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往事

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当代中国  作者:陈启文  页数:146  
Tag标签:无  

前言

当行走成为一种姿态    诸荣会    我有陈启文三个手机号码、两个固定电话号码和一个E-mail地址。虽然与他至今尚无一面之雅,但是因文学与他得识以来,我们的联系却一直不断。联系当然多数时候是通过手机发短信:有事找他了,我就将一条短信“群发”给他的三个手机号码,然后等他回过来,因为我知道他三个手机号码都用,但是又不知道他此刻正在哪里,哪两个号正处于关机状态,哪一个号正开着——前天他可能在湖南老家用着岳阳的那个号,昨天便已到了广东改用东莞的号了,今天却又在北大荒用了另一个号——他似乎总是行走在路上。    行走,对于一般人来说只是一种阶段性的行为,而对于陈启文来说,似乎是一种常态;换句话说,似乎在陈启文那里,行走地地道道地成了他切入生活和文学的一种姿态。    说实话,我因为陈启文而常常想: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当行走成为了一种人生姿态,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古人早就有言,为文之道在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依斯而言,当行走成为一种人生姿态,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似乎理所当然地意味着成熟,至少意味着开始走向成熟。陈启文近年来用自己的创作实绩似乎印证了这一点。    陈启文的主要文学成就都是在他辞去公职自由行走后取得的。我们完全可以把他的散文代表作《漂泊与岸——湖湘溯源笔记》看做是他第一次自由行走后取得的第一个丰硕成果,他在该书的自序中这样写道:“那年,我从体制内走出,在突然失去重力之后备感茫然。或许,是因为那时特别渴望有一个方向,我茫然地走近了一条河。没想到往这条河边一走,我竟找到了隐身于一条河谷的另一个我,以及许多后来对于我一生都具有意义的东西。”那么,陈启文寻找到的这“另一个我”和“对于我一生都具有意义的东西”具体又是什么呢?我以为只能是“自由”二字。    不是吗?难道行走成为一种姿态不正是一位作家获得文学自由的前提之一吗?我们不能设想,一个连行走都不能自由的人,他又如何能获得身心的自由、思想的自由和创作的自由,他又如何能写出杰出的作品、成为真正的作家?    的确,当行走成为了一种姿态后,携着“对于我一生都具有意义的东西”的“另一个”陈启文,北上京华,南下广东.东游上海,西入巴蜀,其间发表的新作曾引起文学界的强烈关注,并不断获得各地文学大奖。他集集而成的《中国风景》《中国入文》两部力作,我有幸先睹为快,其中每一帧风景都是那么的鲜活生动,所有的描叙都是那么的自然而然,而思想的流淌更是那么的自由自在——因了思想的自由,所以其发现是那么的新颖,开掘是那么的深刻,观点有时是那么的让读者惊心动魄。其中的《叫一声老乡好沉重》《北京到北京的距离》等似乎不经意间便成了当代散文的名作。与此同时,从北大荒深秋的原野,到湘黔边偏辟的苗寨;从鱼米之乡的江南,到雅鲁藏布江的河谷,都曾留下了作为一个作家的陈启文自由行走的身影,正是因为他这样的自由行走,中国当代文学中又多了两部报告文学力作——《南方冰雪报告》《共和国粮食报告》(前者曾获徐迟报告文学奖,后者曾获鲁迅文学奖获奖提名)和一部中篇小说《遭遇拉尼娜》(曾获福建文学“劲霸”文学大奖)。今天,他又将这样一本篇幅不大但分量绝对不轻的《港澳往事》放到了我们的面前,我们不能不对它充满了期待。    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小时候每看“反特片”总会发现,电影中的那些特务不是从港、澳来,就是最后逃往了港、澳。因此,港、澳虽然是中国的领土,但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却是另一个世界,遥远而模糊,陌生而神秘。虽然随着改革开放和香港、澳门的回归,两地成了中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它们已不再像从前那样遥远了,但毕竟仍是一国两治的世界,两地给多数中国人的神秘感并没完全消退。    我不知道陈启文写作这样一部作品的最初动机是不是想多少消除一些国人对于港、澳的种种陌生感和神秘感,但我大体上知道他写作这部作品的契机,那是因为他多次在《散文海外版》与港、澳文学机构主办的“心中的香港”和“心中的澳门”征文中获奖,并因此多次应邀赴港、澳领奖、访问和参加各种笔会。因此,他在港、澳的行走不但是惬意的,更是自由的。唯有自由的行走,才有自由的写作;唯有自由的写作,才会有自由的思想和真实的表达。    “我总疑惑,就是从这条小街开始,中国人开始了另一种生活。至于我们买回去了什么,实在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元素,以席卷的方式遍布了远东这片广袤大陆的生活肌体,让每一个人、每一个日子,如获新生般的,有色彩了,鲜亮了。”——这是陈启文第一次来到中英街时的感觉。    “当我有一天,终于走进了澳门,又怀着人生第一次的强烈好奇,急不可耐地走进了葡京……一脚跨入葡京那扇大门,立刻感到一种莫名的兴奋与紧张,血压升高,心跳加速。这是很多人共同的感觉,我也是。我晕了……我晕了,是真的晕了。”——这是陈启文写他一脚踏进澳门葡京大酒店的感觉。    像这样看似只是如实的表达,实际上是需要勇气的。因为不要忘了,我们接受过太多香港、澳门是人间地狱的教育。也不要忘了,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听过太多从海外回来的人说——人家的月亮也比咱们的圆呵!然而陈启文又写道:“从水坑口的小排档,到调景岭、石硖尾、大屿山的丁屋、棚户、廉租楼,还有铜锣弯黑而瘦的小货船,都是我清楚地看见了而以前却未曾想象过的,我想象中的香港,或者说我在中英街上远眺的那个香港,就像一块神秘而晶莹的蓝宝石,每一个地方都是精致的、剔透的、流光溢彩的。而这次,我仿佛走到了这座国际大都市的背后,看到了香港的另一面……在深圳,你绝对看不到这些狭窄的街道、老旧的房子、贫民窟。但在香港,尤其是九龙这些人口稠密的街区,只要你往城市深处一走,随时都会看见。尽管你不愿看到,他们却可以容忍它们存在。”如此的表达,使得本书呈现给读者的港、澳,是一个真实的、客观的和多元的世界。    当然,我这样说,绝不是说本书只停留在了对两地作客观介绍的地步,如果仅仅是这样,那本书就与一般旅游手册无异了。本书中的每一篇,选择的题材都不大,但切入角度却都很独特,而开掘的程度更是无一例外的深刻。如果本书的表达,意味着作者是在用一架广角的摄影机对他所要拍摄的对象进行最客观真实的扫摄,那么作者在扫摄的同时,就时时不忘对一些重点对象进行特写,甚至对一些局部还换作了放大镜和显微镜进行一番研究。这使得本书在思想文化的深刻性方面,不但是一般旅游手册所无法比拟的,而且远远超越了许许多多一般性游记散文集,读者从这些作品中不但很容易读出其背后一个总在行走着的作家的特立独行,更不难读出一个思想者正自由思想着、批判着、歌颂着、热爱着……    这时,我多么想说,当行走成为一种姿态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然而事实上,要获得这份自由和幸福,却又是很不容易的。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当行走成为一种姿态,便意味着他从此选择了漂泊,选择了“日暮乡关何处是”的生活方式,如古之李白、杜甫等,无一不是;而在当今社会,当行走成为一种姿态,还意味着与体制的决绝,意味着没有工资,没有劳保,没有公费医疗,没有退休金等,甚至意味着行走本身的费用也不再有可以报销的地方……总之一个作家真要实践这一切,不仅需要才华,更需要勇气的。    在我的作家朋友中,陈启文是唯一一位自己自愿从体制内突出不拿工资的真正意义的职业作家,且多年来一直坚守着纯文学创作,我不知道像他这样的作家,除他之外中国还有多少,反正我就只知道他这么一位。就凭这一点,我不能不钦佩他的勇气;同时我更不能不钦佩他的智慧和才华,因为近年来我从他在博客上发的那些照片中看到他的身体竟然越来越发福了,这说明他这些年过得还不错,至少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贫穷,为此,也让我代表广大读者向他道一声真诚的祝愿吧——    祝他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内容概要

