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社 作者:布赖恩·克罗泽 页数:314 译者:封长虹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蒋介石是中国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深刻影响了近观代中国的历史走向。长久以来,人们对其功过是非的评价呈现多极趋势,中外史学界也热衷于研究、挖掘蒋介石的生平、性格及思想。由美国著名传记作家兼历史学者布赖恩•克罗泽撰写的《蒋介石传》。抛开两岸意识形态差异。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上,客观、审慎、敏锐地考察了蒋介石波澜起伏的传奇一生。在西方出版以来引起巨大反响,被誉为第一部真正尊重历史与当事人的权威的蒋介石传记。 作者深入探索历史的真实与复杂,多次亲自赴台会晤蒋介石本人,与国民党上层要员频繁接触,专访过蒋经国、陈立夫、王世杰等人,并搜集了大量的有关蒋介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作者还进行了严谨、扎实的考证,全面探讨了不同时期蒋介石的个人生平、思想性格、政治作为及治国方略等。对于读者了解一个真实的蒋介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国内最早原版引进的由西方学者撰写的蒋介石传记,许多内容皆为国内首次披露。此次正式出版,特约请译者做了全新校订,不仅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可信的蒋介石,也会让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大变革时代的风云变幻与历史脉搏。
作者简介
作为一个政治家和政治领袖,蒋介石是一个战术家而不是一个战略家。他比他的竞争对手们略高一筹并善于控制他们。但是,尽管他统治了中国人口的大多数。但他实际上不了解整个政权的社会基础。
对蒋介石的一生进行总结。蒋介石有自己的勇气、精力和领袖品质,他不仅是一个有很大缺陷的人物。而且从希腊悲剧的意义上讲。他也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他的悲剧是他个人造成的。
——布赖恩·克罗泽
书籍目录
1 保守的革命者2 革命时机已经成熟3 求学日本4 动荡与背叛5 走近共产国际6 孙中山逝世前后7 北伐8 上海事变9 蒋氏再婚10 蒋“统一”中国11 失去的革命12 命运自定13 毛泽东的崛起14 日本和西安事变15 日本全面侵华16 日本陷入困境17 蒋介石和他的同盟者18 战争结束19 马歇尔使命的失败20 蒋介石引退21 蒋介石失去大陆22 避难之地23 最后二十年24 对蒋介石的评价
章节摘录
插图:苏联的利益并不一定都要由苏联人来代表。1919年列宁建立共产国际,以把革命推向世界各个角落。第一个派往中国的共产国际代表是斯内弗利特,化名为马林,他以旅游者的身份于1921年春来到中国,并前往广西会见了孙中山。这次见面,孙中山给马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马林认识到国民党是中国民族主义的主要代表。1922年1月,广州和香港爆发了海员大罢工,马林发现国民党很好地组织了这次新型的中国工人运动。回到莫斯科后,马林建议中国共产党应加入国民党,以期从内部控制它。这一建议与十月革命后派往中国的另一个苏联代表的报告内容完全相反,该报告赞成与北方军阀发展关系。1922年8月,马林与孙中山在上海再次举行会谈。马林建议孙中山吸收共产党的群众宣传和群众组织等经验;而蒋介石则总是主张采取军事行动。看来,孙中山采纳了马林的全部建议。那么,中国共产党的情况如何呢?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都不懂俄语,也没有人在苏联接受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活动中起了重要作用。事实上,正是马林和共产国际的另一代表魏金斯基,把各地分散的马克思主义小组召集到一起,于1921年7月1日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从而标志着共产党的成立。马林和魏金斯基都出席了会议。十二个中国共产党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其中有毛泽东。但是,中国共产主义思想的真正缔造者陈独秀和李大钊未出席,陈独秀当选为第一位总书记,但不久他就脱离了中共。后来李大钊被北京军阀杀害。十二个代表中至少有六个脱离了共产党,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了马林仕途受阻。最初,中共弱小并力量单薄,基本为共产国际所控制。1922年8月,马林在与孙中山第二次会晤后,正式建议中共党员应加入国民党。尽管中共党内存在强烈的反对意见,但这一建议还是执行了。孙中山表示欢迎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
编辑推荐
《蒋介石传(最新版全译本)》是由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