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04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作者:(日)吉田兼好 页数:213 译者:文东
Tag标签:无
前言
《徒然草》是日本南北朝时代(1332—1392)的代表文学作品。著者兼好法师(1282—1350)本姓卜部,居于京都之吉田,故通称吉田兼好。初事后宇多院上皇,为左兵卫尉,1324年上皇崩后在修学院出家,后行脚各处,死于伊贺,年69岁。今川了俊命人嵬其遗稿,于伊贺得歌稿五十纸,于吉田之感神院得散文随笔,多帖壁上或写在经卷抄本的后面,编集成二卷凡二百四十三段,取开卷之语定名《徒然草》。近代学者北村季吟著疏日《徒然草文段抄》,有这一节可以作为全书的解题:“此书大体仿清少纳言之《枕草子》,多用《源氏物语》之词。大抵用和歌辞句,而其旨趣则有说儒道者,有说老庄之道者,亦有说神道佛道者。又或记掌故仪式,正世俗之谬误,说明故实以及事物之缘起,叙四季物色,记世间人事,初无一定,而其文章优雅,思想高深,熟读深思,自知其妙。”关于兼好人品后世议论纷纭,迄无定论。有的根据《太平记》二十一卷的记事,以为他替高师直写过情书去挑引盐冶高真的妻,是个放荡不法的和尚;或者又说《太平记》是不可靠的书,兼好实在是高僧;又或者说他是忧国志士之遁迹空门者。这些争论我们可以不用管他,只就《徒然草》上看来,他是一个文人,他的个性整个地投射在文字上面,很明了的映写出来。他的性格的确有点不统一,因为两卷里禁欲家与快乐派的思想同时并存,照普通说法不免说是矛盾,但我觉得也正在这个地方使人最感到兴趣,因为这是最人情的,比倾向任何极端都要更自然而且更好。《徒然草》最大的价值可以说是在于它的趣味性,卷中虽有理知的议论,但决不是干燥冷酷的,如道学家的常态,根底里含有一种温润的情绪,随处想用了趣味去观察社会万物,所以即在教训的文字上也富于诗的分子,我们读过去,时时觉得六百年前老法师的话有如昨日朋友的对谈,是很愉快的事。《徒然草》文章虽然是模古的,但很是自然,没有后世假古典派的那种扭捏毛病,在日本多用作古典文入门的读本,是读者最多的文学作品之一。以下所译是我觉得最有趣味的文章,形式虽旧,思想却多是现代的,我们想到兼好法师是中国元朝时代的人,更不能不佩服他的天才了。
内容概要
《徒然草》是日本文学经典,和《枕草子》并称日本随笔文学的双璧,代表着日本古代随笔的最高成就。此书是周作人比较推崇的经典之作,并由他最早介绍到国内;同时,本书也是电影大师(《雕刻时光》的作者)塔可夫斯基深深钟爱的文学经典,曾在日记中多次引用。 《徒然草》写于日本南北朝时期(1332-1392)。书名依日文原意为“无聊赖”,也可译为“排忧遣闷录”。全书共243段,由互不连贯、长短不一的片段组成,有杂感、评论、带有寓意的小故事,也有社会各阶层人物的记录。作者写时是兴之所至、漫然书之,这些文字有的贴在墙上,有的写在经卷背面,死后由他人整理结集。 《徒然草》在日本长期作为古典文学的入门读本,是读者最多的文学作品之一,对包括周作人在内的后世作家产生了深远影响,部分内容入选2008年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大学语文实验教程》。本书插图来自日本古本《徒然草》。
作者简介
吉田兼好(1283-1350),日本南北朝时期(1332-1392)的歌人。兼好法师本姓卜部,居于京都之吉田,故通称吉田兼好。曾在朝廷为官,后出家做了僧人,其人精通儒、佛、老庄之学。初事后宇多院上皇,为左兵卫尉。1324年,上皇崩后在修学院出家,后行脚各处,死于伊贺。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段人生在世,最是贪图名位。天皇固然尊贵之极,皇亲国戚也都是金枝玉叶,不是寻常人可以高攀;摄政关白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当然不容奢望。至于身在大内,号称“舍人”的诸贵人,也不能等闲视之。其子孙即便破落,也自有其清姿贵格。