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养生大道

出版时间:2009-2  出版社:中医古籍出版社  作者:刘从明,易磊 著  页数:236  
Tag标签:无  

前言

  治未病:不生病的智慧  《黄帝内经》是一部医学领域的“圣经”。尽管只有13首药方,却深入浅出地将人与自然、人体内部有关养生的大道阐述得淋漓尽致,更为可贵的是书中主要采取了让人倍感亲切的问答方式。在一种聊天般的交流中,我们不仅可以化解许多关于养生的困惑,还能对一些耳熟能详的事物作医学上的说明,让我们有茅塞顿开之感。  举个例子说吧,为什么人一疲倦了就打呵欠,这是因为肾经的缘故。肾经的循行路径是在体内,属肾,络膀胱,并与脊髓、肝、膈膜、喉部、舌根、肺、心、胸腔等相连。在体表,由足小趾,经足心、内踝、下肢内侧后部、腹部,止于胸部。人困了在还没有进入休息状态的时候,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肾精”就会被临时征用,而打呵欠就是对于阳气化生的一种“招呼”,可以使肾经处于一种被“拉扯”的状态,这就跟我们洗完衣服拧水时,必须将衣物进行一种双手或者两人间的拉扯挤压才能挤出水来一样。《黄帝内经》正是以这样一种贴近生活、平易近人的态度,让我们在接纳其养生智慧的同时,并没有受教育的距离感。  一个令人遗憾的事实是,很多人在养生中存在着种种误区。比如,有些人连吃早饭的时间都没有,但对于化妆却有充足的时间。其实很多时候,化妆品所能做的就是掩饰,掩饰什么呢?君不见,现在很多男人都不愿意提及自己的年龄了,更何况那些爱美的女性。这其中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担心自己“老”了。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未老先衰。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按理说,人的寿命延长了,而且在丰富的营养润泽下,对身体的外在之美应该更加自信。但为什么反而出现了未老先衰的现象呢?对这些很多人都没搞懂的问题,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告诉过我们。《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可见,未老先衰大多源于我们在应酬中比拼豪爽,在日常生活奉行享乐,不遵循养生之道,结果不是伤了肝就是耗散了肾精。自然人如干枯之木,所以“半百而衰”。想想,吃得好,玩得好,结果还出现生理年龄超过实际年龄的现象,真的是“不听古人言,吃亏在眼前”。  又如,日常生活中,人们都爱说“病从口入”,很多人片面地将其理解为我们吃了不干净的脏东西,事实上主要原因往往并不在此,那是什么原因呢?大多数时候是因为我们所吃的食物在“性格”上与五脏六腑发生了冲撞和不相宜。换句话说,这就像娶进来了一个多事的媳妇,不被身体这个大家庭的成员(五脏六腑)所接受。所以,有的人吃辣的东西吃得眉飞色舞,而有的人吃得嘴巴上火,有的人吃凉爽的东西吃得心里“爽歪歪”,有的人则吃的肚里翻江倒海。因此,《黄帝内经》说:“四时五藏,病随五味所宜也。”即人体五脏在春夏秋冬是否会生病,就在于脏器与五味是否相宜。“性格”合不来就不要勉强,如果强行让其接纳,脏腑就会忍无可忍,就会在沉默中爆发。这个时候,身体内部的和谐就会被打破,疾病也就会找上门来。  健康不需要口号,但需要警醒。与那些分手的真爱相近似,健康总是在失去以后才想再拥有。所不同的是,对于爱,或许还有机会在某一天去说“月缺了还会圆”,但对于健康,冷落她的代价,不是机会的丧失,而是生命的流逝。  刘从明  已丑年春于中国中医科学院

内容概要

  有病的时候及时治病是一种小聪明,没病的时候预防疾病是一种大智慧。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大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道理。如何才能使我们的身体不生病呢?读《黄帝内经养生大道》可以让你明白什么是“养生大道”!  其实,《黄帝内经》中的养生大道并非高高在上,它跟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吃喝拉撒睡、油米酱醋茶密切相关。善于养生的人为什么能活到天年、无疾而终?这个问题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那么神秘。其实在数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已为我们指明方向: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循人体的本性,不违背人体和大自然的规律,即可活百岁以上且无疾而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黄帝内经养生大道》从文化、医学以及生活的角度对《黄帝内经》进行了别开生面的解读。在近乎一种聊天的方式中,告诉我们健康的“真经”。依傍《黄帝内经》所倡导的“治未病”,跟随这些亲切的文字,日常养生中的“死结”被一一打开。  细读《黄帝内经养生大道》,真是一部不生病的智慧书、一部回味无穷不忍不读的养生书!

