感”。一个总是充满神秘的女人。要是把她娶回家。谁又能确定她将来不会带着你的灵魂改弦易张投向他人怀抱呢? 选择被低估的股票进行投资。然后采用“昏睡”的办法和这个企业“长相厮守”。可是,这个我选择与其“长相厮守”的企业管理层。必须是正直的、照顾各类股东利益的人。 还是坚持“只投资于搞得懂的企业。只赚自己能够赚到的钱。稳定地赢利胜过快速的暴富”吧。 倘若一个市场内有一些泡沫.但并非尽是泡沫,经济也在健康发展。那么这个市场就谈不上高。只要市场内投机气氛浓厚、市场泡沫浓厚或经济受到重创。就算指数在1000点也叫高。 因市场降温而改变先前已然预见、并已做好准备而制定的投资策略。就好比一个人在寒潮忽然来临时,却扔掉自己在秋天准备好的冬衣一样荒谬。 谁要是过分对市场恐慌或持有梦幻般高市盈率的股票谁就将会被市场抛弃,而长期坚持价值投资的人将会量终胜出。 巴菲特说过:我们无法杜绝灾难,但是我们可以提前准备好“诺亚方舟”!
作者简介
代雪峰,1975年出生于重庆涪陵。1995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1994年3月开设证券账户涉足股票投资,2003年进入深圳证券行业,先后就职于国信证券、第一创业证券等国内证券公司,以及凯基(亚洲)证券公司、凯基(北京)咨询公司深圳分公司、赫马士(台湾)基金管理公司等海外资产管理公司,从事研究投资管理工作。
有14年的国内证券市场投资经历,以及3年的海外市场(包括美股、台股、港股等)投资经历。现任深圳市旗隆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热爱投资与登山。
书籍目录
总序他序自序写在前面的话我的投资观和朋友观第一部分 认清市场变化,并以策略应对(市场策略篇) 当前国内基金必须对股票重新布局 工行时代小股民难赚钱 私募基金对当前牛市的思考 工行是股市稳定的“定海神针” 指数狂涨,为何账户巨亏? 暴跌会来吗? 年终盘点若只赚1.2倍必遭臭骂 毁灭性打击开始? 跑得慢了就要你命! 罗杰斯说工行价格太贵 大跌也不卖优质股 怎么度过漫长的下跌时期 没人再敢说泡沫,就得猛涨 单是传闻就让股市创10年最大跌幅? 谁下手过晚就买不到廉价筹码 沉默中火山将喷发 3300点高还是低?买还是卖? 回笼资金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4月下旬开始投资越来越保守 离崩溃也就不远了 加息、准备金双管齐下 人心浮躁是一种必然 盲目运动只会损失更多 集体自虐还是集体自杀? 抑制过度投机才是真正目的 走出避风港 付出的是时间。得到的是金钱 加息又减税完全不必慌 被忽略的股价上涨重要因素 耐心持有,静心方能致远 美国大跌,中国就要跌? 5000点,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才是根本 外围股市大跌影响国内股市吗?(上) 外围股市大跌影响国内股市吗?(下) 好戏才开场 中国股市还大有可为 2007年国庆期间美国香港均创历史新高有感 投资者的目光会转换吗? 下跌是要孕育新投资热点 静等结果出来 2008年是牛市结束之年? 美国股市持续下跌会否引发再次降息 辨别真假优质企业是关键 兴业银行期货巨亏已经资不抵债? 蓝筹股投机带来的惩罚 A股市场谁得了躁狂症 大盘“死”了 金融地产股高价增发是好事 再议高价增发新股第二部分 对市场热点的捕捉和分析(热点板块篇) 股价被飞机撞了腰? 又一道大餐是集团整体上市 又见“防御性股票”上涨 银行股你到底在做什么? 30 封闭式基金还有多少套利空间 价格奇高的股票到底要卖给谁? 聊股市中的几个无聊话题 中央企业整合资源带来的好股 5000点蓝筹股泡沫并不重 我不具备买新股的能力 美国再次降息减少国内加息空间 物价上涨与养猪的幸福 国内一年期存款利息难以再加第三部分 对重点行业和公司的估值分析(行业公司篇) 1750点上方当前银行股最安全 全球资本过剩是银行大涨的重要原因之一 巴菲特在买招商银行? 民生银行逐步淡出视野 浦发银行QFII大单扫盘? 