相比之下,有一点身份就小人得志、自命不凡的人,就不足道了。世上怕没有多少人把法师瞧得上眼吧。清少纳言就说过:人视之 “犹如木屑”。说得很客观。法师一辈子高座说法,俯临众生,似有无上的权威,但对他来说,究竟有什么意义呢?增贺上人似乎说过,一心求名,是有违佛陀教义的。不过真心舍弃现世、归皈佛门的人,倒颇为令人钦羡。人都想有秀美的姿容。不过谈吐招人喜爱而并不多话的人,也让人整天面对都不觉得乏味。姿采虽然炫目,德行并不相符的人,就着实令人惋惜了。德性与容貌都是天生的,姑且不论。思想境界,通过持续不断的修习,能够日复一日地精进。天生容貌气质不错的人,如果腹中并无才学,又常与品貌俱无的人在一起,甚至被其习性品味所浸染,比他们还不如,就实在是我所不愿看到的。我对于世上男子的期许,在于有修身齐家的真才实学,善长诗赋文章,通晓和歌乐理,精通典章制度,而能够为人作表率,这是最理想的。其次,工于书法,信笔挥洒皆成模样;善于歌咏,而能合乎音律节拍;对于席上别人的劝酒,如果推辞不了,也能略饮一点,以不伤应酬的和气,对于男人来说,这也是相当好的事。摄政关白:相当于丞相、宰相的职位,简称“摄关”。摄政出自《史记?燕召公世家》:“成王既幼,周公摄政”,乃天皇幼年,辅助总理万机的职务。关白本为“陈述,禀告”之意,语出《汉书?霍光金日碑传》:“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天子”,后经遣唐使引入日本,是日本天皇成年后辅助总理日常事务的重要职位。舍人:皇宫里的内侍,又指权贵子弟。清少纳言(约965-约1025),日本平安朝中期女作家,与《源氏物语》作者紫式部同为平安时期两大才女,代表作为《枕草子》。增贺上人(917-1003),平安中期天台宗高僧比叡山座主慈惠之弟子,传说其人不慕名利,多奇行。上人是对僧人的尊称,意为上德之人。《十诵律》有云:“人有四种,一、粗人,二、浊人,三、中间人,四、上人。”和歌:日本的本土诗歌形式,音乐性很强,是与最早流传于日本的中国古诗(日本称汉诗)相对的名称,因日本叫大和民族,故称其为和歌。第二段不谙熟上古圣明时代的善政,不了解今日民间的疾苦与国家的忧患,只知贪图豪华奢侈,唯恐穷街陋巷箪食瓢羹的人,真是懵懂不明之至啊!九条殿在对子孙的遗训中说过:“从衣冠到车马,有什么用什么,不要不自量力地去贪求鲜美豪华。”顺德院曾著书记载皇宫里的事,也曾说过:“天皇御服的标准,以粗简朴素为佳。”九条殿:即藤原师辅(908-960),关白忠平之子,947年任右大臣,于950年左右著有《九条殿遗诫》。顺德院:院是上皇(退位后的天皇)、法皇(出了家的上皇)居住之处,后即被用为上皇、法皇的尊称。顺德院即为第八十四代的顺德天皇(1197-1242)逊位后的称呼。第三段事事能干却不解风情的男子,好比没有杯底的玉杯,中看不中用。相比之下,彷徨无计、流离失所,整日里晨霜夜露、疲于奔命,既怕听父母的训诫,又担心世人的讥讽,时时刻刻心中慌乱不安,而常常孤枕难眠,这样的日子,倒是其味无穷。只要不一味沉迷于女色,且让女子们知道自己不是随意苟且之人,就比较得体了。第四段心中不忘来世,日日不离佛道,是我最赞赏的态度。第五段遭遇不幸而忧愁深重的人,轻率地就削发为僧、皈依佛门,实在不足取。在我看来,还不如闭门谢客,绝来断往,在方生方死、无欲无求中清静度日。显基中纳言说,要在无罪之时,遥想于流放之地赏玩月色。这话真是深得我心啊!第六段身居显要、门第尊贵的人,都认为最好不要育养后代,何况平庸凡俗之人,更当如此!像前中书王、九条太政大臣、花园左大臣这些人,都乐于让一门香火在自己这里断掉。染殿大臣也说过:“没有子孙是件大好事,有了子孙而不肖,才可悲呢!”这话出自世继翁《大镜》一书。当年圣德太子在修造御墓的时候说:“这边要断,那边也要切,我就要绝后!”前中书王:指醍醐天皇之子兼明亲王(914-987),曾任中务卿,又称中书王。所谓“前”乃相对村上天皇的皇子具平亲王而言,后者也担任过中务卿,史称后中书王。九条太政大臣:即藤原伊通(1022-1094),官至太政大臣。花园左大臣:即源有仁(1103-1147),后三条天皇之孙,辅仁亲王之子,曾任左大臣,因其官邸在花园,故有此称。