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11 出版社:长安 作者:司马哲 页数:38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周易》“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一作为中华文化宝库“第一奇书”的《周易》,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早已被国钠个科学界和文化界首肯,它庞大的易学理论体系囊括了中华文明的全部精华。
书籍目录
上经 乾卦第一 坤卦第二 屯卦第三 蒙卦第四 需卦第五 讼卦第六 师卦第七 比卦第八 小畜卦第九 履卦第十 泰卦第十一 否卦第十二 同人卦第十三 大有卦第十四 谦卦第十五 豫卦第十六 随卦第十七 蛊卦第十八 临卦第十九 观卦第二十 噬嗑卦第二十一 贲卦第二十二 剥卦第二十三 复卦第二十四 ……下经附录
章节摘录
适可而止才能保住人的根本 老子说:“知道满足就不会招致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招致危险 ,这样才可以平安长久。”外物是用来养护生命的,不应过分耗费生命去 追求外物。执着于名利之爱的,必然刻意求之,为此而投机钻营、殚精竭 虑,必然会有大的耗费。知足则箪食瓢饮而自乐,知足便会适可而止,能 适可而止就不会遭受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是尊重客观规律,能遵循客观 规律就不会有忧患,如此便可以平安长久。 管子说:“君子使物,不为物使。”朱熹也说:“凡名利之地,退一 步便安稳,只管向前便危险。”老子之言,管子之智,朱熹之哲,其实说 的都是控制欲望,适可而止的学问。 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历史上第一巨贪的发迹史及其收拢不住的贪婪之心 吧。乾隆帝做了六十年皇帝,在文治武功方面,取得了胜利。他志满意得 ,骄傲起来,把自己称作“十全老人”。他越来越喜欢听颂扬的话,于是 ,就有人用讨好奉承的手段取得他的宠信,掌握了大权。有一次,乾隆帝 准备出外巡视,叫侍从官员准备仪仗。官员一下子找不到仪仗用的黄盖。 急得不知怎么才好。乾隆帝十分恼火,问:“这是谁干的好事?” 官员们听到皇帝责问,吓得张口结舌。有一个青年校尉在旁从容不迫 地说:“管事的人不能推卸责任。” 乾隆帝侧过脸一看,那个校尉眉目清秀,态度镇静,乾隆帝心里高兴 ,把追问黄盖的事也忘了,问他叫什么名字。那青年校尉回答,名叫和珅 。乾隆帝又问他的家庭情况,读过哪些书,和珅也无不对答如流。 乾隆帝十分赞赏和珅,马上宣布他总管仪仗,以后又派他当御前侍卫 。和珅是个非常伶俐的人,乾隆帝要什么,他件件都办得十分称心;乾隆 帝爱听好话,和珅就尽说顺耳的。日子一久,乾隆帝把和珅当作亲信,和 珅也步步高升。不出十年,从一个侍卫提升到了大学士。后来,乾隆帝还 把他女儿和孝公主嫁给和珅的儿子。和珅跟皇帝攀上了亲家,那权势更别 提有多大了。再加上乾隆帝年老力衰,朝政大事,就自然落在和珅手里。 和珅掌了大权,别的大事他没心思管,却一味搜刮财富。他不但接受 贿赂,而且公开勒索;不但暗中贪污,而且明里掠夺。地方官员献给皇帝 的贡品,都要经过和珅的手。和珅先挑最精致稀罕的留给自己,挑剩下来 再送到宫里去。好在乾隆帝不查问,别人也不敢告发,他的贪心就越来越 大了。 有一回,有个大臣叫孙士毅,从南方回到北京,准备朝见乾隆帝,正 巧在宫门口遇到了和珅。和珅一见孙士毅手里拿着一只盒子,就问:“你 手里是什么东西?” 孙士毅说:“没什么,是一只鼻烟壶。” 和珅走上前去,不客气地把盒子抓在手里。打开一看,那只鼻烟壶竟 是用一颗大珠子雕刻出来的。和珅拿在手里,看了又看,嘴里连声啧喷称 赞,涎皮赖脸地说:“好宝贝!就送给我,怎么样?” 孙士毅慌忙说:“哎,不行了。这件宝贝是准备献给皇上的,昨天已 经奏明皇上了。” 和珅脸色一沉,把珠壶往孙士毅手里一塞,冷笑着说: “我不过跟你开个玩笑,何必那样寒酸相!” 孙士毅把那只珠壶献给了乾隆帝。过了几天,他又跟和珅碰在一起, 只见和珅得意洋洋地说:“我昨天也弄到一件宝贝,您看看,能不能跟您 上次进贡的那只比?” 孙士毅走过去一看,原来就是他献给乾隆帝的那只珠壶。孙士毅嘴里 随口应付了几句,心里想,这件宝贝怎么会落到和珅手里,一定是乾隆帝 赏给他了。后来,他偷偷打听,才知道和珅是买通太监从宫里偷出来的。 和珅利用他的地位权力,千方百计搜刮财富,一些朝臣和地方官员, 知道他的脾气,就尽量搜刮珍贵的珠宝去讨好和珅。大官压小吏,小吏又 向百姓层层压榨,百姓的日子自然越来越难过了。 乾隆帝在做满六十年皇帝后,传位给了太子琰,琰即位,就是清仁宗 ,又叫嘉庆帝。嘉庆帝早知道和珅贪赃枉法的情况。过了三年,乾隆帝一 死,嘉庆帝马上把和珅逮捕起来,叫他自杀;并且派官员查抄和珅的家产 。 和珅的豪富,本来是出了名的,但是抄家的结果,还是让大家大吃一 惊。