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10 出版社:华龄出版社 作者:万光治 页数:53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光治同志这本《汉赋通论》对于汉赋作了比较认真的研究,对于汉赋论得相当全面,是一部具有独立见解的著作。
作者简介
万光治,四川成都市人。1943年6月3日生。1978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1981年获硕士学位。现为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全国赋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李白研究会会长、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1996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从事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与辞赋研究。出版《汉赋通论》、《赋学研究论文集》、《蜀中汉赋三大家》、教育部规划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及《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等著作与教材10余种,发表《论汉赋的衅案化倾向》。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赋的文体功能及其历史地位文体论 第二章 赋称原始 第三章 班固分类原则试析 第三章 汉购分类史述略 第四章 汉赋三体溯源及变迁 第六章 汉代颂赞箴铭与赋同体异用 第七章 祝尧论汉宋古赋流变论 序 第八章 汉初文化心理与骚体赋 第九章 赋家之心 苞括宇宙 第十章 赋家地位与赋的繁荣 第十一章 汉赋与汉诗、汉代经学 第十二章 赋的抒情化与小品化 第十三章 帝王之思,抑文人之思? 第十四章 《神乌赋》与汉代俗赋艺术论 第十五章 文学描绘与描绘性文体 第十六章 汉赋的图案化倾向 第十七章 汉赋的类型化倾向 第十八章 汉赋用字造语之谜附录 汉赋今存篇目叙录后记再版后记
编辑推荐
在古代的各类文体中,诗、文、赋是资格最老的正统文学形式。虽然如此,赋的地位与诗文比起来,总有无法摆脱的尴尬。因为它在文人正统的文学观念之中,获得的始终是暧昧的地位和暧昧的评价。正是这样的尴尬,不仅影响到赋体文学的创作,影响到赋体文学的历史地位,也影响到古代的赋学研究,更使建国后的赋学研究一度陷入窘境。 赋体文学的尴尬,始于赋体文学产生的汉代,并在古代与它一同走向终极;汉赋的研究,因而不可能回避这一问题。对这一现象的回顾与研究,不独有助于对赋学史的反思,有助于当代赋学研究的深入,即对古代文学观念与文学史的整体研究,也有极大的认识意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