染殿大臣:即藤原良房(804-872),曾任太政大臣、摄政,因其官邸称染殿,故称。《大镜》又名《世继物语》,此书作者为藤原为业,内容系假托一个名叫世继翁的老人和一个名叫夏山繁树的老人对谈。圣德太子(574-1622),是日本古代重要的摄政,对日本文化的发展有巨大贡献。他是用明天皇之子,本名厩户皇子,因为相传他在马房之前出生;别名丰聪耳(据说他可以同时听十个人说话而不会误听)。他是从1958年到1983年间流通使用的日币10 000日元的币面人物。第七段倘若无常野的露水和鸟部山的云烟都永不消散,世上的人,既不会老,也不会死,则纵然有大千世界,又哪里有生的情趣可言呢?世上的万物,原本是变动不居,生死相续的,也唯有如此,才妙不可言。天生万物,而以人之寿命最长。其他如蜉蝣,早上出生晚上即死;如夏蝉,只活一夏而不知有春与秋。.然而抱着从容恬淡的心态过日子,一年都显得漫长无尽;抱着贪婪执着的心态过日子,纵有千年也短暂如一夜之梦。人的寿命虽然稍长,但仍不可能永留人世。以过客之身,暂居于世上,等待老丑之年的必然到来,到底所图为何呢?庄子有云,寿则多辱。所以至迟四十岁以前,就应该瞑目谢世,这是天大好事。过了这个年纪,还没有自惭形秽的觉悟,仍然热衷于在众人中抛头露脸;等到了晚年,又溺爱子孙,奢望在有生之年看到他们功成名就,把心思一味地放在世俗的名利上,对人情物趣一无所知,这样的人,想起来就觉得可悲可厌。无常野:在京都嵯峨野深处、爱宕山的山麓,为埋葬死者之地。鸟部山:位于京都近郊东山,这里有火葬场。第八段世上最能迷惑人心的,莫过于色欲。人心实在是愚昧啊!明知薰香并不能常驻,虽暂时附着于衣物之上,闻着也不禁心襟荡漾,难以自持。昔年有位久米仙人,能够御空而行;当他飞过家乡时,看见河边洗衣女用双脚踏踩衣物,裸露出雪白的小腿,心中起了色欲,顿时丧失神通之力,从天上掉了下来。不过女人手足的丰满美艳如凝脂,是其天然的本色,能够让人心迷惑,倒在情理之中。久米仙人:传说中的人物,《元亨释书》(十八)中有记载:“久米仙人,和州上郡人。入深山学仙法,食松叶,服薜苈,一旦腾空,飞过故里,会妇人以足踏浣衣,其胫甚白,忽生染心,即时坠落。”第九段女子美发的修饰,最引人注目。至于她的人品、气质之类,就算隔廉相语,不睹其面,也能从二三语中听出大概来。女人的作为,能让男人心襟荡漾、神魂颠倒。她自己也常为春思所催,不能安眠,以至于不惜自荐于枕席之间,行苟且之事。这都是心怀色欲的缘故。人心的爱欲,根自本性,其源也远。能令人沾惹六尘的嗜欲虽然不少,合而弃之,是可以办到的。唯有爱欲,不论老幼贤愚,莫不为其所惑,不能了断。是以用女人的发丝搓为绳索,能够拴住象腿不令其动;以女人的木屐削而为笛,横吹之声能令秋日之牡鹿集于眼前。想来这色欲之惑,是最须警戒惧怖的。六尘:佛教用语,指“色、声、香、味、触、法”通过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进入身体,污染众生的纯洁本性。故有六尘不染、六根清净之说。第一0段住所要舒适自在,虽说浮生如逆旅,也不妨有盎然的意趣。高人雅士幽居之所,月光流入时,自有一股沁人心脾的气象。
后记
读吉田兼好的《徒然草》,每每有会心处。且不论它引经据典时,常有论、孟、庄、易中我们耳熟能详的章句,即在它所讥刺的纷纭世象,它所推崇的日常趣味里面,喜欢读明清笔记的人,也会看到不少似曾相识之处,要为之一颔首、一莞尔。比如它对“观贺茂祭”众人诸相的描写,就让人想起张岱对杭州人“西湖赏月”的描写;对庭院中草木花石的讲究,在袁中朗的《瓶史》、文震亨的《长物志》等书中,也有颇多趣味相近的说法。这些,都让我们在捧读之际,有如逢旧友的欣悦。兼好前半生在皇宫中任职,交游广泛、洞达人情,后半生出家当法师,更能妙悟佛谛,博通诸学。本书是他在出家之后陆续“漫录”而成,书中既有佛理,又有人情,且广涉典章制度、诗词艺文、民情风俗以至奇闻趣事,乃是在彻悟的境界中,漫说平生的闻见,笔调率直自然、诙谐有趣,读来既开怀,又醒脑。兼好的思想,融会了儒、释、道,而臻于通达之境。