深发展法人股东请支付“股改对价” 思考安全边际最重要 必须动态跟踪企业发展 当前银行股上涨的两大主要动因 中海发展可转债发得好 钢铁股——想说爱你不容易 1900点,银行股还要涨多高? 应对浦发银行被调查传言的策略 2000点保险资金加仓买银行股 2100点上方当前物流运输股最安全 怎么才能在市场的疯狂波动中不受伤 中国人寿你第一天卖了吗? 卖出飞涨的股票不会让我遗憾 不买地产股,投资就不及格? 深圳再现购房款被挪用(地产VS证券) 2007年首富为地产富豪(地产VS证券) 阳光洒在牛股上之珍藏贵州茅台第四部分 投资之外的所思所想(杂感篇) 1700点开放式基金的尴尬 开放式基金连续涨停是做什么? 机构被散户打败 资本市场有义庄 A股、H股互换时机现在不成熟 一年之内都不会有股指期货 海外对冲基金VS国内上市公司 论创2245点新高后的大陆股市 信息披露是重点 大陆QDII在海外最近将受严峻考验 香港市场将剧烈震荡 香港股市大震荡才刚开始 香港市场暴跌暂告一段落第五部分 媒体聚焦 复苏年中回档就是机会 “外资大鳄”友情提醒股市目前已处顶部区域 对公募基金的职位没兴趣 永远吃自己做的饭 只赚自己该赚的钱
章节摘录
当前国内基金必须对股票重新布局 建议开放式基金们审视一下自己的仓位,及时调整布局。把一些战略性资产紧紧地抓在手里,抛弃那些概念类的炒作,以免在将来被国际资本谋杀 2006年以来,市场中各种热点频繁出现,这是市场趋于活跃的一种表现。从太阳能到军工题材,再到金属期货价格的大涨,导致有色金属股上涨数倍,以及最近的奥运题材和IPV6题材的火热(IPV6,新一代互联网应用技术,其优势在于更快、更大、更安全、更及时、更方便,它将比现在的网络传输速度提高1000~10000倍,中国已开通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纯IPV6互联网。沪深两市涉及IPV6产业的公司主要包括网络运营商和网络设备制造商等,如持有重庆网通股份的九龙电力和重庆路桥等,道博股份的控股股东赛尔网络因参与了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等,也具备IPV6网络运营商题材,而清华紫光与力合股份等公司则与IPV6网络设备制造商题材有关——编者注)。林林总总,层出不穷,这与股改之前的市场信心缺乏、场内一片沉寂,大有不同。 “短期来看,市场是一个投票机,长期看,它将会是一个称重机。”这种营造概念的现象,最终会被企业真正的价值增长现象所替代,两者交替,不断推演。 进入2006年9月下旬,人民币升值加速,甚至于这个速度超过了不少我认识的外汇交易员们的预期。 9月26日,人民币汇率以7.915的价格再创新高,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已超过2.46%。自从破8之后,人民币汇率不断刷新交易记录(至2007年12月28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达7.3046,累计升值近10%——编者注)。在我所认识的境外基金圈子里面的基金经理们,无一不在谈论中国人民币升值对他们的吸引力。 首先,一些国家目前的利率几乎为零(比如日本),国际对冲基金可以在那里以零利率融到资金。而中国最近在加息,币种同时又在不断地升值,那么,就算是一个“傻瓜”基金经理也知道去借不需要付出利息成本的钱来购买人民币资产计价的资产,甚至就买入短期人民币国债也行。 其次,由于目前全球性资本过剩,不少对冲基金在成功狙击了原油(从20~70美元/桶)、金属等资源品之后,带着丰厚的战利果实及十足的信心,必将发起对亚洲金融市场的攻击。只是我无法去判断将于什么时候开始,但感觉为期不远。 大陆市场是一个半开放的市场,可是它必然会逐步开放。那么,这个逐步开放的过程就是一个国内资本和国外资本不断博弈的过程。 这种博弈在证券市场更多的是通过开放式基金(国家队)来进行。 建议开放式基金们审视一下自己的仓位,及时调整布局。