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中国致公 作者:(宋)王应麟//(清)李毓秀 页数:310
前言
倡导感恩教育这么多年来,可以说收效甚大,对我是很大的鼓励。在演讲现场,我看到很多原先不知道“感恩”为何物的孩子,流着眼泪呼唤着最亲爱的爸爸妈妈;许多不知道“责任”为何物的孩子,开始思考人生的价值。的确,懂得感恩,会使一个人发生脱胎换骨的改变;真的感恩,行在心上,会使一个人的心地根本改变,心情会变得美好;感恩,落实在行动上,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存环境,从一个游移不定的人变成一个幸运儿,一个被众人眷顾的人,一个真正懂得幸福和能够拥有幸福的人。这样,我迫切地想把感恩教育发展成一个系统,不仅使感恩教育增加思想内涵,更增加许多可以操作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我找到了《三字经》和《弟子规》。《三字经》真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中华民族的思想,以“孝”为先,“孝”是儒家的核心内容,也是我所倡导的“感恩教育”的核心内容。《三字经》中的内容就是将儒家思想高度地浓缩在了其中。这个《三字经》围绕着“孝”的思想,从做人、办事、待人、接物、处事等多个方面都形成了一整套的体系。《三字经》将儒家的思想归纳得更加简练、完善。这部读本虽然只有一千多字,但是,其内容已经将儒家思想的精髓融于其中。《三字经》说:“首孝悌,次见闻”,在传统的教育中,是把“孝”放在首位的,一个人首先得要有“孝悌”。“子日: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也是强调一个人只有有了高尚德行,然后才去学习知识。在现代教育中虽然也讲德育,但学生的思想品德实在让人有点担心。
内容概要
倡导感恩教育这么多年来,可以说收效甚大,对我是很大的鼓励。在演讲现场,我看到很多原先不知道“感恩”为何物的孩子,流着眼泪呼唤着最亲爱的爸爸妈妈;许多不知道“责任”为何物的孩子,开始思考人生的价值。
作者简介
彭成,著名爱国演说家,感恩教育第一人,彭成感恩教育系列丛书主编,全国数百所大中小学、企事业单位客座,教授、荣誉校长。
出生于苏北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只有中专学历的他,先后从事过远洋海员、省级电视台记者、导演等工作。2000年他放弃自己的工作,与电视台合资
书籍目录
《三字经》讲解 第一讲 教育的根本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第二讲 家教与师教的结合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第三讲 教育的内容与顺序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春天地人三光春日月星 三纲眷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日南北日东西此四方应乎中 日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日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日喜怒日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 第四讲 经典文学的学习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窨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奋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春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日国风日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春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第五讲 历史阐释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弓虽七雄出 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蜀魏肯尼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十七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读史眷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第六讲 读书修学的方法《弟子规》讲解 第一讲 总序 第二讲 人则孝 第三讲 出则悌 第四讲 谨篇 第五讲 信篇 第六讲 泛爱众 而亲仁 第七讲 余力学文
章节摘录