他的基本立场,仍然是劝人舍世向佛,但他不是高颂佛号,广宣教义的法师,他安坐下来,悠然地对你摆谈:你倘要立功名,或者当如是;你倘要积财货,或者当如是;你要吟风赏月、倚红偎翠,这里也有几个故事,看看是怎么个玩法。至于庭院中的花木该如何选择、居室里的器物该如何措置、接物待人该如何得体,他都向你娓娓陈说自己的看法,间中还夹杂一些乡野佚事、众生丑行,打趣一番。他的意思是,你看世上精致优雅有品味的生活,我这个法师其实都很懂,然而归根结底,我觉得人世间是个变幻无常的所在,我们朝思暮想、朝三暮四,想要这个,想要那个,不仅心烦意乱、劳神费力,而且任何时候都可能不期而亡,一切化为乌有。所以内心的安宁平静、没有烦扰,才是人生的精要所在。要做到这点其实很简单:放下过多的欲望,简素度日;更明智一点的,就潜心修佛,以求往生。“徒然”在日语里是“无聊”的意思,其汉字的字面意思,是“无用”。虽然这两个字,是把书的首句的头两字摘下来,聊作书名,但掩卷遐思,觉得“心安理得的无聊”,其实不妨是一种生活的境界,与庄子所谓“无用之用乃为大用”,在精神上也是相通的。对这本书,我们也可以作如是观。读别人的书,而后有快感,表现出来,或者拍案称绝,惊为天人;或者会心一笑,引为知己。然后要与二三子分享,甚至援笔为文,要推介给广大人民群众。人在读到意外好书时的心态,与发现意外钱物时的心态截然不同。在读书时,他发现了“好东西”,就恨不得让更多的人分享,共鸣越多,就越快乐!而以我的个人经验,倒是从来没有遇到过有人广为宣扬:“我拾到个钱包,您也来分点儿去?”精神层面的财富,知识、智慧、趣味,我们都乐于慷慨共享。这种行为,在个人,是“嘤其鸣也,求其友声”;在国家,就是文化交流。在这个层面,人性总是展现出它温馨可爱的一面。作为译者,我自然更多一层惶恐,深怕辜负了这部文学经典。之所以不惮浅陋,率尔操觚,也实在出于要与人分享好书的热望。其间不免有所舛误,诚望知者体恤,识者指瑕,俾既不误读者,也有慰于鄙怀云。在此真诚致谢!
媒体关注与评论
《徒然草》最大的价值可以说是在于他的趣味性,卷中虽有理知的议论,但决不是干燥冷酷的,如道学家的常态,根底里含有一种温润的情绪,随处想用了趣味去观察社会万物,所以即在教训的文字上也富于诗的分子,我们读过去,时时觉得六百年前老法师的话有如昨日朋友的对谈,是很愉快的事。 ——周作人《冥土旅行•徒然草抄》今夜重读《徒然草》,兼好法师那样淡然而又冷静地描绘着他其实热烈的生活在其中的世界,美因为无常显得更美,万事因为皆难前定才能显得真实不乱。而他的序言只有四句:“无所事事,终日面对砚石,信笔写下浮动心中的琐事,想不到竟觉疯狂愚蠢。” ——诗人 席慕蓉《徒然草》一些美好的笑话,一些奇闻,更有一些经验,一些彻悟,一些厌世和悲凉之情,都囊括其中。见解广博,体会深刻,自信而风趣,所以极为好读和耐读。有一些记录和议论是难以让人忘却的。书中写到这样一件事:有一家居士生了个极美貌的女儿,于是许多人前来求婚。但是这个女儿只食栗子,其他东西一概不吃。父母这样拒绝求婚的人:“这样异样之人,不该嫁人。”就是这么一则短短的故事,戛然而止,却让人觉得趣味横生,并留下无穷的怀想和思索。 ——作家 张炜
编辑推荐
《徒然草》由中国长安出版社出版。忧患·长生·饮酒·自然之美·秋月·女色·法显的故事·爱生物·人生大事。一个日本法师令人心生快乐的智慧,不管世道如何,正见的获得,总让人坦然、欣然,日本文学史上最美的两大随笔之一,电影大师塔可夫斯基钟爱的轻经典。《雕刻时光》作者、电影大师塔可夫斯基在日记中多次引用《徒然草》;席慕蓉:今夜重读《徒然草》,兼好法师那样淡然而又冷静地描绘着他其实热烈地生活在其中的世界,美因无常显得更美;周作人:我们想到兼好法师是中国元朝时代的人,更不能不佩服他的天才了。有人问法然上人:“念佛的时候容易瞌睡,感觉自己修行之心并不坚定,如何才能消除此障呢?”上人答日:“请在醒着的时候念佛。”真是妙极。人心是不待风吹而自落的花。以前的恋人,还记得她情深意切的话,但人已离我而去,形同路人。此种生离之痛,有甚于死别也。故见到染丝,有人会伤心;面对岔路,有人会悲泣。唐土有个许由,没有任何身外之物。有人见他用双手捧水喝,就送他一个水瓢。他将水瓢挂在树上,因为风吹得响动,听了心烦,就弃而不用,仍然用手捧水喝。此人心中,何其清澈啊!