  香港的调景岭,在很长一段岁月里曾是十万蒋军残部的难民营,马英九的童年也在此度过;赌王何鸿燊用博彩业创造了一个新澳门,自己却从不沾染赌博;朝鲜战争期间,还是中葡边境的澳门拱北口岸,曾莫名其妙引发了四十多天剑拔弩张的冲突事件……关于这些秘密,你还了解多少?《港澳往事:繁华背后不得不说的秘密》分香港和澳门两部分,作者以一个内地作家的独特的人文视角,从香港和澳门的中英街、九龙、调景岭、葡京大酒店等极具代表性的地名和景观里,挖掘出许多深藏的秘密,娓娓道来这两座国际大都市的前世与今生,在繁华荣耀的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和沧桑往事。

作者简介

  陈启文,1962年生,湖南临湘人。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理事,文学创作一级。曾在教育、文化、出版等部门供职十余年,1993年辞去公职,从此成为一个恪守着独立人格、一直在体制外坚持严肃文学创作、仅凭稿酬为生的自由写作者和自由思想者。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河床》《梦城》《江州义门》,散文随笔精选集《季节深处》《漂泊与岸》《谁正与你擦肩而过》等。《河床》被誉为“让生命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让我们最直接地感受到生命的气息”的“中国第一部生命小说”。在年过不惑、走向知天命之际,越来越觉得“还有比写小说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近年来投入大量精力写作人文随笔,曾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国作家》第一、二届  郭沫若散文奖、第三届全国冰心散文奖、第四届老舍散文奖、第四届徐迟报告文学奖、第四届毛泽东文学奖以及加拿大和中国香港、澳门等地举办的世界华文文学奖,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