把一些战略性资产紧紧地抓在手里,抛弃那些概念类的炒作,以免在将来被国际资本谋杀! 工行时代小股民难赚钱 挖掘价值被低估的企业,在确保适度安全边际的前提下买入进行长期投资,是保持稳定获利的不二法宝 什么是“小股民”?市场上没有明确的名词解释,大意是把较少的资金投资于股市的投资者。 我这里所说的“小股民”又特别引申为:拥有较少的资金,却希望通过让频繁买卖以获得高额收益的小投机者。 为什么我要单独这样定义小股民呢?因为在中国证券市场经历了初创阶段、坐庄阶段,到逐步形成价值投资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小投资者更多地在扮演着小投机客的形象。到2006年的今天,大部分小投资者还没有转变操作策略,依然在市场中随波逐流,追涨杀跌。 为什么说工行上市会让小股民更难赚钱呢?(2006年9月27日,工商银行招股发行149.5亿股A股,发行价为3.12元,同年10月27日上市。工行当时的公开发行是中国证券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有史以来首次将A股与香港H股同时上市发行,开了A股、H股同时发行上市的先河;工行此次发行至少筹资191亿美元,发行规模创下首次公开发行(IPO)的世界纪录,超过了日本通讯公司1998年创下的184亿美元的IPO纪录——编者注) 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工行上市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回顾近年来政府对市场的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带来的效果,我们可以发现,大陆市场越来越像香港市场,或者可以说大陆市场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国际化了。 而当前许多小股民经常使用的投资方式总结起来就是:有小利就卖股票,得巨亏则持股票。他们往往期望在短期之内获得高额回报,在买人股票之后,平均持有一只股票的时间不超过两个月。当购人的股票出现上涨时,沾沾自喜等待进一步上扬,若短期上涨之后出现滞涨,就会坐立不安准备卖出;而当购入之后股票出现下跌,则悔恨不已,随时准备卖出,若下跌较多,则长期持有,被动深套。 这种投资方式,对于一个整体波动很大的证券市场有一定的效果,但对一个整体波动不大的市场则完全无效。 这是因为在缺乏大盘蓝筹权重股的市场中,波动更多地体现为齐涨共跌。而当市场中出现一些超级蓝筹类上市公司之后,则指数波动将极为平稳,但是在这个看上去平稳的“水面”下却不断有暗流涌动。美国市场道琼斯指数最近几年来围绕着10000点波动,2006年以后才脱离万点区域向12000点迈进。在这期间,市场经历了战争、石油价格飞涨、“朝核问题”等事件。正是在一些超级大盘蓝筹的护卫下,该指数表现平稳,其问,只有部分上市公司价格波动剧烈。总体来说,优质上市公司不断得到追捧,劣质上市公司价格逐步下跌。 大陆市场进入2006年5月后,不少小股民反映自己在最近几个月只赚指数不赚钱,并对监管部门的这种让大盘股“虚增指数”的做法颇有微词。他们认为,这种靠超级蓝筹股无意义地直接增加指数的做法让他们分不清楚市场的方向。 我认为:多上大盘蓝筹股是好事情,大意总结为以下几方面(每一点都可以详细论证,这里只是抛砖引玉,大家可以自行引申或补充): 1.大盘蓝筹股让市场更平稳,起到真正的“定海神针”的作用,防止市场出现过大的波动,利于保护投资者。 2.不断提供与国民经济真正相关、治理规范的优质上市公司,可以吸引更多的市场参与资金,同时也可以将那些投机资金(坐庄资金)从劣质股票内挤出。提高了市场价值估值的有效性,有利于提高对市场资金,特别是机构投资资金的吸引力。该类股票供应量的增加,有利于市场“良币驱逐劣币”,从而引导市场由价格投机型向价值投资型的转化(进入2007年,尤其是经过“5·30”大跌之后,这种转化现象愈发明显,结构性牛市特征也愈发明显——编者注)。 