名人推荐
清凉如流水的别致趣味 书评人:应磊 周作人在文章里屡屡称赏的《徒然草》,日本南北朝时期的代表作,今年四月大陆出了新译本 。五月回上海时匆匆购得,直到八月,才有闲暇一页页细读。“清凉彻悟之书”,腰封如是说。也好,我想,且作消夏的书。 我对随笔的偏好,甚至超过小说和诗。我读小说有个毛病,就是按捺不住的批评冲动,情不自禁地,上身坐直,微微前倾,恨不得一双眼睛同时变成显微镜加X光透视仪;换了散文随笔,则如宽衣沏茶,与友人促膝谈心,陷进沙发里,歪在枕头上,话题不拘短长,谈到兴起,可以彻夜不眠,也可以莞尔无言——因为我是这样一个读者:一边读书,一边读人;比起高潮迭起,更爱余韵悠长。 《徒然草》最初触动我的地方,倒不是“日本文学史上最美的两大随笔之一”的荣衔,而在于它的著者吉田兼好(1283-1350),从没打算写给谁看。直到这位半世歌人半世僧故后,人们才把他贴在吉田感神院墙壁上的,和写在经卷抄本后面的散章,编集成书,共243则,取开卷之语定名《徒然草》。没有发表意图,无所谓有没有读者,对受众口味更不挂怀,这样了淡的心态,比今人写博客还单纯得多。开卷直陈:无聊之日,枯坐砚前,心中不由杂想纷呈,乃随手写来。换言之,无聊才来弄笔墨——弦外之音,谁更无聊谁读去! 好吧,一连数日被恹恹的天拘于陋室,我便做了这么一个无聊赖的读者,从一堆散漫真率的断章里,觅食吉光片羽的趣味。兼好法师前半生在朝,繁华看尽;后半生出家,行脚四方。与这样的人生相照应的是,他最常着墨的题材不外两类:一类载录宫廷逸事,规矩典仪;另一类抒写四时风物,慨叹生死无常。他一面谆谆教诲,“要想往生的话,就连糠酱瓶都是多余的;在随身的佛经、佛像上讲究精美,真是毫无意义”,一面又饶有兴味地记录为经卷系纽带,旧制今法有何差别;刚说“隐居山寺,虔诚事佛”,又来回顾京都贺茂祭的盛况,从天明之际便悄然云集的车马,一直写到祭典过后还不忍丢弃的枯葵。大的课题如生死,小的细节如闲院殿的栉形穴,该是叶形还是圆形,都在笔下娓娓道来。会心的读者不难领悟,正是这两类题材表面上的对立,将这位日本法师的人生观和盘托出:忘记了死就是眼前的事,才会活得不快乐;若时时记得生命不过如无常野的露水,鸟部山的云烟,自然懂得如何取舍,如何对四时风物、细致人情皆怀抱敬惜之心,却不生占有之念。法师自己的涂涂写写亦合此意,信手拈来,旋即弃置,写有写的意趣,丢有丢的自在,仿佛兴之所至的谈天,话音落处,言语蒸发,真意已道尽。 周作人说《徒然草》,最大的价值在于其“趣味性”,即使是议论和教训,“根底里含有一种温润的情绪”,的确如此。《徒然草》或许称不上是一本圣贤书,却是地地道道趣味书,趣味书与圣贤书的不同,在于圣贤有普世的标准,而趣味因人而异。事实上,将《徒然草》与类似体裁的作品相较,若说义理与使命感,与《论语》不可比;若说人物风采与境界,不及《世说新语》;若说禅家的机锋妙悟,又不比《碧岩录》或《无门关》。然而就在种种不彻底的地方,让人读到别致的情趣与物哀的幽思,触到一颗缱绻的恋世之心。在雨声潺潺、竹簟生凉的夏夜,玩味兼好法师悉心存录的平常物事——长满苔藓的小径,虫声起伏的秋野,友人在世时馈赠的手迹,佳人隐居处弥漫的薰香,为防止乌鸦啄食池塘里的青蛙而特意设置的拉绳,大年初一清早静静萦绕的旧年的余味——诸般细处,清凉如泉水,又氤氲着一泓暖意。 P.S. 2009年8月24日《联合早报》专栏《徒然草》的译笔与语境 江川澜 日本中世纪镰仓时代吉田兼好法师的《徒然草》,与日本古典文学之随笔《枕草子》,《方丈记》并称随笔三壁,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人知。 兼好学识经验丰富,文章趣味渊雅,见识明达。又性情中和,对于生的热爱,让他倾向于自我保全的智慧。