作为动物性的人类,首先会满足动物性的需求。正如孔子所说:“食、色,性也。”“存在即为合理”,生存在人世间,就要生存,就需要生理满足。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要好好的去引导,因为如果引导不好的话,就有可能引起一生的遗憾。许多人在天生的时候,智商、情商都是差不多的,但是为什么有的成为了人才,而有的则成为庸才呢?这关键就在于后天的教育。“性相近,习相远也”,是孔子在《论语-阳货篇》里讲的话。我们现在知道人的天性都差不多,那么巨大的差距就在于后天的培养。据科学研究表明,动物生活的周围环境几乎是决定性的。动物园饲养的小老虎,过了几代之后,见了几只小鸡都会害怕,再也不是让人肃然起敬的森林之王了。为什么呢?因为环境的改变,它们的习性也改变了。人也是如此,荣格曾经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说的是人类的品行和习惯会日积月累地传给下一代,而后代在做事情时就会有种很自然的习惯了。但是有的习惯会让人类的心灵膨胀下去,盖住了人的本性,所以就有了“苟不教,性乃迁”。人生下来就如一张白纸,善恶之本性都是里面的角色,我们对教育的目标一定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如果我们不小心的话,他们的天性就会因此而变化,形成坏的习惯。这其中的步骤首先要“去恶习”,就是要把后天所养的不好的习惯都统统戒掉。其次是“化秉性”,就是要将父母所遗传下来的劣根性,都处理掉。人的最大的敌人莫过于自己了。在这里,表现出来的都是这样的坏的结果。顽固不化的恶习,总结为“怒恨怨恼烦”五样东西。人的性格最难拔除了。必须下工夫,这样自身的修行才不会耽搁。最后就是“终成正果”,这是借用佛家的话说的,正果的得到是自然而然实现的,不是求出来的。人的天性就是人的天德之性。天的德性就是“仁义礼智信”五德。这几种最根本的就是要有仁义之德,这样成功了就会是像孔子所说的:“仁者爱人”。果真能去恶习,化秉性就能终成正果。自古以来的大德无一不是生善”的,所以“人之初,性本善”是三字经的根本和基础,道家叫做“归根复命”,儒家叫做“返本还原”,佛家叫做“明心见性”。“教之道,贵以专”讲的是有三层意思:首先是针对宏观的目标说的,教育、教学要不以时间为拐点,要坚持、旮叵心地走下去,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自己的恒心,就不能养成自己的好习惯。人生的目的不是上了大学、读了研究生就可以了,而是要坚持地用心去把握生活中学习的每一个机会。第二层意思就是说“贵以专”,我们学习的目的一定要在一个点上下苦工夫,不要今天在这门课上打两天的鱼,明天在那门课上晒两天的网,要专心研究一样东西,处处地研究它。用尽各种方法,如“牛嚼”等方法,这样你才会达到真正的“专”。第三层意思就是要专心专注,一心一意。现在的孩子边看电视边写功课,根本就专不了。老祖宗总结了几千年的经验,要我们身心合一,不能在同一时间干两件事情。孔子说:“食不言,寝不语”,一心不能二用。我们的生命之所以能够长存,就是因为我们的心身是统一的,古人修心修身的目的就是要“身心合一”。因此,教育一定要越早越好,从小把孩子的坏习惯的源头断绝了,那么,他的品性就会早早的受到改善,你如果相信,就一辈子坚持做下去,那么你会幸福的,如果不坚持做,那么这个社会上又多了个逆子、败类。这样父母遭受的罪就很大了。作为父母,要及早觉醒起来,挑起自己的责任,把孩子教育好,要不然孩子的心灵就会扭曲,一辈子就毁了。【大意】这两句用的是典故:讲的是孟母为了能让孟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曾多次搬家,而孟子有的时候不知道母亲的苦衷,孟母于是断机杼,让孟子惊醒了,终于好好的学习,成为一代大儒。【解读】孟子名柯,字子舆,小的时候家里面很穷,只有几亩薄田,父亲激公宜在孟子三岁时就外出谋生计,以后就音讯皆无了,家里全靠母亲仉氏纺线织布生活。孟子住今天山东省邹县乡下的一个小村庄,庄外不远处是一片坟地,总有送葬出殡的人家在那里吹吹打打。孟子好学,看了以后回来就学人出殡打幡、哭丧祭拜。孟母非常担忧,小孩子从小就学这些事,将来怎么能成才呢?于是决定搬家,给孟子换个环境。孟家迁到了庙户营(今山东邹县县城西北),这里是个大镇甸,母亲的原意是让孟子多长一些见识,开阔眼界。但这里在十天的时间里有两个集,非常的喧闹。孟子兴高采烈玩了起来,回家后不是向母亲展示用棍子挑两块石头学卖菜,就是学杀猪。母亲觉得不对劲,古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样下去的话,肯定不行,于是决定又搬家了。这一次孟家搬到了因利渠畔(今邹县县城南关),隔壁是个学堂,周围都是读书人,孟母这才把心放下来,孟子十分聪明,上学之后什么东西都是很快就会了,慢慢地觉得在学堂里没有什么意思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孔孟学说之根本落实于弟子规,四书五经十三经是其枝叶花果也。 ——当代高僧 净空老法师《弟子规》具体列述我们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集中国传统家训、家规、家教之大成11昌导通过坚持修己爱人达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是人生第一规,是做人的根本!《弟子规》是实学,读是前提,做是目的,贵在落实力行,除了坚持读诵、学习外,更重要的是要立志,真正将《弟子规》落实到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之中,长时熏习,必能受益! ——读书日推荐读《弟子规》《弟子规》180个字,本是童蒙养正宝典,看似一本不显眼的小书,实际上里面蕴含着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智慧。 ——中央党校教授 登第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古代谚语宋儒王伯厚先生《三字经》一出,海内外子弟之发蒙者,咸恭若球刀。 ——清代 兴思《三字经》堪称“蒙学之冠”。 ——巍哉李嘉诚自幼酷爱读国学,三岁就能咏《三字经》《千家诗》。5岁上小学后,李嘉诚不满足于先生讲授的诗文,把祖屋藏书阁中的线装古籍一一翻出,孜孜不倦地阅读,常常手不释卷。 ——华人首富自幼熟读《三字经》
编辑推荐
《左手三字经,右手弟子规》编辑推荐: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中华文化的智慧之根,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