3.“绿鞋机制”(即超额配售选择权制度的俗称,源于1963年美国一家名为“波士顿绿鞋制造公司”的股票发行。超额配售选择权是指发行人授予主承销商的一项选择权,获此授权的主承销商按同一发行价格超额发售不超过包销数额15%的股份,即主承销商按不超过包销数额115%的股份向投资者发售。在增发包销部分的股票上市之日起30日内,主承销商有权根据市场情况选择从集中竞价交易市场购买发行人股票,或者要求发行人增发股票,分配给对此超额发售部分提出认购申请的投资者——编者注)的引进,A+H同步发行,甚至连代码也很相似:香港为1398(HK);大陆为601398(SH)。这些信号充分反映了政府希望尽快建立一个遵照国际惯例的规范化市场的决心。 4.内地股市由此进入真正的大盘蓝筹时代,工行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在这样一个平稳的市场中,市场将呈现出“结构性牛市”特征。 香港市场从2003年见底以来,缓步盘升,目前重回历史高位18000点。一般说来,恒生指数构成的权重股短期内难有大的波动,只能用一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来衡量它们的波动方向。任何人企图靠直接买卖这些权重股赚取短期的丰厚收益都是很难的。 那么,买卖那些非权重股的股票赚取短期的丰厚收益就容易吗?实际情况是更难。因为在一个平稳而且有许多金融衍生品的市场里面,可以获得高收益的品种很多,如股票权证、期货、期权等等。投机性比较强的资金往往云集于这类品种进行交易,它们中的大多数会放弃对股票市场内单一股票的集中炒作。同时,投机性强的小投资者由于信息不对称,大多也不会参与单一股票的买卖,他们也会集中在权证、期货、期权市场。 所以,当进入稳定的大盘蓝筹时期后,市场中没有真正价值和成长性的股票被恶炒的现象将越来越少。而波动剧烈的股票减少了,“小投机客”们想在短期之内获取高收益就会越来越难。 因此,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参与者还是应与时俱进,尽快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不要成为被其他机构绞杀的对象。其中,挖掘价值被低估的企业,在确保适度安全边际的前提下买人并进行长期投资,我个人认为是保持稳定获利的不二法宝。 私募基金对当前牛市的思考 既然认为市场已经进入顶部,为什么依然满仓持有股票呢?主要是投资策略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股市可以用“火热”来形容;2006年我公司的投资业绩也可以用“红火”来概括:指数从2006年1月到11月上涨了58%1.旗隆投资管理公司1月到5月完成了2个30%,5月到10月再次完成1个30%。和业内朋友所开的投资管理公司一比较,大家都说今年是取得丰收的一年。 为什么2006年的股市如此火热呢?怎么才可以取得远远高于指数上涨幅度的投资呢? 2006年5月当股市在短期之内上涨到1650点,公司在短短两个月之内再次取得30%的投资收益时,我断言股市已经涨到头了,并下结论说股市将下跌半年,直到11月才会见到最低点,预计上证综指低点在1229~1317点(参见第六部分“媒体聚焦”《后股改时代A股市场走向何方》一文——编者注)。如今半年过去了,上证综指10月31日以1820点收市。 我错在哪里?总结一下,有两个失误: 1.对国内股市与国际接轨的速度估计不足。(现在看来,接轨的速度明显加快,已经初步具有开放性金融市场的框架结构,这种市场会吸引更多的投资型资金流入,而不是像之前那样,股市中的资金更多的是一种“赌博”性质的资金) 2.对政府对股市的呵护与调控能力估计不足。(政府对股市的呵护程度可以从1650点附近政府的态度得出结论。