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未来,后化石能源时代

出版时间:2005-8  出版社:经济日报  作者:刘建生  页数:36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以《谁来养活中国?》一书而闻名的莱斯特·布朗曾发出警告:西方发展的经济模型——以化石能源为基础、以汽车为中心、用过即弃的经济模型,已经不适用于有30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同样也不再适用于目前有12亿人口的富裕工业国家。全球必须赶在因石油、谷物和原材料匮乏等地缘政治问题而引发新的政治冲突,以及导致经济赖以发展的社会秩序瓦解前,迅速采取“替代计划”。    本书以大量事实证明“化石能源时代”即将结束,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后化石能源时代。    化石能源的逐渐减少对中国产生的挑战是最大的,有人担忧“中国如果缺粮50%,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有能力来供养中国。”中国必须走一条全新的道路,不能再重复发达国家的老路。    作者从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出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进行了大胆探讨,向传统经济学的价值观和研究方式发起挑战,提出全新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人类财富能量特性的分析方法,并运用能量特性对国际资源竞争格局和趋势、国民经济发展走势、中国面临的紧要问题做出了分析和预测,提出中国应对后化石能源时代一系列紧要问题的参考方略。

书籍目录

前言自序导言 引子 本书要强调的主要内容   化石能源危机的必然性与严重性   后化石能源时代概念的提出   过渡期的社会与经济发展形式及特点   在后化石能源时代中国应坚持六大原则与一个基本点   太阳能电池是希望之星吗   核能与核聚变问题   光合作用与利用CO2增加粮食收成的思考   数学、物理、工程技术的思维方式对了解人类社会能量特性的启示   正确认识人的能力与能源关系   关于对经济学一些观点的思考   人本主义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后现代与后化石能源时代提法的有关问题   能源当代历史与未来的基本因素以及历史性的力量   能源问题与国际政治新格局   中国未来发展的重点与难点   道德治国问题   中国的国家地位 社会科学的物理学探讨(一) 社会科学的物理学探讨(二)部分问题的说明第一章 动摇人类现代文明根基的挑战 第一节 能源问题 第二节 粮食问题的挑战 第三节 后化石能源时代全球演变的趋势第二章 史无前例的应战:人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 第一节 应战的核心思考 第二节 创造与发展人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的责任与使命第三章 中国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第一节 中国“有无”问题之一:能源问题的挑战 第二节 中国“有无”问题之二:粮食问题的挑战 第三节 如何保持最有利于中国发展和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四节 中国社会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第四章 中国的应战——迎接与创造后化石能源时代的文明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创造后化石能源时代文明第五章 机会与希望附录:社会科学的物理学探讨(二)后记参考文献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把握先机:迎战后化石能源时代。    本书值得读的几大理由:    新未来说:大量数据证明了后化石能源时代的序幕已经拉开,它关系到每个人。    新方法论:用物理学框架探讨经济学、社会科学问题,取得突破性成果。    新财富论:解决了传统财富理论中资源“缺位”问题,揭示国际竞争、经济增长、汇率调整、油价上涨背后的真实原因。    各级决策人员、企业管理层、经济研究者、战略规划机构必读。

编辑推荐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对中国与世界未来发展的探讨。它站在物理学的基础上观察、思考、探讨人类社会的未来,并从两条路径出发,用物理学讨论人类社会问题:一条路径是从纯物理的角度进行推导,对大部分读者来说较难懂,因此选择放在本书的前言及附录部分;第二条路径是借助传统的社会科学思考模式,用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行观察、思考、讨论。本书所有基本观点和结论都是从物理学最基本的理论中直接导出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面向新未来,后化石能源时代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很有深度的作品,只是有些难读
  •     读了刘建生的新著《面向新未来:后石化能源时代》(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很受启发。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对中国与世界未来发展的探讨。该书站在物理学的基础上观察、思考、探讨人类能源的未来。书中提出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所有物质以及体系的性质、状态都可以最终用相应的能量状态予以描述,其变化过程也可用能量转化的方式描述其特点及
      
      性质。采用此观点,作者将狩猎时代称之为动物能源时代,将农耕时代称之为植物能源时代,将工业革命时代称之为化石源能时代,并将未来我们即将面临的时代称之为后化石能源时代。由人类依赖的能量(能源)形式,探讨这种能量产生的根源、大小、特性,获得能量(能源)的方式、大小,使用能量(能源)的方式、大小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及其能量特征、性质及变化方式,并用其主要依赖的能量形式(能源形式)作为该时代的标志。
      
      该书引用了汤因比的观点:人类发展最根本的模式,是挑战与应战。书中突出两个问题:一是后化石能源时代对全球的挑战以及应战;二是后化石能源时代对中国的挑战以及应战。对于中国而言,这种挑战就是现代化、后现代化能否实现的问题,也是化石能源时代及后化石能源时代社会的新架构与重构的问题。这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重大问题。
      
      作者在书中经过多方面的阐述后指出,从某种程度上讲,后化石能源时代对全球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一是以正进入重化工发展阶段的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就美国而言,对石油高度依赖的结构已经形成(主要是住的结构),其可能的出路就是以各种手段,甚至不惜强权、战争控制石油阀门,再假以时日进行自身的结构调整。对中国而言,显然是无法走发达国家的老路,即使中国有足够的煤炭资源,但几十年后达到发达国家今天的程度,可能比他们今天还感到担心,这就是即将面临的能源枯竭特别是石油枯竭的困境。因此,中国应对挑战,必须走一条后化石能源时代发展的新路。本书的重点就在于从物理学的能量观点出发,试图提出一套适应后化石能源时代中国国情、世界现状的新战略、新战术、新框架,在能源、粮食的获取与使用上提出一套与未来相通的新规则。这就是本书的核心:后化石能源时代中国实现现代化与后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与策略。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