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经济日报 作者:朱平 页数:260
Tag标签:无
前言
据说上个世纪末,有一个美国基金经理每天起床时,常会自语,感谢自己生在美国做基金经理,因为美国有全球最大的股市和最好的上市公司。时光飞逝,21世纪已过去7年,现在身处中国股市的投资者可能也同样会感到幸运。尽管2005年,我们对它还是忧心忡忡,其实那已经是黎明即将到来前的黑暗。 三个因素的横空出世给中国股市带来了巨变:一是中国正经历的经济起飞;二是中国人的投资需求被空前激发;三是股市全流通恰逢其时地完成。于是,牛市在大家的忽视中汹涌而来。 现在,中国投资者又被充满魅力的股市弄得有些魂不守舍。也许有
内容概要
说到股市,不少人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发横财的地方。全球股市的神话人物巴菲特就是世界上第二富有的人。虽然比尔•盖茨比他钱更多,但一般老百姓搞不懂高科技,而买卖股票最大的好处似乎是老少皆宜。致富也简单,买入一只大牛股,捂着,多少年之后就可以成为富翁了。每天还有电台、电视台的股评家,告诉你明天哪只股票可能会涨,甚至涨停,一年有十次对,也可以翻番了。其实这只是一个假象。从总体上讲,这些年来,投资沪深股市的老百姓总体是亏钱的。
作者简介
朱平,广发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曾在师范学校当过老师。硕士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国际贸易专业。
1996年加入广发证券从事投行业务。2000年加盟易方达基金公司,2002年担任基金科汇的基金经理,2003年基金科汇实现30%的净值增长,在当年基金业绩排名中名列第二。2004年加盟广发基金任投资总监,旗下各基金均取得优良业绩。2007年广发基金公司以千亿级资产规模跻身国内前十大基金公司之列。
2005年以来,朱平在《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市场红周刊》等报刊上刊发的系列特色专栏文章,颇受业界及读者好评。
书籍目录
总序自序第一部分 投资是一种生活方式 第一章 股市到底是什(漫谈对证券市场的认识) 股市不是造星梦工厂 上帝不玩骰子 “看不见的手” 幡动、风动和心动 《大长今》与股市形象 股市与宇宙图像 流行的三个元素 毒蛇、老虎与山花 市场永远是对的 沙僧、八戒和悟空 股市消费者 股市需要传奇 洛克菲勒和他的孙子 钱锺书的比喻 信任的故事 第二章 为什么说投资是一定可以赢利的(漫谈投资观念和原则) 投资是一种生活方式 投资是稀缺的权利 学会正确地买入 要有足够的良好过往记录 投资中的王道和霸道 价值投资还是趋势投资 投资效用最大化的选择 投资理念才是更重要的武器 两个猎人的故事 奥运精神和投资 投资的第一原则 投机的技术含量 第三章 做一个快乐并挣钱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如何才能赢钱) 快乐的车夫 投资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 非理性行为是如何影响个人投资的 估值就像选美 认识游戏的规则 只投资熟悉的股票 股市的三种考验 股票作手的故事第二部分 市场永远是对的 第四章 大牛市是怎么产生的(漫谈对市场趋势的研究和判断) 泡沫如何会消失 重仓股已具有绝对吸引力 千万不要在黎明到来的时候下车 听数据说话 市场表现出信心我们只是缺钱 中国故事是中国牛市的基础 史无前例的投资“黄金时代” 大牛市到底有多大 投资也是一门科学 2000点后还有多高 历史会重演吗 股市预言家 投资故事多 2007:开尔文式的新年祝词 是否是传说中的那次调整? 大牛市什么时候会结束? 