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冯克诚总、冯克诚、 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 人民武警出版社 (2010-12出版)
内容概要
《隋唐儒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着选读(套装共2册)》为了继承古今中外教育遗产,学习和吸收人类教育文明的深厚精华,适应教师职业化、专业化要求,提高教师职业素质素养,促进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我们组织相关专家系统、完整地编选、编译、注评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教师必读文库》。其编选原则和方针是:
1.教育家的教育实践风范和教育思想对当代和后世的影响远大于制度影响,同时,对当代教师的成长也有借鉴和参考作用。作为职业教师,总要涉及但在学校图书馆里总缺乏的那些教育家、教育思想和著作,古今中外有代表性和对当代及后世教育发生过直接影响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代表作品、经典论述,是我们这次系统编选的重点。
2.全套分中国卷20种、外国卷20种,共40种,同时出齐。详细评价和介绍古今中外教育家的生平、教育事迹、教育成就、教育思想,同时编选其经典教育论著选读并详加注解、助读、导读,这对于全面深刻和原原本本地了解学习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遗产和运用教育著作文本资料的精华是十分有益的。
3.唯求其精,精到的评价和介绍,精练的表述,精神本质最集中的文本精华编选,精确精准的注解和助读。
书籍目录
《隋唐儒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着选读(上册)》目录:隋唐五代主流教育思潮和教育论著选读隋唐五代教育及教育思想隋唐五代教育概述(一)帝国初创与隋文帝文教政策的摇摆(二)统一大帝国的建立与儒术重振(三)五代的衰落与印刷术的发明(四)隋唐道统的复兴陆德明、颜师古、孔颖达与唐初经学教育(一)陆德明(二)颜师古(三)孔颖达唐代的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一)医事制度(二)医学律令(三)医学教育王通的教育思想(一)安邦育人(二)仁义为本、礼乐为先(三)穷理尽性,乐天知命(四)知之、行之、安之(五)学无常师,唯道所存孔颖达的教育思想(一) 生平与学术活动……[唐]王通、孔颖达经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隋唐儒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着选读(下册)》目录:[唐]柳宗元、刘禹锡儒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唐顺宗永贞革新(一)永贞革新的背景(二)永贞革新的经过(三)永贞革新的影响(四)永贞革新的评价“永贞革新”与“元和中兴”“永贞革新”“元和中兴”柳宗元教育思想和教育论著选读柳宗元的生平和教育活动(一)生平(二)教育活动教育思想(一)“期以明道”的教育目的(二)“取道之原”的教育内容(三)“博极群书”的治学方法(四)“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教育主张(五)“交以为师”的师道观教育思想的评价(一) 著名的教育家……[唐]韩俞、李翱“道统”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章节摘录
此外,王通还提出了与“穷理尽性”相一致的其他修身要求。即主张“正心”、“诚”、“静”、“诫”、“敬慎”、“闻过”、“思过”、“寡言”、“无辨”、“无争”等这些主张是颇有特点的,一方面,他是在儒学讨论的传统问题上加以强调与发展的,如主张“正心”、“诚”、“闻过”等;另一方面,又吸收了老庄佛释的某些思想,主张“无辨”、“无争”、“寡言”、“静”、“诫”,使传统的儒学道德修养的理论更加丰富。当然,王通在此提出的某些主张并不像后来宋儒强调得那么过分,走极端,而是有限度的。如在主静时,他也强调说“动失之繁,静失之寡”。应该主张动静适中,并非片面追求静。值得注意的是,王通提出的道德修养的种种主张,并非只针对文人雅士和黎民百姓的,也是对君主帝王的要求。王通始终强调行王道要首先做到“正主庇民”,而注重道德修养是“正主”的最有效的方法。他说:“古之明王谁能无过?从谏而已矣。故忠臣之事君也,尽忠补过。君失于上则臣补于下;臣谏于下,则君从于上。此王道所以不跌也。”隋唐之际许多著名政治家,如魏徵、房玄龄、杜如晦等人能抗颜直谏,多是受王通这一思想的影响。虽然,不少史家考证魏、房、杜等人和王通没有师生关系,但在交友、谈论与切磋之中亦不免受其影响。除了一般道德修养的问题之外,义利关系这个自孟子以来长期争论的问题也受到王通的关注。在他看来,仁义道德是与功利私欲相对立的。在《中说》中,他从多方面、多角度探讨了仁义道德与功利私欲的关系,突出表现了他要存道义、去私利的主张和卫道精神。尽管魏晋以来,名教衰落,但王通对儒学及道德伦常的复兴颇有信心,欲弃世人之所争,“取其所弃”。应该指出,王通在此强调的道义和利欲的对立,并非宋代理学家为欺骗广大人民所说的“存天理,灭人欲”。而主要是针对魏晋以来士风的腐败和道德的沦丧。他斥责和讥讽那些只知“聚财”,不知“聚德”的豪门贵族和“靡衣鲜食之士”。赞扬了那些“重道义,轻王侯”,“遗其身”而“至公”,能“恶衣薄食,少思寡欲”的君子。王通这些思想的提出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他一方面顺应了国家统一,民心思治的历史趋势,痛斥了产生战争和动乱的根源——为追求功利利欲,认为南北朝以来之所以战乱频繁,即是因为大家都争利而舍义。另一方面,在思想上接受了孔孟以来的儒家传统和佛道的某些主张,如儒家提倡的“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佛教的出家修行,诫欲苦行;道家的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等等,都对他有直接的影响。总之,王通有关道德修养的主张是其为实现王道而进行的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他儒家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其中的不少概念和提法是有创造性的,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影响,并为后世学者广泛地借鉴。
编辑推荐
《隋唐儒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着选读(套装共2册)》编辑推荐:隋唐五代(公元581-公元960)、主流教育思潮和教育论著选读、[唐]王通(585年-617年)、[唐]扎颖达(574年-648年)、经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唐]柳宗元(773年-819年)、[唐]刘禹锡(772年-842年)、儒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唐]韩愈(768年-824年)、[唐]李翱(772年-841年)、“道统”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隋唐儒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着选读(套装共2册) PDF格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