他格外强调人生该进退有度,言行合体而不遭人厌弃,主张残花缺月仍有风情;人世爱而不得,思慕之时更有意趣。这种基于无常,隐逸精神的美学观为日本精神的静水深流,千余年间流传至广,被人誉为理解日本文化精神的最佳读本。 西方在十九世纪末开始译介,目前《徒然草》最有名的英译有三个,一是Willam N.Porter,1914年节译本,他翻译为《一个日本法师的文集》,一是当代最负盛名的翻译家Donald Keene,1967年的译本,标题为Essays in Idleness《无为随笔》。这是《徒然草》的首次西方全译本,另外,还有日裔Ryukichi Kurata1948年的译本《悠闲之收获》。 国内有两大留日文豪,周作人和郁达夫都对《徒然草》推崇备至,两人都曾译卷中最会心处数段。东西方对此书理解翻译各有意趣。曾见一英文译本,封面以书中所记录舞鼎小孩的趣事为插图,或许带有西人所乐见之日文文学传统“物哀”之外的おかし“诙谐有趣”的一端,而中国人更多的是与兼好所生发的“无常观”以及对人生艺术的卓然洞见发生共鸣。 国内影响深远的译本是王以铸的全译本,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日本古代随笔选》,与周作人译的《枕草子》合为一册。译者王以铸为人民出版社编审,是我国著名藏书家、翻译家,精多国文字,旧学渊深,译著有《希罗多德:历史》、《古代东方史》、《歌德席勒叙事谣曲选》、《古代希腊文学史》等外国文史名著。王以铸先生又雅好旧体诗词,曾著旧体诗集《倾盖集》,因此译笔个人情性毕现。 对于这部古典杰作,日本人也多次将之翻译为现代日语,加以注释,通行版本有数十种之多,直至今日,还有不少日人热衷重新翻译为现代日语,网上也仍能看到爱好者方家,还在做“超现代语”翻译的努力。 比较现代日语,英译,以及国内诸位大家所译,各具个人气质特色。但凡翻译,有固执于原文之文体修辞的征实派,有再造语境文体的写意派,从翻译的角度而言,各有功用。 哥伦比亚大学日语系教授的唐纳德.金,译笔简练对仗,没有古英语气,对于原文中的日语韵律演绎得十分自然。周作人片段译笔仍有其文风的平和冲淡,意蕴厚重,又不时带有古语风与口语体。郁达夫则仍有浪漫作风,有踵事增华,峻急之态。王的译笔则古雅渊深,其墨艳笔健的词锋深得识者所爱。而今人文东的新译本,中国长安出版社版,2009年版,则为现代白话文,简明流畅,婉丽抒情。 以《徒然草》诸位大家均翻译过的第七段为例,主旨为强调人生无常无定方为有味常态,各方译笔各有奇趣。 周作人译:若無常野之露水没有消失,鸟部山之烟也无起时,人生能够常住不灭,恐时间将更无趣味,人世无常,倒正是很妙的是罢。 郁达夫译:爱宕山野的朝露,鸟部山麓的青烟,若永无消失的时候,为人在世,也象这样的长活下去,那人生的风趣.还有什么?正唯其人世之无常,才感得到人生的有味。 王以铸译:若无常野露水不消,鸟部山云烟常住,而人生于世亦不老不死,则万物之情趣安在?世间万物无常,唯此方为妙事耳!文东译:倘若无常野的露水和鸟部山的云烟都永不消散,世上的人,既不会老,也不会死,则纵然有大千世界,又哪里有生的情趣可言呢?世上的万物,原本是变动不居,生死相续的,也唯有如此,才妙不可言。 Donald Kenne译:Were we to live on forever - were the dews of Adashino never to vanish, the smoke on Toribeyama never to fade away - then indeed would men not feel the pity of things... Truly the beauty of life is its uncertainty... 