股市的“墨菲定律” 市场什么时候可以休息一下 指数的空间 第五章 悬念的背后是什么(漫谈对热点事件的研究和判断) 利益的市场——由国航大幅减少发行规模谈起 卢卡斯的女巫前妻:钢铁股为什么开涨 猪年股市的四大悬念 加息说明什么 “5·30”后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 2007年夏天的热门话题 升息和比较优势 股市,速度为王 第六章 如何寻找超级企业(漫谈对行业和企业的研究和判断) 三四法则:消费类企业 三个火枪手:企业竞争格局解析 超级女声与超级企业 梦的解析:发现真正的持续成长型企业 超级企业路线图 股票的三种境界 品酒评股票 白酒演义 企业成败最终看执行 商场如战场:从两个可乐的竞争说开去 电脑PK软件:解读终端销售模式 小企业的成长之路 商圈的故事:判断成功企业的特征 淮海路PK南京路:解读连锁零售业 成长的宿命 超级女生与人口统计 洛克菲勒父子的故事:从人口结构变化看投资机会 把握将来的投资机会 第七章 怎样才能从股市中获取较高利润(漫谈对股票的研究和判断) 买卖的选择 周期的轮回 科技股,看上去很美 蓝筹股——寻找天生的赢家 成长与价值的轮换 “智慧之王”所罗门:能吸引眼球的股票才能得到广泛认同 JOB的故事 大话西游:从道琼斯30看中国股市的未来 从网络故事看成长股 资源之赌 说说热门股 关于投资与研究的疑问 老虎机和轮盘 大众评选与选股 主流资金在改变投资策略 漂亮50 远见还是随机 由“87版”《红楼梦》说开去:假如为20年后选一只股 股市的布朗运动 股市想象力第三部分 基金公司是如何运行的 基金管理人的工作 画出菜的味道与股市独立性研究 看NBA球赛聊基金投资 百度的故事:优秀主动型基金的特质 历史学家和历史爱好者:专业人士与业余投资者的不同方法 调研与弦外之音 资产管理的重心 都是飞机惹的祸 对洪都航空质疑的回应 企业的愿景 基金管理公司的愿景 似是而非的规律:什么样的基金是好基金第四部分 媒体聚焦 未来的投资机会将超乎想象——访广发基金投资总监朱平 做坚定的乐观主义者 广发朱平:投资理念宣传员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股市到底是什么(漫谈对证券市场的认识) 股市不是造星梦工厂 说到股市,不少人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发横财的地方。 全球股市的神话人物巴菲特就是世界上第二富有的人。虽然比尔?盖茨比他钱更多,但一般老百姓搞不懂高科技,而买卖股票最大的好处似乎是老少皆宜。致富也简单,买入一只大牛股,捂着,多少年之后就可以成为富翁了。每天还有电台、电视台的股评家,告诉你明天哪只股票可能会涨,甚至涨停,一年有十次对,也可以翻番了。 其实这只是一个假象。从总体上讲,这些年来,投资沪深股市的老百姓总体是亏钱的。我们的股市从100点涨到1000点时,总规模很小;从1500点上到2200点时,市场开始大量发行股票,市场规模倍增,然后大盘又跌回到1000点附近。2000年时,一个普通的公司IPO竟然可以发到80多倍市盈率,还得排队申购。如果老百姓亏的钱被其他投资者挣了,那总体上还说得过去。但这些钱很大一部分是被浪费了。 股市制造富翁的比例比实业要小得多。可以看看福布斯中国财富榜,上榜的豪富以从事科技、零售和房地产的居多。再看一看统计数据,100多年来,美国股市的年均收益率大约在10%左右,这10来年,全球股市的投资年收益率大约在7%左右。仍以巴菲特为例,他在35岁的时候赚到了700万,50岁的时候赚到了2个亿,15年时间里达到了30倍左右的涨幅。30多年来,巴菲特的投资年均收益率大约在25%,这应是全球最顶级的水平了,而且他那个时候还没有新经济。 所以,在中国股市每年能获得10%的收益已经是非常好了,但问题是大多数股民不认为这是一个很高的收益水平,尽管现实中大多数股民的收益状况比这要差很多。太多的人抱着发财的梦想来到股市,但股市其实只是一个实现财富增值的地方。如果有人碰巧在某一段时间,比如在美国,买了诸如微软、DELL或像国内苏宁的同行BESTBUY(百思买,美国家电行业连锁巨头——编者注)之类的股票,在10年左右的时间内可以获得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收益。但这些公司初始规模很小,其投资数额与市场总体投资数额相比,比率可以与中六合彩的概率相比了。而国内由于缺少成长空间巨大、扩张速度极快的公司,即使最好的投资也就是中集集团,10年大约也就有13倍左右的收益。目前,在国内A股市场再没有第二个公司可以为投资者10年带来10倍以上的收益了。 如果把股票比作女孩的话,那证券市场上的大美女是极其稀缺的,和在现实世界中一样。