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孙志波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10-03出版) 作者:(清) 吴瑭 著 页数:225 译者:孙志波 注解
Tag标签:无
前言
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日仁与义。医,仁道也,而必智以先之,勇以副之,仁以成之。智之所到,汤液针灸任施,无处不当;否则卤莽不经,草菅民命矣。独是聪明者予智自雄,涉猎者穿凿为智,皆非也。必也博览载籍,上下古今,目如电,心如发,智足以周乎万物,而后可以道济天下也。在昔有熊御极,生而神灵,犹师资于僦贷季、岐伯,而《内经》作。周秦而降,代有智人。东汉长沙而外,能径窥轩岐之壶奥者,指不多屈。外是缅一家言,争著为书,曾未见长沙之项背者比比。所以医方之祖,必推仲景,而仲景之方,首重伤寒,人皆宗之。自晋王叔和编次《伤寒论》,则割裂附会矣。王好古辈著《伤寒续编》《伤寒类证》等书,俗眼易明,人多便之。金元以后,所谓仲景之道,日晦一日。嗟夫!晚近庸质,不知仲景,宁识伤寒,不识伤寒,宁识温病,遂至以治寒者治温。自唐宋迄今,千古一辙,何胜浩叹!然则其法当何如?日:天地阴阳,日月水火,罔非对待之理,人自习焉不察。
内容概要
《温病条辨》系温病学著作,清·吴瑭(鞠通)撰于1798年(嘉庆三年)。作者受吴又可、叶天士影响,在多年临证实践的基础上,著成该书。因书仿《伤寒论》写法,分条列论,以求简要易诵;又恐简则不明,故将一切议论分注于各条之末,因以“条辨”各书。 书分6卷。卷首《原病篇》,引《内经》有关条文19条,其下分注,讨论温病之原始。卷1~3分上、中、下三焦立篇目,共列治法238条,方201首。卷4为《杂说》,论救逆、病后调治等。卷5为《解产难》,专论产后调治与产后惊风诸症。卷6为《解儿难》,议小儿急慢惊风、痘症等。吴氏按三焦分部论述温病发展过程,总结归纳出病变转机,提出三焦辨证纲领,有别于伤寒六经分证,与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之说相得益彰,使温病学说体系获得进一步充实、完善。本书是中医学“温热”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不少温热病的方法和方药,至今仍为中医临床所广泛应用。 此书出版后,广为刊行,版本颇多,增批评注本亦较多,最早为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问心堂刻本,后道光、咸丰年问代有刻本。民国时期亦有多种刻本,石印本。解放后出版过铅印本。今据问心堂刻本点校,将孙昌刻本作为他校,将原书竖排改为横排,原书“右药……”之“右”字改为“上”字等。
作者简介
作者:(清代)吴瑭 注释 解说词:孙志波
书籍目录
卷首问心堂温病条辨原病篇卷一 上焦篇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暑温伏暑湿温寒湿温疟秋燥补秋燥胜气论卷二 中焦篇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暑温伏暑寒湿湿温秋燥卷三 下焦篇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暑温伏暑寒湿湿温秋燥卷四 杂说汗论方中行先生或问六气论伤寒注论风论医书亦有经子史集论本论起银翘散论本论粗具规模论寒疫论伪病名论温病起手太阴论燥气论外感总数论治病法论吴又可温病禁黄连论风温、温热气复论治血论九窍论卷五解产难解产难题词产后总论产后三大证论一产后三大证论二产后三大证论三产后瘀血论产后宜补宜泻论产后六气为病论产后不可用白芍辨产后误用归芎亦能致瘛论产后当究奇经论下死胎不可拘执论催生不可拘执论产后当补心气论产后虚寒虚热分别论治论保胎论一保胎论二卷六解儿难解儿难题词儿科总论俗传儿科为纯阳辨儿科用药论儿科风药禁痉因质疑湿痉或问痉有寒热虚实四大纲论小儿痉病瘛病共有九大纲论小儿易痉总论痉病瘛病总论六气当汗不当汗论疳疾论痘证总论痘证禁表药论痘证初起用药论治痘明家论痘疮稀少不可恃论痘证限期论行浆务令满足论疹论泻白散不可妄用论万物各有偏胜论草木各得一太极论
章节摘录
八、燥气久伏下焦,不与血搏,老年八脉空虚,不可与化癪回生丹,复亨丹主之。金性沉着②,久而不散,自非温通络脉不可。既不与血搏成坚硬之块,发时痛胀有形,痛止无形,自不得伤无过之营血,而用化癓矣。复亨大义,谓剥极而复,复则能亨也。其方以温养温燥兼用,盖温燥之方,可暂不可久,况久病虽曰阳虚,阴亦不能独足,至老年八脉空虚,更当预护其阴。故以石硫磺补下焦真阳,而不伤阴之品为君,佐以鹿茸、枸杞、人参、茯苓、苁蓉补正,而但以归、茴、椒、桂、丁香、草薜,通冲任与肝肾之邪也。按:解产难中,已有通补奇经丸方,此方可以不录。但彼方专以通补八脉为主,此则温养温燥合法;且与上条为对待之方,故并载之。按:《难经》:任之为病,男子为七疝,女子为瘕聚。七疝者,朱丹溪谓:寒疝、水疝、筋疝、血疝、气疝、狐疝、癞疝,为七疝。《袖珍》谓:一厥、二盘、三寒、四瘢、五附、六脉、七气,为七疝。瘕者血病,即妇人之疝也。后世谓:蛇瘕、脂瘕、青瘕、黄瘕、燥瘕、狐瘕、血瘕、鳖瘕,为八瘕。
编辑推荐
《温病条辨》:中医古籍名著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