译笔各具风格之外,最大分别处“鸟部山之云烟”,有火葬场所在地的“升烟”,究竟该翻为“不起”还是“不散”,“常住”,周作人所译处与诸家不同,近来有人考证,那是因为他依据版本为大正年间译本,而这些译本被如今的日本国语学者所不取。看Kenne英译,也按通行日语版本,译为“不散”。 王以铸译本基于已成定译的岩波书店《日本古典文学大系》第30卷,其译笔古雅之余,有时也胶着于古代日语汉字的说法,不免有令人费解之处。文东译本没有注明所依何本,想来是参照各家材料。 而文东先生将之译为白话文的最新译本,文笔简明平和,俊朗优雅,流畅自若,注释又详,更合现代人语境,对于普及《徒然草》所蕴人情世故哲理,善莫大焉。著名翻译家,美国日本学学者,川端康成,谷崎润一郎的主要译介者Edward George Seidensticker曾在《源氏物语》的英文版序言中说,“对于一部宏大的文学作品而言,根本不可能有一部完美无暇的译作,译文应该多多益善。”文东译本,是锦上添花的又一层繁华。 P.S. 2009年5月10日《南方都市报》书评一:好读和耐读的日本经典文/张炜(山东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这是一些节俭然而又能尽兴的文字。随意记来,常有教训,偶尔让人有不适之感。如果是一位老人,饱经沧桑,这样的姿态就会得到原谅。可是现在的读者连这样的老人也不愿意原谅了。这只能算是读者的堕落。教训人也是一种个性和见解,只要有知,姿态并不重要。这就是我在读《徒然草》一书时泛起的感触。一些美好的笑话,一些奇闻,更有一些经验,一些彻悟,一些厌世和悲凉之情,都囊括其中。见解广博,体会深刻,自信而风趣,所以极为好读和耐读。有一些记录和议论是难以让人忘却的。书中写到这样一件事:有一家居士生了个极美貌的女儿,于是许多人前来求婚。但是这个女儿只食栗子,其他东西一概不吃。父母这样拒绝求婚的人:“这样异样之人,不该嫁人。”就是这么一则短短的故事,戛然而止,却让人觉得趣味横生,并留下无穷的怀想和思索。在那个岛国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女子呢?而且她是居士的孩子!我们会联想到一些高贵的不可思议的人,他们往往是不可接近的。但这只是想象,更多的是平庸者的矫饰和伪装,一旦贴近了解之后反而感到厌恶。但也的确有寥寥的清纯异数,他们是生来的不凡和脱俗,但他们也往往不幸,因为不见容于世俗。这样的人一旦失去了强大的保护力,就会被恶俗吞食。当然,只食栗子的女子是不会有的,顶多是偏嗜此物而已。但书中传递的是一种理想,一种强烈的反俗情绪。高高的树上结出的一种甘甜之果,以此为食,高人一等,出乎意料。这正像中国古代一些神仙之类只饮清露一样。书中对于人的容貌与品性的关系,处世的庸常之相,还有一些微小的趣味方面的辨析,都说得极为透彻。在思想见地方面,在世界观认识论方面,主要还是来自中国的佛儒。所以本书与其说是深刻,倒不如说是具体和有趣。几乎大部分的日本随笔和散文都有这个特征。它的风物、日常琐屑的记录,留给我们一些认识的知识,一些想象的依据,更有独特的岛国情调给人的微醺,这才是其重要价值所在。书评二:内心的平静才是人生精要所在书评人:文东读吉田兼好的《徒然草》,每每有会心处。且不论它引经据典时,常有论、孟、庄、易中我们耳熟能详的章句,即在它所讥刺的纷纭世象,它所推崇的日常趣味里面,喜欢读明清笔记的人,也会看到不少似曾相识之处,要为之一颔首、一莞尔。比如它对“观贺茂祭”众人诸相的描写,就让人想起张岱对杭州人“西湖赏月”的描写;对庭院中草木花石的讲究,在袁中朗的《瓶史》、文震亨的《长物志》等书中,也有颇多趣味相近的说法。这些,都让我们在捧读之际,有如逢旧友的欣悦。兼好前半生在皇宫中任职,交游广泛、洞达人情,后半生出家当法师,更能妙悟佛谛,博通诸学。