很可能有超过半数的股票从整体上说不会给投资者带来回报,其余能给投资者带来回报的股票,则更多的是像邻家的女孩,有不错的收益和可爱的地方,但绝不会让你魂牵梦萦。但人性总是这样,一方面总认为自己会碰到大美女,哪怕其实碰到的是恐龙;另一方面,对于比较普通的收益并不太珍惜,总想寻找大美女,结果连普通的收益也得不到。 上帝不玩骰子 为什么当年微软或DELL能给投资者带来高回报,股价却没有一步到位?而当人们无比兴奋地计算亚马逊这样的网络股的点击率量,不断推高股价,期望股价一步到位,不再给后来者赢利机会的时候,网络股却崩塌了。当然现在看来,如果一个刚刚开办的网络书店,其总市值超过了全美最大的连锁书店,而前者的营业额连后者的1/10都不到,那其股价的崩塌肯定是不可避免的。但问题是除了少数坦言不懂科技或网络而回避这类投资的人,其余的投资者有多少能逃脱网络泡沫的破灭而造成的损失呢?现在看来这是一个很经典的泡沫,与历史上其他类型的泡沫没有两样。但在当时,市场的主流却并没有这么想,因为大多数人没有预知到泡沫的破灭,直到它真的来临。如果谁真能发明时间机器,那他一定可以轻而易举地成为亿万富翁,但这是不可能的。证券市场用最好的薪水,雇佣最聪明的分析师,努力地研究经济、行业或企业,最多也只能看到非常短暂的未来的影子。 投资中一个重要的心理陷阱是过度自信,过度自信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认为自己可以把握未来。过度自信者中也包括以资金为后盾操纵股价的庄家。从总体而言,庄家一定是亏损的,只是还没有人统计亏损的总额有多大,但从破产券商和庄家资金链断裂的新闻报道,可以知道这不是一个小的数目。所以投资中的意外是投资本身的一部分,是不可避免的,而不是偶然的事件或投资者水平的问题。所以如果在国内市场,某只基金的重仓股出现下跌,其实再正常不过,哪怕这只股票跌得只剩1%,也只是说明这只股票发生了超出基金经理预期的事情。市场用一只股票的下跌来评价整个基金投资的水平是不全面的。因为如果不是因为未来的不可知,人们其实根本就不用分散投资,全额投资收益率最高的那只股票就行了。 上个世纪物理学的发现也许与我们的证券市场有某些类似之处。一个欧洲的皇室成员同时也是物理学家叫德布罗意的,他发现电子既是实体的粒子,又是一种波,他把这种现象叫做波粒二相性。另一个物理学家海森伯进一步研究发现了“测不准原理”。他认为,微观世界和我们现存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比如电子,你要么可以知道它运动的路径,要么可以探测它出现的地点,但无法两者都知道。这就说明我们如果知道电子在围着原子转,我们就无法知道它到底在什么地方。爱因斯坦对此非常恼火,他说“上帝不玩骰子”,于是开始研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大一统理论。但非常可惜,他没有成功。 说这个故事只是想告诉读者,就像我们必须接受微观世界是概率的世界一样,我们必须接受的一点是,未来永远是不确定的。短期而言,股价相对企业基本面的波动是不确定的,而企业的基本面却是确定的;长期而言,股价反映企业基本面变化的趋势是比较确定的,但企业的基本面却变得不再确定。所以无论时间长短,我们都不可能两者兼得。 “看不见的手” 证券市场也同样存在一只“看不见的手” 只要市场的参与者是理性而自利的人 1776年,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教授亚当·斯密发表了经济学奠基之作《国富论》,其核心的论述是“看不见的手”。他认为,只要每一个人都是理性的,并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那么不需要有人来管理,将会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来进行调控,经济运行由此可自动达到最佳状态。据说,后人对这只“看不见的手”有30多种解释,比如市场及价格机制、司法制度、产权等等。亚当·斯密本人也因此被尊称为市场经济的鼻祖、经济学之父。 证券市场也同样存在一只“看不见的手”,只要市场的参与者是理性而自利的人。市场规模越大、越成熟,这只看不见的手就越有威力。如果你对这两年大盘走势感到困惑的话,那很有可能是你还在相信政策或机构会拯救你,而没有考虑到那只“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 那只手是怎样起作用的呢?