作者简介

  刘从明,男,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中医古籍出版社社长,有30余年医学研究和一线临床经验,出版医学专著几十部,是我国著名健康教育专家。

书籍目录

序言治未病:不生病的智慧第一章 引——《黄帝内经》,一部人人都该念的经第一节 追根溯源破解《黄帝内经》◆咬文嚼字之谈道论“经”◆揭秘三大经书之《黄帝内经》◆上善若水的《黄帝内经》第二节 法于阴阳的中国式养生◆养生,从阴阳说起◆阴阳变化的基本规律第三节 习《黄帝内经》,明养生“大道”◆天人相应◆形与神俱◆惜精保气第四节 《黄帝内经》,开启健康人生的钥匙第二章 顺——寒暑往来之四时养生◆“老祖宗”的养生秘籍◆预防为主,不治已病治未病第一节 万物荣生之春季养生◆养生,当心二月春风似剪刀◆春季养生,养心在乐◆春季养生,养肝在睡◆春季养生,养身在动第二节 天地气交之夏季养长◆夏季养生,气壮需先理直◆夏季养生,边疏泄边避暑第三节 敛气宁志之秋季养收◆秋季养生,先灭燥气之火◆秋季养生,需冻更需动◆秋季养生,从“心”开始第四节 去寒就温之冬季养藏◆冬季养生,去寒就温做足疗◆冬季养生,闭藏进补进行时第三章 调——病由心生之情志养生第一节 喜怒无常必致功能紊乱◆病生于气——怒伤肝◆乐极则悲——喜伤心◆多愁善感——忧伤肺第二节 突出重围,养生谨避“酒色”之惑◆喜忧参半——酒◆淫为恶首——色第三节 烦,烦,烦:为什么做人这么难◆追求,年轻人攀比出来的烦恼◆无聊,老年人闲出来的烦恼第四节 音乐——心病的疗治师◆揭秘音律与脏腑关系◆音律与人体养生第四章 食——合补精益之饮食养生第一节 食养,谷、果、畜、菜说补益◆食养,握在手上的阴阳调摄◆食物,最好的养生良药◆养生需食之有道第二节 食疗,阴平阳秘杂论养生◆病从口入缘于五味之过◆食疗,食药同宗本一家第三节 食补,一身“正气”细论营卫◆健康营卫,补之有方◆食补,因人而异第四节 食忌,提高警惕防止病从口人◆食忌之饮食无序◆食忌之食物失饪第五章 居——生活有方之起居养生第一节 道法需自然,佳居重有常◆道法自然之坐北朝南◆佳居有常之“境”遵原则第二节 循五行之生克,因地养生◆适者生存之循生克之理◆表里相应,五行与五脏生克与共◆培补环境,长寿养生因地制宜第三节 切勿妄劳作,劳逸要结合◆体力劳动≠体育锻炼◆睡得长≠睡得好第四节 房事讲求术,损益需有数◆房事之术,学会选择懂得放弃◆房事养生,术数尽在“欲”第六章 脏——阴阳相宜之五脏养生第一节 气机升降的枢纽——肝脏◆肝——将军之官◆肝与中医意象◆护肝,饮食、睡眠双管齐下第二节 运动不止的命根子——心脏◆心——君主之官◆心与中医意象◆一招一式“静”以养心第三节 储藏食物的仓库——脾胃◆脾——仓廪之官◆脾与中医意象第四节 冷暖知时节的娇脏——肺脏◆肺——相傅之官◆肺与中医意象第五节 封藏精气的居所——肾脏◆肾——“作强之官”◆肾与中医意象第七章 通——网络健康之经络养生第一节 经络,生命气血的运输线第二节 经络健康之“针穴”养生◆针穴养生的原则◆针具,需因病而择◆针刺养生的常用经穴第三节 人体经络的健康之路◆背部,背在身后的健康◆足部,经络健康的根基第八章 宜——因人而异之体质养生第一节 知阴阳,你是自己最好的医生◆揭秘阴阳学说的底细第二节 懂研判,阴阳体质心中有数◆阴阳与人体的关系◆阴阳与疾病的诊防◆阴阳体质的研判第三节 善调养,阴阳平衡有方第九章 序——与“时”俱进之时辰养生第一节 睡个子午觉,酉时养肾最重要◆子时——胆经当令◆午时——心经当令◆酉时——肾经当令第二节 卯辰相宜,一出一进养生道◆卯时——大肠经当令◆辰时——胃经当令第三节 “丑未”相投,亥时交和育新生◆丑时——肝经当令◆未时——小肠经当令◆亥时——三焦经当令