本书是他在出家之后陆续“漫录”而成,书中既有佛理,又有人情,且广涉典章制度、诗词艺文、民情风俗以至奇闻趣事,乃是在彻悟的境界中,漫说平生的闻见,笔调率直自然、诙谐有趣,读来既开怀,又醒脑。兼好的思想,融会了儒、释、道,而臻于通达之境。他的基本立场,仍然是劝人舍世向佛,但他不是高颂佛号,广宣教义的法师,他安坐下来,悠然地对你摆谈:你倘要立功名,或者当如是;你倘要积财货,或者当如是;你要吟风赏月、倚红偎翠,这里也有几个故事,看看是怎么个玩法。至于庭院中的花木该如何选择、居室里的器物该如何措置、接物待人该如何得体,他都向你娓娓陈说自己的看法,间中还夹杂一些乡野佚事、众生丑行,打趣一番。他的意思是,你看世上精致优雅有品味的生活,我这个法师其实都很懂,然而归根结底,我觉得人世间是个变幻无常的所在,我们朝思暮想、朝三暮四,想要这个,想要那个,不仅心烦意乱、劳神费力,而且任何时候都可能不期而亡,一切化为乌有。所以,内心的安宁平静、没有烦扰,才是人生的精要所在。要做到这点其实很简单:放下过多的欲望,简素度日;更明智一点的,就潜心修佛,以求往生。“徒然”在日语里是“无聊”的意思,其汉字的字面意思是“无用”。虽然这两个字,是把书的首句的头两字摘下来,聊作书名,但掩卷遐思,觉得“心安理得的无聊”,其实不妨是一种生活的境界,与庄子所谓“无用之用乃为大用”,在精神上也是相通的。对这本书,我们也可以作如是观。书评三:《徒然草》抄•小引文/周作人《徒然草》是日本南北朝时代(1332—1392)的代表文学作品。著者兼好法师(1282—1350)本姓卜部,居于京都之吉田,故通称吉田兼好。初事后宇多院上皇,为左兵卫尉,1324年上皇崩后在修学院出家,后行脚各处,死于伊贺,年69岁。今川了俊命人蒐其遗稿,于伊贺得歌稿五十纸,于吉田之感神院得散文随笔,多帖壁上或写在经卷抄本的后面,编集成二卷凡二百四十三段,取开卷之语定名《徒然草》。近代学者北村季吟著疏曰《徒然草文段抄》,有这一节可以作为全书的解题:“此书大体仿清少纳言之《枕草子》,多用《源氏物语》之词。大抵用和歌辞句,而其旨趣则有说儒道者,有说老庄之道者,亦有说神道佛道者。又或记掌故仪式,正世俗之谬误,说明故实以及事物之缘起,叙四季物色,记世间人事,初无一定,而其文章优雅,思想高深,熟读深思,自知其妙。”关于兼好人品后世议论纷纭,迄无定论。有的根据《太平记》二十一卷的记事,以为他替高师直写过情书去挑引盐冶高真的妻,是个放荡不法的和尚;或者又说《太平记》是不可靠的书,兼好实在是高僧;又或者说他是忧国志士之遁迹空门者。这些争论我们可以不用管他,只就《徒然草》上看来,他是一个文人,他的个性整个地投射在文字上面,很明了的映写出来。他的性格的确有点不统一,因为两卷里禁欲家与快乐派的思想同时并存,照普通说法不免说是矛盾,但我觉得也正在这个地方使人最感到兴趣,因为这是最人情的,比倾向任何极端都要更自然而且更好。《徒然草》最大的价值可以说是在于他的趣味性,卷中虽有理知的议论,但决不是干燥冷酷的,如道学家的常态,根底里含有一种温润的情绪,随处想用了趣味去观察社会万物,所以即在教训的文字上也富于诗的分子,我们读过去,时时觉得六百年前老法师的话有如昨日朋友的对谈,是很愉快的事。《徒然草》文章虽然是模古的,但很是自然,没有后世假古典派的那种扭捏毛病,在日本多用作古典文入门的读本,是读者最多的文学作品之一。以下所译是我觉得最有趣味的文章,形式虽旧,思想却多是现代的,我们想到兼好法师是中国元朝时代的人,更不能不佩服他的天才了。(《抄•小引》,本文原刊于1925年4月刊《语丝》22期,署名周作人,后收入《冥土旅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