书籍目录

香港:从一条小街开始
 从一条小街开始
  一、另一个世界的边界
  二、第一次,发现香港的另一面
  三、用信仰建构的城市
 九龙不是一个传说
  一、一百多年是一场华丽的蜕变
  二、海上龙舟,关于尊严的游戏
  三、房地产,九龙的阵痛
 白泥碉堡,辛亥革命在香港的唯一见证
  一、青山农场,民主革命的温床
  二、一个家族.三代入的坚持与守护
 调景岭,荒凉与吊诡的传奇
  一、昼家人,中国的水上吉普赛
  二、吊颈岭,伦尼的磨坊
  三、蒋军十万残部的难民营
  四、消逝或重生
 大榕树下的三栋屋
  一、谁曾记得客家人
  二、围村里的苦难香港史
  三、三栋屋,客家围村的典范
  四、修复的不仅是房子,更是纯粹的历史
 从东江到香江
  一、水资源匮乏,香江告急
  二、人海筑起的水库大坝
  三、干涸的香港人,终于可以开怀畅饮了
  四、百转千回,只为了一口干净甘甜的水
澳门:东方的拉斯维加斯
 澳门有多远
  一、三十年前的山重水隔
  二、今非昔比的湾仔码头
  三、剑拔弩张的40天,拱北口岸“关闸事件”
  四、横琴口岸.枝节丛生的命运
 谁先看见澳门
  一、一条曲折的老街,曾是澳门的全部
  二、昏聩的帝国,致命的失误
  三、另一座澳门,一个没有门限制的城市
 东方的拉斯维加斯
  一、一座葡京酒店,全世界的欲望
  二、人间天堂,也是永劫地狱
  三、赌王何鸿燊的杰作——新澳门
  四、巨鳄抢滩,何鸿桑的新挑战
  五、博彩业无可替代,澳门还得继续赌下去
 澳门的井
  一、从一口水井里,嗅到岁月深处的味道
  二、一口水井,孕育出血缘般的乡情
 澳门,重叠的影像
  一、老街巷,是一座城市最真实的内核
  二、老村落,是澳门的神经与血脉
  三、老房子,是东西方文化重叠的影像

章节摘录

版权页:是登上洲际酒店的观景台,还是站在太平山顶,你发现还有比你的视线更高的东西,你看到的一切,都高得不可想象。而这并非醉意带来的幻觉,当秋风吹尽我的醉意,一个在流金岁月里被一遍又一遍渲染的香港,如此完美,又如此逼真地,占据着亚洲的高度。我们的导游小姐,一位在调景岭木屋区出生的国民党老兵的孙女儿,还告诉了我们一种看不见的高度:香港人的收入高了,文明程度也高了。十几年前,我曾在调景岭看到一位邋遢的、只穿着一件大裤衩的老兵头在街边上撒尿,脾气很坏,当人们用一种异样的目光打量他时,他一边邋遢地从嘴里大口大口地喷出浊气,恶言恶语破口大骂,一边邋遢地拎着裤子逃回了一扇破门里。而现在,这些老兵以及他们的后代都搬进了带卫生间的公屋村,这是特区政府专门为香港的无房户修建的,市政局流动的公共图书馆也开到了这里。这样的流动图书馆,我在别的城市从未看见过。白色的车身,印着紫荆花的紫红色图案,还有带扶手的梯子方便人上下。仅凭这一点,我就感受到了香港文化的深入和周到。谁说香港是文化沙漠?香港对于文化的公共传播,比我们这些局外人要清醒得多,也要本质得多。当然,我不相信这样一个流动的公共图书馆就能提升整个香港的文明程度,一切人类文明都是以经济为支撑点的。财富,很俗,但财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支配了人们的大部分趣味,就像把我们弄得神魂颠倒的那位漂亮导游小姐所说,一个人的房间里有了洗手间,谁还愿去街边上方便?唯有安身,方可立命。

编辑推荐

《港澳往事:繁华背后不得不说的秘密》:一百多年的华丽蜕变,告诉你一个不一样的香港和澳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港澳往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我是上网看了电子版觉得不错,才买下来的,内容是不错的,了解香港和澳门的过去,但是书本送来时很脏,连手指印都印上了书,发货员的手该有多脏啊???难道就不能洗手吗?
  •   打算港澳游路上看
  •   陈启文的思维观绝对值得大家一阅。
  •   因为是帮朋友买的,应该还不错,不做过多评论
  •   质量一般,但对得起这价钱。
  •   每个地方的繁华都不能掩饰之前不得不说的过往,港澳往事让我更加了解港澳的今天。
  •   从作者自己的视角出发,对香港历史及文化进行描述,值得一读。
  •   纯文学的作品,作者的思想也很好,让人认识了一个新的香港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