长长的一张抄家清单里,记载着金银财宝,绫罗绸缎,稀奇古董,多 得数都数不清,粗粗估算一下,大约值白银八亿两之多,抵得上朝廷十年 的收入。后来听说,那查抄出来的大批财宝,都让嘉庆帝派人运到宫里去 了。于是,民间就有人编了两句顺口溜讽刺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 这就是老子所说的——不知满足就会受到屈辱,不知道适可而止就会 有危险。历史上的和珅其实也是个聪明人,但由于利令智昏而变得愚蠢起 来了,所以欲壑难填,走向不归之途。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话很形象地反映了我们人和动物都是 有贪欲的,而这种贪欲导致我们的行为过分执着,背道而驰,成为逆道的 亡者。如果我们想顺道而生,并且没有太多的痛苦和烦恼,就要用我们的 智慧在选择时克制我们的贪欲,让我们的每一次选择都符合大道的德性, 都像水一样柔软自然地向低处流,那么,我们在生活中的一切行为,贪财 也好,图名也罢,就都不会过分执着,也不会超越和气无为的界限。我们 就会知道满足。知道满足的人,是不会受欲望左右的,是不会陷入追名逐 利的陷阱而遭受侮辱和痛苦的。知道把握分寸的人,是当行则行、当止则 止的人,所以才能够避免灾祸,才能够保住人的根本,才可以得到永久的 欢乐!这也是《周易》告诉人们的道理。 P11-13 行需待之道,变弱势为强 张良,字子房,安徽亳州人。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爆发后,他聚众起 兵反秦,后依附刘邦,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他劝刘邦不要立六国之后, 主张刘邦追杀项羽歼灭楚军。 当时,刘邦一面下令做好加紧进攻武关的准备,同时请张良前来密商 有关入关的事宜。张良向刘邦提出应先派遣一人,潜入关中,为刘邦入关 进行游说,以为内应。刘邦十分赞赏这一举措。天明,刘邦的大军就向武 关进发。这武关在陕西丹凤县东八十五里,是秦关中的重要门户,也是东 西交通的枢纽。但这位武关守将,西望咸阳,赵高专权,滥杀王公大臣; 二世昏庸,耽于声色犬马;东望中原,王离败、章邯降,大势已去。眼看 刘邦大军骤至,守关的残兵败将根本难以抵御。再加上风闻刘邦一路上仁 厚信义,不杀降官,便干脆打开关门迎人了刘邦。刘邦万万没有想到,一 座雄关就这么兵不血刃地攻了下来,眼看前面就是骁关,便下令督促大军 直通骁关。 张良忙对刘邦说:“沛公切勿急躁,武关虽然得手容易,若不加强防 卫,项羽大军随后就到,你能抵挡得住吗?”刘邦恍然大悟:“子房以为应 该如何防守?” 张良说:“现在就是要关门谢客。立即加固关防,使它固若金汤,并 派重兵良将镇守,以拒各路诸侯于关外。” 于是刘邦依照张良的计谋,令士卒加固武关,并派一员得力的将领守 关,才驱兵来到骁关下。 扎营之后,刘邦带着张良等一班谋士,前往观看地形。这骁关气势雄 伟,地形险要,绝非武关那么容易攻下,张良建议还不如干脆退守武关, 可以观望东西两面的形势。 然而,刘邦深深明白,滞留武关无疑是坐以待毙。他请来了张良,决 心强攻骁关,不是鱼死,就是网破!张良告诉他:不可! 他说:“作战不是单靠勇气就能够取胜的。骁关,固若金汤,子婴把 他全部赌注都押在了骁关。骁关一破,他即成为瓮中之鳖,因此他不得不 拼着性命死守。更何况秦兵还十分强大,并没有到不堪一击的时候。因此 现在先不要忙于进攻,可以派兵在骁关对面的山上,遍插沛公旗帜以为疑 兵,让他们有如临大敌的感觉,先摧垮他们的士气。另外,可以派郦食其 和陆贾等善辩之士,诱之以利,晓之以理,暗中联络,以为内应。这样, 何愁骁关不破!” 于是,刘邦派了郦食其和陆贾,带了黄金珍宝,暗中去拜见守关秦将 。这些将领果然早已人心惶惶,都愿与刘邦讲和,这使刘邦去掉了一块心 病。他问张良:“现在攻打骁关没有问题了吧?” “我以为条件还没有成熟,”张良答道,“郦食其和陆贾虽然买通了 个别将领,但是还应该看到,秦军的士兵大部分都是关中人,他们的父老 和妻室儿女都在那里,他们绝不会让别人攻进他们的家园、杀戮他们的亲 人,因此,他们一定会奋不顾身地抵抗。与其和他们拼杀,还不如等到他 们松懈疲惫之时,迂回包抄,前后夹击。” 于是,刘邦率主力绕过骁关,悄悄翻越蓝田东南二十五里的蒉山,突 然出现在秦军背后,大破秦军,并进一步占领蓝田,这样骁关的后路被切 断,前后夹击,不攻自破。 这样,关中大门洞开,秦都咸阳已无险可守。刘邦十万大军压境,破 咸阳如探囊取物。秦始皇万万没有想到,他十年征战统一的国家,又苦心 经营了十载的强大帝国,在他死后不到三年,就这般迅速地倾覆了。 两军相逢,智者胜。智者能审时度势,运筹帷幄,张良正是这样的智 者,能够冷静客观地分析,行需待之道,使自己的弱势变成强势,最终帮 助刘邦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P37-38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