这要先从理性投资者的投资特点开始分析。理性投资者认为所有投资者都是同样的聪明,他们的判断往往是一致的,所以买人股票并获得收益的主要原因是今后自己会用比以前更高的价格来买入某只股票,而不是在低价时买入,到高价时再卖出。这个逻辑的结果是,投资者之间的博弈是无效的,投资股票的收益不能寄希望于其他投资者。所以,理性的投资者认为收益足“股票红利+估值不变时的股票价差”,通俗地说,估值就是你在某价位买一只股票,预期在这个价位下,这只股票每年都能带来你所希望的收益。而很多时候,股票价差与企业利润增长并不一致。典型的如周期类企业,当其利润最好时,由于预期的变化,其股价反而会下跌。 从常识来看,股票应是越涨越有人买,越跌反而越无人问津。早年荷兰发生的郁金香球茎事件也正说明了这种现象。当时由于大家争相投机购买,郁金香球茎的价格涨了近上百倍,但没有多久泡沫就破灭了,郁金香球茎的价格又回到了原位。拉动价格下跌的正是那只“看不见的手”。 再举个例子,如果一个投资者预期某只股票会以某个价格,比如10元为中心波动,低于10元时买入,到11元时卖出。但由于理性投资者的智力水平是相同的,所以其他的投资者也会有类似的判断,也会在10元买入。但当股票涨到11元时,这个投资者知道,其他的投资者同他的判断是一样的,也要卖出这只股票,这样就会发现买的人很少,直至股票重新回到10元,甚至更低。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由于无法获利,理性的投资者在一开始就会做出不买入的决定,换句话说,就是理性的投资者之问的博弈是没有意义的。对市场观点的相对一致性是理性投资者的一个基本特征,这种特征的形成正是“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从2004年开始,沪深证券市场的一些股票,尤其是基金持有的股票,涨时不回调,跌时不反弹,其原因就在于此。 幡动、风动和心动 股票价格波动的三个因素 有一则流传很广的关于禅的小故事,说从前有一个老和尚看到两个人对着一面幡,面红耳赤争论不休。一个说幡在动,一个说不是幡在动而是风在动。老和尚却不以为然,他告诉他们,那是你们的心在动。套用这个故事也许可以更清楚地说明关于股票价格波动三个层面的因素。 对大股东而言,股票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资产价格及重置价格上,但流通股东却认为决定价格的是公司未来的现金流,就像是风在动而不是幡在动。流通股东认为资产的多少与公司利润没有很直接的关系。如果以资产的多少作为定价的依据,那么投资资产收益率高的股票一定会获得超额收益,但有效的市场是不会让系统性的超额收益出现的,因此与平均收益相一致的定价只能以未来的现金流作为基准。 但与幡不同,风是多变的,所以以未来的业绩为定价的基准,投资者实际上就是把自己放在了价格波动的火山口上。从统计规律看,平均不到10年,上市公司就会至少发生一次收购、重组、多元化投资及业务转型之类的改变,资产的类型发生了变化,盈利能力自然也会发生变化。但是所有的证券研究分析师并不会对此进行预测。尽管上市公司的PE大部分是大于10倍的,也就是说分析师对任何一个上市公司持续经营假设的年限至少是10年以上。这种假设犯错的概率很大,这是投资者仍可以从市场上获得超额收益的基础。 影响股价第三个层面的因素来自于每个投资者的行为。首先是投资者的心理,比如羊群效应、过度自信、赢利错觉等等,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充分,每个希望从股市上挣钱的投资者都应该了解。其次是供需对价格的影响,比如国内A股市场钢铁股和煤炭股的供给很多,但如果通过配置的方式投资,那么市场对这些股票的需求将会少于供给,其结果是这两个行业的股票价格很可能会长期偏低。再比如全流通后必然会带来股票发行的市场化,市场化的股票发行会带来大量质地平庸股票的供给,而需求没有增加,因此这些股票的价格在全流通后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压力。最后,投资理念及目标也会对股价产生重大影响,在20世纪末美国网络股流行时,资金大量涌向成长型基金,这推升了网络股股价,也使这类基金的表现更加出色,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涌入。