管理层当时已经发现市场中出现了明显的投机信号,因此,不断加大对投机的惩处力度,可以简单地从深交所以及上交所的一些行为得出结论;政府对股市的调控力度可以从密集发行大盘股,同时用“无形的手”来调节股市上涨速度得出结论) 由于对以上两方面估计不足,只单纯地看到进入5月之后,市场投机风盛行,而且市场短期之内上涨过快,必然会导致资金撤离。可最后在政府的逐步引导下,资金开始从劣质垃圾股流向优质上市公司。 由于对此判断失误,我们也付出了代价,这个代价充分表现在我们的投资业绩上。进人2006年5月下旬之后,我们的投资开始变得谨慎起来,用了5个月时间,直到10月才取得30%的投资收益。 尽管过去的5个月是谨慎的5个月,但我们难道现在应转变看法、坚定不移地认为股市会继续火热吗?要说清这个问题,首先得搞清楚为什么政府会呵护市场向上涨?为什么政府认为当前的1800点不高? 1.为什么政府会呵护市场向上涨?这点几乎不用多说,因为温和的市场可以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方便更多的企业在证券市场融资。 2.为什么政府认为当前的1800点不高?当前的1800点更多的是因发行大盘股虚增指数造成的。同时,从2006年7月以来,股市温和上涨,几乎全是靠大盘指标股来单纯推动指数上行,并非是之前的齐涨共跌、鸡犬升天。这种靠指标股推动大盘上行、营造股市欣欣向荣气氛的方式,有利于在市场中发行更多的优质大型上市公司,为市场投资型资金提供更优质的投资品种,同时也可以吸引社会上更多的投资型资金进入证券市场。 在搞清楚以上原因之后,我们将依然对市场保持谨慎态度,依然坚持我们一贯的投资策略:只投资熟悉而且能搞懂的上市公司。 我们在5月认为市场已经进入顶部,那么为什么没有清仓,依然满仓持有股票呢?难道我们的所说和所行不一致吗? 其实,早在2005年,我们就设定2005年是转折年,2006年是复苏年,2007年、2008年是发展年。在2006年的复苏年中,我们会一直满仓优质上市公司,不会抛出优质公司的股票,直到它们被市场高度认同。 现在回首,发现是这个策略让我们度过了判断市场失误的危机,让我们再次取得第3次年度分红。先前的战略性投资策略挽救了我们,使我们度过了在1650~1800点这一阶段的踏空危机。 当前,我们得充分认识形势,对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的牛市,对在2008年奥运会背景下的中国证券市场进行充分认识与评估。当然,这并不表示我将摇身一变成为市场中坚定看涨的人。恰恰相反,我会随时提醒自己不要遗忘1994年年中、1996年年末、2005年年中市场暴跌的惨象,否则,投资成绩要像以往那样远远超过上证指数的上涨幅度将会变得很困难。 还是坚定不移地在自己搞得懂的、优质且被市场严重低估的上市公司里面,采用“在买人后就昏睡”的办法进行长期投资。 工行是股市稳定的“定海神针” 监管层让大陆市场国际化接轨的思路对市场影响重大 中国工商银行于2006年10月27日上市。在上市之日,我曾做出判断《工行时代小股民赚钱难》。经过一段时间的起起落落,市场中确实出现了这种状况。甚至在指数上涨之时,从“二八现象”演变为“一九现象”。 最近市场在见1900点之后出现迅速下跌,许多市场分析人士纷纷认为这个周一(也就是11月13日)市场会再现“黑色星期一”,并放言A股市场将从此步人漫漫熊途。 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人士有如此判断,不过,在持续上涨之后,保持警惕确实是应该的。然而,我想再补充一点的就是:监管层让大陆市场跟国际接轨的思路对市场影响重大。 汇丰银行在香港市场可谓“定海神针”,其稳定的股价为香港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那么,在大陆上市、占到A股很大市值的工商银行呢?
编辑推荐
什么样的好股票值得“买入后昏睡”?如何把握“市场先生”的情绪?如何为中国成为資本强国而努力?让我们一同打开他的投资笔记……一个海外私募基金经理的投资独白。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