章节摘录

  第一节 追根溯源破解《黄帝内经》  中国数千年的浩瀚文明中,冠以“经”字的不在少数,远些时候的《易经》《道德经》《金刚经》《三字经》,近的则有“财经”“生意经”“钱经”等说法,而医学也有一本被称为开宗明义、创立门户的经——《黄帝内经》。  面对这些纷呈的“经”,人们不仅要问,到底什么是经?经原本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呢?  曾记否,在上地理课的时候,老师在转动着地球仪,并教了我们一个基础而重要的地理内容——经线和纬线的概念。从那时候我们知道了南北为经的道理,而且知道经线是在地面上连接两极的线,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经线和垂直于它的纬线构成地球上的坐标,从而实现了对全球位置的一个确定。这里的经线成为了一个基准,起到了一个标杆般的作用,因此,很多时候的“经”就取其引申意义:不变!而不变的往往是本质,是一种带有根本性的东西。  或许正是出于对“经”的这种根本性的一种共识,一些医学工作者把脐带看成生命中较为重要的一个部分,认为它是在成为独立个体后本体对于母体的一种留念,是一种先天和后天的连接,由此,将脐带这个有“丝“的意象的部分看成是人的一个根本。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渐渐地人们就把那些讲述一种原则的著述称为“经书”,而把那些阐述变化之理的著述称为“纬书”。所以,从这里,我们也可以对《黄帝内经》作一个推论性的认识,至少有一个相对的、轮廓性的认识,即《黄帝内经》讲述的是一种带有生命根本性的问题,是一种对于生命的追问的书,至少是会阐述身体如何进行固本守元等原则和意义的书,而不会像《伤寒论》那样,更多地是去关注人们日常生活中疾病的治疗问题。  揭秘三大经书之《黄帝内经》  中国古代有三大奇书以“经”命名,第一部是《易经》,第二部是《道德经》,第三部就是《黄帝内经》。《易经》与《道德经》无论是通过图书还是电视讲座等形式,已较早地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而《黄帝内经》则相对地处于一种“孤寂”的状态。现在就让我们拂去尘埃,在层层剥离中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面对这样一部奇书,我们不禁要问,《黄帝内经》是谁的手笔?为什么用“黄帝”命名?是黄帝所作,抑或是在数千年前的时候,人们就了解了名人的轰动效应,进而借以“黄帝”之名而成?无论如何,我们知道,“黄帝”非“皇帝”,相传黄帝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故名号轩辕氏,后来建立国家,并以土德为王。土是黄色,所以叫黄帝。而黄色是中央的颜色,黄帝主宰着四方疆域,是一种固本的象征,等同于人体内的元气,主宰着身体的脏腑。所以,在黄帝灭了蚩尤一统天下之后,《黄帝内经》就带着一种贵族血统下的帝王之气面世了。《黄帝内经》的出现让相当数量的医书逐渐引退下去,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黄帝内经》在医学界完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统一。  那么这样的一部历经岁月沉淀下来的《黄帝内经》,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经书呢?是否像我们上面对“经”的理解而作出的推论呢?对于这样一部《黄帝内经》,不少人认为是讲人的内在规律。有的人结合现代医学,干脆认为《黄帝内经》就是讲内科的一本书。或许从不同的侧面来看这么一部经书,会产生一种“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认识。但将《黄帝内经》之“内”确定在某一个点上,无异于盲人摸象。这里的“内”更多的是一种与外相对应的“内求”,是一种与表相对应的“里”,是一种与表象相对应的本质。  从内容上看,《黄帝内经》原书18卷。其中9卷名《素问》;另外9卷无书名,汉晋时被称为《九卷》或《针经》,唐以后被称为《灵枢》。《黄帝内经》非一人一时之作,主体部分形成于战国至东汉时期。《素问》《灵枢》各81篇,共162篇。《素问》主要论述了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灵枢》的核心内容为脏腑,经络学说。《素问》与《灵枢》在宋之后就正式成为《黄帝内经》两大组成部分。作为一部研究人的医学巨著,该书较为全面地涉及了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并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证”“诊法”“养生学”“运气学”等。但就是这样一部洋洋洒洒几十万字的经典之作,收载的成方仅区区13首。可以说,这些再一次印证了《黄帝内经》“内求”这一根本性的特征。

编辑推荐

  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古籍出版社社长、著名健康教育专家刘从明教授著的《黄帝内经养生大道》,是作者30余年医学研究和一线临床经验相结合的力作!  《黄帝内经养生大道》作者虽然在医学领域学贯中西,医通古今,但并没有那种教育人的口吻、学术论文式的晦涩,而是以一种通俗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将高深莫测的医学经典进行了精妙的解读,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明白了中医的博大精深。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黄帝内经养生大道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