但从2000年起,成长型基金的表现已连续5年落后于价值型基金。 《大长今》与股市形象 股市形象不对路,就不能吸引大量的资金 《大长今》讲述的是一个韩国女孩如何成长为朝鲜第一位女御医并复仇的故事,但由于其对膳食和中医的详细介绍,说它是科教片也不为过。有意思的是,吸引观众的正是这些膳食和医疗的故事和知识。该剧无疑是这两年最成功的韩剧。中国也曾拍过类似的叫《大宅门》的电视剧,主要是介绍同仁堂的故事,同样非常成功。播放当年,同仁堂的乌鸡白凤丸和同仁堂科技的六味地黄丸两大品种突然火爆,增长迅猛,股票投资者自然也收获不小。当然我们不能完全肯定这两件事有因果关系,虽然这两年同仁堂再没有其他的品种有那样的增长速度。 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源远流长,其博大精深远非韩国所能比,但我们的影视作品似乎没有体现出这种吸引力。这就像同是参与性的娱乐节目,中央电视台“梦想中国”的影响力无法与地方台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相提并论。同样的还有股市,中国居民存款总额已超过13万亿,如果加上机构存款,总额超过25万亿;而我们的股市流通市值不足1万亿,总市值不足3万亿,但市场却总是战战兢兢,怕全流通,怕扩容,怕资金捉襟见肘,尽管更多股票对投资者而言意味着更多的挑选余地,其本身是一件好事(至2007年10月,中国股市的流通市值已达8.5万亿,总市值达29万亿。股市在社会中的形象也大为改观——编者注)。 这个现象表明,我们的股市形象不对路,不能吸引大量的资金。个中原因有两点,首先是没有选择好正确的受众,其次我们没有采用有效的方法去打动他们。 首先,证券市场的壮大必须依赖可长期投资的资金,这些资金应主要是来自普通居民,其次是一些稳定资金的管理机构。而偏好风险的投机者由于其第一数量不大,第二偏好流动,所以不是使证券市场发展壮大的中坚力量。 第二,股市具备的特征应符合长线投资者的偏好。这意味着,股市的形象应是稳定的,如果市场表现出较高波动性,是不能吸引这些资金的,从而也是没有发展前途的。非常遗憾,目前的股市仍给大众传递着博弈、投机、暴利和崩盘的信息。其实从基金的主流投资看,尽管波动并不大,收益也不算高,但如果认真做每年收益超过7%的可能性非常大(这两年以来,基金投资收益远远超过了7%的水平——编者注)。 第三,从传播的内容看,我们股市的旧有符号主要是庄家,如吕梁、德隆,尽管现在它们已基本消失,但新的符号体系并没有建立。市场的舆论中心应出自以经济学、股票分析师、基金经理及企业家为代表的符号体系,而不是面向投机者的股评家。 最后,股市参与者的形象必须是诚信的,尤其是普通居民的资金一般由专门的机构如共同基金来管理,这些机构的诚信要求应是100%。无论多么严厉的媒体监督都不过分,而且一定会有助于这些机构如共同基金的发展,同样对于上市公司和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也是如此。没有诚信就没有普通老百姓的资金,同时也就一定没有中国股市的未来。
编辑推荐
中国未来的“投资大师”将可能在他们这群人中产生。 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带您进入投资圈, 他眼中的好股票,他心中的好企业,他对风险的把握……让我们一同打开他的投资笔记…… 如果投资者面对每天波动的股市,把买卖当成了重点,这就像生活中会有许多人禁不住追求生活的复杂,而忘记快乐可以很简单地获得。 投资一定是可以获利的,投资的原则也是比较简单的。 对于投资者而言,学会挣钱的第一步是学会不亏钱,学会不亏钱的核心是学会正确地买入。 博傻这种投机方法可能是所有投机方法中最没有“技术含量”的一种。 知道市场的主流怎么看公司的基本面是盈利的根本,如果你不能做到这一点,你想投资盈利就会比较困难。 只能能够像癌细胞一样不停开店的公司,才有可能出现利润的持续快速增长。 如果以一列正从黑暗驶向黎明的列车比喻股市,那还没有登上这趟列车的投资者可以等待黎明到来之后再上车,但还在车上的投资者千万不能在黎明到来的时候下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