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作者:同道 页数:278
Tag标签:无
前言
国学复兴大趋势关于国学的定义.目前存在两种意见:一种是延续章太炎的定义,即包括文字学、经学、史学,学术界多持此论;另一种是比较通俗的理解,即国学就是传统文化。本书认为,“传统文化”的说法失之宽泛,而文字学、经学、史学的说法又过于学术化,不能兼顾社会各阶层的知识水平。本书在这两种观点的基础上提出:国学是一种以文字学、经学、史学等学术知识为载体,以知识阶层的思想观念为代表的社会主流价值观体系。因此.书名中的“死”,就具有了两层含义:一、通过对13位国学大师死亡情形的再现(死亡时间、死亡原因、时代背景、临终遗愿、死后哀荣),解读其文化价值观与现实社会的激烈冲突,展示其在时代变局中所作出的历史抉择,由此使大家看到1 3个不一样的人生命运;二、正是从文化价值观传承的角度讲,“国学大师之死”,象征着国学的衰亡,抑或说,在民国一代学人手中,国学的价值内涵发生了大断裂。极端而言,国学已成为一门“绝学”,或曰“绝唱”。
内容概要
本书从十三位国学大师之死(死亡时间、死亡原因、时代背景、临终遗愿、死后哀荣等)为出发点,全面梳理了近代中国各个历史转折点以及百年中国的命运沉浮,全面解读了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国学大师们的文化价值观与现实社会的激烈冲突。以及他们在时代变局中所作出的历史抉择。 回顾十三位国学大师波澜起伏的一生,我们发现,他们的命运与近代中国的命运紧密相连。在经历各个历史转折点、时代大变革时,他们始终坚定地履行着自己的人生使命,并在国学成就上树立了不朽的丰碑。
书籍目录
前言:国学复兴大趋势卷一 康有为,二十世纪中国史第一章 七窍流血,猝死青岛 谁毒死了康有为? 死后因“国学大师”而遭罪 二十世纪中国史第一章 忠于君主,更忠于思想 轶事 康有为关系图 康有为人生轨迹卷二 王国维,与千年旧学共命运 自沉昆明湖 喧嚣身后事 遗书藏玄机 从文哲到经史的痛苦历程 千年旧学之光 轶事 王国维关系图 王国维人生轨迹卷三 辜鸿铭,一个“洋”人的国学梦 寂寂而终,两女为尼 来自马来亚的“香蕉人” 偶遇马建忠,变回中国人 帮张之洞策划湖北新政 “严复、林纾皆可杀” “以一个中国人的名义” 被国人视为异族 轶事 辜鸿铭关系图 辜鸿铭人生轨迹卷四 粱启超,半个世纪的精神导师 改变一生的对话 内心深处的革命火种 造中国之一代新民 醉心开明专制 回归国学 死亡日历 都是西医惹的祸 轶事 梁启超关系图 梁启超人生轨迹卷五 章太炎:双峰并峙,政学同归 父亲的遗命与人生两大主题 与民国政治人物分分合合的“革命家” 清代学术史的押阵大将 大师亡矣 轶事 章太炎关系图 章太炎人生轨迹卷六 鲁迅:寸铁取“敌”,别立新宗 关于鲁迅当选“国学大师”的争论 国学修养的三个层面 抛弃“经史” 欲以小说启民智 鲁迅之所以为鲁迅 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轶事 鲁迅关系图 鲁迅人生轨迹卷七 假如没有蔡元培 假如没有蔡元培 为什么是蔡元培 国学不厚焉能领袖群伦? 寓革命于教育的政坛元老 中西合璧的办学方针 长眠香江 轶事 蔡元培关系图 蔡元培人生轨迹卷八 胡适,近代学术思想的枢纽 胡适凭什么成为大师? 于学术思想空白期横空出世 考据功夫获取上层学术圈的认可 贯通中西的“胡适方法” 身后哀荣与“三不朽” 轶事 胡适关系图 胡适人生轨迹卷九 陈寅恪,一代史家 陈寅恪之死 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史学三变 寄“心史”于“红妆” 轶事 陈寅恪关系图 陈寅恪人生轨迹卷十 顾颉刚,桀骛与卑柔 一夜成名的“顾老板” 恐怖的家庭教育侣 卑柔下的桀骜 桀骜中的无奈 结怨鲁迅 “批本师” 一生只宜书为伴 轶事 顾颉刚关系图 顾颉刚人生轨迹卷十一 梁漱溟,接续三百年儒学 晚钟即将敲响 接续三百年儒学 行动的儒者 外儒内佛 轶事 梁漱溟关系图 梁漱溟人生轨迹卷十二 钱穆,最后的国学 父死而子不能送终 1949年的选择 17岁差点投革命军 由革命转向“招魂” 国学之魂何时归? 轶事二五四 钱穆关系图 钱穆人生轨迹卷十三 三部哲学史与冯友兰的一生 寿筵变葬礼 道术多迁变 没有变过来 谄媚江青? 轶事 冯友兰关系图 冯友兰人生轨迹
章节摘录
插图:七窍流血,猝死青岛1927年3月18日,康有为从上海搭船赴青岛。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他回味起十天前的七十大寿。寿筵前一天。溥仪派人送来了亲手书写的“岳峙渊清”匾额和一柄玉如意作为贺礼。这让康有为受宠若惊,居然重整前清官服,遥拜天恩,全然不管大清帝国的皇权已经消失了16年。叩拜完毕,又挥笔写下一份“谢恩折”,由书记用小楷誊清,印了上千份,分赠前来祝寿的贺客——这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以帝国贤臣的名义.给“皇上”写“奏折”。寿筵当天,亲朋好友、门人弟子齐集上海“游存庐”为康有为祝寿。康的得意门生梁启超送来寿联:述先圣之玄意,整百家之不齐,入此岁来年七十矣!奉觞豆于国叟,至欢忻于春酒,亲受业者盖三千焉!全联集《史记》、《汉书》及《郑康成集》中的句子而成,天然贴切,把康有为比喻为孔圣人,这让一直以“康圣人”自居的康有为煞是喜欢。然而,此时北伐军正浩浩荡荡进军上海,孙传芳连连败退,康有为十分慌张,想把全家转移到安全处,躲避北伐军的锋芒,这才有了青岛之行。到青岛后,康有为住在先前买下的天游园别墅。3月29日,他来到中山路上的粤菜馆英记酒楼,参加同乡宴。喝了一杯橙汁后,他突然腹痛难忍,急忙回家。当夜呕吐不止,请来两位医生,其中一位日本医生诊断为食物中毒。30日,呕吐了一夜的康有为感觉毒已清除,非常健谈,晚上照例夜观天象。可是观看了没多会儿,突然独自大呼:“完了,完了!”31日凌晨2时,他忽然对身边的人说:“中国我无立锥之地了,但我是不能死在外国的。”似有交代后事之意。5时许,康有为“七窍出血而死”。康有为的去世,颇得孔子“知天命”的精义。
媒体关注与评论
五十乡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王国维年来检点人间事,惟有春风不世情。 ——辜鸿铭设有异族入主中夏,世世子孙毋食其官禄。 ——章太炎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鲁迅“小我”是有死的,“大我”是永远不死,永远不朽的。 ——胡适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 ——梁漱溟
编辑推荐
《国学大师之死》是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